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角獸」來襲,險企投資有哪些新機會?

“獨角獸”來襲,險企投資有哪些新機會?

何萍/文

隨著新經濟時代到來,一批“獨角獸”企業正在成為經濟新動能。2018年可謂獨角獸上市年。3月30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證監會《關於開展創新企業境內發行股票或存託憑證試點的若干意見》,為創新型獨角獸企業登陸A股打開了政策大門。

獨角獸上市,拓寬了投資者的投資渠道,增加了資產配置的可選擇空間。作為資本市場重要的機構投資者,在目前已成功上市的11家獨角新獸企業中,有四家獲得保險資金的支持。

對於保險資金來說,新經濟時代的投資機會不僅僅在二級市場投資於獨角獸企業A股,人工智能、高端製造、醫療健康、金融科技、信息技術等新經濟領域,更是一片有待深度拓展的藍海。這將是未來保險業開展股權投資的新領域與方向,也是有力支持實體經濟、促進中國經濟轉型的切實之舉。

對於保險資金運用來說,新經濟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如果能夠以新經濟為突破口,培育屬於自己的新動能,不僅可以重新界定險企在股權投資領域的地位,甚至可能還會成為這個領域的領頭羊。

“獨角獸”的投資新機遇

保險資金所具有的可支配期限長、對短期流動性要求較低等特點,使得其在投資私募股權領域具有特定優勢。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7年11月,超過100家保險機構投資了120多傢俬募股權基金管理公司,設立了230多支基金,累計投資規模超過5000億元,成為私募股權基金市場的重要機構投資者。

據統計,目前保險機構進行長期股權投資已介入新經濟領域,比如,健康醫療、養老、科技和節能環保新技術等新經濟行業。

在新經濟時代,“獨角獸”企業通常具備三個特徵即“專有技術”、“網絡效應”和“規模經濟”。其中,專有技術是新興技術的必要條件。

但是,不可否認,有很多新興技術沒有歷史可供參考,如何判斷哪些新興技術具有真正的價值,哪些新技術企業具有成長空間,對於投資者來說,是一個新的挑戰。

根據“漢密爾頓的新技術進化模型”(20世紀90年代末,沃頓商學院教授威廉·F·漢密爾頓基於技術物種進化思想提出的一種模型),新技術一旦完成商品化或市場化,在當前互聯網及未來物聯網的背景下將會迅速切佔市場。在這種情況下,投資已不僅僅是對企業基本面的分析,更需要對新興技術有深刻的理解,並對其中的風險有準確的把握,還需要對未來趨勢發展和投資機會的判斷。

互聯網的興起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掀起了商業變革。過去可能需要十幾年甚至幾十年才能打造出的商業巨頭,現在依託網絡、雲計算等新興技術,可能只需幾年,且成長性是指數級的。

根據長尾理論,一旦“獨角獸”形成,市場可選擇的投資標的將會很少。因為,在任何產品或服務品類中,一旦一家公司成為新興經濟的“獨角獸”,其他企業會在經營困難的長尾中被打敗,其估值會相差數倍。比如,2015年末優步的估值為510億美元,來福車估值僅為20億美元,相差達25倍。因此,未來的市場競爭不僅僅是在“獨角獸”與“長尾”企業之間展開,對於投資者來說,也是投資標的和投資眼光的角力。

如何在新興技術行業挖掘“獨角獸”企業?根據英國經濟學家傑羅斯基(Paul Geroski)《新市場的進化論》,在後互聯網時代,“獨角獸”將進入爆發式成長。在成立6-10年的時候即所謂的“6-10法則”,一般企業會選擇在這個時點上市,這也是一個股權投資完美的退出時點。因此,在從技術孵化到成熟應用再到爆發式成長的全週期階段,保險機構的機會在於,如何看準並選擇頭部企業,通過預判這些企業所掌握的新技術的發展前景和未來的市場趨勢,在合適的時點進行投資和退出。

以具有國家重要戰略地位的半導體產業為例,資金供給在很大程度制約著產業的形成和發展,資金的切入時機、持續性及連貫性對整個行業的發展將至關重要。另一方面,集成電路行業屬於技術創新迭代較快的高端製造業,其成長具有跨越式,國家亦給予了相關政策上的大力支持。此前,中國保險投資基金設立了集成電路產業基金,便是在這一領域成功的試水。

在金融科技領域,螞蟻金服無疑也是一隻“獨角獸”,巴克萊預測,螞蟻金服2021年營業收入將達到335億美元,四年複合增長率為39%,息稅前利潤達146億美元,公司最新融資估值1500億美元,對應2021年約10倍PE。如果根據6-10法則,2013年成立的螞蟻金服今年有望實現上市。此前,中國人壽、中國人保、中國太保和新華保險此前已先後入股螞蟻金服,可謂有先見之明。

“獨角獸”來襲,險企投資有哪些新機會?

新經濟下的投資新動能

不過,除了幾家大型保險公司,大多數中小保險公司對“獨角獸”企業的參與度還較低。究其原因,主要是這些公司投資能力不足,產業紮根不深,同業投資協同較弱,因此在主動挖掘及獲取上常處於劣勢。

此外,目前股權市場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普遍遇到募資難的問題,頭部效應越來越明顯,市場上LP的GP化、GP的FA化趨勢更加顯著,LP主動管理的意願更加強烈,話語權也越來越重。保險資金期限長、體量大,作為傳統LP,積累了眾多的私募基金管理人、諮詢顧問等渠道資源,反而沒有明顯的話語權,甚至被認為是“傻錢”。

除了一些實力較強的保險公司通過投資一定數量的資金,要求GP未來配送幾個直投項目額度之外,總體上來說,保險資金的話語權與其體量明顯不相匹配。

那麼,對於這些保險機構來說,可能需要尋找新的參與方式,培養自己在股權投資領域的投資新動能,增強話語權。

一種方式是與國家或地方政府產業基金開展深入合作。根據國泰君安證券宏觀研究報告,2009年至2018年4月,國內共成立了1746只政府引導基金,總目標規模為11.15萬億元。其中,政府產業引導基金798只,總目標規模達6.13萬億元,單隻基金平均目標規模達102億元;國家級基金19只,目標規模為10296億元;省級基金210只,目標規模為25013億元;地市級基金324只,目標規模為17733億元;區縣級基金244只,目標規模為 8220億元。

從投資領域來看,國家產業投資基金主要投資於戰略性新興行業,以引導新興產業發展,投資項目以IT、互聯網、高端製造、生物技術和醫療健康為主,比如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基金。地方引導基金由於反投比例的限制以及地方政府的介入,多以發展地方經濟為主,但也越來越向新經濟方向傾斜。比如,2018年6月,貴州省發改委批覆同意《貴州省大數據產業基金組建方案》,預計該基金的總規模為30億元,用來支持數字貴州建設,特別是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入融合領域的重點工程和技術創新項目。

保險機構資金可以通過與市場化程度較高的政府引導基金深度合作,積極佈局新經濟,既可以獲得科技創新項目的先發優勢,收穫較好的投資收益,又可以很好地支持了實體經濟。如果政府層面能對這種合作加強協調和促進,則會進一步形成強強聯合。

另一方面,政府引導基金對於新經濟的方向具有引導和扶持作用,保險機構與其達成深度合作,可以更早介入優質的新經濟項目,擺脫傳統模式下被動獲取項目的困境,甚至可能獲得在細分領域的先發優勢和話語權。

第二種方式是設立保險共同基金等開展同業合作,實現投資協同。例如,LP全部為保險公司的保險共同基金,形式上可由投研能力相對更強的大保險公司領投,由中小保險公司跟投。既可以是投資單一項目的專項基金,或投資多個新經濟頭部項目的混合基金。

共同基金的優勢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實現保險資源協同。由多家保險機構共同投資,在市場上可以獲得更大的議價權,另外,後續資金和資源保障也比較充足,容易培育出優質企業甚至“獨角獸”企業。

二是有助於股權投資價值標準化。很多新經濟項目前期普遍需要持續的現金投入,項目本身也存在失敗的風險。目前股權投資領域魚龍混雜,同一個項目常在多個渠道給出不同的價格,增加了合理估值的難度。如果通過設立共同基金,既降低了保險內部決策中“向上教育”的難度,也降低了項目的溝通成本,同時還能減少投資風險。

因此,險資在醫療健康、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等領域,如果發揮出基石投資和引導效應,將有更多的機會成為這一領域的股權投資項目的領投者,改變只能被動跟投的現狀。對於專注某些細分領域或與保險負債端具有協同效應的保險公司,可以將佈局從PE階段延伸到VC階段,從而提高自身獲取項目的廣度。

三大投資新機會

新經濟時代,縱使機會眾多,保險機構也應該有所為有所不為。在“保險姓保”的行業發展主旋律之下,一些與保險主業相契合的領域,應該成為投資佈局的重點。

一是大健康領域。我國健康服務產業鏈主要有醫療、醫藥、保健品、健康管理以及健康養老等五大基本產業群。醫療健康投資正迎來機遇,保險與大健康領域有著天然的協同效應。在項目篩選中,可以選擇例如第三方檢測/體檢、可降低騙保率的AI醫療企業、平臺級的互聯網醫療企業等與保險公司負債端可以深度協同的投資標的。

二是人工智能(AI)應用。人工智能是未來投資的前沿,BAT在過去的一年裡已經開始大規模佈局AI領域的企業,佔領賽道。比如,阿里投資了曠視科技等,騰訊投資了雲跡科技等,以自己擁有的用戶流量和知名度為所投資的企業賦能。近年來,保險在AI領域也多有開拓,除了在自己的保險主業開發和應用AI技術,對AI企業也有所投入,例如陽光保險投資了曠視科技。

三是高端製造業。目前工業富聯、藥明康德、世界第一動力電池製造商寧德時代等三家上市的獨角獸企業,便都屬於高端製造行業。此外,尚未上市的大疆無人機的業績表現也非常強勢,剛結束的新一輪10億美元融資,估值高達160億美元。如何選擇這些企業提早佈局,也是很好的投資機會。

發展新經濟是國家戰略,對於保險公司來說,以多種資金形式支持新經濟的發展,也是職責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