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木要退出中国汽车市场?即使传言为真,也是主动退出

铃木要退出中国汽车市场?即使传言为真,也是主动退出

据了解,此前网络上曾传出长安汽车拟收购铃木所持长安铃木股权的虚假消息,业界也就此认为日本铃木将要完全退出中国汽车市场。但从长安汽车发布的上述这则最新消息来看,长安铃木将继续以合资形式开展中国汽车市场的相关业务,而合资双方的合同有效期到期时间是在2023年。因此,长安汽车的上述辟谣,说明日本铃木至少暂并不会完全退出中国汽车市场。

为什么业界会屡屡付出铃木要退出中国汽车市场的消息?在车业杂谈看来可能有两点原因,一是铃木在中国汽车市场的销量不理想,二是铃木在全球有退出汽车市场有先例。而如果按照此逻辑来分析,假设铃木真要退出中国汽车市场,那么其原因会是什么呢?假设真如谣言所述,长安汽车若真收购铃木所持长安铃木股权,对长安铃木未来的发展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铃木在中国汽车市场真的是“节节败退”吗?非也,即使说是,也是“主动”的。

对于铃木可能谋求退出中国汽车市场的原因,业界也有诸多分析,而较为一致的看法是因为铃木聚焦于小型车战略,使其在除小型车之外的车型平台及产品储备不足,而这与中国汽车市场日益提升的消费能力以及消费者对于相对大尺寸车型的偏爱这一市场消费特征出现了明显差异,从而导致铃木在中国汽车市场出现所谓的“节节败退”。但实际上,车业杂谈此前就有分析认为,铃木并不是在小型车之外没有产品和技术能力,只不过不是其战略重点。也因此,铃木在中国汽车市场所谓的“节节败退”甚至多少有一些铃木“主动”的意味,不信?我们可以看看铃木全球的市场表现。

铃木要退出中国汽车市场?即使传言为真,也是主动退出

虽然铃木在中国汽车市场的表现确实乏善可陈,但从全球来看,铃木其实过得不错。据2018年3月决算显示,铃木全球年销量达到332.4万辆,同比增长10.5%,首次突破300万辆大关;当期销售额达到3.7兆日元,同比增长18.5%,其中日本销售额1.1兆日元,同比增长7.6%,包括印度和欧洲市场在内的四轮车和两轮车销售额达到2.6兆日元,同比增长23.8%,纯利润达到2,157亿日元,同比增长34.9%。无论在销量还是在利润等方面,都要强于同期的马自达。

铃木要退出中国汽车市场?即使传言为真,也是主动退出

到底是小而精,还是大而全?这其实都是各家车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做出的不同战略选择,铃木聚焦小而精也没错。

众所周知,马自达是一家产品几乎覆盖所有细分市场的汽车品牌,相较于铃木聚焦于小型车这种小而精的做法,马自达追求的显然是面向全细分市场的产品竞争。但从两家品牌的全球市场表现来看,小而精战略的铃木无疑要比大面全的马自达过得要轻松得多。也因此,虽然从业界的角度看铃木若退出中国汽车市场,铃木是“痛苦的”,但从铃木自身的战略决策角度,这种退出中国汽车市场可能对其的影响是“无关痛痒”。实际上,正如车业杂谈此前提到的,铃木退出市场之举,并非首例,早在2012年,铃木就退出了美国汽车市场。而中国汽车市场与美国汽车市场的消费特征相似之处,都是喜欢相对大一些的车型。因此,专注于欧洲日本等偏爱小型车的汽车市场以及印度等刚刚实现汽车消费起步的新兴汽车市场,而不将资源分散到中国、美国等偏爱较大车型的汽车市场,集中资源于小型车市场对于铃木而言也并没有错,我们从其销售及盈利表现来就可以看到最好的佐证。

铃木要退出中国汽车市场?即使传言为真,也是主动退出

即使铃木现在退出,未来其还会考虑重新进入中国汽车市场吗?当然会!

对于这个问题,也肯定是业界和消费者们都会思考的问题,车业杂谈认为,未来铃木肯定还是会有重新进入中国汽车市场的考虑。而至于什么时候会再入中国汽车市场,显然要待中国汽车市场消费理念的进一步成熟,要待中国汽车市场对于小型车的喜爱回升。而这个情况,车业杂谈也同样认为是大概率事件,一方面是消费理念的成熟是趋势,二是国家层面从节能和环保角度,也鼓励小型车的发展。

铃木要退出中国汽车市场?即使传言为真,也是主动退出

长安汽车若真收购铃木所持长安铃木股权,未来长安铃木的发展前景如何?可谓祸兮福所倚!

表面上看,铃木如果将所持有的长安铃木股份转让给长安汽车,对于长安铃木而言不是一件利好,毕竟不再有合资品牌背书。但在车业杂谈看来,若此未来长安铃木的发展可能还会迎来突破。理由有二:一是市场及产品策略将更加符合中国汽车市场特征,未来长安铃木的所有话语权都在长安汽车一方,中方对于中国汽车市场的了解要胜于外方,有利于为长安铃木量身定做合适的市场及产品策略;二是如果如传言长安汽车和铃木将继续开展技贸合作,则无疑有利于长安铃木现有产品线的稳定及未来可能的长安汽车方面对长安铃木进行自主研发的产品投放,实现长安汽车产品贴牌长安铃木进行市场销售。

铃木要退出中国汽车市场?即使传言为真,也是主动退出

因此,如果铃木真的退出中国汽车市场,如果长安汽车真的收购铃木所持长安铃木股权,则对于铃木和长安汽车以及留下继续运营的长安铃木而言,可能最终还有实现多赢之举的机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