奠定加洛林王朝基礎的西歐司馬昭:丕平二世

墨洛溫王朝,統治法蘭克王國的第一個王朝。相傳以創立者克洛維的祖父法蘭克人酋長墨洛維( ?~458)的名字命名。481年,克洛維繼其父希爾德里克一世成為法蘭 克人酋長之一,勢力侷限於萊茵河口以南 濱海一帶。486年,克洛維在蘇瓦松消滅了羅馬在高盧的殘餘勢力,開始確立王權。 他進而消滅法蘭克其他酋長的勢力,打敗了阿勒曼尼人和西哥特人,迫使高盧東南部的勃艮第王國臣服,王朝勢力擴展到高盧大部分地區和萊茵河東岸。511年克洛維死後,四個兒子分別以巴黎、奧爾良、蘇瓦松和梅斯為中心平分王國領土 ,併合力於 534年吞併了勃艮第王國。經過幾個王國間長期爭戰,法蘭克於558~561年在克洛塔爾一世統治下短期統一。

奠定加洛林王朝基礎的西歐司馬昭:丕平二世

墨洛溫皇族自身衰敗不堪,而他們手下的貴族卻靠吃喝他們的血肉而變得富甲一方。最終,墨洛溫王朝分裂於各個貴族之手,形成了割據之勢。之後,墨洛溫王國已經去世的國王們留下了眾多的遺孀,子孫和兄弟們你爭我奪,最終將法蘭克分為三大塊部分:最重要的一塊是紐斯特里亞(包括巴黎和法蘭西西北部),另兩塊是奧斯特拉西亞(高度日耳曼化的東北部,包括萊茵蘭)和東部的勃艮第。

而正當墨洛溫王朝不可避免的衰敗之時,另一個氏族卻興旺起來。歷史學家們將他們叫做“加洛林”。加洛林家族的老家在奧斯特拉西亞,他們依靠古老的蠻族扈從軍傳統,聚集了一大批訓練有素的戰士。這些戰士將自己置身於加洛林家族的保護傘下,發誓效忠他們,以此來換取自己的食宿和支持。同時,加洛林家族號稱自己擁有先聖的血統,他們自稱是尼凡拉的聖日多達和梅斯主教聖阿爾諾夫。丕平二世在679年繼任奧斯特拉西亞宮相,又於687年成為諾伊斯特里亞的主人。687年,丕平二世在特耳垂一場關鍵戰役中大敗紐斯特里亞軍隊,從而篡奪了奧斯特拉西亞的最高統治權。至此.獨攬大權的宮相丕平之心,已是路人皆知。

奠定加洛林王朝基礎的西歐司馬昭:丕平二世

一個不同於墨洛溫王朝死氣般般的新興王朝——加洛林,正在準備生長髮芽。這一政權將不再徘徊於塞納河和斯海爾德河之間,而是轉移到墨茲河流域。丕平二世被賦予廣闊的土地和極大的財富。很快,權力迅速膨脹的丕平二世自稱為“法蘭克君王”,並試圖重新控制分裂出去的王國疆土。但實際上丕平二世的這個想法並沒有實現,他僅僅是通過對烏特勒支的重新佔領才擊退了最危險的宿敵弗裡西亞人。然而在盧瓦爾河南岸,尤其是勃艮第公國,丕平二世毫無權威而言。在之後的幾年裡,丕平二世又征服了阿勒曼尼人、弗里斯蘭人和弗蘭肯人把他們都納入法蘭克王國的統治之下。隨後他又開始向德國東部傳播基督教。公元695年,丕平二世任命他的長子卓戈為勃艮第宮相,任命他的另一個兒子小格里莫爾德為紐斯特里亞宮相,藉此增強對勃艮第和紐斯特里亞的控制力。

奠定加洛林王朝基礎的西歐司馬昭:丕平二世

714年12月16日,丕平二世在居皮勒突然去世,其私生子子查理·馬特715 年繼承宮相之職後,在全國推行了采邑制度改革。查理·馬特的改革,是一種土地關係的變革。它改變墨洛溫王朝將土地無條件地贈予宮卿貴族的作法。改革中首先沒收了部分叛亂貴族和教會的土地,然後將土地有條件地恩賜給有軍職的貴族,即要求他們必須履行對王室所承擔的義務。這種恩賜土地的作法,可以看做是國王與軍事貴族之間訂立的一種土地租借的契約:國王將土地定期或不定期地借給貴族,貴族享有這土地的收益權,條件是忠於王室,在國王的軍隊中任職,為國王服兵役。采邑制度將日耳曼“親兵隊”中親兵對首領的忠誠與依附,與羅馬法律傳統中以保護私人權利為基礎的契約規範結合起來,使軍事貴族因領受土地而自願接受王室的束縛,有力地加強了國王的政治和軍事地位,後來成為加洛林王朝的一種制度。

丕平三世在法蘭克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威。但是他還有個問題沒有解決:就事實而言,他是國王;但就名義而言,他還不是。墨洛溫王朝的國王不過是傀儡而已,可是貿然將他們那聲望頗高的王朝換成新的王朝,又過於冒險,丕平三世最終找到了解決方法,與教會結盟。教皇扎加利一世回覆丕平三世應該成為法蘭克人的國王,並且應由一位教會代表施塗油禮再行登基。塗油禮於751年在蘇瓦松舉行。從此一個新的王朝就得到了最強大的宗教支持。加洛林人的統治,從此不僅可以依靠武力,還可以依靠上帝的喜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