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0 法蘭克人遏制了穆斯林向西歐的擴張,當時其軍隊為何如此強大?

法蘭克人遏制了穆斯林向西歐的擴張,當時其軍隊為何如此強大?

8世紀初,法蘭克墨洛溫王朝的宮相——查理·馬特掌握了法蘭克王國的大權。宮相原為墨洛溫王朝王室田產的管理人,後來逐漸過問起國事。7世紀末以來,墨洛溫家族的國王耽於享樂,逐漸成為不理朝政的“懶王”。而宮相因為執事日久,逐漸成為王朝的實權人物。

法蘭克人遏制了穆斯林向西歐的擴張,當時其軍隊為何如此強大?

8世紀上半頁,伊斯蘭倭馬亞王朝的擴張如狂風暴雨,很快就征服西亞、北非,越過直布羅陀海峽打到了西班牙半島,而且跨過今法國與西班牙的邊界比利牛斯山,向西歐內陸挺近。法蘭克王朝面臨穆斯林大軍的進攻,然而,732年,在雙方的決定性戰役中,查理·馬特率軍隊最終打敗了向歐洲腹地進犯的阿拉伯人,這就是世界歷史上最有名的戰役之一——普瓦提埃戰役。它不僅捍衛了法蘭克王國的獨立,而且阻止了阿拉伯人將整個西歐伊斯蘭化,改變了世界歷史的進程。那麼,法蘭克王國當初為什麼能供養一支如此強大的軍隊,打敗上升期的穆斯林軍隊呢?要知道,當時的穆斯林軍隊在其它戰線上大都是勢如破竹、連戰連捷。

法蘭克人遏制了穆斯林向西歐的擴張,當時其軍隊為何如此強大?

答案是查理·馬特在法蘭克王國推行了采邑制度!

所謂采邑,是指一種承擔一定義務的封臣封土製度。其具體做法是:改變墨洛溫王朝之前無償賜地的做法,將賜地作為“采邑”(類似中國史籍中古代的食邑、封邑)進行分封,受封者必須以服騎兵役為條件獲得采邑,且不得世襲。

法蘭克人遏制了穆斯林向西歐的擴張,當時其軍隊為何如此強大?

采邑制還有如下一些具體的規定:第一,凡是得到采邑的人,有權向采邑中的農民徵稅,並享有行政管理權;第二,每一個接受采邑的人,必須隨時聽從國家的召喚,為國王服騎兵役;第三,如受封者不履行所承擔的義務,封主可以隨時將采邑收回;第四,如受封者死亡,采邑必須歸還封主,不得世襲。

采邑制的實施,是在法蘭克王國統治階級內部實行的一種土地佔有制度的調整,也即把過去無條件的賞賜和完全私有的封建土地佔有,改變為有條件的分封。這一制度的推行具有重大的社會意義 :

首先,通過采邑改革確立了以土地和服役為基本條件的新的臣屬關係,從而削弱了貴族的割據勢力,加強了中央集權,王權更加鞏固;

其次,由於采邑受領者必須服騎兵役,而建立了一支由中小封建主階層構成的新型的騎兵隊伍,從而奠定了西歐騎士制度的基礎。其後,查理·馬特的兒子矮子丕平推翻墨洛溫王朝,建立加洛林王朝。正是依靠這支軍事力量南征北戰,對外擴張,矮子丕平的兒子才建立起龐大的查理曼大帝國。

再次,采邑分封制度的發展,後來形成由國王、大封建主和中小封建主之間的層層分封,采邑雖然變成世襲領地,但仍保持服兵役和其他封建義務,而且受封者得到采邑的同時,也就獲得對領地上人民的統治權,這就為西歐封建社會階梯式封建等級制度和領主分權制度奠定了基礎。

法蘭克人遏制了穆斯林向西歐的擴張,當時其軍隊為何如此強大?

“采邑改革本身是法蘭克社會已經開始的土地變革和封建化的結果,同時,它又促進了法蘭克封建關係進一步向縱深發展。”從軍事角度看,最重要的是,采邑制的實施,不僅保證了國家需要的兵源,而且使得將士們將戰爭有利可圖,只要有軍功便可得土地采邑,士氣高昂!

本文由漫步世界歷史創作,歡迎關注長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