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打破圈層化看《足球解說大會》,如何重新定義體育綜藝?

2018俄羅斯世界盃正在持續升溫,雖然比賽頻頻爆冷,但依然阻擋不了球員們“磨刀霍霍”的向著大力神杯衝刺,藉著世界盃的東風,國內的體育綜藝也迎來新的發力點。

體育與綜藝的節目並不罕見。早在2016巴西奧運會之後,國內就出現了一系列如《星跳水立方》《中國星跳躍》《冰雪奇蹟》等“明星+體育”的節目,最終收視率平平,就連科比這種世界級大咖參與的《星球者聯盟》,播出的反響也不盡如人意。

而最近,卻有一檔“足球解說”節目進入到觀眾的視野,引起了廣泛的熱議。根據貓眼專業版數據統計,《足球解說大會》上週播放量2.2億,升至周綜藝冠軍寶座,累計播放量已達16.7億。節目中的明星選手如陳文森、苗霖、林夢鴿等也成為了觀眾喜愛的話題人物。

從打破圈層化看《足球解說大會》,如何重新定義體育綜藝?

大咖加持的體育節目都唯恐收視遭遇滑鐵盧,而足球解說如此小眾的切口卻能引發爆點,這檔節目到底有何創新之處?

性格特色鮮明的明星選手,話題性打破圈層限制

“圈層化”已經成為了如今綜藝節目避不開的一個詞,主張個性釋放和自我意識及強的當下年輕人,千人一面的內容顯然不具備吸引力,作為垂直性極強的體育解說綜藝,如何平衡節目中的競技性和娛樂性,能夠滿足多樣性、多層次人群的需求,是突破圈層化的關鍵。

首先從嘉賓的設置上,過去綜藝中體育明星“尷尬感”來自於邊界的不清晰,而《足球解說大會》的三位明星嘉賓,是觀眾耳熟能詳的三位解說員黃健翔、韓喬生和董路,這三位名嘴之間的高手過招,像華山論劍一般的精彩“互懟”,給節目提供了無數的笑點和討論度。在第12期的決賽之夜中,這三位陪伴球迷們長大的聲音,深情的講述了自己與足球這二十多年的相依相伴的歷程,其細節的動人之處就是對體育精神熱愛的真實體現。

從打破圈層化看《足球解說大會》,如何重新定義體育綜藝?

《足球解說大會》的學員們來自於各行各業,不僅有專業的體育主播、電臺主播,還有相聲演員、醫生、學生、老師、裁判以及模特等等,這150位性格迥異的選手,在海選階段就各顯神通,舞蹈,相聲,方言魅力,高顏值的帥哥美女…不僅豐富了節目的多樣性,為節目提供源源不斷的話題度,也從中誕生了一批明星選手。

來自於中國傳媒大學的師兄妹苗霖和林夢鴿,是節目中顏值和人氣都很高的兩位選手,師從單田芳的苗霖以“評書解說”特色見長,憑藉穩定的發揮一直在節目中穩健的處在前幾名。林夢鴿更是巾幗不讓鬚眉,憑藉驚人的記憶力和過硬的足球知識,打破了人們對於女性足球解說員的刻板印象。

從打破圈層化看《足球解說大會》,如何重新定義體育綜藝?

在決賽中這對師兄妹也是狹路相逢,苗霖憑藉穩定的發揮和過硬的技巧,滴水不漏的完成了整場解說,但是林夢鴿也超長髮揮釋放了自己,更是被評審讚賞道,對於情懷的解說中,林夢鴿要更勝一籌,但是最終這位唯一的“足球queen”還是遺憾的告別了舞臺。

從打破圈層化看《足球解說大會》,如何重新定義體育綜藝?

“粵語哥”陳文森與常錦洋這一組搭檔中,競爭卻異常的激烈,陳文森勝普通話與粵語解說切換自如,也是每場比賽中解說失誤最少的一位選手,有絕對的冠軍實力,但是也有不少人認為粵語解說還是相對小眾,可能會成為競爭中的短板。常錦洋擁有多年的主持人經驗,在比賽過程中更是進步迅速,成為冠軍的有力候選人,最終陳文森惜敗之後,對韓喬生導師感恩說道:“你就像我的父親一樣”,讓熒幕前的觀眾一度動容。

從打破圈層化看《足球解說大會》,如何重新定義體育綜藝?

在他們這些年輕的足球解說員身上,身上都有著鮮活的故事,和根植於心的對於足球事業的熱愛。對於以故事為核心的真人秀節目來說,這些動人之處,都能夠吸引足夠的“圈外觀眾”來關注體育解說這一陌生領域。

真人秀養成模式,透視體育解說行業背後的艱辛

偶像養成是2018年的熱門話題,作為一檔素人體育選秀綜藝,《足球解說大會》大膽的採用“經典選秀+偶像養成”的節目製作模式,通過真實化的節目場景設計,融合多元化全景式無死角的拍攝手段,以幾乎24小時不間斷的形式,全方位向觀眾呈現選手之間90天內的喜怒哀樂,讓觀眾看到一個優秀的解說員成長背後的真實歷程。

從打破圈層化看《足球解說大會》,如何重新定義體育綜藝?

節目最核心的創新點,就是將切口對準了體育解說這一小眾領域,

不同於大部分的體育項目,足球解說對於絕大部分觀眾來說,是一個陌生又熟悉的存在。在名嘴陪伴下長大的一代人,對於足球解說的印象還停留在電視時代,一名足球解說員需要具備什麼能力,成為一名成熟足球解說員需要克服哪些困難,積累哪些知識?這些都是普通觀眾知識的盲區和感興趣的地方,《足球解說大會》就讓解說這一個冰冷的名詞變得豐富和人性化了。

為了增強節目的可看性,節目組在內容創新上做足了功夫。自由演講、終極拷問、主題辯論、實戰演習等環節,除了考驗選手的足球信息量和對足球文化思考的深度外,還考驗了他們的隨機應變能力,與觀眾互動的技巧。

在第11期中,幾位PP體育的專業解說員與選手們進行了比拼,在專業解說員穩健的發揮和強大的知識積累下,觀眾瞭解道,原來做一名足球解說是需要大量儲備知識的,因為每一場解說都是無法預測的,更沒有劇本可以提前預習,自己的生活經歷、文化價值觀也影響著解說風格的形成,想要做一名專業的解說員,除了專業技能過硬,積累大量的足球知識以外,更多的是對於足球發自內心的熱愛。

從打破圈層化看《足球解說大會》,如何重新定義體育綜藝?

就像決賽時韓喬生所說的,體育解說並不像歌手和演員一樣,可以通過一部劇一首歌就能成名,站在這個舞臺上對於熱愛體育解說的年輕人來收,只是一個機會和開始。

大手筆佈局綜藝背後,PP體育有什麼新玩法?

在互聯網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每個人都渴望擁有話語權,素人也都渴望站上舞臺成為明星。PP體育與江蘇衛視打造這一檔節目,不僅將體育精神和草根勵志結合在一起,讓體育解說變得充滿趣味性,讓本來有門檻的體育內容更加輕鬆的貼近普通觀眾,更是順應了當下體育內容的發展潮流,

“體育+娛樂”的形式已經成為了未來體育產業升級的新風口。

《足球解說大會》這檔節目成功的背後,是PP體育團隊所傾注的無數的心血和精力,這一切都源自於對體育精神的熱愛與傳承,和對於體育內容的持續深耕。其節目的創新形式,也為未來體育綜藝的創新思路提供了一種新的可能。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