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支强悍的“佛兵”,深受明朝老百姓拥戴,可惜被李自成消灭

明朝末年,有这样一支军队,他们来自辽东的冰天雪地之中,铁骑铿锵,箭术精准,斗志昂扬,彪悍善战。在血火疆场上,这支军队曾经击败了数量惊人的明朝军队,无论是谋勇兼备的李自成的大顺军,抑或是凶悍骁勇的张献忠大西军,在他们面前都不堪一击。这支军队就是清朝定鼎中原、一统天下不可或缺的八旗铁骑。

有一支强悍的“佛兵”,深受明朝老百姓拥戴,可惜被李自成消灭

八旗兵曾在萨尔浒之战、松锦会战这两大战役中,几乎全歼了当时的明朝精锐部队。在山海关下的一片石之战中,八旗铁骑大破李自成的大顺军,李自成由此一溃千里,直至败亡。在四川凤凰山之战中,八旗兵再度击败张献忠的大西军,并当场射杀张献忠。在击败三大武装集团的所有大战中,八旗铁骑显示出的战斗力令人瞠目结舌。

有一支强悍的“佛兵”,深受明朝老百姓拥戴,可惜被李自成消灭

然而,八旗铁骑如此威猛,却不能称为当时的战场王者。因为,明朝末年还有一支军队,虽然名不见经传,知者甚少,却战斗力极为强悍,多次击败八旗清军,打破了八旗铁骑不可战胜的神话,创造了明末清初的一个战场传奇。这支军队就是“佛兵”。

有一支强悍的“佛兵”,深受明朝老百姓拥戴,可惜被李自成消灭

所谓“佛兵”,很多人可能会望文生义,以为这是一支由武僧组成的僧兵。实际上这支队伍与僧人没有一点关系。这支“佛兵”,是明朝农民起义军的一支队伍,首领名叫袁时中。在明末山头众多的义军中,袁时中属于小字辈,资历与知名度,都与李自成等人无法相比。

有一支强悍的“佛兵”,深受明朝老百姓拥戴,可惜被李自成消灭

李自成起兵十几年后,袁时中才在崇祯十三年,在老家河南滑县一带聚众起义,拉起一支队伍,逐渐打出了名堂,也曾有个名号叫做“小袁营”。袁时中也没有建立稳定的根据地,一度转战于濮阳、商丘、安徽北部等地,队伍规模和活动区域,比起李自成天差地远,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有一支强悍的“佛兵”,深受明朝老百姓拥戴,可惜被李自成消灭

但是,袁时中的队伍,却有两个与其他义军队伍截然不同的特点。第一个特点是他们虽然兵力并不雄厚,但战斗力极强,当时号称天下无敌的八旗清军,多次被袁时中打的丢盔弃甲。明末史料《豫变纪略》记载,在清兵入关攻打莱州城时,“河南土寇小袁营数万屯河上”,正好在附近活动,见清兵攻城,袁时中还颇有国家大义,立即出兵攻打清军。

袁时中颇有智谋,他对清兵发动奇袭,“夜入清兵营,连贯马索,纵火焚其炮,人马惊起相牵绊,奔偍相杀伤”,被迫狼狈撤兵而去。《明清史料》中的明朝兵部档案“御前发下察办御史吴履中题稿”一文中也提到,崇祯十五年清兵入关,占据海州,义军袁时中再次主动参战,挑战清军。

有一支强悍的“佛兵”,深受明朝老百姓拥戴,可惜被李自成消灭

在这次战斗中,袁时中的队伍表现更为神勇,先用火炮轰击清军,紧接着就是一阵铺天盖地的箭雨,然后发起冲锋,与八旗兵肉搏,勇武过人,“一番退了,一番又上”,还把清军的帐篷和骆驼全都烧杀一空,清军再度败阵,“鞑子避进城内”,再不敢出来迎战。

袁时中队伍的第二个特点,就是他军纪严明,爱民如子。上述兵部档案中记载,海州之战中,很多百姓流离失所,袁时中派人收容难民,“大呼难民俱来壕里”,把难民们收留到营中,还给难民们“各赏钱五十文”救济,对他们说:“你们百姓被掳来,家里父母想望,各赏钱五十文”。

有一支强悍的“佛兵”,深受明朝老百姓拥戴,可惜被李自成消灭

虽然钱数不多,但在当时人命如蝼蚁的乱世中,袁时中的义举,还是让孤苦无依的百姓们感到一丝难得的温暖。“御前发下察办御史吴履中题稿”中还提到,“小袁营救兖府,秋毫无犯,乡民称为佛兵”。小袁营无私救助难民,爱护百姓,深受百姓们拥戴,所以才会称小袁营为慈悲救世的“佛兵”。

有一支强悍的“佛兵”,深受明朝老百姓拥戴,可惜被李自成消灭

这样一支特别能战斗、深受百姓拥戴的佛兵,最终却被李自成灭掉。崇祯十五年,袁时中加入李自成的大军,合力攻打开封。但不知何故,他与李自成并不和睦,《国榷》记载,“时中有步卒二三十万,则已去,显与为敌”,袁时中最终与李自成分道扬镳,再次自立山头,结果双方反目为仇。崇祯十六年,李自成派大将李过偷袭袁时中,袁时中不幸被杀,他的佛兵群龙无首,死伤溃散一空,就此毁在李自成手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