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遊戲退潮,網友表示還沒玩過就已經過時了……

《頭號玩家》上映的時候,很多人都認為這部電影要將VR遊戲的風狠狠掛遍全球,的確,導演斯皮爾伯格在電影裡打造了一個太過奇妙的“幻樂之城”,那時的人們只需一部眼鏡/一套服裝就能完全將全身心交付於另一個世界,就是這種“逃離”讓觀眾心生嚮往——其實,VR遊戲早就可以線下體驗了。

VR遊戲退潮,網友表示還沒玩過就已經過時了……

雖然現在VR遊戲體驗還不能做到讓玩家真正“身臨其境”,但通過一系列模擬場景,如“叢林”“雪地”“海底”之類等,玩家還是很願意戴上VR眼鏡“嚐鮮”,這種體驗場景能夠衍生許多不同的遊戲,,VR遊戲也逐漸成為年輕人熱衷的休閒娛樂方式,這種遊戲曾經在各大熱門商圈/高校等如雨後春筍般冒出,著實讓消費者新鮮了一陣。

VR遊戲退潮,網友表示還沒玩過就已經過時了……

科技君也很認可這樣的商業模式,這種將“沉浸式”做到最大化的遊戲體驗不就是玩家追求得終極目標嗎?且獨樂樂不如眾樂樂,這種遊戲模式邀請朋友一起體驗好像也更有意思。

權威報告也顯示,整個2017年,VR遊戲收入4.0億元,同比增長28.2%。這個數據僅次於移動端遊戲的增長率,遠高於網頁遊戲和端遊的市場增長。

但不知哪裡出了錯,VR遊戲線下體驗館好像目前有點“遇冷過冬”的意思。

溜了溜了,關門大吉

根據科技君所瞭解到的信息,現在開一家VR線下游戲館投入成本其實不高,幾套VR設備:VR頭顯,PC,以及外設等再租一個較大的空地(畢竟有些遊戲需要玩家要大施拳腳)就能開業,盈利模式通常為計時收費,生意好的情況下回本很快。

但就是這樣“好做”的生意,如今關店的速度比曾經開店的速度都快。

VR遊戲退潮,網友表示還沒玩過就已經過時了……

至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有業內人士認為,VR行業每年都會洗牌,優勝劣汰。從大的趨勢來說,隨著更多的人瞭解和接受VR,VR遊戲市場總的客流量是不斷增多的。

但這些投入有限的小店,由於經營模式單一,沒有特色,容易被市場淘汰,同時,VR體驗店也需要在整合營銷方面發力。

現在很多VR店關門或倒閉,估計是尚未找到合適自己的商業模式。其次,潛在客戶對VR的理解和接受與體驗店的預期有較大差距。並且現有VR產品尚不是消費者的剛需,仍侷限於小眾和專業的市場,比如遊戲等。

如果分析用戶形態,我們會發現VR遊戲用戶數量並不大(約0.4億),在用戶增長的範圍內,多是通過VR體驗館的消費者數量增加。從現實生活來看,2017年各大賣場中都出現了各類涵蓋VR技術的沉浸式遊戲娛樂場所。對於這類新產品和技術,人們總是願意嘗試,但是由於技術成熟度不夠,產業生態也不夠完善,存在很多瓶頸,個人購買VR遊戲設備的用戶依然是鳳毛麟角。

VR遊戲退潮,網友表示還沒玩過就已經過時了……

不能否認,如果技術快速成熟,VR遊戲將擁有十分可觀的市場。但是,在目前的遊戲生態中,VR遊戲還處於邊緣化,體驗多,轉化難。究其原因:技術不成熟(如從2D到3D的速度提升、視角問題、景深處理),還在於遊戲資源有限,資源的質量層次不齊。未來遊戲市場將持續火爆,也將是VR快速成長的階段,必然迎來新一輪優勝略汰。隨著行業規範的建立,遊戲市場會更規範化,消費者的利益將更好被保護。

VR正在努力探索新模式

相比於小店的關門潮,那些大型的VR體驗點則迎來了紅利期。

這些體驗店通常把虛擬現實和某一種大型主題模式結合,投資高,場館佔地通常比較大,體驗廳甚至為了完善玩家遊戲體驗,體驗廳不僅切合遊戲風格,還擺放著與遊戲過程內相同的實物,穿戴VR裝備的玩家可根據遊戲劇情在場地內自由移動,無需手柄便可真實觸碰虛擬世界的物品。相比於小型體驗店,這類體驗館的用戶玩家不受約束,可以更加自由體驗VR的內容。

VR遊戲退潮,網友表示還沒玩過就已經過時了……

除了VR作為主打項目之外,大廳內還設有桌遊、密室逃脫等其它娛樂項目,供顧客自由選擇。

除了設備、房租和員工開支以外,在平臺下載遊戲的費用也是線下體驗店的一部分支出。下載遊戲的單價,從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據這種大型場館的老闆透露,店鋪每週會更新兩三款VR遊戲,遊戲總數基本保持在五六十個左右。

除了推出這種豪華模式,現在VR在商業的探索中已經越出了“遊戲”這個小框架,朝更生活化的模式邁進,比如現在已有平臺推出了VR看房,利用VR技術,一些平臺的看房率不降反升,原因是“很多買房人受限於時間長、路途遠等因素,很多人缺少看房動力,但有了VR之後,對房子有了更深理解,很多原來不想去的人反而想實地看一下”。

看來,人民都還是務實的,VR如果靠著遊戲盈不了利,整點實際的應用操作說不定還能打通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