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比1地去設置在臥室、客廳、汽車內吸毒的各種虛擬現實場景,戒毒

戒毒博士 致力科學戒毒

一封奇怪的“求情信”讓剛入行的戒毒民警王春光看到了毒品對個人及其家庭的危害,他決心去找尋真正能幫助吸毒者擺脫毒魔的方法。

從警10年,王春光研發科學評估工具、引入前沿矯治技術,從普通民警成長為受人矚目的戒毒專家。他是北京市教育矯治局培養的第一位研究毒品成癮神經機制和臨床干預的博士,推動著科學戒毒技術的創新和發展。

■強戒人員打架 為何他卻先去翻書

10年前的夏天,26歲的王春光從中國政法大學犯罪心理學專業研究生畢業,來到北京市天堂河強制隔離戒毒所四大隊,成為一名戒毒民警。

王春光所管的班裡有一名吸毒人員張某,因為長得人高馬大,平日裡總端著一副誰也別來招我的架勢。有一次,張某和其他強戒人員發生肢體衝突。如果是以前,也就是批評懲罰,做做教育工作,頂多是以後留心關注多加防範就完了,但年輕的王春光卻先是去翻書。

通過查資料他發現,長期吸毒之後,毒品會使大腦負責管控衝動和進行憤怒調控的腦區受損,導致人的衝動性變強,自我管控能力變差。王春光說:“比如晚高峰擠公交車,有人用胳膊肘碰了你一下,正常人在理性腦作用下,會先判斷一下對方是無心還是故意,然後再作回應。但部分吸毒人員通常會在本能腦控制下,下意識地直接反擊。”

找到了“病根兒”,王春光找到張某,把自己查到的文獻結果告訴他,從生理角度給他解釋,他當時為什麼做出這種行為。張某從沒想過,自己的衝動竟然是吸毒所致。

隨後,王春光對症開出“處方”,教給張某情緒管理的技巧,進行科學的腦功能恢復性訓練。後來,張某可以很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緒,再沒有發生過激行為。

王春光一直記得上學時老師說的一句話,研究什麼事都要去找它的“道”,“道”是一切事物的規則和原理。抓住了“道”,就能選擇合適的方法。踐行著老師的教誨,凡事循道而為,讓王春光在管班帶隊的最基礎崗位上,就已經顯示出了與眾不同。

工作第二年,王春光就奪得全局戒毒類班組考核第一名,獲得了局“優秀班組”稱號。

■研發評估量表 測試戒毒者“中毒”程度

在調到天堂河強制隔離戒毒所心理諮詢中心之後,王春光開始探索研發評估工具,量化評價他們的心理行為狀態、復吸風險並劃分不同等級。

要用量化可觀的表格去評估難以捉摸的內心,聽上去有點“玄乎”。王春光說,他們對所管人員進行了大量訪談和問卷調查,評估量表的題目都是從所管人員的現實生活和想法中來設計的:“想吸毒時坐立不安”、“家人都不理解我”、“我對戒毒沒有信心”……通過專門設計的問題,對他們進行身體喚醒、情緒管理、家庭關係、戒毒信心、戒毒行動等多維度評價。也就是說,做完評估量表,一個戒毒人員“中毒”有多深,戒毒信心強不強,有沒有戒毒行動,都會直觀地呈現出來,民警可以根據每名戒毒人員的具體問題進行針對性矯治。

不過,評估量表試測時,問題也來了。有的戒毒人員疑心重,答題時故意答錯(說謊),或者敷衍了事。還有“裝好”的,尤其是一些女性吸毒人員,刻意掩飾自己的問題,給出的答卷十分“完美”。王春光又和專家溝通,在量表中添加了一些“測謊”、“裝好”的題目,以及對作答態度的評測,通過多道“門檻”的設置儘量保證量表的科學性。經過了兩年的反覆修訂調試,評估量表最終確定下來。

評估工具的出現讓基層戒毒民警可以在很短時間內就一目瞭然地掌握班裡戒毒人員的戒毒狀態,不再像以前一樣憑經驗判斷,讓矯治工作更加科學化。而戒毒人員通過評估,也可以瞭解自己的問題所在,配合民警工作。

■帶著問題讀博士 取到科學戒毒真經

2013年,在局裡的支持下,王春光帶著現實的問題和取經的想法,到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攻讀博士學位,主要研究方向就是“藥物成癮的神經機制與臨床干預”。

深造學習讓王春光取到“真經”,其中一個便是學到了通過捕捉測試者答題反應時間的長短,來評估神經系統損害程度。比如做戒毒人員成癮測試時,電腦屏幕上呈現出一個冰壺的圖像,題目不是讓測試者對圖片作出反應,而是讓他用按鍵去選擇圖片邊框的顏色。吸毒人員對與毒品相關的線索有特別的注意偏向,會把注意力放在冰壺上,很難或較慢注意到邊框的顏色,在作答時就會出現延遲。通過延遲的時間就可以區分其成癮程度,延遲越久,說明成癮程度越深,神經系統受損越嚴重。

王春光介紹說,內隱測試通過測試者按鍵時把“自我”和“自殺”這兩個概念聯繫起來的程度來判斷他有沒有自殺傾向。另外,吸毒者對外界刺激特別敏感。特別是吸食冰毒的人,攻擊性是正常人的十幾倍。內隱測試技術也可以幫助評估所管人員的攻擊性。

有一名戒毒人員,在內隱測試篩查中,被發現存在高危攻擊性。王春光對他進行訪談時發現,他特別認同用暴力解決問題,而且覺得暴力行為可以讓他很快獲得利益。這些綜合因素決定了他的衝動性很強。此後,民警對其進行有意識地引導,減少刺激源,有效避免了所內暴力事件的發生。

王春光說:“我們篩查出來約20%左右的所管人員存在高危衝動。他們不一定會出現所內暴力行為,但提前篩查,就能更好地進行防範,將不安定因素提前化解。”

■用VR技術模擬現實場景 進行訓練防復吸

前些年,VR虛擬現實技術在社會上掀起熱潮,啟發王春光思考怎麼把這個前沿技術應用於戒毒工作。

“我們在大量訪談基礎上,找到有共性的吸毒情景和線索,1比1地去設置在臥室、客廳、汽車內吸毒的各種虛擬現實場景,以及身體喚醒的線索,呈現出立體逼真的吸毒場景。”王春光說,比如一個打火機,對正常人肯定沒有反應,但對吸毒人員來說,它可能會有一定誘發作用,但這仍然是低級別的誘發渴求場景;然後再放置半成品毒品,這是中級別的;最後,直接拿來就可以吸食的冰壺等成品就是高級別誘發渴求的場景。戒毒人員可以在從低到高逐級遞進的虛擬現實場景中,結合自己學到的防復吸方法去進行身體、情緒等控制性練習。

根據實驗,吸毒人員在沒經過防復吸訓練之前,就進入高等級場景,馬上就會出現心跳加快、面色潮紅、大汗淋漓、肌肉顫抖等想吸毒時的身體反應。說明虛擬現實技術確實能夠達到真實環境的誘發效果。

王春光和中科院心理所的研究員一起,歷時三四年基本完成了全部場景的搭建工作,目前正在推進與正念防復吸訓練的結合。

■戒毒雖然是難題 但不是不能解決的問題

一個吸毒人員離解教回家還有一年時間時,他的父親給大隊寫了一封“求情信”,懇請隊裡在他兒子期滿時,再延長一年時間,別讓他回家。家人為了幫這個人戒毒,曾把他關在家裡寸步不離地看著他。有一天,他毒癮發作,要出去買毒品。他媽媽在樓梯口攔著不讓他走。他像瘋了似的,不管不顧,一把把他媽媽推了下去,眼看著自己的媽媽滾下樓梯,他卻直接從媽媽身上跨過去,頭也不回地走了。家裡人被他傷得太深,才提出了這樣一個請求。

這件事給剛從事戒毒工作的王春光很大刺激,讓他看到了毒品對個人,更對家庭的莫大傷害。從那之後,王春光更加潛心研究科學戒毒的方法,他希望能真正幫助吸毒人員,更幫助他們的家庭擺脫毒害。

“一朝吸毒,終身戒毒”是對毒品危害的準確表述,那麼多戒毒又復吸的實例,那麼多家破人亡的慘劇都在為毒品的“魔力”做註腳。

乖乖,為了戒毒,耗費了多少社會資源,吸毒人員知道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