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禮世界屋脊上的最美生態家園——寫在可可西里申遺一周年之際

巡礼世界屋脊上的最美生态家园——写在可可西里申遗一周年之际

6月,青海進入最美麗的季節。充沛的降雨滋潤著高原的每一寸土地,江河源頭,綠草盈盈,各色野花盛開在一望無際的原野上。

從4月22日至6月5日,“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守護斑頭雁2018大型直播活動在長江源班德湖畔舉行,其鳥類種群數量觀測結果顯示:今年在長江源班德湖棲息的斑頭雁達到3195只,較2012年同期增長了近兩倍。由綠色江河環境保護促進會、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省環境保護廳等主辦的這次活動是國內首次斑頭雁遷徙繁殖直播活動。

這也是,在最美生態可可西里世界自然遺產公園外,青海展現三江源地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又一大美景象。

巡礼世界屋脊上的最美生态家园——写在可可西里申遗一周年之际

岩羊

巡礼世界屋脊上的最美生态家园——写在可可西里申遗一周年之际

野犛牛

巡礼世界屋脊上的最美生态家园——写在可可西里申遗一周年之际

5月16日,三江源國家公園建設暨三江源(可可西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工作會議在西寧召開,這是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啟動兩年之後的一次“盤點”,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局長李曉南顯得比往常頗有“底氣”:“可以說,‘兩年完成試點任務’的目標基本實現,試點難題逐一攻克,試點基礎更加牢固,改革創新的氛圍更加濃厚,合力更加凝聚,動力更加強勁,導向更加鮮明,前景更加廣闊,為2020年正式設立三江源國家公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這種“底氣”來自於自然保護區和遺產地保護管理履職到位,生態屏障更加築牢,“中華水塔”堅固又豐沛。

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是我國第一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我省抓住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的機遇,在實施生態文明先行區建設、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方案的基礎上,積極推動三江源被列入全國首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地區。2016年9月三江源國家公園正式掛牌,範圍涉及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治多縣、曲麻萊縣和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4縣的12個鄉(鎮)和可可西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12.31萬平方公里。

開展國家公園建設,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實踐,也是一種全新體制的探索。

面對艱鉅繁重的改革任務,我省各有關地區和部門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把三江源國家公園建設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和形成特色的重要領域,加強組織領導、突出問題導向、創新體制機制、攻堅克難、開拓創新,完成了31項試點任務。

特別是,2017年7月,可可西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榮獲聯合國世界遺產證書,展現出我省生態文明建設的又一巨大成果。

6月9日,2018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新聞發佈廳舉行,青海可可西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布周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駐華代表裴伯庸的手中接過世界遺產證書。

那一刻,見證可可西里過去滄桑和如今輝煌的布周局長又一次眼泛淚光,激動萬分:“這是所有可可西里人的夢想,為此很多人付出了太多的努力。”

一年前的這個季節,青海可可西里正式獲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51處世界遺產,至此,可可西里填補了青海省乃至青藏高原世界自然遺產的空白,成為我國面積最大、平均海拔最高、湖泊數量最多,並延續了大型哺乳動物大遷徙景觀的世界自然遺產地。

可可西里申遺成功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成果在國際社會的一次新展示,也是我省推進生態文明先行區、以“四個轉變”落實“四個紮紮實實”重大要求的有力舉措和重要體現。

而其更為久遠的深刻的意義是我們獲得了一份可貴的財富——“可可西里堅守精神”。

可可西里——一個美麗的名字,因藏羚羊而備受關注。還有野犛牛、藏野驢、棕熊……遺產地內自然景觀、生態系統、野生動植物等遺產資源豐富,保存完整,是目前世界上原始生態環境保存最完整的地區之一。尤為一提的是這裡有一條從三江源到可可西里的完整的遷徙路線,是迄今已知的藏羚羊所有遷徙路線中保存最好的線路。而其背後,是一代代可可西里人前赴後繼,保護和守望著這片淨土。

此時正值藏羚羊產羔遷徙季節,雌性藏羚羊穿過青藏鐵路、青藏公路等通道向可可西里腹地——卓乃湖進發。一路上,雪山、草原、河流、湖泊、野生動物交織成一幅絕美的畫卷,三五成群的雄性藏羚羊不時映入眼簾。即將駛入五道梁保護站時,一頭孤傲瞭望的野犛牛出現在我們眼前,一隻藏羚羊在旁稍停即逝。

旦正扎西性格開朗,為人熱情,一路上說的都是可可西里的事情:這裡沒有路也沒有通訊信號,以前隊員們一年正常巡山都在10次左右,每次5人一組或7人一組。每次巡山,少則20多天,多則30多天,最長的一次是66天。每次出去巡山就是上千公里的路程,每年要在荒野裡奔走上萬公里。

在不凍泉保護站我們見到了剛剛從卓乃湖巡山歸來的隊員郭雪虎,卓乃湖到不凍泉保護站之間的142公里的路程他整整走了17個小時。此時,可可西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布週一行也從格爾木趕到這裡,準備再次進入卓乃湖,開展為期三個月的藏羚羊遷徙保駕護航工作。

據瞭解,目前,青海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與西藏羌塘、新疆阿爾金山已形成保護聯盟,每年在可可西里保護區開展1-2次跨區域聯合行動。今年到6月份,可可西里管理處抽調25人、先後4次、歷時35天,前往可可西里無人區,分別對西金烏蘭湖、太陽湖、卓乃湖等地區開展巡護工作。

廣袤可可西里,正是有了這些勇士們的常年堅守和呵護,才取得了10年不再響起槍聲、野生動物種群成倍增加、令人肅然起敬的驕人成績,才如此在世界屋脊上熠熠生輝。

可可西里申遺,將可可西里生態保護推向了制高點,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標誌著《保護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公約》操作指南等國際公約和法律,將在可可西里得到最嚴格的執行。可可西里生態保護由此站在了新起點上。

省委、省政府把可可西里申遺,列入全省生態文明建設的重點任務,作為築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擴大青海國際影響力的重要工作,在組織領導、資金保障、保護管理、環境綜合整治、擴大對外宣傳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安排部署。省人大常委會及時啟動遺產地立法工作,頒佈實施了《青海省可可西里自然遺產地保護條例》,明確了遺產地保護管理的責任和義務,為可可西里申遺和未來的保護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

2016年起,我省先後投入8000多萬元資金,集中力量對109國道沿線、玉珠峰及遺產地周邊環境進行了綜合整治,對相關保護管理設施進行了提檔升級。也是這一年,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成立,可可西里整體劃轉至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

在五道梁保護站右側一座面積相當於農家莊廓大小的建築物已經完成地基工程。他們將在短暫而有限的兩個月內完成建設任務,因為可可西里有效施工期只有兩個月。這座始於去年的小建築物是可可西里科普教育服務設施建設項目。

據瞭解,2017年至今年在可可西里實施的主要建設項目還有5項,長江源園區可可西里世界自然遺產地無人值守綜合監測站總投資4000萬元,主要建設無人值守綜合監測站5處,儲油設施、太陽能供電設施、環境監測設備及附屬設施設備各5套。三江源國家公園長江源園區沱沱河生態環境綜合監測站建設項目也已開工建設,主要建設內容包括30平方米水文站、200平方米空氣超級站及附屬設施設備,總投資1038萬元。在格爾木市建設的三江源國家公園基地監測中心也已破土動工。

緊鑼密鼓推進的各項基礎建設和發展規劃,讓我們看到了一個世界級自然遺產在青藏高原的強勁彰顯勢頭。

可可西里選擇了藏羚羊,它是一種有著獨特生理習性和生理構造的物種,每一隻藏羚羊的身上都凝聚著被可可西里這塊嚴苛的土地篩選、淬鍊、凝結過的生存密碼。

三江源,它的大美不僅在於雄奇險峻危乎高哉的自然山水,多民族和諧共處載歌載舞的人文景觀,也在於我們舉全省之力、集各方之智保護三江源、建設三江源的新合力,是時代賦予我們的神聖使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