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仇」漸變,銀行和網際網路已是同一個江湖

“情仇”漸變,銀行和互聯網已是同一個江湖

2008年,不會寫代碼的微軟亞洲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王堅空降阿里。

據說,當時阿里內部開了3天的閉門會議,被尊稱“博士”的王堅,立即提出了“去IOE”(IBM、Oracle、EMC),這個影響阿里之後發展的決定。

“情仇”漸變,銀行和互聯網已是同一個江湖

王堅博士與阿里雲

“痴人說夢。”當時不論阿里內部還是外界,都有不小的噓聲。

那時,人們並不能預見他對阿里雲後來發展的影響,阿里雲作為基礎產生了面向金融行業的螞蟻金融雲,再結合螞蟻金服的中間件、數據庫、移動互聯網平臺等,而後便是當下金融科技的故事。

直到稜鏡門事件,國際社會才開始意識到數據安全的重要性。“去IOE”難免有IT服務國產化的國別競爭意味,但是它卻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IT服務的商業模式:今天,不僅銀行和金融機構相繼上雲,IBM、Oracle也都爭相提供雲服務,強調自己的實用主義,甚至打起了價格戰。

同時,互聯網金融的快速崛起,也讓習慣了大宗金融交易的銀行和金融機構,措手不及。2017年,中國互聯網消費金融放貸規模4.4萬億元,增長904.0%

“情仇”漸變,銀行和互聯網已是同一個江湖

阿里的去IOE歷史

2013年餘額寶誕生,一度讓銀行感受到了危機感。

5年後,一切都變了。

回看銀行與互聯網的競合曆史,從前渠道競合的“零和遊戲”已經翻篇,賦能與共贏才是當下的主旋律,金融科技終於擺脫了科技金融和互聯網金融的外衣。

當然,這裡也有政策推波助瀾,新舊技術轉換之間,是互金公司和金融科技蛻變的最佳時機,也是去IOE的最佳路徑。

以阿里云為基礎的螞蟻金融雲,結合螞蟻金服的中間件、數據庫、移動互聯網平臺等,正幫助銀行,從傳統IT服務的笨重和昂貴成本中解救出來,抓住這個時代的紅利和機遇。

“情仇”漸變,銀行和互聯網已是同一個江湖

零和遊戲的時代已成過去

南京銀行和螞蟻金服的合作,就像是這個時代的縮影,金融和科技正在變得密不可分,尤其是深入調研雙方的合作案例之後,我們更加確信了這一事實。

金融科技的時代真的來了。

1

線上一年等於線下十年,抓住時代紅利需要科技的幫手

“線上1年等於線下的十年”,南京銀行自2015年就開始搭建大數據平臺,2016年上線了新一代信息系統。

但即便如此,面對未來的互聯網業務規模和創新,南京銀行也覺得力有不逮。

南京銀行首席信息官餘宣傑表示,手機銀行、第三方支付APP等取代銀行櫃檯成為重要渠道,這讓銀行不得不面對一個事實:必須向互聯網轉型

“情仇”漸變,銀行和互聯網已是同一個江湖

鑫雲+互聯網金融平臺

“實際上,雖然南京銀行自2005年就開展線上的金融業務,但線上業務的發展速度超出預期,如果著眼長遠的金融科技,在技術專利、人才儲備和專業度等方面,依然難以與大型互聯網公司相比。”

幾年前,南京銀行發起成立了中小銀行聯盟:紫金山·鑫合金融傢俱樂部,其成員為各地的城商行,目的就是希望中小銀行“抱團取暖”。正式成員行142家,覆蓋全國26個省、直轄市、自治區,

成員行總資產規模超過20萬億元

銀行的每一個業務都需要很多個系統在背後支撐,在線核心系統的升級變成了一個綜合工程。

“哪有那麼容易,產品方案從提出到開始執行可能就要6個月。”某國內金融科技公司高管曾告訴鋅財經潘越飛,銀行歷來厭惡風險並且辦事流程長、效率低,一款互聯網產品,從提出到問世,沒個幾年,是沒有可能的,更別提數據中心這樣的大項目。

但等到幾年之後,互聯網行業都會發生變化,一個幾年前升級的系統如何適應幾年後的趨勢呢?

“情仇”漸變,銀行和互聯網已是同一個江湖

複雜的業務場景

四大行或股份銀行等有錢、有人,還能靠自己“買買買”,囤設備拉團隊,構建互聯網基礎,實現去IOE,但這對於中小銀行,尤其城商行來說,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事實上,對中小金融機構,數據量的挑戰沒那麼大,他們缺少的是靈活可用的解決方案,因為他們很難負擔重複建設的成本,更依賴外部力量。提供智能金融全領域解決方案的氪信科技CEO朱明傑表示。

以最典型的銀行APP開發為例,做一個運行良好的銀行APP,業內估計至少需要400名人員用一年半的時間,才能完成。

可是現在大多數金融機構的信息部有沒有400人的團隊呢?舍不捨得用一年半的時間去做?做出來之後會不會世界早就發生了變化?

當然,這些都是銀行應該考慮的問題,可是當需要同時考慮企業內部核心系統升級,及聯盟平臺需求時,這個事情就變得更加複雜,而這也就是南京銀行所面對的問題。

轉型升級,太慢了容易錯過紅利,太快了又容易從“先驅”變成“先烈”。

2

1億和200萬,老IT服務商好日子到頭了

直到數年前,國外IT巨頭的高樓依然醒目的矗立於北京的核心地段,而如今這些地段則都披上了互聯網外衣,BAT成了新地標,正如在望京,阿里巴巴的標誌和SOHO一樣醒目。

“情仇”漸變,銀行和互聯網已是同一個江湖

IBM水立方附近的大樓

有這樣的轉變其實並不奇怪,因為在那個時代,IT服務曾是當之無愧的賺錢機器。

IBM服務器、Oracle數據庫、EMC存儲等設備,他們曾經是搭建銀行和金融機構數據中心不可或缺的黃金組合,或者說是基本標配。

“國外廠商形成了‘事實上’的壟斷,銀行已經失去了議價能力。”哈爾濱銀行科技部系統架構總監張榮臻曾經分享過這樣的觀點。

2013年,IBM第一季度出現了銷售額、利潤雙雙下降的情況,這被媒體稱為IBM沒落的開始,“大象不再會跳舞”。

與之形成對照的是,2009年阿里雲誕生,2015年螞蟻金融雲宣佈開放。在這5年間甚至更長的時間,傳統IT模式的沒落早就非一日之寒。

金融機構之於老牌IT服務商,某種程度上被形容為“人傻錢多”。就像航空公司不會造飛機,銀行的IT人員也不見得弄得懂IOE底層技術,更別提大部分銀行的系統開發,還都採用外包。

這種“人傻錢多”的假象,並非因為不願意在IT上有所投入,只是過於依賴老牌IT服務商。

“情仇”漸變,銀行和互聯網已是同一個江湖

“金融業務系統的穩定性和安全性要求極高,需要成熟的產品,IOE的產品經受過長期的商用考驗。”朱明傑補充,金融系統的迭代升級很謹慎,互聯網廣泛應用的去IOE的產品,在金融行業缺乏成功的應用案例,這就導致應用十分緩慢。

但金融機構必須轉變,因為原來的IT架構已經不能滿足業務的快速增長。

“煙囪式”就是對傳統IT企業所提供核心系統的一種比方,當業務量上來時,銀行只能換更高的小型機,產能增加時,廠房的煙囪會越來越多。南京銀行信息技術部副總李勇解釋道,“打個比方,當技術架構難以滿足業務需要時,以往的架構需要換成更大的盒子,而分佈式架構只要加同樣小盒子就行”。

互聯網公司擅長的就是這種只需要疊加小盒子的“分佈式架構”,看起來一切都完美無缺,但仍然需要滿足一個條件,一個符合商業邏輯的條件——降低的成本,提升的效率是否足夠驅動銀行做出改變。

一位曾在國外老牌IT巨頭工作過的資深人士,向鋅財經描述了這種差異,2015年,他曾作為架構師參與一家證券類公司的系統建設,項目是同城兩機房雙活,自中間件往下采用私有云,客戶花了1億元人民幣,還要自建運維團隊進行運維保障。

一年後,他又作為解決方案架構師參與另一家金融企業上雲項目。項目同樣需要實現同城兩機房雙活,自中間件往下采用公有云,每月只需要花20多萬元,並且已包含底層的運維服務。

“情仇”漸變,銀行和互聯網已是同一個江湖

金融科技的新一代架構

1億和200萬,兩者的投入差距之懸殊令人咋舌,賺錢的方式變了。

傳統的IT業務是一種“一錘子”交付式的商業模式,這種低效的商業模式必須有高毛利支撐。“圍標”是這個行業當年為了實現高毛利的常態,才智聰明的工程師卻把智慧和體力消耗在無限制的售前洗腦、勾心鬥角、挖坑填坑、招標投標上。

“出了問題廠家都躲在背後,扯皮的情況太多。”上述資深人士補充道,以往的IT部署,中間存在眾多集成商,對應了好幾家IT企業的不同系統。IT企業的人力費用是按照人/天來計算的,人海戰術就成了“常態”,而且一旦出了問題,再把廠商叫起來協同解決更是難上加難。

畢竟賣完東西就走人,提供服務再收錢,是看起來更賺錢的盈利模式。

當雲計算把原來1億規模的項目變成200萬生意的時候,高毛利消失了,原有的模式也就難以為繼。

技術架構變了,商業模式也變了,而這對服務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懂IT服務又要懂金融,而且肯定要比銀行更懂互聯網。

銀行毫無疑問的想要互聯網化,但從每年1億到200萬,有那麼容易?

3

不多不少,4個半月剛剛好

場景眾多,海量用戶及交易量巨大,是螞蟻金服的獨特優勢,這些都是銀行想要卻無法靠自己快速養成的能力。

“情仇”漸變,銀行和互聯網已是同一個江湖

南京銀行螞蟻金服簽約儀式

在南京銀行項目中,相當於阿里雲造了一個手機,螞蟻搭建了一個iOS系統和APP Store,南京銀行做了一個APP,鑫合金融傢俱樂部裡的中小銀行則可以在APP裡做功能。

而這其中,不僅有云,SOFA中間件、OceanBase數據庫、大數據平臺、移動互聯網平臺等開放程度的幫助,也有網商銀行這個成功案例的助推。

網商銀行是螞蟻金服3年前發起成立的民營銀行,以“310”模式(3分鐘申請、1秒鐘放貸、全過程0人工干預)給淘寶天貓和線下二維碼小商家放貸,這對小微金融業務來說再適合不過。

據南京銀行和螞蟻金服的合作情況來看,“鑫雲+”互金開放平臺最終落成時,瞬時擴容能力,理論上來說都將和螞蟻金服相當。

可想而見,已經內部跑通的動作,開放給銀行就順理成章且相對輕車熟路了。

南京銀行最終選擇了螞蟻金服和阿里雲,這和阿里徹底的“去IOE”是密不可分的。

阿里從 2010 年開始,依靠內部1.7 萬名技術人員,耗時 3 年,才最終實現了上述目標,而這是四大行和股份銀行無法迅速突破的。

“情仇”漸變,銀行和互聯網已是同一個江湖

4個半月後,雲棲大會上的啟動儀式

一個頗有趣的細節,可以看到螞蟻金服“去IOE”有多徹底。

螞蟻金服副總裁、螞蟻金融雲總經理劉偉光剛入職螞蟻金服的時候,特別想建立一種系統,一個內部的小型的CRM系統,來管理所有的項目機會、解決方案,和後期的項目管理和維護跟蹤。

他問同事,能不能申請購買一套系統?同事說不用,你提需求,我們開發一套。

“這在國外可是要花幾百萬的事情……”這讓曾在國外老牌IT巨頭工作過的劉偉光回憶起來時,依然一臉自豪,因為不到一個月,團隊果然做了出來,而且還是在兼職情況下,一直用到現在。

回看南京銀行和螞蟻金服的合作,從評審到如今第一期建設完成的過程中,南京銀行不僅對技術和業務有充分的理解,其創新能力和開放程度,也讓雙方的配合度非常高。

“去年11月10號的第三輪投產演練中,我們團隊發現了一些問題。”李勇回憶時說,結果第二天,阿里雲和螞蟻的高級專家,在年度最大互聯網盛宴“雙十一”通宵之後,依然頂著黑眼圈從杭州趕到南京,現場解決問題。

2017年7月底,雙方開始合作,僅4個半月時間,項目一期上線完成並開始正常運作。

做金融核心的公司不做數據庫,做數據庫的公司不做風控,做風控的公司不做AI,做AI的公司不做區塊鏈,做區塊鏈的公司不做金融核心。

這些,螞蟻金服都做了,並把他們開放給了合作伙伴,但這事其實急不得,需要雙方都準備好。

而恰好,這個時代裡銀行和互聯網的關係,已經變了。

4

“情仇”漸變,銀行和互聯網已是同一個江湖

“比如招商銀行借鑑了互聯網機構的經驗,建設私有云和大數據平臺。”朱明傑介紹到,氪信與華為在招行進行了有關AI反欺詐系統的合作。

他補充,四大行成立金融科技公司,對大數據平臺做了長期的規劃建設,但是業務複雜,互相依賴多,全面升級的挑戰很大。

“情仇”漸變,銀行和互聯網已是同一個江湖

金融科技正在改變徵信體系

“作為銀行來說,當然不希望被互聯網公司搶走客戶,所以在直接面對客戶的合作上其實空間有限。”一位銀行從業者在網上發帖時說道。

從去年12月起,國家的連續監管、備案條例,都加強了這一信號,既“金融的歸金融,科技的歸科技。”

劉偉光補充,有些大行的對公銀行都搬到手機上來了,這在以前是很難想象的。

實際上,金融機構的觸網早在20年前就開始了。

1998年,招商銀行“一網通”網上支付系統面世,金融科技實現從0到1的突破。

而後,2010年前後,保險公司、基金公司在淘寶開店一時成為風潮,雙11時曾出現保險公司一天數億保單的壯觀局面。互聯網成為金融機構的一個可創造驚喜的渠道。2013年,餘額寶橫空出世,一時間,銀行和互聯網之間競爭多於合作。

而到了2017、2018年,金融機構與互聯網平臺間的關係改變卻由技術驅動。

不難看出,金融機構的IT服務正在從成本中心向利潤中心轉變。這讓金融科技公司和銀行之間,由甲乙方關係轉變成合作夥伴關係,把以往無謂的資源消耗投入到聯合創新上,資源進行優化配置,效率得到極大提升。

“情仇”漸變,銀行和互聯網已是同一個江湖

互聯網改變了一部分的銀行

對客戶來說,他更關注採用雲服務可以帶來多少收入增加值,從收入增量中劃出一部分給雲服務提供商,還是在業務前途未卜時卻要掏錢進行批量採購?

顯然前者是更容易做出的決策。因此互聯網公司的金融科技新模式也容易獲得銀行的認可。

“情仇”漸變,銀行和互聯網已是同一個江湖

氪信AI引擎示意圖

比如招行就將核心風險控制的第一道關交給了氪信科技,並逐漸把客服和營銷工具也交由氪信科技完成。

但不同於四大行,有完整的生態設施,僅僅需要某項或者某個流程中的技術,中小銀行,尤其城商行更需要全面的服務,從而提升業務效率,降低運營成本。

而這所形成的生態,就如同蘋果APP Store生態盈利的典範。

6月初,據路透獲得的一份螞蟻金服公司融資文件,在未來五時間年內,技術服務將佔螞蟻金服收入的65%,2017年這個比例估計為34%。

技術服務將涉及為銀行和其他機構提供在線風險管理和欺詐預防等服務;同時,螞蟻金服的金融服務收入預計將從預計的11%下降至6%,支付的收入將從2017年的約54%降至28%。

“情仇”漸變,銀行和互聯網已是同一個江湖

金融科技的時代

再往後想,如果公有云或者混合雲,完全取代了傳統IDC的物理數據庫,那麼金融科技公司賦能的就不僅僅是線上金融業務,而是整個金融服務市場。據預計,到2020年,僅在中國資產管理行業,金融科技在其中的市場份額就將達到10%,規模會超過10萬億。

“今年不可能,這是五年以後的事情。氪信科技朱明傑表示,銀行內部有不少業務和數據中心,全部打通串聯起來需要時間,或快或慢,但一定會發生。

金融科技也許是除電商之外,中國最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技術和科技之一。

2017年在畢馬威評估的全球前五大金融科技公司中,中國獨佔四席,而中國在這方面的投資遠遠領先歐美。

金融科技,是時候展現真正的技術了。

飛議

“情仇”漸變,銀行和互聯網已是同一個江湖

●組織架構過於龐大和複雜,會讓創新變得困難,資本厭惡風險,但風險同樣代表著機會。

●時代的浪潮裡,有人調轉船頭乘風破浪,有人高枕無憂隔岸觀花,但做家規模不大的公司,撿撿貝殼,可能是普通人更好的選擇。

文章 ∣ 啟明

攝影 ∣ 黃碩

手繪 ∣ 精衛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