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的代理皇帝——做完皇帝做宰相,神奇的从政之路(上)

有那么一个人,他进士出身,历任过尚书右丞、左丞、中书侍郎、少宰、太宰等等职务。然而其中竟然还包括代理皇帝!

而最神奇的是,他还政于真正的皇帝之后,自己还是安安静静地做宰相!虽然最后被贬,但其中的曲折经历也是史上独一份了。

这个人,就是张邦昌。

《大金国志·卷三十·楚国张邦昌录》:“张邦昌字时彦……少登进士,历任沧州教授,改国子书库正字,通判曹州,至宣和元年,累迁至尚书右丞,改左丞,迁中书侍郎。”

历史|大宋的代理皇帝——做完皇帝做宰相,神奇的从政之路(上)

左三为张邦昌

01

张邦昌出生于公元1081年(元丰四年),此时的皇帝还是宋神宗赵顼(Xū)。这位神宗皇帝坚持改革,推行新法,王安石变法就是在他在位期间进行的。

总体来说,赵顼是一位颇有作为的皇帝。但是这些跟张邦昌都没啥关系。

经过十年或者更多年的寒窗苦读,张邦昌中了进士,从此开始他的从政之路,此时在位的皇帝已经变成徽宗、钦宗了。

这些年以来,北宋的党争逐渐进入白热化阶段。哲宗赵煦(宋神宗赵顼第六子)登基之后,北宋的党争之战就开始蹭蹭地蹿起了小火苗,逐渐燎原了。

历史|大宋的代理皇帝——做完皇帝做宰相,神奇的从政之路(上)

于是当了官的张邦昌,必须要站队。他是文臣出身,几乎是毫无意外地成为王党的一员。王党首领为王黼[Fǔ],官至宰相;更重要的是,王党多主和。

《大金国志·卷三十·楚国张邦昌录》:“当王黼用事,与童贯共咨边衅,邦昌无所可否于其间,时论罪之。”

于是,无论张邦昌乐意还是不乐意,都得随波逐流了。这也就间接地促成了他跟宋高宗赵构的一段牢固的革命友谊——同生共死。

02

在之前的文章《历史|“靖康耻”与康王登基有什么关系?(上)》中讲了,康王赵构去金国为质,张邦昌被派去随行。

《宋史·卷四百七十五·张邦昌传》中记载:“俾康王及邦昌为质于金以求成”。

他们俩这一去是有任务的,求和。一国求和这么大的事件,皇帝怎么着也得下一个诏书,让作为使臣的康王和张邦昌带着吧。

但是赵构就是这么奇葩,他不给。《宋史·卷四百七十五·张邦昌传》:“初,邦昌力主和议,不意身自为质,及行,乃要钦宗署御批无变割地议,不许;又请以玺书付河北,亦不许。”

历史|大宋的代理皇帝——做完皇帝做宰相,神奇的从政之路(上)

印绶

跟皇帝要割地圣旨,不给;要河北印绶,也不给。总之皇帝不给他任何信物。张邦昌一想,大事不妙,这是要他去空手套白狼啊!

然而更不妙的事还在后面。金国大营被姚平仲连夜带人袭了!在和谈的使臣还在人家大营里的时候。

张邦昌也不是绣花枕头,他一口咬定袭营不是朝廷的主意。《宋史·卷四百七十五·张邦昌传》:“会姚平仲夜斫金人营,斡离不怒责邦昌,邦昌对以非出朝廷意……”

于是,在他的打死不松口态度下,居然保住了自己和康王赵构,间接地保住了南宋的皇帝。

历史|大宋的代理皇帝——做完皇帝做宰相,神奇的从政之路(上)

袭营

03

不过,和谈自然也没成——什么信物都没有,还派人袭营,这北宋的态度也是很明显的了。

于是金国表现出极大的愤怒,提出更多要求:之前的条件不变,再给我加一条,罢免李纲。

李纲是主战派的头头,北宋人尤其是皇帝自然猜疑:这张邦昌不但平安回来,还连带着把死对头给拖下马。他不会跟金人成一伙儿的了吧。

其实关于这一点,确实想多了。张邦昌在金营是什么身份?人质啊,阶下囚啊,他有什么发言权呢,最多就是替自己保命说几句皇帝的坏话。

历史|大宋的代理皇帝——做完皇帝做宰相,神奇的从政之路(上)

李纲

李纲所在的主战派,才是金国最大的敌人。要求罢黜主战派是金人的必然要求,这样他们才能更容易打入北宋。李纲因袭营失败而被贬,金人自此更加猖狂。

事实上根本不用金人添火,单单之后南宋的内部争斗就逐渐将自己烧垮了。

待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