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說四川在中國歷史上曾經兩次消亡?

孟偉康

四川在中國歷史上不僅僅是兩次消亡。至少應該是三次,或者四次。當然,史前發生的事暫且不說,也說不清楚。

第二次是秦滅蜀以後。秦滅亡古蜀以後,四川地區為秦所得。秦人大量遷徙至川,而四川地區原有的蜀人、巴人、郪人,甚至僰人都從此銷聲匿跡,取而代之的是秦人或逆江而上的楚人。巴蜀古人以及古巴蜀文化從此斷絕。這應該是有記錄以來,四川在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消亡。

第三次是元滅宋以後。元滅宋,四川是反抗最激烈的地方,大量川人及川人物資在宋末元初毀於戰火。從此富饒的四川地區開始變為人煙稀少的地方,直到明朝末年四川也僅恢復到300餘萬人口。因此宋元之際四川幾乎遭到了滅頂之災,對四川歷史影響極大。元初時四川因人口太少,曾經被併入陝西,與陝西組建為秦蜀行省,後面才分置四川行省。

第四次是明末清初。距離宋元之際僅300多年,四川再次遭遇毀滅之災。明末清初,張獻忠、清軍、南明、吳三桂、土匪等各方勢力先後在四川地區進行了幾十年的角逐,幾十年的戰亂讓四川淪為一片焦土,人煙俱無,十室十空,成為不折不扣的人間地獄。這是古代四川經歷的最後一次人事大災難,此後湖廣填川,新四川也是用了幾百年時間才得以恢復。


蘇綻

四川在歷史上曾經消亡過兩次。一次是南宋時長達60年抗擊蒙古的戰爭,第二次是明末清初的張獻忠屠川。

中外歷史學家幾乎一致認為:宋代是中國文明的第二次浪潮。著名史學家陳寅恪說:“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而西方與日本史學界中,認為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的文藝復興與經濟革命時代的,也大有人在。

宋朝是一個重文輕武,以文治國的時代。它能夠同時抵禦遼、西夏、金的輪番進攻,內部相對穩定,科學技術成就達到世界巔峰,同時,蒙古在滅亡它之後又全盤接受了漢文化。歸根到底,這是文化的力量,應當引起後來者深思。

當蘇東坡以一種複雜的心情在赤壁懷古,高吟“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時候,四川文化與經濟的沉沒以一種異常殘忍的方式漸行漸近,空氣裡飄著血腥的味道。

公元1123年,蒙古發起了消滅南宋的戰爭,到1279年南宋滅亡的57年間,蒙古人在四川遭遇了空前激烈的抵抗,這個以屠城聞名,令歐洲聞風喪膽的強大帝國曾經三次攻下成都。1231年,拖雷引兵攻掠四川,大肆屠殺成都居民。千年古城只落得民無噍類,城中遺骸達到驚人的140萬!最近有學者從宋史、元史和明史提供的數字統計,四川被蒙古人屠殺後,人口由1300萬減少到60萬。

南宋時期,中國的經濟文化重心開始由西部向東南轉移,而四川,經此一擊,千年的繁華與古老的文明形態幾乎蕩然無存。一個農耕與商業高度發達的地區剎那間回到半遊牧狀態。

蒙古帝國征服世界的戰爭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次災難,它的破壞程度一直延續到今天。

據美國曆史學家Paul·B·Kern引用最新研究結果表明,即使到現在,中東地區耕地面積尚未恢復到蒙古入侵前的60%。

有西方學者這樣認為:

蒙古的屠殺和掠奪,使得絲綢之路上這一繁華地區到今天還沒有恢復到原來的水平。他們摧毀了五千年來陸續修築的水利系統,使得大量的綠洲變成沙漠,使其經濟下降到公元前1500年的水平。宋朝時期的商業曾經是世界上最發達的,那裡不但聚集了全世界最大的財富和資本,而且聚集了最多的商人和學者;然而,蒙古人的入侵使得中國的資本主義萌芽被消滅殆盡,使得最有可能第一個進入資本主義社會的中國從此衰落;而西方遭到蒙古人的打擊似乎是恰到好處,既沒有傷及筋骨,又被一巴掌打醒了。在蒙古大軍停止入侵西歐不 久後,西歐正式啟動了文藝復興,開始了近代資本主義的強國之路!

儘管古蜀文明有著極強的再生復原能力,但在整個明朝近300年的歷史上,四川彷彿冬眠一般,悄悄地躲在大國版圖的角落舔舐自己的傷口。四川人的意氣風發,才華橫溢已成典籍中的追憶,而大國的目光也似乎從未認真停留於此。四川人獨有的思維、觀念、形象,從未以漢唐時代的姿態再走上舞臺,它越來越模糊不清,無足輕重。

時間是醫治創傷的最好良藥,四川人正在自主自為的生活中進行多元文化的融合與重生。

天府之國是人類生養繁衍的天生福地,也是歷代割據政權的安樂窩,入主中原的根據地。災難與幸福是一對孿生兄弟,始終與她如影隨形。

很不幸,當歷史的車輪進入17世紀中葉的時候,她被一個亂世梟雄盯上了,這個人就是張獻忠。

張獻忠入四川,是習慣於在沉默中自在自為,獨善其身的四川人的巨大災難。震驚世界的張獻中屠川事件,幾乎從根本上徹底摧毀了四川的文化與生產力。尤其是對四萬貢生——中國文明與文化傳承者的屠殺,給後人留下了可以從多種角度理解的空白——從此再無四川人。

公元1646年深秋,已被多年戰亂摧毀的四川以及成都經濟,已經無力承擔張獻忠大順政權及近60萬軍隊的生存,再加上週邊明朝軍隊正從多處逼近,張獻忠決定放棄四川,打回陝西老家。張獻忠臨走之前,趁夜一把大火徹底燒燬成都,然後朝廣漢退去。

此刻,在張獻忠進攻成都時被俘,後逃脫到四川犍為起兵,成為明朝抗擊張獻忠主力將領的楊展,正在四川彭山江口的一條戰船上調兵譴將,突見成都方向濃煙沖天,大火映紅了天空,如同白晝。幾個時辰後,他得到了張獻忠撤退的消息,懾於張獻忠強大的兵力,三天後,楊展方進入成都。

此時的成都煙霧瀰漫,仍有餘火在燃燒,空氣中瀰漫著嗆人的焦糊味。曾經千年繁華,讓無數文人魂牽夢繞的大都會,連同城內數十萬居民,從楊展眼中消失得無影無蹤。記憶中繁華的街道已被殘垣斷壁淹沒,金碧輝煌,巍峨壯觀僅次於北京紫禁城的蜀王宮建築群早已灰飛煙滅。成都,被張獻忠從地球上徹底抹掉了。

在蜀王宮的廢墟中,明朝士兵發現了一塊高七尺,寬三尺,厚八寸的花崗石“聖崳碑”,上面赫然刻著一排大字:“天生萬物以養人,人無一物以報天,殺殺殺殺殺殺殺。”落款為大順二年,即公元1645年。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張獻忠七殺碑,也是張獻忠屠殺四川的最有力的證據。

在保存好作為證據的七殺碑後,楊展帶兵4萬朝廣漢方向追去,而那裡也是一片荒蕪,了無人跡。

根據楊展的《萬人墳記》記載,他在廣漢曾經命令部隊休息一天,其目的是試圖尋找活著的人,瞭解張獻忠殺人的情況。然而,整整一天,數萬軍隊除了找到萬餘具屍體外,一無所獲。

據史書記載,當時成都周圍已成一片廢墟,白天不見人因,夜間虎狼成群,已經不適合人類生存。楊展不得不將部隊帶回嘉定城,即今天四川樂山一帶。

公元1646年12月11日,四川西充鳳凰坡,身居幾十萬軍隊中心位置的張獻忠被突襲而來的幾百清軍斬首。一代梟雄就此了結。

公元1659年,清四川巡撫高民瞻入成都,他看到13年後的成都仍是一片荒蕪:大街上長滿了樹木與艾草,人入其中,分不清東南西北,倒塌的城牆被野草淹沒,一群群野雞自由地散步,而晚上,則成了老虎的天下。在他的要求下,清四川政府不得不將省會臨時設在川北閬中,四川巡撫、監察御史均駐節閬中,並在此舉行了鄉試四科。17年後,官府才遷往成都。

張獻忠入四川,徹底摧毀了四川的經濟與文化,是一次歷史大倒退。古蜀以來四川三千年文明史跌入最黑暗的年代。

張獻忠到底殺了多少人?歷史上恐怕永遠無法準確統計,明史上稱有60多萬。張獻忠軍隊的鐵蹄橫掃四川前後20多年,禍遍巴蜀,使物力豐饒的天府之國,變為百里人煙俱滅,莽林叢生、狼奔豕突之地。戰亂使百姓棄田舍逃亡,十來年間,稼穡不生,顆粒無收,川人死於饑饉、瘟疫又倍於刀兵。

四川比較確切的統計是明朝末四川有600萬人左右,清初戶籍統計,整個四川有史可查的僅有9萬人,而且大部分集中在嘉定的洪雅和偏僻的石柱土司夫人秦良玉白桿兵保護下的石柱縣。平定吳三桂平叛亂多年後,成都原有住家戶“十不存一”。

人口銳減,十室九空,田園荒蕪,城市傾毀,寺廟消亡,經濟蕭條,文化落後,元氣大傷。為了恢復四川經濟,清初鼓勵全國各地向四川移民,於是開始了長達100餘年的“湖廣填四川”。

在近現代,儘管四川人的主體早以不是原住民,但張獻忠屠川卻是四川人心靈上抹之不去的傷痛。

張獻忠為什麼要如此大規模,沒有理由地殺人,一直以來都是一個難解的謎。魯迅曾在《記談話》一文中說:“先前我看見記載上說的張獻忠屠戮川民的事,我總想不通他是什麼意思;後來看到另一本書,這才明白了:他原是想做皇帝的,但是李自成先進北京,做了皇帝了,他便要破壞李自成的帝位。怎樣破壞呢?做皇帝必須有百姓,他殺盡了百姓,皇帝也就誰都做不成了。”

而在四川,關於張獻忠為什麼要屠川,《蜀碧》上記載著一個流傳非常廣泛的故事:

張獻忠小時曾經跟隨父親趕著一頭驢,到四川內江販賣大棗。來到集市上,便順手將驢系在一個大戶人家門前的石牌坊上。待賣完棗回來牽驢時,卻發現鄉紳的家奴正在用鞭子抽打他家的驢。張父走上前去制止,見到自家的驢把鄉紳家的石牌坊拉了屎尿,弄得很髒,便趕緊賠不是。但該家奴就是不依不饒,在此家奴的逼迫下,張父只得忍氣吞聲地把驢糞和驢尿收拾乾淨。這一侮辱性事件,自始至終被張獻忠看在眼裡,深深地刻進他幼小的心靈。於是他臨走時,發誓說:“我復來時,盡殺爾等,方洩我恨!”

另外,還有一個非常民間的版本:

一次,張獻忠的部隊駐守在湖北與四川交界處,有一天張獻忠走出軍營在山脊上大便。排完大便後,張獻忠順手就在四川境內扯了一把草,來擦屁股。沒想到他抓的是一簇蕁麻(又稱蠚麻),頓時痛得他直叫。於是他伸手到湖北境內又扯了一把草來擦屁股。這一回,湖北的草柔軟而輕鬆。於是乎,從此張獻忠就因為四川而同四川人結下了冤仇:“川人之兇,連草都如此,我就從這裡殺起。”所以,當張獻忠佔領四川后,就來了一個屠蜀。

民間的傳說只能一笑了之,並不可信。我們也沒有找到魯迅所說的張獻忠屠川是報復李自成的證據。但透過這二個故事我們還是可以明確兩點:其一,張獻忠確有極強的報復欲與變態的心理;其二,四川人長久以來都對張獻忠的殘暴感到不可理喻。

張獻忠的心理變態是常年在刀光劍影,鮮血四濺的生活中的必然結果,這固然也是造成大屠殺的原因之一,但如果僅從個人性格因素上去理解四川人歷史上最大的災難,我們就很難揭開歷史的真相,還原其本來的面目。

巴蜀歷史研究學者有一個共識:那就是四川歷來就是全國統一和民族復興的根據地,秦滅六國,劉邦建立漢朝,隋統一中原,無不以四川作為根據地而展開。張獻忠不可能不知道四川的重要性:入川建立根據地,攻可出漢中定西北,下長江定江南,重演隆中對的策劃;退則可割據一方。

但明朝的四川並不歡迎張獻忠。張獻忠是陝北大饑荒的產物,四川經歷了蒙古的屠殺之後,近300年的休養生息又回到了歷史上“水旱從人,不知饑饉”的時代,富裕殷實的川人從理智上對動亂有著天然的抗拒心理。更為重要的是,在明代,經過理學的薰陶,中原大一統的儒家觀念已成四川文化的主流,民間與官府之間在價值取向上的高度一致,對“流寇”必然加以阻擊。那些振振有詞地說四川人夾道歡迎張獻忠到來的歷史學家,只不過是300年後一種虛幻的囈語。

在我看來,對文化的嫉恨,沒有根據地,數十上百萬軍隊四處流竄而與民爭食,“天下未亂蜀先亂”而蜀不從亂,帝王夢的破碎是張獻忠屠川的根本原因。四川太讓他失望了。

公元1679年,清軍攻陷重慶,張獻忠的餘部退往貴州,十多萬軍隊消失在崇山峻嶺,茫茫霧靄中。四川曾經有過的5000年文明也從記憶與典籍中變得漂浮不定,漸行漸遠,它的再現將是又一個漫長的300年,直到三星堆與金沙的破土而出。而四川人作為一個群體形象,他的個體特徵將不復再現,他的識別標籤只具有地理上的,而不具有文化上的意義。一種新的,連自己都說不清楚是什麼而又為人稱道的移民文化即將誕生


劉天大夫

認真拜讀了這麼多回答,大都是說四川被蒙古人和張獻忠屠滅過2次,本人另有看法。

其實真正的,原汁原味的,最早的蜀地文明,是四川省廣漢市三星堆遺址所展現的文明,是一種與華夏文化完全不同的文化傳承,這才是蜀地最早的文明。

李白的《蜀道難》中就曾寫道:“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古蜀國由來已久,傳說古蜀國第一代君主叫蠶叢,是黃帝的兒子,後遷徙到蜀地,開創古蜀國。

據西漢楊雄的《蜀王本紀》記載:“蜀王之先名蠶叢,後代名曰柏灌,後者名魚鳧。……後有一男子,名曰杜宇,從天墮,止朱提。有一女子,名利,從江源井中出,為杜宇妻。乃自立為蜀王,號曰望帝……時玉山出水,若堯之洪水。望帝不能治,使鱉靈決玉山,民得安處。鱉靈治水去後,望帝與其妻通。慚愧,自以德薄不如鱉靈,乃委國授之而去,如堯之禪舜。鱉靈即位,號曰開明帝。帝生盧保,亦號開明……開明帝下至五代,有開明尚。始去帝號,複稱王也。天為蜀王生五丁力士,能徙蜀山。王無五丁,輒立大石,長三丈,重千鈞,號曰石牛。千人不能動,萬人不能移。”

東晉常璩編纂的《華陽國志》對此也有記載:“周失紀綱,蜀先稱王。有蜀侯蠶叢,其目縱,始稱王……次王曰柏灌。次王曰魚鳧……後有王曰杜宇,教民務農。一號杜主。時朱提有梁氏女利,遊江源。宇悅之,納以為妃。移治郫邑。或治瞿上。巴國稱王,杜宇稱帝。號曰望帝,更名蒲卑……法堯舜禪授之義,禪位於開明……開明位號曰叢帝。叢帝生盧帝。盧帝攻秦,至雍。生保子帝。保子帝攻青衣,雄張獠、僰。九世有開明帝,始立宗廟……時蜀有五丁力士,能移山,舉萬鈞。每王薨,輒立大石,長三丈,重千鈞,為墓誌。”

這些史料是中原文化與古蜀國文化交流的最早記載,其可信程度尚未有考古學佐證。但三星堆遺址的發現,證實了在5000年前,蜀地確有一種與中原地區大相徑庭的文明,與華夏文明並行於世。

從考古出土的文物來看,有許多文物是在中原文化裡沒有的東西。比如:包金權杖、青銅面具、青銅太陽輪、青銅樹等等。

奇怪的是,在出土的大量文物之中,沒有任何文字。這給大家帶來了無盡的困惑,文明如此發達,工藝品做工如此精湛,卻沒有文字,真是不可思議。

一個突如其來的文明,又神秘地消失的無影無蹤,上無來源,下無傳承,給後人帶來了極大的謎團。

時間到了公元前316年,秦惠王派張儀,司馬錯等率領大軍攻滅古蜀國,古蜀國文明徹底的中斷了。

這之後的兩次屠川,只是消滅了大量的人口,而文化傳承始終沒有再次滅絕。

以上淺見,歡迎探討。


回答完畢。


書蟲吐絲

四川在歷史上曾經消亡過兩次。

第一次是南宋時長達60年抗擊蒙古的戰爭。1123年,蒙古人發起了消滅南宋的戰爭,在四川遭遇了空前激烈的抵抗,這個以屠城聞名,令歐洲聞風喪膽的強大帝國曾經三次攻下成都。

1231年,成都古城中遺骸達到驚人的140萬,千年的繁華與古老的文明蕩然無存,剎那間回到半遊牧狀態,四川被屠殺後,人口由1300萬減少到60萬。但在整個明朝近300年的歷史上,四川彷彿冬眠一般。

但古蜀文明有著極強的再生復原能力,經歷了蒙古的屠殺之後,四川又回到了歷史上“水旱從人,不知饑饉”的時代。

蒙古人入侵

張獻忠

第二次是明末清張獻中的屠川事件。17世紀中葉,亂世梟雄張獻忠盯上四川,明史上稱屠殺60多萬,其中貢生4萬。600多萬人的四川,“十不存一” ,徹底摧毀了四川的文化與生產力。

1646年秋,被多年戰亂摧毀的四川以及成都經濟,無力承擔張獻忠大西政權及近60萬軍隊的生存,加上週邊明朝軍隊的逼近,張獻忠決定放棄四川,打回陝西老家。此刻,明朝抗擊張獻忠主力將領的楊展,正在彭山江口的一條戰船上調兵譴將,突見成都方向濃煙沖天,大火映紅了天空。幾個時辰後,他得到了張獻忠撤退的消息,楊展進入成都,此時無數文人魂牽夢繞的大都會,連同城內數十萬居民消失得無影無蹤,繁華的街道已被殘垣斷壁淹沒,金碧輝煌,巍峨壯觀的蜀王宮建築群灰飛煙滅,成都被張獻忠從地球上徹底抹掉了。(網絡圖片)


天寧閣

四川自古以來都是天府之國,四季皆宜、土地肥沃,在李冰父子修成都江堰之後千百年來一直都是歷朝歷代的重要糧倉,但是大家可曾知道,在四川的歷史上曾經有過兩次慘絕人寰的大屠殺,將原本物寶天華的四川殺成了地廣人稀、千里不見人煙的死亡國度。


第一次消亡


四川的第一次大屠殺是蒙古帝國造成的,蒙古鐵騎橫掃歐亞非大陸,儼然就是死神的使者,在他們的戰馬、彎刀、弓箭之下,人命如草芥般被蒙古人一茬一茬的收割,一片片繁榮昌盛的城市土地也在蒙古人的鐵蹄下變成了荒蕪的牧場,供他們放養牛羊戰馬。

蒙古人所到之處所向披靡,一個個國家如紙糊一般被蒙古人輕易攻下,但在攻打南宋的時候蒙古人碰上了硬釘子,因為有著長江的阻隔還有著高大雄偉的城牆,蒙古人所向披靡的騎兵開始變得束手無措,蒙古人在打南宋的時候,足足花了57年才攻打下來,而四川就是在蒙古人侵略過程中反抗最激烈、頑強的,因此在被攻打下之後遭受到了蒙古人慘無人道的報復。


在南宋末年,四川足足有人口1400萬人,當時的四川是南宋經濟最發達的地方之一,文化繁榮昌盛,正正切合了天府之國的這個稱號,但在被蒙古人攻打下之後,四川的人口銳減到了80萬人,當時蒙古人將四川人如豬狗一般驅趕在一起,以五十人為一隊,排好之後,蒙古人拿著彎刀一個一個的砍殺,鋒利的彎刀劃過人的脖頸,鮮血如噴泉一樣從頸動脈噴湧而出,一條條人命就這樣轉瞬即逝,人殺完之後蒙古人把屍體堆在了城市中間,在臨近傍晚的時候為防還有生存者,蒙古人還會一一地在這些屍體的身上進行補刀,以確防萬無一失。


這就是四川的第一次消亡,一個無論文化還是農業都昌盛無比的地區就這樣變成了人間煉獄,屍骨堆積成山、城市村莊變為廢墟、農田荒廢成牧場。


第二次消亡


四川的第二次消亡是明末清初的時候,在明末的時候,四川總共有800萬的人口,但到了清朝初期的時候只剩下了不到10萬的人口,有人把這次四川人口的銳減,推到了殺人狂魔張獻忠的身上,說張獻忠是這一切的罪魁禍首,但是經過歷史學家們的各項考證,發現張獻忠在四川數屠殺的人僅僅只有成都的60萬人,真正造成四川這麼大人口損失的罪魁禍首其實另有其人。


在康熙時期有過大量的文字獄,很多東西是不能付諸在書面上的,平常間的談論也可能招致殺身之禍,當時清朝在言論方面的管控嚴格得猶如鐵桶一般,在康熙之後,又有乾隆修造四庫全書,乾隆下令收繳全國各類書籍,統一編策之後銷燬,最終成了豐富無比卻真實性無法判斷的四庫全書。

我們通過歷史書都知道屠殺者是張獻忠,但是我們仔細的思考一下這兩位皇帝的所作所為,他們到底在隱瞞什麼?他們要銷燬什麼信息?通過這些疑點,我們可以推測出四川的第二次大屠殺實際上是由滿清一手造成的 ,他們為了鞏固政權的正確性,修改了歷史,把鍋推到了張獻忠的身上。


明朝滅亡之後,四川與南明遙相呼應,南明堅持了50多年,四川也抵抗了足足13年才被滿清攻下,如果張獻忠當時把人都殺光的話,僅憑這點人是無法抵抗滿清的進攻的,然後我們可以通過滿人對揚州大屠殺和嘉定十屠來借證判斷,可以得出結論,這第二場慘烈之極的大屠殺就是滿清的刀箭所為,只不過因為四川與中原山高路遠,交通堵塞、信息傳達不方便導致了四川的大屠殺被滿清很好的掩蓋過去了,並沒有像揚州大屠殺、嘉定十屠一樣成為清朝洗不去的汙點。

所以在康熙時期的時候才出現了我們歷史中規模宏大的湖廣填四川運動,大量的江西、江蘇、湖北、湖南、廣西、廣東人遠離故土,踏上了去往地廣人稀、土地肥沃的四川征途。


所以我們回到問題的本身,為什麼會說四川有過兩次消亡呢?實際上這與古代遊牧民族的入侵有著很大的關聯,古代的遊牧民族與現代不一樣,當時的遊牧民族侵略性十分強,因為各種自然災害以及牧場的不足會導致他們經常吃不上飯,吃不上飯難道就得等死嗎?他們想活下去,就只能搶,他們只能通過搶來保持他們的族群的生活,也因為在搶的過程中,培養出了他們好殺兇狠的性格,所以在遭受了這麼頑強的抵抗之後,他們自然懷恨在心,在暴戾的性格驅使下,造成了四川歷史中的這兩次大屠殺、造成了四川歷史中的這兩次人口與文化的消亡。


孤客生

中國歷史上有一個省份,曾經先後遭遇兩次大屠殺,而且每次屠殺的後果都是十室九空,被迫從其他省份移民過來填充人口,可以說是活生生的“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

這個省份是哪裡?

對,就是四川!

自古以來,四川就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的名聲,號稱是土地肥沃、易守難攻的“天府之國”。從軍事上看,只要拿下三陝漢中,牢牢控制進入關中的通道,巴蜀之地進可以取天下,退可以保基業。

歷史上,有天下未亂蜀先亂,天下已定蜀未定的說法,同時,四川也是面臨外敵入侵或者內亂時的重要避難地點。

唐朝兩次大動亂中,唐帝都曾避難四川。唐天寶中,僅益州每年就交納羅、紬、綾、絹10萬多匹。由於四川經濟的繁榮,使其成為唐王朝財賦的主要供應地區,和江淮地區一起,幫助唐王朝渡過安史之亂與後來藩鎮割據的困難時期。

然而天府之國的四川,曾經在歷史上兩次淪為“地府之國”。

第一次:

1236年,南宋理宗端平三年,蒙古分三路大軍大舉進攻南宋,東路攻淮揚,中路攻襄樊,西路則走的是四川。西路軍由蒙古大汗窩闊臺之子闊端帶領。

蒙軍來勢洶洶,南宋名將曹友聞(開國大將曹彬後代)戰死陽平關,不久,利州(廣元)陷落。

曹友聞戰死後,300名蒙古騎兵冒充南宋軍隊進入兵力空虛的成都。居民發現後用菜刀木棍抵抗蒙軍,並用桌椅在街巷設置路障。

第二天,十多萬蒙古主力大軍殺到成都,四川安撫制置副使兼程度知府丁黼組織僅有的400刀斧手和300衙役據守內城間抵抗蒙軍,兩天後在石筍橋被射殺。

至此,成都失陷。中世紀最大規模的一次城市屠殺開始了。

起初,蒙軍進城時,已經有很多居民全家上吊或是自焚而死。

蒙軍統帥闊端進入成都府衙後,命令隨軍巫師占卜,巫師用四隻烏龜放在四個盤子裡,按照四個方向放置,結果四個烏龜動個不停。巫師說,民心不歸附,成都四處都是四絕的死敵,假如住下去,不會超過二世,不如血洗而去。

闊端隨後寫下“火殺”二字,於是蒙軍四處殺人放火,全城居民無一倖免。蒙軍撤退之後,南宋的權成都知府賀靖收斂屍首,統計下來發現有140萬具之多!而這,還不包括城外的數字!

唐朝滅亡之後,中原淪為血腥的戰場,四川卻獨享安寧。當時,為了逃避中原戰亂,大批衣冠士人來到四川,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以韋莊為首的花間派詞人。

前蜀亡國時,庫存的紋、錦、綾、羅多達50萬匹。北宋平蜀後,將府庫財帛運至京師,百里不絕。北宋期間,四川更是富甲天下,時稱“人文之盛,莫盛於蜀”。蘇洵蘇軾蘇轍父子三人,更是傳為歷史佳話。

即便北宋遭遇金兵入侵,四川也安然無恙。

所謂“地狹而腴,民勤耕作,無寸土之曠”,“雖磽确之地,亦耕溽殆盡”,人口多到連耕地都已經非常緊張。

北宋崇寧時,眉州有戶約7.3萬,按每戶為5人的最低比例計算,約合36萬人,這個人口數值在蒙宋戰爭以前應該不會明顯減少,因為在這期間,眉州地區並未有大的變亂髮生,然而到了南宋鹹淳元年時,“眉州(蘇東坡的故鄉)荒廢已久”。

此後,天府之國四川徹底淪為宋蒙雙方的主要戰場,蒙軍“屠成都,焚眉山,蹂踐邛、蜀、彭、漢、簡、池、永康,而西川之人十喪七八矣。”

殘酷的屠殺和戰亂,使得“蜀土數罹兵革,民無完居,一聞馬嘶,輒奔竄藏匿”,而成都更是被徹底荒廢,淪為鬼城數十年。

根據《建炎以來朝野雜記》記載,南宋紹興三十二年四川的戶數為264萬,假如按照每戶5人計算的話,則南宋初年四川人口總數大約為1320萬人。如果按照一戶7口人,則總人口大約2000萬左右。

然而根據《元史世祖本紀》記載,元世祖至元十九年,即1282年,四川全省僅有十二萬戶。

第二次:

崇禎十六年六月,張獻忠在武昌稱王。此後不久,張獻忠得知左良玉將要率兵進攻武昌的消息後,“獻忠終忌良玉在,乃決計入蜀”。

張獻忠入川之後一路披靡,崇禎十七年六月,陷涪州、瀘州、重慶,到八月,攻克成都。

因為張獻忠的這個決定,四川的噩夢再次開始。

張獻忠在四川前後不到三年,幾乎把四川殺了一個遍,上到明代宗王,中到官員士大夫,下到平民百姓,無一倖免於難。攻克重慶後,“城破,瑞王闔宮被難。舊撫臣陳士奇死之。”計六奇在《明季南略》中記載道,“城中數百萬生靈,無一逃者。”

在張獻忠的瘋狂屠殺下,老百姓紛紛起來反對他,1645年3月,南明以“王應熊為督師”,經營川、湖、雲、貴地區,王應熊“盡散家資,制甲冑鞍馬弓矢戈矛”,幾乎全部四川都起來響應,“凡在險阻,皆舉義旗”,“合計諸要隘兵馬,為數不下二十餘萬”,“凡獻忠所選府州縣官,有到任兩三日即被殺者,甚至一縣三四個月內連殺十餘個縣官者。雖重兵威之,亦不能止也。”

張獻忠在四面楚歌的環境下,認為“蜀人負朕,恨入骨髓”,不久,又得知成都諸生顏天漢偷偷寫信給李自成。大怒之下的張獻忠徹底變成了一個魔鬼,決定在四川放手屠殺。

首先屠殺軍隊中的四川人,認為這些人都是“剽悍亡命,叵測不軌之徒”,加起來共計殺了“男婦大小不下二十萬有奇”,幾乎佔了全部軍隊的半數。

其次,又屠殺俘虜的李自成降卒,在保寧之役被他俘虜的五千人,被他一次屠殺完畢。

最後,張獻忠又擔心讀書人背叛他,假裝開科取士,

張獻忠先通過威脅把讀書人騙來,集中到一起,再逐一屠殺,屍體一度阻塞護城河。還有的筆記中記載讀書人被屠殺後,遺棄的筆墨硯臺幾乎堆成一座小山!

單單潼州生員九百人,只有七人因為沒有來應試而倖免於難。

按照明代另一部文人筆記《鹿樵紀聞》中記載,在青羊宮被殺的讀書人共有一萬七千人之多。

張獻忠在四川期間,“搜各州縣山野,不論男女老幼,逢人便殺”。1659年,四川溫江縣清查戶口,全縣只有32戶,男丁31名,女丁23名,“楱榛莽莽,如天地初闢”。一直到順治十六年,1659年,省府才遷回成都。那時全川人口大約八萬,十里不見人煙。

張獻忠失敗後,四川繼續淪為南明和滿清,吳三桂和滿清的主要戰場,戰爭先後持續了二十多年才告平息。

清軍進攻四川時,只要是俘獲的丁壯一律斬殺,俘獲的婦女則就地分贓,假如放棄城池,則把老百姓全部擄走,有時又在半路上“復盡殺之”。

康熙九年,1676年,王澐在《蜀遊紀略》中寫道,“成都官民廬舍,劫火一空。登青羊宮四望,人煙久絕,山麋野豕,交跡其中。詢其居民,大都秦人矣。”

王澐此時看到的成都已經是一片廢墟,城中遍佈草屋,而老百姓卻已經是陝西人了!

康熙十三年,1674年,吳三桂和滿清爭奪四川,進行了七年血戰。原先明末的殘餘人口和新遷來的少數人民,又大部分成為了雙方的刀下之鬼。

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整個四川千里荒涼,人煙滅絕。方向瑛在《使蜀日記》中寫道,“川北自保寧以下,舊稱陸海,明末張獻忠屠戮最慘。城廓村鎮盡毀,沃野千里,盡荒蕪,田中樹木如拱。人民死徙,處處皆然。”

成都全城居民才數十戶,到處叢莽,兔走雉飛。有人站在南門城牆上,一天之內看見錦江對岸先後有13只虎走過。

明代初年,官方曾經召集四方人口填充四川,到了明代末期,四川好不容易才恢復一點元氣。

萬曆六年,即1578年,四川省“戶二十六萬二千六百九十四,口三百一十萬二千七十三”,這個人口數字僅僅是官方“賦役黃冊”登記的納糧戶,大量的蔭戶、漏戶並沒有統計在內。

可是到了康熙二十四年,即1685年,四川“通省之戶口,總計不過一萬八千九十餘丁”。也就是說,前後一百年不到的時間內,原先有著數百萬乃至上千萬人口的四川,成為“合全蜀數千裡內之人民,不及他省一縣之眾”。

正因為幾十年的戰亂,從清初開始,才有了長達一個多世紀的大移民,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湖廣填四川”。調查研究後發現,近代四川人很少有土生土長的,幾乎都是從外省遷來的。如成都周邊的所謂上五縣--新津、大邑、崇慶、郫縣、都江堰的老四川人,就基本上由“湖廣填四川”而來。

歷史上的兩次大屠殺徹底摧毀了天府之國四川,也是古蜀以來三千年文明史所跌入的最黑暗年代。


為花魂舞

四川要說消亡肯定不止兩次。

首先帝舜大禹曾經在這裡建政,他們入主中原後,還有留守支系,就是百濮。現在的百濮是雲南的哈尼族及其跟隨族群孟加拉人、佤族等等民族支系。

接著是周滅商之後南逃的古撣族及其聯姻白種。白帝城由此得名,撣族就是泰國人、傣族等。目前涼山彝族裡就有20%左右的泰族基因O2a。所謂蜀與之有關。目前攀枝花還有傣族。白彝族也與這兩個群體有關。白族的彝族部分也是,所以大理與印度新德里是一個詞。新德里讀牛大理。泰族裡那部分白種基因就是他們。

白彝、傣族是被羌人趕走的,後來的彝族,尤其雲南彝族羌人比例很大。涼山則什麼都有點。

後來就是漢族進入,彝人羌人支系受衝擊遷往雲南。雲南彝族有很明顯的羌人文化。

漢族四川到了蒙古時代確實受到了重創,但並沒有消亡,四川漢族還在。也就滇西零星有一點自稱祖上是蒙古人的人。

至於張獻忠屠川這件事不可輕信,因為有最大屠川動機的是滿清。川人抵抗滿清如同抵抗蒙古一般,失敗被屠才合理。就算張獻忠瘋了,自我滅亡,也殺不了那麼多人。奇怪的是現在四川還有人祭祀張獻忠。滿清對明史抹黑是最明顯的,都不用證據,因為太過頭了。傻子才相信。帝制王朝都好不到哪去。今天還有一幫處心積慮的某類人在歷史領域蹦達呢。


國病

蜀議

蜀地者,西連吐蕃,北接漢中,南侵滇池,東據三峽。昔嬴秦略西戎,並十二國,倘無南據巴蜀,縱兵甲百萬,亦無鯨吞六國之勢。蜀地興,肇始於都江堰。水秦易鼎,一統六合,西被流沙,南極朱崖,權柄鹹操於嵕鍾之間,趙政素有闢疆拓土,追天水嬴氏先王功業,建萬世莫追殊勳之志。山東六國既已敉定,西南諸夷,遂入始皇彀中。有前漢一朝,蜀地置益州,列十三州部。王莽代漢,前漢國祚終,唐姬哲嗣南陽秀稱兵,後漢始建,益州一地,宗室牧之,劉玄德入蜀,紹述漢家大業,史家名之季漢,三年罹夷陵禍,崩於白帝城,諡昭烈,首開蜀地裂土自封之先例。後主少不更事,耽於享樂,臥龍治蜀十餘載,六出岐山,冀北蕩中原,南平南中,七擒孟獲,置庲降都督,懷柔蠻荒,綏靖甌脫,蜀地雖以一州之地,然冠蓋雲集,將星輻輳,及武侯中道崩徂,五虎凋零,蜀地中衰,府中諸人,蔣琬,費禕,弗劇王佐之才,後主無大志,熒惑於奸宦黃皓,怠政不治。司馬晉氏代曹魏而興於中原,蜀漢亡,後主納表北向稱臣,蜀漢亡。

有西晉一朝,司馬氏柄國,雖有太康之治,然朝野奢靡之風大興,上及皇親宗室,中有地主豪強,下及孤門細族,無不以驕奢淫逸顯,石崇王凱,珍饈百萬,然謂人曰苦無下箸之處。屏風千里,徒為顯耀家資之殷富。西晉之亂,起於八王,終於五胡鼎革,五胡者,氐,羯,匈奴,鮮卑,羌,氐族天水流民,共推李氏,據於巴蜀,號成,後改漢,開五胡亂華先河,氐成據巴蜀四十餘載,亡於桓溫。終氐成一朝,首鑄年號幣,開萬世先風。神州板蕩幾三百載,蜀地終為南朝所有,未染胡風。及楊隋平南陳,華夏復統。李唐中興,先有貞觀之治,後有開元盛世,為杜出將入相,李林甫佞臣,謂上曰番將可用,遂有安史之亂,朔北邊兵,未幾破哥舒翰,高仙芝諸猛將,陷東都,旋陷長安,明皇西狩,國忠力薦走蜀中,圖自操權柄,然太子李亨,權宦輔國,馬嵬坡一夜,斬國忠,逼寵妃,避蜀地,走陝北。唐以詩顯,詩莫不宗太白,故而蜀中八仙成曠世美談。五代者,蜀中才女輩出。炎宋興,蜀地多碩彥,北宋黨爭,蜀黨一系,彪炳於史乘。高宗南渡,頻有北伐,韓琦後世有謂之韓侂冑者,冒功稱兵,屯田於蜀地,吳曦守之,吳曦懷有反骨,私款曲於金人,金人以蜀王許之,吳曦遂叛,北伐大業弗能功成,侂冑亦構陷致死。蔡州一役,金亡於蒙古。蒙古乃東胡室韋裔族,興於馬背,膂力過人,尤擅騎射,未幾,南侵趙宋,襄陽一地,固若金湯,久攻不下,蒙哥汗遂迂迴蜀地,鏖戰於合州釣魚城,蒙哥汗戰歿,蜀人武功可見一斑。終元一朝,蜀地無丕變。

天曆事後,元祚中衰,豪強群起,裂土自立,明玉珍據蜀地,凡十餘載,號大夏,後亡於朱明。朱明續國祚二百餘載,闖王效湯武革命,舉義旗於河南,古訓有言,天下為亂蜀先亂,天下已平蜀未平,八大王張獻忠大西政權即為明證,然八大王嗜血成性,暴虐無度,置千萬蜀民於水火,兵燹合巴蜀,屍骨不可勝計,戮餘之人,口未滿中原一府,何其悲哉?滿清入關,鐵騎南下,旋復四川,以湖廣填四川,故近世以降,湖廣四川民音相近而習俗相尋。及至清季,攝政王收路權於四川,與民爭利,蜀地士紳群起保路,故而保路運動興,保路運動盛則革命日昌,武昌一役,滿清遜位,共和始奠。東瀛日本,亡中國之心久存,及至中日交兵,嶺南,兩折,蘇滬富庶之地盡為日寇所佔,彼時蜀地乃華夏保國保種之中興勝地,復興在茲,前途在茲。故而,蜀地興,則諸夏可保,蜀地不亡,則中興有望。


青年史學家

第一次,宋末元初,蒙古人因為四川人的頑強抵抗,攻下四川後,便開始了大屠殺,四川人口從1500--2000萬人口銳減到80萬左右人口!第二次,明末清初,也是四川人的頑強抵抗,滿清韃子攻入四川同樣採取了大屠殺!人口從800萬左右銳減到不足40萬!清史將自己在四川的大屠殺,嫁禍給了張獻忠,記載張獻忠屠川!現代四川人基本是來自於湖廣填四川這次人口大遷移!


非洲礦主x丁義珍

四川曾經在歷史上消亡過兩次。

一次是在南宋時期,那場長達60多年的抗擊蒙古的戰爭裡;第二次,則是在明末清初,張獻忠屠川的時候。

宋元之戰:四川回到半遊牧狀態

在消滅南宋的戰爭期間,蒙古人在四川遭到了空前激烈的抵抗,其中,著名的釣魚城保衛戰中早已名垂青史。

在攻擊四川的過程中,蒙古這個強大帝國,曾經三次攻下過成都。公元1231年,拖雷引兵攻掠四川,大肆屠殺成都居民。千年古城生靈塗炭,城中遺骸高達驚人的40萬。最近有學者從宋史、元史和明史提供的數據統計,四川遭遇蒙古帝國屠殺後,人口由1300萬人減少到60萬人。

四川經此一劫,千年繁華與古老的文明形態蕩然無存。一個農耕與商業高度發達的地區,剎那間回到了半遊牧狀態。四川人的意氣風發、才華橫溢已成典籍中的回憶;四川人獨有的思維、觀念、形象,在未以漢唐時代的姿態走上舞臺,它越來越模糊不清,無足輕重。

張獻忠屠川:從地球上抹掉成都

宋元之後,歷史走到了大明王朝。在整個明朝300餘年的時間裡,四川彷彿冬眠一般,悄悄地躲在大國版圖的角落舔舐自己的傷口。很不幸,就在即將復甦的時候,四川又被一個亂世梟雄盯上了,這個人就明末的張獻忠。

公元1646年深秋,經過多年戰亂摧毀,四川以及成都的經濟,已經無力承擔張獻忠大順政權及近60萬軍隊的生存。面對周邊明朝軍隊的逼近,張獻忠決定放棄四川,退回陝西老家。張獻忠臨走之前,一把大火徹底燒燬成都,然後朝廣漢退去。

當時,明朝抗擊張獻忠的將領楊展,正在四川彭山江口的一條戰船上遣兵調將,突見成都方向濃煙沖天,大火映紅了天空,如同白晝。三天後,楊展進入成都。此時的成都煙霧瀰漫,仍有餘火在燃燒,空氣中瀰漫著嗆人的焦糊味。曾經千年繁華,讓無數文人魂牽夢繞的大都會,連同城內數十萬居民,消失的無影無蹤。繁華的街道已成殘垣斷壁,僅次於北京紫禁城的蜀王宮建築群早已灰飛煙滅。成都,被張獻忠從地球上徹底抹掉了。

在蜀王宮的廢墟中,明朝士兵發現了一塊高七尺的花崗石,上面赫然刻著一排大字:"天生萬物以養人,人無一物以報天,殺殺殺殺殺殺殺。”落款為大順二年,即公元1645年。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張獻忠七殺碑,也是張獻忠屠殺四川最有力的證據。

那麼,張獻忠到底殺了多少人?歷史上恐怕永遠無法統計,明史上稱有60多萬。張獻忠的軍隊鐵蹄橫掃四川前後20多年,禍遍巴蜀,使物力豐饒的天府之國,變為百里人煙俱滅、莽林重生、狼奔豕突之地。戰亂使百姓棄田舍逃亡,十來年間,稼穡不生,顆粒無收,川人死於饑饉、瘟疫又倍於刀兵。

四川比較確切的統計是明朝末四川有600萬作用,清朝戶籍統計,整個四川有史可查的僅有九萬人,而且大部分集中在嘉定的洪雅和偏僻的石柱土司夫人秦良玉白桿兵保護下的石柱縣。平定吳三桂叛亂多年後,成都原有住戶“十不存一”。清楚鼓勵全國各地向四川移民,於是開始了長達100餘年的“湖廣填四川”。

公元1646年12月11日,四川西充鳳凰坡,張獻忠戰死。一代梟雄就此了結。而張獻忠屠川和湖廣填四川后,四川人作為一個群體形象,只具有地理上的意義,而不具有文化上的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