旅行時孩子上吐下瀉?你要隨身準備這倆……

兒童急性腸胃炎如何正確應對?聽聽專家怎麼說……

作者|燕小六

來源|醫學界兒科頻道

夏天是孩子們超愛的季節。新口味冰淇淋上市,又能玩水上樂園,暑假旅遊走起!

但前一秒還遊山玩水、歡天喜地,下一秒孩子就蔫了,上吐下瀉。

“夏季,兒童急性腸胃炎很常見。多數情況下,規範治療、正確護理,幾天就能痊癒。”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小兒感染科副主任醫師杜惠敏表示。

下面話筒交給杜惠敏醫生,給大家講解兒童急性腸胃炎的應對策略。

剛才還好好的,怎麼就腸胃炎了?

只怪嬰幼兒免疫力差+胃腸功能“欠練”。

杜惠敏醫生介紹,常規情況下,兒童急性腸胃炎的主要致病源,是病毒和細菌。

1

病毒感染

70%的兒童急性腸胃炎源於病毒侵襲,如輪狀病毒、諾如病毒、腺病毒和星狀病毒等。其中,輪狀病毒是首要誘因,足跡遍及全球。

輪狀病毒和諾如病毒招致的兒童腸胃炎,多見於秋冬季,也被稱為“秋季腹瀉”。諾如病毒的傳染力更勝於輪狀病毒。往往一人感染,全家中招。

2

細菌感染

約佔15%,往往源於吃了被細菌汙染的食物。最常見的細菌型包括致洩性大腸桿菌、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志賀菌和空腸彎曲菌等。夏季,沙門氏菌誘發的上吐下瀉,較多見。

很多食物都曾被發現“帶菌”,如未合理儲存的蔬果,預包裝的蔬菜,沒煮熟的肉、雞、蛋,未經充分消毒的牛奶、乳製品。

給大家整理一些“特別的”細節,以判斷細菌還是病毒性腸炎。

旅行時孩子上吐下瀉?你要隨身準備這倆……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兒感染科主任兼院感副主任黃麗素醫生表示,孩子的臭粑粑也能看出問題。

下圖左為膿血便,提示細菌感染;中為粘液便,提示細菌感染;右為蛋花湯樣便,提示病毒感染。

旅行時孩子上吐下瀉?你要隨身準備這倆……

圖片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小兒感染科提供

3

寄生蟲感染

在兒童腸胃炎中,約佔10%。

4

非感染性因素

包括藥物(如抗生素)、食物不耐受(如乳糖)、麩質,以及吃太多、不消化等。比如,有些孩子可能乳糖不耐受,喝普通牛奶,就可能上吐下瀉。還有一些嬰幼兒喝牛奶後,可能發生食物過敏,而致腹瀉。

此外,一些植物,如牽牛花等,自帶毒素。馬鈴薯塊莖所生的嫩芽,也有毒。TA們都可能讓孩子出現腸胃炎症狀。

5

旅行者腹瀉

國人習慣稱之為“水土不服”。通常由細菌導致,佔70%左右,常見腸出血性大腸桿菌、志賀菌、空城彎曲菌等;少數由病毒或寄生蟲引起。

這些感染源潛伏在被汙染的水和食物中。通過飲食、進入人體,甚至埋伏數日才發病。從發達地區到不發達地區旅行時,更多見。

杜惠敏醫生提醒:

雖然“逛吃逛吃”是旅行的主要內容,但父母要體恤孩子較弱的胃腸功能。不能“因為沒吃過、很好吃”,就縱容孩子。也不能“吃完燒烤吃西瓜”。這都可能增加腸胃炎風險。

“急性腸胃炎的症狀突如其來。到底重不重,總結起來是4方面表現。”杜惠敏解釋。

1.劇烈腹痛,頻繁腹瀉。粑粑裡可能有未消化食物,有腥臭味,甚至出現黏凍膿血便;

2.發燒:可能伴有發熱、頭痛、全身不適;

3.噁心、嘔吐。嚴重時可能出現脫水等;

4.食慾減退,哭鬧不安。

杜惠敏醫生提醒,如果大便次數增加,但拉出來仍成型,可能單純吃多了;若拉前肚子疼,拉完就舒服了,問題也不大。但出現以下情況,要儘快帶孩子就醫:

■腹瀉或嘔吐嚴重,便便中有血絲、黏液或膿;

■持續腹痛,孩子哭鬧不止;

■孩子4~6個小時不尿,哭時沒有眼淚、嘴唇乾,眼眶凹陷;

■持續發燒不退,孩子精神狀態差,甚至意識不清;

■孩子精神萎靡,恍惚;

■小手涼涼的,摸手指尖,感覺溼漉漉的,說明循環代謝發生問題。

寶寶中招,咋辦?

1.及時就診,讓專業醫生判斷情況。

常規情況下,醫院會進行大便常規、血常規等檢查。若僅有嘔吐、不腹瀉,需要做B超,排除腸套疊等問題。

若發生集體性上吐下瀉(如下圖),應上報當地疾控部門,進行病毒檢測。

旅行時孩子上吐下瀉?你要隨身準備這倆……

2.按需服用補液鹽

腸胃炎會讓娃們在短時間內,大量丟失水分和電解質。因此,及時補充水分、電解質,緩解脫水,至關重要。

杜惠敏醫生提醒:只有在極特殊情況、買不到含電解質的“口服補液鹽”時,可以臨時用食鹽調水,給孩子服用。單純食鹽水不能補充多種礦物質,不能替代口服補液鹽。

3.遵醫囑用藥

針對病毒性腸胃炎,主要採取症狀治療,如口服補液鹽、補充電解質。細菌性腸胃炎需要用抗生素,選哪種抗生素、服用多長時間,應該聽醫生的。

有些父母“恐抗”,聽到抗生素就緊張。若孩子確認感染沙門氏菌,不及時抗菌治療,可能誘發菌血症。那時,治療難度增加,還可能要命。

此外,可以在醫生指導下,適量用一些保護胃腸黏膜或調節腸道菌群的藥物。持續兩週以上的腹瀉,屬於遷延性腹瀉。對於這類患兒,應適量補充鋅元素,以修復腸道黏膜。

4.控制飲食

孩子腸胃炎後,吃還是不吃,是個問題。

杜惠敏醫生的建議是,剛吐完,會有一段胃腸激惹期,約持續3~6小時,應讓胃腸空一空、緩一緩。若吃了不吐,可以適量喝點補液鹽。若孩子提出餓、求食物,可以喝點米湯、稀粥、麵湯。

但不要逼孩子吃東西,避免異物嗆入。

假設孩子特別想吃水果,可以用蘋果煮水,既能喝蘋果水,也能吃熟果肉。果膠具有收斂水分、能修復胃腸。

怎麼知道腸胃炎在好轉?

杜惠敏醫生介紹,第一,嘔吐、腹瀉次數減少。

第二,孩子精神狀態在好轉,吃兩口也不再吐。

第三,水、便不再分離,粑粑逐漸成型,腥臭味消失了。

在此基礎上,孩子還應清淡飲食兩三天。飲食要從稀到厚,從米湯水,逐漸過渡到粥、稀飯。

需要注意的是,清淡飲食期間,1.不要加入從未吃過的食物;2.不要吃生冷食品;3.對於1歲以上孩子,別喝牛奶。高蛋白的東西不易消化、吸收,會增加胃腸負擔。4.別喝高糖果汁(可能加重腹瀉)或帶氣飲料(撐肚子,加重不適)。

暑假如何安全出遊?

杜惠敏醫生給出4條建議:

1.不管大人孩子,都要勤洗手,尤其是飯前便後。要用肥皂、洗手液等清潔用品,流水衝夠15秒(差不多唱完一遍《祝你生日快樂》);

2.不管天多熱,冰凍飲料、冷飲儘量少吃;

3.不吃生食,儘量少吃自助餐;

4.出門必備礦泉水、水杯。孩子嘔吐、一時買不到口服補液鹽,可以買袋食鹽,用水調和後,應急服用。此外,隨身帶一些無需冷藏的胃腸類藥物,如益生菌、蒙脫石散等。發生腹瀉時,可以應急使用。

為降低患旅行者腹瀉的幾率,黃麗素醫生指出,去不發達的熱帶或亞熱帶地區,應注意:

■不飲用自來水,而是購買瓶裝水;

■刷牙也應使用瓶裝水;

■不在飲料中加冰;

■不吃街邊售貨車或攤位製作的食物;

■不使用餐廳桌子上陳列的調味醬,包括番茄醬;

■不吃室溫保存下的生鮮食物,包括水果、沙拉及其他自助食品;

■不確認是否為巴氏消毒的奶製品時,儘量不吃(包括由之製成的食物或飲料);

■用水杯盛裝飲料時,儘量使用吸管喝;

■儘量吃去皮水果,且保證是由自己去皮的;

■確保肉和海鮮充分烹熟,確保蛋已烹飪到蛋黃固化的程度;

■如果無法買到瓶裝水或軟飲料,可通過以下方式確保飲水安全:持續煮沸3分鐘,放涼後飲用;使用正規商店購買的水處理過濾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