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的隸書,真的是最草根的書法嗎?

千千千里馬

關於篆書與隸書,打個比方也許能說明問題:篆書好比今天的宋體或仿宋體,是官方字體,但這種字體書寫困難,於是人們習慣於自己的手寫體,在古代,就稱為隸書。

有人講,隸書名稱的來歷,在於它是在奴隸中流傳的文字,這也許有一定道理。

但隸書的產生,在中國文字史和書法史上是一個重大事件,史稱隸變,它使中國文字由象形字變成了方塊字,破壞了文字產生的六義,並進一步促進了草書、行書、楷書的產生。

應該說,隸書是勞動人民在社會化大生產中順應發展潮流產生的,也許起源於底層人民,並影響了上層社會,最終隸變成功。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秦國小吏程邈發明了隸書】肯定是不可靠,用常理去想:就算是小吏程邈發明,他是如何讓全天下的人一致都使用隸書?只能說,程邈有可能是一個整理者。

但隸書的「草根性」確實很明顯。要問我怎麼看待,我會提出兩個疑問:

1、「草根性」體現在那些方面?

2、「草根性」產生的原因是什麼?

回答這兩個問題,也算是我對「草根性」的一些看法。

-------------------------------------------

第一,隸書產生上限和下限

漢字數千年的演變趨勢可以用八個字總結:古篆今隸,由繁趨簡。

「古篆」變為「今隸」在書法史叫做「隸變」:

傳世文獻認為隸變發生在秦漢之際,但是從現有出土文獻來看,隸變的上限可以追溯到戰國時代。

而郭沫若、唐蘭認為隸變發生在更早的春秋中晚期。

目前出土文物所見最古老的隸書是戰國時代的青川木牘:

青川木牘於1980年出土四川青川縣郝家坪第50號戰國墓。木牘為墨書秦隸,筆法流暢,率意而不呆板,結體錯落有致,並有篆籀遺韻,有些字形已體現篆隸之間的轉化軌跡。木牘正面記載了公元前309年(秦武王二年),王命左丞相甘茂更修《田律》等事,背面為與該法律有關的記事。----引自百度百科詞條:青川木牘

大量發現的秦代簡牘,睡虎地、放馬灘、龍崗都可以算古隸。

因此,隸書分為兩種:

  • 秦隸:也叫古隸,有篆文的遺意。

  • 漢隸:也叫分隸,蠶頭燕尾的波磔特徵

所以,從現有證據來看,隸變發生戰國中期,在漢代定型。

到目前還沒有發現春秋時代的竹簡,但從零星的印章文字來看,是特可以上推到春秋中晚時期。

之後的魏晉之際發生楷變,到唐朝楷體完全定型,鍾繇《宣示表》、王羲之的《姨母帖》帶有很明顯的隸書筆意。

第二,「草根性」體現在哪方面?

一句話:簡化劇烈,字理丟失相當嚴重,這肯定是求簡求快的結果。

大篆變小篆:西周早期——西周晚期——春秋早期,簡化是很輕微的:


出土文字石鼓文和小篆的比較:


可以看出:

大篆變為小篆簡化幅度還不是很大,字理沒有變化,主要表現在字體、筆畫更為標準,看起來更勻稱,我們可以稱為符號化、標準化。

大篆有「簡筆畫」的遺風,比如象形字「馬」的「鬃毛」筆畫,大篆有時候三根,有時候兩根,小篆就統一標準為兩根。


小篆變為隸書的隸變,簡化就非常劇烈,從形體總的來說就是「解散篆體,化圓為方」。

這是在湖北江陵鳳凰山秦墓中發現的兩個印章,就是很典型的「化曲為直、化圓為方」

因為篆文是「隨體詰詘,畫其成物」:象形遺意,一筆十八彎,寫字像繡花,化圓為方以後,直來直去,運筆方便,線條也變短了,象形程度降低。


除了化圓為方,隸變有非常劇烈的筆畫刪減,簡化方法跟今天的簡化字很像:

  • 省並:

  • 刪減字形,省聲省形

  • 字形重構,偏旁變形

  • 構件趨同,偏旁混同

還有簡化方法如:

  • 使用古俗體、簡體,比如:「無」「爾」就是非常古老的簡體。在隸變過程中經常被使用。

  • 草書楷化,比如:偏旁【言字旁】和【走之底】其實就是篆文的草體變過來的。


這不單單發生在秦文字中,六國文字的簡化更加劇烈,俗體簡體非常流行,而且時間更早。

下面六國文字中一些簡化字、俗體字:


秦文字跟六國文字發生比較大的區別就是從春秋時期開始的。

秦文字簡化還算輕微的。因為秦人最開始是文化比較落後的,文字也比較保守,保留了最多的西周籀篆風格。

這也有好處,讓今天我們今天可以很輕易的破解西周以前的文字。

以上圖片全部引自:裘錫圭,《文字學概要》(2012,商務印書館),頁75-90

------------------------------------------------------------------

第二,「草根性」產生的原因是什麼?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大篆變小篆的簡化幅度很小,而篆書變為隸書,簡化就特別劇烈:這種劇烈簡化,六國文字要早一點,從春秋中晚期時代就開始。從戰國時代,秦文字也開始劇烈簡化。


那為什麼是從春秋時代開始,而不是更早或者更晚一點?

我會用東周以來的「禮崩樂壞、文化下移」來解釋。「禮崩樂壞、文化下移」意味著什麼?當時的社會哪些變化,瞭解了這個問題,隸書「草根性」產生的原因就一目瞭然了。

春秋時代的大背景:政治、經濟的劇烈變化,平王東遷,周王室衰微,諸侯爭霸,卿大夫專權,士人階層出現,井田制漸漸瓦解,農業技術革新,各諸侯國大力發展經濟:


引自:顧德融, & 朱順龍. (2003). 春秋史. 上海人民出版社.頁371-372,

簡單一點說,原來的號令群雄的周王室和一些老牌貴族,已經是光桿司令,沒有軍事實力,也沒有經濟實力了,「禮樂」那一套陳腔濫調被視為迂腐。

以前為王室貴族服務的「文化人、工程師、老師」就要到民間去自謀出路,這樣原來由貴族掌握的文化知識,就開始下移平民階層。


另一方面,士卿大夫階層這樣的新貴崛起,思想上比較寬容。

所以,當時是能者居之,英雄不問出身,任何人都可以就郭嘉大事出謀劃策,只要你能提出建設性意見,統治者覺得「有搞頭」,你就可以「朝為農民,暮當丞相」。

這種案例不勝枚舉,孟子說的「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蘇秦張儀配六國相印,這種現象在什麼都講血緣的西周時期幾乎是不可能的。

所以,從春秋時代開始,雖然出現了令孔子痛心不已的「禮崩樂壞」,但出現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學術創新局面,是中國思想史上的黃金時期。

其實,中國所有的思想都是在這一時期形成,除外來的佛教以外。這一點非常像歐洲的文藝復興,文藝復興就是起源於佛羅倫薩的新貴美第奇家族。

孔子這樣的人,如果不是統治者不喜歡他鼓吹的那一套,如果他真能「貨賣帝王家」,而不是如喪家之犬,他會誨人不倦嗎?我是很懷疑的。

文化下移之後,原來的平民泥腿子階層,多讀了一點書,有很多大翻身,進入政府部門工作,像收稅、編戶齊名、檔案記錄等工作,有大量的文書要處理。

如此龐大的書寫量,像繡花一樣寫一筆十八彎的篆書可能嗎?

同理:叫每天開一百張處方的醫生一筆一劃寫楷書可能嗎?

如同今天酒樓小夥計,將「白菜」寫成白(艹才)。

藥房夥計將中藥的「生薑」寫成「生薑」一樣(被簡化字採納)。

因此,我們可以推測:

隸書肯定是要大量處理文書的底層刀筆吏的傑作,是一種「速記草體」,所以,也叫做「佐書」,而考古資料和傳世文獻也能驗證這一點。

今天,出土的大量秦簡古隸,都是底層官吏書寫的政府文書和私域文獻:信件、鬼怪故事等。

而公共文獻,比如秦始皇巡遊時候,命臣相李斯刻寫的一些石刻文字,相當於佈告、法律文件,還是使用的比較正規、保守的的小篆字體。

如:會稽刻石、琅邪刻石等等。

所以,春秋晚期到戰國,是篆書和篆書的速寫草體:隸書並行的。

到漢代,隸書才完全取代篆書成為正體字。

《會稽刻石》和《睡虎地秦墓木牘家信》

另外,說一下隸書中的「隸分」和「隸合」:

前面說了,隸書對漢字構件省並、改造,讓幾乎一半以上的漢字字理丟失。字理丟失最為嚴重現象就是偏旁變形和混同。

趙平安先生《隸變研究》一書稱這種現象為「隸分」和「隸合」:

趙平安. (1993). 隸變研究. 河北大學出版社.頁57

比如:

  • 「朋、朝、胖、前」都有「月」,這叫做「隸合」。

  • 「灼、照、赤、光」都有「火」,這叫做「隸分」。

綜上所述:我想這就是所謂的「草根性」:

春秋戰國時代,有大量文書要處理刀筆小吏,為求簡求速,不惜破壞了原有結構和字理,發明了一種速記體:隸書。這些刀筆小吏,壓根就沒有想到隸書會成為後世的正體字。

因此,漢字演變的驅動力中,簡化是權重最高的一個變量。否則隸書這種字體是不可能存在。這是偷懶求速的人性決定的。


小漢字見大歷史

謝好友邀!

關於隸書是不是草根書法,看看古人對其評價便知。

唐人張懷瓘《書斷》稱:“傳邈(程邈)善大篆,初為縣之獄吏,得罪秦始皇,系雲陽獄中,覃思十年,損益大小篆方圓筆法,成隸書三千字,始皇稱善。釋其罪而為御史,以便於官獄隸……”

許慎《說文解字.敘》說:“秦無經書,滌除舊典,官獄務繁,初有隸書,以趨約易,而古文由此絕矣。”



從以上兩則評論和解釋可以看出,隸書的確是由草根發明的。

據相關資料記載,隸書是手藝人在宗法制度下被人役使,非自覺地在文字實用範疇之內創造的一種醒目、規範且板滯的字體。

有關資料顯示,隸書同簡牘書一樣,是手藝人在實用目的驅使下,用老實淳樸的非理性思維,以工藝製造式的次序抄錄的漢字文本。



從以上兩資料記載來看,隸書還真是草根書法。據說,秦簡和漢簡大多也是低級官吏所書,主要用於“急就”。



從以上簡述中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人民創造歷史!人民群眾是真正的英雄。群眾中蘊藏著無窮的智慧。


中州耕牛堂主

野百合也有春天

據說隸書是因為秦朝末年,由於下層官吏需要書寫的文案非常的多,而當時流行的小篆書體寫起來又非常的複雜,逐漸在底流行起來的一種字體。說他是一種草根書體也不為過。

這種字體把原先篆書的偏長的字體變成了扁方,把篆書複雜的筆畫變得簡潔明瞭,更容易識別和書寫,所以逐漸在民間發展演變。

到最後得到了官方的認可,逆襲而稱為漢代的主流書體,官方立碑刻石的書體都是屬於隸書,以致於到了唐代很多碑刻的碑額(碑的標題部分)都單獨用隸書書寫,體現了隸書的地位。


楚帛書

古今文字的分水嶺

所以隸書也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嶺,隸書之前的文字屬於古文字,隸書以後的文字屬於今文字,今文字就和我們現在的文字差不多了。

現在我們大部分人都能看懂隸書,卻很少有人能夠看懂篆書,就是因為篆書屬於古文字。

漢隸《曹全碑》

龍生九子,各有不同

中國書法史上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事就是“隸變”。

就是由隸書發展演變成3種書體,分別是草書、行書、楷書,很多人認為是現有的楷書,然後由楷書變出行書,又由行書變成楷書。

其實不是這樣的,這三種書體都是由隸書演變而來,而且這三種書體出現的時間節點也非常的相近,到現在還有很多人在糾結到底是先有的行書,還是先有的楷書。

章草,草書的一種,由隸書演變而來

柳暗花明又一村

漢代以後,隸書被楷書、行書和草書所取代,更多的人楷書學習更加簡便的行書和草書,到了唐代則更加註重楷書。一直到清朝以前,都很少有人學習隸書。

直到清代中後期,由於文字獄越來越嚴重,文人士大夫之間開始流行考據學,漢魏碑刻又重新被文人重視起來。

出現了很多隸書的大家,比如鄧石如、何紹基、鄭板橋、伊秉綬、吳讓之、趙之謙等等。

文人的介入,使得隸書完全擺脫了它的草根性,成為氣息典雅、具有廟堂氣象的正大書體。


伊秉綬隸書

你覺得呢?

碼字辛苦,


不二齋

但,我在這裡要說的是,近現代的考古出土,用事實依據也充分證明了隸書是由最低層書手在秦篆的基礎上,刪繁就簡逐漸演變而來。這就是1975年出土的《雲夢睡虎地秦簡》;1980年出土的《青川木簡》;2002年出土的《裡耶秦簡》。

這三個簡牘墨跡總的特徵是,字形結構保留篆書的成份,但已有明顯的波挑和轉折的動作,特別是《青川木簡》,其字形已經壓成方扁,出現了隸書的筆勢、筆順等特徵。而《裡耶秦簡》的背面,還常有低級官吏的練字習作,其中一支簡的後面還有日常用的乘法口訣。這些墨跡無疑用事實證明,隸書由秦代民間書手逐漸在書寫中演變而來,只不過是程邈這個人沾了廣大民間書手的光,在他整理規範後被官方認可和推廣的。所以說,隸書就是被官方認可的草根藝術。

其實,在歷史的長河中我們不難發現,中國許多燦爛輝煌的文化藝術和科學發明,都是勞動人民在日常勞動和生活中,用他們的勤勞和智慧所創造。正如毛澤東所說: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歷史的動力。

我是晉風。願與大家在書法藝術、詩詞楹聯及人文知識等方面,同學習,互交流,共進步!




晉風

隸書是草根書法,這個說法很有意思。

隸書確實是從民間開始流向官方的,但是並非漢代才有的隸書。

秦始皇定文字為小篆,這在皇城根裡當然統一適用,但是在民間,尤其是統計土地,人口,姓名的官隸手裡,可不是那麼順手。

如這等統計用篆書來完成,真是要殺頭的,畢竟不能按時完成統計任務。

當然,問題不單單隻在統計方面。

所以逐漸,用筆化圓為方,這樣書寫速度比較快。

所以隸書是出現在秦朝,稱為“秦隸”,當然有隸書雛形的時候,比小篆應該要早一些,只不過是雛形,只有部分用筆結字,沒稱為系統文字,所以隸書出現在小篆之後。

隸書是不是草根書法,這句話比較好玩。既然稱之為“隸”書,肯定是當官的用的,如果劉邦這樣的亭長也算草根,那就是草根用的書法。

之所以漢朝用隸書做標準文字,也是因為劉邦當過小官,熟悉隸書,而且區別秦篆,象徵“底層”翻身。

漢朝時,隸書就是標準文字,當然此時的“廟堂級”碑刻,雖是隸書主體,但還是要用篆書題額,因為顯得莊重。畢竟篆書在漢代就是一種比較莊重有氣勢的文字,和秦朝所取得的成就是掛鉤的。

在到後來,唐宋楷書碑刻,題額就多了,有篆書,有隸書。

都是顯得比較莊重的。

再到明清,乾脆楷書也題額。

所以就有了後世“正書”題額的傳統,顯得莊重。

當然,在清之前規矩很明確,但是清朝皇帝因為書法造詣高的不多,而且大多喜歡趙董楷書,所以題額就有些用行楷。

這是題外話。

就隸書而言,個人感覺並沒有草根氣息,相反,有“廟堂之氣”,俗稱“雅”“貴”“莊重”。

所以題額這類壓重的字,大多都是篆隸,尤其是正式場合的碑刻作品,幾乎都是篆隸,楷題額都少見。


梁宇航

眾所周知,隸書字形呈寬扁,橫畫比較長,而豎畫相對比較短,通常用“蠶頭雁尾、一波三折”來形容它的特點。

中國書法史上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事件就是“隸變”。對後世書法有不可小覷的影響,書法界有“漢隸唐楷”之稱。

關於是不是最草根的書法,個人覺得隸書的形成演變,在書法界絕對站得住腳跟,不僅的官方的認可,其實更是大眾人民的智慧結晶,不言而喻,肯定擺脫了草根性,隸書的出現,可以說是古代文字和書法的一大變革,極具藝術欣賞的價值。





墨韻書香131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