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行装内行——日本陆军船舶兵的历史

说起日本陆海军在侵华以及二战中,双方斗得你死我活的各种笑话,估计一些军迷都有所耳闻或者熟知。其实啊,即使是日本陆军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的“团结一心”。相反,用“团结异心”和同床异梦更为恰当。

外行装内行——日本陆军船舶兵的历史

很明显的陆海军一家

好像是从上个六十年代还是什么时候,总有人把日本陆海军的作战有意识的划开:陆军干的坏事,和海军不相干,或者海军的蛮狠无理来衬托陆军的无辜。不知道赞同这种观点的人是何居心。就像手脚长在一个躯干上一样,哪里有不相干的道理。(除非反对者者能表演“借手、借脚”的现实)

受电视剧或者一些不良媒体的影响,关于日本陆海军合作的事实,都在有意淡化,乃至忽视甚至拒不承认的态度。就以1932年以来在华登陆战来说

1932年1月28日,日军登陆淞沪地区,期间其中陆军出动4个师团1个旅团,海军为9000人的陆战队,使用军舰为60艘。

1937年6月20日,日军登陆大沽口,参战为12万人,驱逐舰2艘,巡洋舰不明,100艘汽艇,运输舰若干。

同年的8月13日,日军登陆上海地区,参战兵力为陆海军22万人,军舰30艘。

1938年的大亚湾登陆,日军出动3个师团外加海军陆战队总计4万人,舰艇500艘。

如果仅凭事后占领目的地的结果,看似陆海军二者在此间合作还算“相安无事”,1943年间的雷州登陆就不一般了。登陆只有联队陆军4000人,就没有海军什么重要协助了。

外行装内行——日本陆军船舶兵的历史

大概很难猜到这是日本陆军只靠自己能力登陆海滩

看到此,自然有疑问,难道日本陆军可以独立实施登陆作战,且不需要海军帮忙嘛?

日本陆军表示,当然可以。

其实上述的登录作战中,陆海军本身就已经矛盾激化了。两次在上海的淞沪作战中,首先受到中国军队冲击的是日本海军陆战队。在两次过程中,海军的态度竟然是以“死要面子活受罪”的态度请求陆军当“主角”,如果海军是可以独立解决,是绝不会求陆军出场的。相似的例子还出在1936年间的“二二六事变”和抗战中的“青岛登陆”,这两次中,海军可谓是出了风头。

说到登陆,就需要船舶。在一般观念中,船舶是属于海军管的,陆军即使有一定船舶,也不可能超过海军或者并驾齐驱的情况发生。可是啊,就像开头说的,二者斗气导致的现象。

1943年日本陆军设立“陆军船舶兵”这一新兵种,其部队兵员一度达到18万人,接近海军战死人员40万人的一半,超过1945年在华日本海军的12万人。

虽然说设立时间很晚,可是登场参战的时间可不晚。

在1932年第一次淞沪会战期间,日本陆军就组建了“丁编成工兵”——就是船舶兵。开始只是仅大队规模而已(大概在千余人上下,后来扩充到联队。)这以后,才正式定名“陆军船舶工兵”。这就是后来日本的舰船部队。先后成立约50个联队的船舶工兵联队(如果以3800人一联队来说,人数在18—19万人左右)。

侵华战争开始以后,日军成立了第1船舶输送司令部统一指挥下辖部队,由陆军运输部长兼任司令。

1940年6月以后,撤销了在华的“第一司令部”,成立了专门的船舶输送司令部。

1942年7月,船舶输送司令部整编为“日本陆军船舶司令部”,开始在外作战的主要为四大船舶部队,分别为:船舶兵团,统辖菲律宾的上陆作战部队、第1船舶输送司令部负责日本本土以及台湾,朝鲜的战斗支援与勤务、第2船舶输送司令部受上海的中国派遣军指挥、第3船舶输送司令部则受南方军指挥,负责南方军作战区域。另外在后勤与后备力量中,还设有陆军船舶练习部,陆军野战船舶厂。以上单位的最高长官为少将与中将。

鉴于此,船舶司令部不论在名义还是在现实战斗中,都是与之间说过的只有联队建制的辎重兵好上万倍。军级建制、在名义上,船舶部队是由陆军参谋本部直接指挥至战败,在陆军船舶司令部历任的两任司令中(佐伯文郎、铃木宗作),铃木宗作还是日本陆军最后晋级的大将之一。

1945年5月1日,日本设立海运总监部,这次开始实行海上的军事运输的统一管辖,由海军大将说了算。读者大概会以为海军吃亏了,事实上,当时日本本土已经几乎与外界失联。无论是民用运输还是军用,都休想越过美军设置的封锁线。在中国大陆,据说在长江上,连汽艇都被中国空军炸翻,到了航路瘫痪的地步。所以,日本陆海军船舶的作用可见结果。

在战争中,参战的各国国民在战争中的行为可不能简单的定性为:无辜或者有罪,因为国家机器一旦开启,军民一体的古理可不能用现代观念就能躲避过去,和读者知道的一样,日本陆海军在战争开始以后,对日本本土也是敲骨吸髓的搜刮物资。船舶这一块,自然是陆海军首要霸占的对象之一……

上述是日本陆军船舶部队的船只来源之一,通过征用民间(贡献)商船或者没收敌国船艇,以及直接掠夺占领区船只。就像在战后返还中国的舰船中,不少就是日本陆海军“明抢”的“物资”。

外行装内行——日本陆军船舶兵的历史

这张照片就是日本陆军使用掠夺的中国民船

船舶部队征用的商船最高吨位达到200多万吨——这什么概念?日本海军在太平洋开战后直到战败,连现有和后造舰艇为193万吨。被军阀绑架的说法可谓跃然纸上。

另外一种方式就是自造舰艇了,这一块想必稍有涉猎者就会笑出声音来了。在这其中,不知是出于什么心理,是攀比还是什么的什么意思。日本陆海军都研发出让后世可以一笑的产物。

时人笑:“陆军造潜艇,海军造战车”。其中,日本船舶部队也是紧跟时代步伐,从航空母舰(可以算的话)到潜艇到长江用小艇,无一不是自造的“结晶”。严肃来说就是六大类兵器:护卫空母(算是航母吧)、扬陆舰,为两种舰艇,是两栖攻击舰和坦克登陆艇的概称、上陆用舟艇,就是登陆艇,这一类就比较复杂,有“小发”、“大发”“特大发”以及九五式折叠舟,用来输送陆军士兵,登陆作战,在华作战期间,在武汉会战中,有陆军大发艇被中国军队击毁的记录。另外一种就是“潜航输送艇”,造出来就是输送战斗物资的潜艇。插一句的话,在现在日本风靡的“舰娘漫画系列”中,在幼儿园中,不会游泳的潜艇就是指这类潜艇。

外行装内行——日本陆军船舶兵的历史

神州丸事件,就是一个大笑话,不仅差点要了今村均的老命,因为事件太难看,日本海军栽赃被击沉的美军军舰

还要说明的是,日本陆军在长江或者河北一带的水域中,是有作战使用的“攻击舟艇”的,从电视剧“小兵张嘎”中的日本船艇以及过去(不知道现在是否还有)河北一带旅游景区表演的“大抬杆”的节目中的日本汽艇,以及现在。原型可以说是这一类。但是,选用的道具都是错的,在“攻击用舟艇”中有装甲艇:AB艇、ST艇,高速艇有甲乙丙三类,其中丙型是后来的驱逐挺。还有可能是征用的炮艇型强力曳船:映海丸,照海丸等等,估计表演者自己也说不出原型到底是什么。

外行装内行——日本陆军船舶兵的历史

这才是日本陆军装备的装甲艇,仅仅看图,就可以想到这种武器的凶猛火力

战场之上,还是要看战绩的。实事求是来说,日本陆军船舶兵们还是很好的完成了输送士兵登陆作战的任务。在1942年以前,还是在813淞沪会战中,东史郎的第16师团就是在华北南调至长江地带,第二年1月原路返回,没有什么重大损失的发生。还有前文说的武汉会战中,“大发”被击毁的事情,以及波田支队的凶悍,在桂南会战中的以及在的南昌会战中的种种陆军运输船队,都是由陆军自行提供船只输送兵力,当中的海军只是掩护作战。

1941年以后就不一样了,被一些军迷认为的太平洋战争转折点的“瓜岛战役”中,可以说是陆军船舶部队噩梦的开始。其中最有名的笑话,莫过于田中新一当面骂东条英机是混蛋的史实了。老实说来,东条后来确实要多二百五,有多二百五。可是在当时,换做谁也不能接受把所有船舶都拿去给无底洞填坑的结果。然后,二百五田中指着东条光头大骂“八嘎”。至于说海军,可以肯定海军也霸占了不少的船舶,只是,要帮陆军办事的厌恶感冲上心头,海军人士们意见出奇的一致,从山本五十六以下,都在忽悠,且接着忽悠陆军。做法吗?按海军的意思办就行,不管陆军提出什么要求,海军就是不管。瓜岛能被日本军队夺回才怪。

外行装内行——日本陆军船舶兵的历史

连东条英机都受不了的家伙,日本陆军内部还有多少这样的神经病啊

如果说到陆海军太平洋战场的失败,其实是可以追溯到中国战场,篇幅有限,就说比较著名的例子吧。太平洋战场中,美国可谓“人人得而诛之”的南云忠一在“淞沪会战”中有炮轰中国军队阵地记录,可没有掩护陆军登陆。日本陆军有一条“名舰”“神州丸”,在太平洋战争中,被日本海军击沉。害得桂南会战中的今村均师团长被海水泡了许久,可是啊,当时双方都不敢找对方的碴。

再看陆军船舶兵,如果说日本海军是重视将兵员输送上岸的岛屿争夺战,那在1944年底的时候陆军船舶兵新组建了船舶炮兵群,使船舶兵有了一定战斗力。上述的几大军舰中,尤其在大型军舰中,是不具备独自与其它战舰交战的能力。这一点可以看作是日本海军一蹶不振促使日本陆军“不信任”的结果。此前,丧失了制空权的日本陆海军屡屡出现被美军飞机,潜艇击沉运输船只,人员丧命的教训:在华作战的第23、26师团因为海运受到损失;第43师团因为海运损失的关系,成为了最短命的师团;攻占香港的51师团因为海运损失都形成了一个典故——丹皮尔海峡悲剧。

此间双方除了指责对方,就没打算怎么挽救危局,或者说的更清楚,都妄想自己变成力挽狂澜的英雄。

在谈及日本陆军内部情况之时,我曾说,即使日本军队所用部队许多。可是却出现了无法统一指挥所有部队的情况,这是我在和他人聊诺门坎战役中,有人提到第7师团有部队参战的事情。我之后就举出反列子,在台儿庄大战中,第五师团丢下第10师团就是这样的结果。旁人就给了个很实际的结论“死道友不死贫道”。

外行装内行——日本陆军船舶兵的历史

东条英机虽然是日本首相,也未必能完全指挥的了船舶兵等军队的

确实如此,就像前文说的田中新一为了船舶问题大骂东条一样。事实上,不仅船舶部队,其他一些部队也是如此,按道理来讲,船舶部队是可以由所在最高指挥官指挥才对。然而不是如此,在战争中,船舶工兵联队一般都分配到方面军,军一级部门,在其中设置参谋。

解放军出版社的《侵华日军通览1931-1945》中,提到了1945年8月投降的中国派遣军序列中,提到了中国派遣军直辖的部队有第2船舶输送司令部。

问题就在这里,笔者看到的其他各种资料中,在1945年投降的日军序列中,偏偏没有船舶部队投降的记录。不可能是漏记,因为其他资料都记载都陆军飞行师团,说的清楚一点,在1942年以后,第三飞行师团几乎成为了中国派遣军的附庸产品。第2船舶输送司令部既然在华作战不可能不受中国派遣军指挥,除非是日本直接指挥。因此,许多资料没有将第2船舶输送司令部视为中国派遣军的一部分。

在《昭和十八年中国派遣军》中记录中,无论是鄂西会战,还是后来的常德会战,是有船舶部队参战的,不管是什么作战任务,但确实是出现了。在战前的序列中,确没有将船舶部队归于参战部队名单。

即使是冀东,在《华北治安战》中,也少见船舶部队参战。

不仅如此,即使是1944年的1号作战中,日军的飞行师团是出动一部分,可也是算在参战部队的名单之中(出自《大本营陆军部》摘取的《日本军国主义侵华资料长编》)。前面说到1945年中国空军将日军炸瘫痪的说法没有错,在1944年当年,占据制空权的还是日本陆军。船舶部队是可以在长江航道通行的。

外行装内行——日本陆军船舶兵的历史

可以说日本陆军能在中国长江流域横行无阻,也有归功于船舶兵

以上看来,即使是当年的冈村宁次这般的大将也不能调动手下的船舶部队。

日本船舶兵其实是一个很值得讨论的话题,从资源方面来说,是军阀手段催生了日本船舶兵。从陆海军不和的角度来说,还是一场你死我活的笑话。从整个抗战历史来说,也是日本军力无法征服中国的证据,事实上,在武汉会战以后,长江航路很大一段时间是日本人不敢前行的禁区。中国军队的水雷战成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