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像郑和那样有过好名声的太监有哪些?

sunyoson

说一个不为人知的吧,和郑和一样在明朝建立巨大功绩的:海西女真人亦失哈。

1387年,明太祖朱元璋令冯胜为大将军,傅友德、蓝玉为副将,出师东北。此时的辽东由北元太尉纳哈出镇守,拥兵十余万,实力不可小觑。但是经过明朝对蒙元的前五次猛烈打击,明兴元衰的大势已经无法阻挡。

此时的哈纳出已经明白自己的军队已经无力阻挡明军的凌厉攻势,而冯胜也在不断拥兵的同时,设法收降纳哈出。最终哈纳出十余万大军接受冯胜的招降,明朝收复辽东全境。

此事件标志着自唐朝之后中原军队再次开进了辽东土地。明朝建立辽东都司,管辖地域为元朝的辽东行省旧地。通过对辽东的占领,明朝初步完成了从东路包抄北元的战略。

鉴于蒙古高原上的北元势力难以根除,所以明朝对辽东的经营始终没有放松。1395年,明朝总兵官周兴率军进到嫩江、呼兰河和依兰县城一带,并从海上运粮至此,对于当地的女真等部落,周兴派官招抚并设置卫所,这是明朝在东北建立卫所的开端。

1402年,持续四年的“靖难之役”落下帷幕,朱棣篡位成功,明朝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1、海上郑三宝,陆上亦失哈

“靖难之役”能取得成功,除了朱棣胆大,军师姚广孝得力,朱棣身边的宦官也多立奇功,比如郑村坝战役郑和就献计连破李景隆几十万大军。

宦官是朱棣的忠实盟友,因此朱棣对宦官的培养也是很重视的,比如设置东厂直接由亲信宦官领导,这间接导致了明朝中后期宦官乱政的频繁发生。不过在当时,这些宦官还是非常正能量的。

最耳熟能详的,就是自1405年开始的郑和七下西洋,这一空前绝后的行动将中国的威名传遍了全世界,再次让中国回到了万国来朝的盛世局面。而除了郑和,还有一位女真人一直奔波在广袤的东北土地上,并且成功登上库页岛,以实际行动昭示后世:这里,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土地!

1403年,明朝派邢枢等人前往往奴儿干招抚诸部;

1404年,明朝设置奴儿干等卫所,后不断增加到132个;

1409年,在当地官员忽剌修奴的建议下,明朝决定升级奴儿干卫为奴儿干都司,统辖各卫所。但是由于北元势力反扑,奴儿干都司的设置被迫延期;

1411年,朱棣派遣太监亦失哈率领几千官军、分乘二十五艘大船自吉林造船厂出发,护送康旺等官员至特林地方,奴儿干都司正式设立。奴儿干都司是明朝管辖黑龙江口、乌苏里江流域的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

亦失哈,汉名亦信,海西女真人。初任职宫廷为内官,后升为都知监太监。相传他永乐元年入宫,很快就得到了朱棣赏识。

东北地区历来为少数民族聚居地,松花江一代为海西女真,北部为通古斯族,西部为达斡尔族、蒙古族、南部为建州女真等。多民族自然关系纷繁复杂,所以就需要通晓当地情况的得力干将进行治理。选择郑和下西洋其中就有他的伊斯兰教徒的因素,那么亦失哈成为巡抚东北的最高首领和他的出身以及才学是分不开的。

朱棣认为黑龙江流域乃“锁钥之地”,重视程度实为空前。作为朱棣心腹的亦失哈在朱棣的派遣下,对奴儿干地区进行了多次巡抚,取得了巨大成绩。

2、九上北海,东极库页

1413年,钦差大臣亦失哈第三次巡视奴儿干地区。在这次巡视中,亦失哈等人在满泾站左侧附近原有观音堂的基础上修建了一座宏伟瑰丽的供奉观世音菩萨寺庙——永宁寺,为纪念建寺,亦失哈在寺内建碑一座,上刻“敕修永宁寺记”碑文。碑上记载了明朝建立制奴儿干都司、兴建永宁寺以及亦失哈两次巡视该地区的经过。

《永宁寺碑》表达了奴儿干治下各民族人民的愿望:“吾子子孙孙,世世臣服,永无异意矣!”

但是明朝政府对奴儿干的治理不是全天候的,政府所依靠的,就是亦失哈不辞辛劳的万里奔波。1432年宣宗时期,亦失哈第九次巡视奴儿干都司,但此时永宁寺已被毁坏,根据调查是吉列迷人毁坏了寺庙,但是由于明朝政府政策的羁縻性质,中央政府多年来竟全然不知。

面对一片狼藉的寺庙,亦失哈没有暴跳如雷,也没有严厉追究,对当地的吉列迷人等当地民族进行报复。亦失哈“仍宴以酒,给以布物,愈加抚恤”。此举让当地民族心悦诚服。1433年春亦失哈重建永宁寺,并刻石作“重修永宁寺记”:国人无远近,皆来顿首,谢曰:“我等臣服,永无疑矣!

永宁寺碑成为明朝的象征,亦失哈成为明朝皇帝的代言人,在当地人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地位。直到四百年后的清朝嘉庆年间,外国人来到东北,还能看到当地人对石碑跪拜:“众夷至此处时,将携带之米粟、草籽等撒于河中,对石碑遥拜”。

亦失哈忠实完成皇帝的嘱托,九上北海,前后十次巡抚奴儿干地区。1432年是亦失哈最后一次巡抚,也是最盛大的一次。重修永宁寺后,亦失哈继续东进,踏上库页岛。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登上库页岛的中央官员,也是最后一位。

永宁寺碑是明朝统治黑龙江的见证,碑文宣告了明朝对此地无可争议的统治。

奴儿干都司管辖范围极大,西到鄂嫩河,东极库页岛,北至外兴安岭,南达日本海和图们江上游,囊括了黑龙江流域和乌苏里江流域至库页岛的广大地区。辖区内广置卫、所,是东北地区军政合一的最高统帅机构。奴儿干都司建立后,卫所数量不断增加。到万历年间,奴儿干都司辖区内增加到卫384、所24、地面7、站7、寨1,通称384卫。随后,建州女真崛起,明朝在东北地区的统治被女真取代。

可以说,明朝虽然对东北地区非常重视,但是始终没有建立切实有效的统治,羁縻统治虽然代价小,但是无法保证当地人全天候的忠心,永宁寺被毁就是例证。但是明朝统治者并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

亦失哈退休后,儿子康福子承父业,继续镇守辽东。但是此后,中央官员再也没有到达过永宁寺的特林地区,明朝政府在当地的统治名存实亡。宣宗继位后,对朱棣时期的国策进行了修改,放弃了起义此起彼伏的交趾地区,东北地区也不再对蒙古保持高压态势,给了蒙古统一的机会,而东北地区由于亦失哈的去世,明朝的势力也逐渐削弱直至消失。

后继的清朝不断抹黑明朝,致使亦失哈和他的功绩也被人刻意遗忘。如今的两块永宁寺碑,静静陈列在俄罗斯海参崴的博物馆中,述说着我们祖先曾经的荣光。

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随便尺寸与人!

可惜,亦失哈之后,长河落日,东北再无王师旌旗!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Yes”,一个爱好历史的妹纸!期待关注!


静夜史

太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不太受待见,这主要是基于两个原因:其一中国人信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理念,太监在人们看来不能繁衍家族香火乃是不孝;其二或许正是由于太监无法享受男女之事的乐趣,所以他们用揽权干政来弥补心理落差,为此他们可以不择手段,于是太监往往被视为是祸国乱政的代名词。不过在中国历史上倒也是有几位名声相对不错的太监,这些太监大致分为两类群体:其一是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做出杰出贡献者;其二是坚守底线尽职尽忠者。

咱们先说说有历史贡献者:在这个群体中题主已然提到了七下西洋弘扬国威的郑和,事实上在和郑和同时代还有一位太监建立了丝毫不亚于郑和的历史功勋,他的名字叫亦失哈。亦失哈是海西女真人,既会女真语,也会汉语,既熟悉东北女真部族的风俗习惯,也熟知明朝的典章制度。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永乐九年(1411年)春明成祖任命亦失哈为钦差太监,让他率领官军千余人,乘坐大船二十五艘前往东北女真部族聚居地巡视。正是在亦失哈的努力下明朝得以在东北女真人聚居区建立奴儿干都司和辽东都司,就这点而言亦失哈之功不亚于郑和——郑和下西洋尽管扬威异域,在当时看起来挺热闹,然而犹如昙花一现,最终没能成功引领中国走向海洋时代;然而在亦失哈的经营下东北地区得到了大力开发,为捍卫中国在这一地区的主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然有历史功绩的太监也不只亦失哈一人,比如因改良造纸术而青史留名的蔡伦,不过蔡伦的个人品行似乎和他的能力成反比,我们今时今日纪念的是他改良造纸术之功,不过在当时他的名声并不好。

要说坚守底线尽职尽忠的太监可能最先想到的就是和崇祯皇帝一起在煤山上吊自尽的王承恩吧:太监名声不好,明朝的太监尤其不好——王振、刘瑾、魏忠贤一个个擅权弄政祸国殃民,搞得民怨沸腾。然而就是这么一个被太监败坏得厉害的王朝在行将就木之际几十万人齐“解甲”,那些食朝廷俸禄多年的朝臣们一个个全都躲起来了,陪着末代君王走完最后人生旅程的恰恰是一个太监。王承恩的忠贞之节甚至令作为敌人的李自成和满清也为之动容:李自成下令将其厚葬,顺治皇帝为他修墓立碑,康熙皇帝为其著书立传。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唐朝宦官杨思勖,曾参与平定李重俊、韦后、太平公主的政变,多次率军平定少数民族的叛乱,封虢国公。

唐朝宦官杨良瑶,曾出使回纥、阿拔斯王朝,其下西洋比郑和早几百年。

唐朝最被称道的宦官是马存亮、西门季玄、严遵美。宰相宋申锡因谋杀权势宦官王守澄事泄,被倒打一耙说谋反,王守澄就想趁机杀光宋申锡家人,被马存亮制止。

唐朝末年宦官杨复光积极参与平定黄巢的军事行动。

唐朝灭亡后,河东监军张承业身在河东军,一心复唐,一个子儿也不随便乱给。后来得知主公李存勖要自己称帝,绝食而死。

卢龙监军张居翰后来因故也加入河东军,在后唐官至枢密使,晚年后唐庄宗因遭遇兵变,为防不测,下令诛杀前蜀亡国之君王衍一行。张居翰自作主张将诏书的“一行”改为“一家”,救了一千多人。

宋朝有军功出众的宦官秦翰。

明朝有救护皇子时期的明孝宗有功的张敏、怀恩。值得一提的是,张敏并没有像《明史》等记载说的那样因害怕万贞儿报复而在成化十一年(1475年)吞金自杀。

明宪宗曾问汪直:“朝觐官中谁廉洁?”汪直回签说:“天下不爱钱的,只有杨继宗一个人。”杨继宗任嘉兴知府任满,被破格升迁为浙江按察使。他多次冒犯太监张庆,张庆哥哥张敏在司礼监,经常在宪宗面前诋毁杨继宗。宪宗说道:“你说的不就是那个不要一个钱的杨继宗吗?”张敏惶恐不安,写信给张庆说:“好好对待杨继宗,皇上已经知道他这个人了。”

汪直得势是成化十三年,这时候张敏还能说话写信,显然还活着,地方志说他死于1485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