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明君多次背信弃义,为什么被评为重情重义的典范?其实很简单

在三国的历史人物之中,曹操多数作为一个大反派或者枭雄出现,京剧中也将他画为一个白脸奸臣,而刘备则不同了,既有三请诸葛亮的礼贤下士,又有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兄弟情加持,刘备的历史形象可以说是伟岸高大。

这个明君多次背信弃义,为什么被评为重情重义的典范?其实很简单

三国

不过事实是否真的如此呢?从刘备所做的几件事中可以窥探一二。

吕布和曹操在下邳决战时,因为战局对自己不利,便对部下大加斥责,被部下反叛将其捉住献给了曹操。曹操问刘备,是杀了吕布还是留他一命。刘备对曹操说,您没有看到丁建阳和董卓的下场吗?曹操便因此杀了吕布。

这个明君多次背信弃义,为什么被评为重情重义的典范?其实很简单

​曹操吕布下邳决战

而在这之前,吕布曾“辕门射戟”解了刘备的危难,并在被擒之后对刘备苦苦哀求,希望他能让劝曹操留自己一命,刘备也点头答应,转头却卖了吕布,让这个天下第一猛将,就此消失在历史舞台。吕布死前指着刘备大喊“是儿最叵信者”,控诉大耳朵的刘备最没有信义。

不过论起没有信义,吕布也好不到哪里去,刘备所说的丁建阳和董卓的事便是如此。吕布曾认董卓为干爹,在其手下很受提拔重视,最后却联合王允将董卓一举杀掉,还美名为“大义灭亲”,以此来看,吕布和刘备在这件事上也是半斤八两。

这个明君多次背信弃义,为什么被评为重情重义的典范?其实很简单

刘备入蜀

后来张鲁攻打刘璋,刘璋迎刘备入西川想要联合御敌。刘备和刘璋本就是堂兄弟,刘备入川后表面上对刘璋十分亲厚,实际上却毫无作为,每天在益州和部下吃吃喝喝,军需粮草都要刘璋供给,这样过了三个月,刘备打算攻打刘璋了。为了师出有名,他再次找刘璋索要士兵和大量的粮草,这一次刘璋很是生气,只给了刘备一半粮草和兵马。刘备抓住机会,以此为名夺取了西川,并在此建立的自己的政权,正式在三分天下的局面中占有一席之地。

这个明君多次背信弃义,为什么被评为重情重义的典范?其实很简单

蜀汉开国皇帝刘备

虽说刘璋可谓愚蠢至极,将沃野千里拱手相让,然后也不得不说刘备确实心狠手辣,对自己的堂兄弟也丝毫不留情面,堂而皇之的攻打了刘璋的地盘。这与刘备重义气首信诺的名声大相径庭。

历史至今,刘备一直被评价为“仁慈宽厚”的明君,重情义首信诺的典范,和曹操对比更是一个正派一个反派,然而通过吕布和刘璋的事情上可见,刘备也并非毫无套路,为了夺取江山建立政权,多次做出背信弃义之事。只能说为了霸业,即使是人人称赞的道德楷模也有数不清的黑点,史上那个皇帝脚下不是累累尸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