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5 “人間淨土”可可西里 值得人類永遠珍視——青海可可西里申遺成功歷程紀實

“人間淨土”可可西里 值得人類永遠珍視——青海可可西里申遺成功歷程紀實

可可西里正在覓食的藏羚羊。 通訊員 陳煜 攝

“人间净土”可可西里 值得人类永远珍视——青海可可西里申遗成功历程纪实

可可西里的冰川。 通訊員 陳煜 攝

波蘭當地時間2017年7月7日,這一天,世界靜默諦聽:第41屆世界遺產委員會大會宣佈——中國可可西里,正式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

可可西里自然遺產地,位於青海玉樹藏族自治州治多縣可可西里地區及索加鄉和曲麻萊縣曲麻河鄉,涉及可可西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索加—曲麻河分區。

遺產地內自然景觀、生態系統、野生動植物等遺產資源豐富,保存完整度高,是目前世界上原始生態環境保存最完整的地區之一。遺產地包含一條從三江源到可可西里的完整的遷徙路線,是迄今已知的藏羚羊所有遷徙路線中保護最好的路線。

兩年多的申遺時間,不為一舉成名天下聞,而為了尋找、發現、保護可可西里在這世界上獨一無二、不可替代的生態淨土。可可西里保護之路,從此站在了新的歷史節點。

世界目光集聚

——正式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那一刻,也讓世界看到意涵深遠的“可可西里堅守精神”

歷史的迴響,往往就在看似尋常之中悄悄萌動。

回想第41屆世界遺產委員會大會現場的畫面與聲音,似乎近在眼前。那時,可可西里申遺成功的消息,飛速穿梭,越過山川湖泊,傳到遠在青藏高原的可可西里,傳向全球的每一個角落。

世界,為可可西里而歌。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在青海可可西里申報世界自然遺產項目的專家技術評估報告中稱:青海可可西里提名遺產地是世界上最大、最年輕的高原的一部分,擁有非凡的自然美景,其美麗超出人類想象,在所有方面都歎為觀止。

可可西里發現的三分之一以上的高等植物是青藏高原特有,靠這些植物生存的所有的食草哺乳動物也是青藏高原特有。

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專家看來,這就是可可西里獨一無二、不可替代之處。

我省是資源大省,境內山脈高聳,地形多樣,河流縱橫,湖泊棋佈。可可西里、崑崙山、三江源、柴達木盆地、青海湖、年保玉則等自然景觀資源珍貴、稀缺、典型,獨一無二,國際知名度高,資源潛在價值大,保護完整。可可西里遺產地是中國目前海拔最高、野生動物資源最豐富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之一,被譽為高原野生動物基因庫。這裡既具有獨特的地貌特徵,又有獨特的自然景觀,更是獨有的珍稀和瀕危動植物的棲息地。

第41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不僅向世界宣佈,可可西里正式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也讓世界看到其更為深刻久遠的“可可西里堅守精神”。

可可西里申遺的成功,將可可西里生態保護推向了制高點。可可西里生態保護站在了新起點上,成為了全世界聚焦的目標,成為了全世界的關注點,這更加推動我省生態文明體制建設。同時,以可可西里申遺成功為載體,推進三江源國家公園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這將是對可可西里更好的保護。

申遺歷程回顧

——可可西里的科學保護可以上溯到上世紀90年代,歷史深深刻下這片人類淨土走過的艱辛保護足跡

位於可可西里遺產地內的玉樹藏族自治州曲麻萊縣曲麻河鄉,路過鄉里的每戶人家,你會看到路旁擺放的簡易垃圾桶、家家門口捆紮的垃圾,你會看到清澈見底的河水、綠茵懷抱的小山……

你還會看到藏羚羊、藏野驢、棕熊等野生動物肆意奔跑。這背後,是一代代可可西里人前赴後繼,克服常人意想不到的困難,甚至付出生命代價,保護和守望著這片淨土,譜寫出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英雄讚歌。

省委、省政府連續3年把可可西里申遺,列入全省生態文明建設的重點任務,作為築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擴大青海國際影響力的重要工作,在組織領導、資金保障、保護管理、環境綜合整治、擴大對外宣傳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安排部署。省人大常委會及時啟動遺產地立法工作,頒佈實施了《青海省可可西里自然遺產地保護條例》,明確了遺產地保護管理的責任和義務,為可可西里申遺和未來的保護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

可可西里申遺是我省積極履行國際公約,保護全人類共同遺產的實際行動,這是省委省政府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更好地推進生態環境改善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回顧可可西里保護及申遺歷程,一路艱辛,但卻從未放棄。

早在1988年,國務院就提出了在可可西里建立自然保護區的意見,1989年至1990年中國科學院和青海省政府對可可西里進行了大規模綜合科學考察,提出在可可西里建立自然保護區的可行性報告。

1991年,玉樹州在可可西里毗鄰的曲麻萊和治多縣成立西部工作委員會,正式全面啟動可可西里野生動物保護工作。

1994年1月18日,傑桑·索南達傑為抓捕盜獵分子犧牲,年僅40歲,他是新中國歷史上首位獻身生態保護的政府官員。

1996年,可可西里被列為省級保護區,第二年,可可西里成立保護機構,同年又晉升為國家級保護區,2007年,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被國家林業局批准為全國示範自然保護區。

2014年10月,《青海可可西里申報世界自然遺產工作方案》正式印發實施,全面安排部署工作任務。

2015年開始,多次組織有關專家深入可可西里腹地,實地調查掌握遺產地資源狀況,認真研究、深入分析、科學提煉可可西里遺產地獨一無二的資源價值,高質量編制完成了80多萬字的申報文本及附件材料,順利完成了最重要的專業技術基礎工作。

為迎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現場考察評估,2016年起,先後投入資金8000多萬元,集中力量對109國道沿線地區、玉珠峰及遺產地周邊環境進行了綜合整治,對相關保護管理設施進行了提檔升級,做好了迎檢前的各項準備工作。

2017年2月,可可西里申遺代表團赴瑞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總部和法國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報送青海可可西里遺產提名地補充材料,溝通、解釋答覆有關問題等。

波蘭當地時間2017年7月7日,青海可可西里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1屆世界遺產委員會大會上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我國面積最大、平均海拔最高、湖泊數量最多,並延續了大型哺乳動物大遷徙景觀的世界自然遺產地,實現了青藏高原世界自然遺產“零”的突破。

保護動力不息

——申遺是為了更好地保護,通過申遺挖掘可可西里自然遺產價值,找到其保護與發展的可持續之路

人類社會,必然是在一次次對家園的探索和追問中前行。

可可西里,為何要申遺?我省不斷在探索和追問中,尋找答案。

是為了一塊世界自然遺產的金字大招牌?是為了世界級旅遊名勝的一張“王牌”?利用這塊金字招牌,一朝聞名天下知、促進旅遊事業大發展?

不!可可西里被公認為“人類的最後一片淨土”,申遺不是為了提高知名度,而是為了更好地保護,通過申遺深入挖掘可可西里自然遺產價值的內涵,找到其保護與發展的可持續之路。

“可可西里申遺的成功,將從更高的層面保護這片淨土,這是中國向世界做出的莊嚴承諾。”可可西里申遺專家組組長呂植說。

可可西里腹地九成以上的區域將被作為嚴格意義的荒野保護區。呂植說,《保護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公約》操作指南等國際公約和法律,將在可可西里得到最嚴格的執行。

不在遺產地範圍內為根除小型哺乳動物鼠兔採用毒殺行動;不強制安置或遷移遺產地緩衝區的傳統牧民;不在任何時候許可或提倡遺產地內會威脅到動物遷徙路線的圍欄活動……我省做出諸多承諾。

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蘇建平說,世界遺產是人類共同的財富,在青藏高原首個世界自然遺產地,人們通過保護可以更好地享受生物多樣性帶來的福利。

2016年,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成立,可可西里整體劃轉至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局長李曉南說,今後將對照遺產地管理的標準做好規劃工作;同時進一步加強遺產地保護法律法規的建立和完善;此外將開展全民環境教育,進一步把可可西里遺產地的精神實質、自然風貌、綠色形象展示給世人。

對於玉樹州曲麻萊縣多秀村牧民江巴才成說,申遺中,結合高原美麗鄉村項目建設,村裡有了更多的垃圾箱,有專人定期清理垃圾。“不變的是我們對自然的敬畏,還有為保護野生動物所付出的努力。”

躬逢時代的發展,廣袤遼闊的可可西里站在了新的歷史原點,閃爍新時代的光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