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2艘055同时下水 1门“秃头小炮”令美日韩刮目相看!

独家|2艘055同时下水 1门“秃头小炮”令美日韩刮目相看!

图为大连造船厂船坞中2艘即将下水的055型驱逐舰,相比庞大的体型,1130近防炮确实算得上是“小炮”(红圈处)。

据网上图片显示,7月3日,大连造船厂建造的2艘055型“万吨大驱”同时下水,至此已有3艘055型驱逐舰进入舾装阶段,这些“万吨大饺子”的下水速度令世界惊叹。055型驱逐舰作为目前世界上的顶级战舰,目前大多的性能解读都集中在雷达、垂发与全封闭集成桅杆这些高大上的技术上,而被忽略的那门“秃头小炮”同样也令美日韩刮目相看。

独家|2艘055同时下水 1门“秃头小炮”令美日韩刮目相看!

此前“秃头小炮”曾在中国出口巴基斯坦的F22P型护卫舰上出现,2门机炮共用同1具安装在它们中间的347火控雷达。

所谓“秃头小炮”,指的就是055型驱逐舰舰桥下平台上装备的1130型近防炮,与装备052D型驱逐舰的730近防炮相比,055版1130的炮塔基座上并未安装跟踪雷达与红外、光学追踪设备。类似设计曾出现在中国出口巴基斯坦的F22P型护卫舰上,该舰在机库顶部两端分别装备1门H/PJ12型7管30mm近防炮,相比中国自用版,原本位于炮塔的火控雷达被移除,改为单独设置,2门机炮共用同1具安装在它们中间的347火控雷达。

独家|2艘055同时下水 1门“秃头小炮”令美日韩刮目相看!

052D装备的730型近防炮装备独立的雷达与光学观瞄设备,配置方式与西方理念类似,但中国很早就试图将其整合到战舰的火控系统之中。

正是这种未装备雷达与光学观瞄设备的730/1130型近防炮在网上被称为“秃头小炮”。但055型驱逐舰作为未来中国海军的绝对主力,与强调成本控制的F22P型护卫舰显然不同,中国显然不会在1门近防炮上省钱。这就涉及到中国的另一项曾被美日韩看不起的装备理念,那就是将近防炮的目标探测、锁定整合到战舰整体的火控系统之中,实战中由相控阵雷达的特定雷达模块负责掠海、迫近目标锁定,并引导近防炮/近程防空导弹对目标进行末段拦截。

独家|2艘055同时下水 1门“秃头小炮”令美日韩刮目相看!

美国曾计划将“密集阵”整合进“宙斯盾”系统,但最终因早期“宙斯盾”的技术局限,以及近防系统的次要定位而作罢。

早在美国“密集阵”系统在上世纪80年服役之初,美国国内就有观点提出,有必要将近防系统整合到战舰整体的火控系统中。但当时一方面受制于“宙斯盾”系统的早期缺陷(早期AN / SPY – 1相控阵雷达特定模块引导目标能力不足),另一方面美军认为近防系统是战舰防御的次要补充,没必要为其专门升级战舰整体的火控系统。既然美国都这样认为,这种近防系统在战舰上的次要位置与单独的火控配置,也被采用“宙斯盾”系统的韩日等国继承。

独家|2艘055同时下水 1门“秃头小炮”令美日韩刮目相看!

在055型驱逐舰上,中国将近防炮整合到了战舰整体的火控系统自重,这或许是1130炮在055型驱逐舰上变身“秃头小炮”的真正原因。

与美日韩不同,中国向来重视战舰的末端防御,获得比“密集阵”更具威力的730炮技术,并成功升级至1130后,在052D的后期升级阶段,就开始论证、研发近防炮整合进战舰整体火控系统的方案,并最终在055型驱逐舰上成为现实。这也是1130型近防炮在055型驱逐舰生成为“秃头小炮”的真正原因。而从更高的角度来说,将近防系统整合进战舰的整体火控系统意味着,战舰的全部防御手段将由一套系统统一直接指挥,防御效率更高。

独家|2艘055同时下水 1门“秃头小炮”令美日韩刮目相看!

很多人将055型驱逐舰的全封闭集成桅杆视作战舰系统集成的标志,但实际上“秃头”的1130型近防炮也具有类似的重要意义。

在传统近防系统配置中,独立设置探测、观瞄设备,这种模式一方面能降低近防系统对战舰大系统的依赖,另一方面也能在战舰核心受损后独立作战,当需要统一指挥时,战舰火控系统也能间接指挥(向近防系统发布指令,再由近防系统独立完成)。这很类似于主战坦克中车长可超越炮长调炮,但最终还是要由炮长进行射击的“猎-歼”火控系统,而将近防系统直接整合进战舰火控系统,则升级为能由“车长”调炮、射击的“歼-歼”火控系统。

独家|2艘055同时下水 1门“秃头小炮”令美日韩刮目相看!

在美国的传统观念中,将近防系统整合到战舰火控系统中意义不大,但韩国的“世宗大王”级驱逐舰却用实实在在的数据打了美国的脸。

在坦克火控系统领域,“歼-歼”相比“猎-歼”模式的优势已无需赘述。而在055型驱逐舰上,这种防御手段的高度整合,能令战舰在面对各类威胁时更迅速的做出多层次反击。“世宗大王”级驱逐舰在防御测试中曾发现,即使“守门员”系统处在开机状态,当“拉姆”导弹拦截失败后,其存在3-5S的反应断档,即使采用“猎-歼”模式,断档时间也仅能缩短至2-3S,对于高机动性的掠海导弹而言,这些时间已足够完成一次威胁极大的末端机动了。

在中国大量新型装备的研发中,“后发优势”的概念被反复提及。其中包含的优势不仅在于中国能对关键概念更深入、更透彻的认识,更重要的是能够改变此前业已形成的传统理念,在创新中不断获得个体的性能突破,而这些突破最终又会累积成整体性能的关键进步,“秃头小炮”与055型驱逐舰正是这方面的代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