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就業歧視引熱議:學生會幹部直接pass,學生幹部在就業時究竟是加分項還是減分項?

匿楓

梁宏達說過,我這不招混過學生會的“人才”!

學生會是設立學生和學校領導團體之間的機構,既服務於學生群體,也能輔助學校管理,提高學校的管理服務效率,設立的初衷一定是好的。

但就是因為它橫跨在學生和學校之間,產生了權利和義務的糾結,所以,學生會本身的管理出了問題就容易引申出很多癥結。

第一、特權階級的產生

校園的環境應該是比較單純的,但是學生會可能助長了官僚主義。

學生會中本身就有職級劃分,主席、副主席、部長、副部長……,從選拔到升遷上位的三角形結構,這與體制內的劃分,非常相似。

而各職級所對應的權利不同,更上層更能接觸到天花板。

學生會能跟老師和學校管理層進行接觸,也更容易搞好關係。

學生是一張白紙,沒人脈,沒權利,沒資源,但是老師和領導們有。

這種接觸會造成一種不好的影響,我們把體制內的優缺點搬到校園裡來了,有些問題嚴重時是反社會的,是要進小黑屋的。

也許你以後到社會會經歷這些,但是這種氛圍實在不適合學術氛圍濃厚的校園環境,借用老梁的話說,官員是分配財富的,文學家,科學家,律師等才是創造財富的,我們幾十年來就想消滅官本位思想,不能讓在校園裡復燃。

第二、小團體的產生

很多學校的學生會管理學校是不直接參與的,所以學生會成員的選拔是不經過學校的官方審核的,於是,學生會內部的可操作性就變大了。

有些學生會中容易集結小團體,成員中不乏“關係戶”的存在,有違公平公正的原則。

第三、對學生素質缺乏積極影響

學生會本身也是為了鍛鍊學生的溝通和辦事能力的,但是學生會過多的雜事可能對學生的課業水平有影響,尤其是醫學,化學等特別耗費經歷和時間的學科。

而且當學生的品德修養還在發展期的時候,應當注重培養他們良好的品格和正確地價值觀。

一個管理不當的學生會,不會給他們帶來好的影響。

當然,我不是說學生會都是壞的,但我們要記得它建立的目的和意義。

在培養學生管理能力,人際交往和運營經驗的同時,能對他們進行良好的品格塑造才是學校該做到的事情。

如果學生會有問題,那學校的管理也一定有問題,省時省力從來都不應該作為教育的第一目的。

學校加強對學生會的監督是應該的,甚至教師推介,成員公開選舉都是比較好的方式,雖然老梁的話有些偏見,他自己也這麼認為,但是維護校園的公共秩序和保持學校單純的教育教學環境,從來都不應該是衝突的,不是嗎?


席越

學生會幹部這個標籤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是一個加分項,大家千萬不要被這個新聞報道給誤導了。

我曾經代表上市公司參加過百場以上的校園招聘會,收過的簡歷少說也有大幾千。在我這樣的HR眼裡,篩選簡歷基本上只有這幾個維度:第一,學歷;第二,獎學金;第三,學生幹部;第四,GPA;第五,持有證書;第六,實習經歷。

大多的簡歷上面,除了學歷以外,其他的內容都沒有。這說明什麼呢?

這說明只要有獎學金,學生幹部經歷,超高的GPA,持有CPA或通過司法考試,有大牛公司的實習經歷的其中一項,就已經夠在眾人當中脫穎而出了。

其中學生會幹部幾乎是最容易達成的一個項目。

而且學生會幹部的成績一定差嗎?

我在上大學的時候,學生會幹部並不是靠選舉的,而是由管理團委和學生會的老師指派的,平時大家的表現,積極程度差距並不是很大,而且這些老師也不一定會看到你辛勤努力幫學生會幹活兒的樣子。然而這些老師就很關注那些拿獎學金的學生會幹事,等到換屆的時候一看,學生幹部沒幾個是沒有獎學金的。

所以那些說學生會幹部成績差的人,怕不是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吧?

而那些沒有參加學生會的學生,難道就去圖書館裡面努力學習,就去實驗室裡面熬夜做實驗了?並沒有嘛,明明都窩在宿舍裡面打遊戲了嘛。

事實上,在大學裡面就可以開始做職業規劃了。

如果對科研有興趣,就不要去參加學生會,心無旁騖,好好學習,考研/保研。

如果對專業性工作有興趣,就去考職業證書,CPA,CFA,司法考試。

如果對某個行業有興趣,就去大公司當實習生,儘早參與職業實踐。

如果沒有規劃,就去學生會吧,你的組織能力,策劃能力,溝通能力都會得到鍛鍊,而這些基礎能力會在將來的職場上給你帶來很多意想不到的幫助。

我是無良HR,關注我,最新的職場觀點將不斷為您推送。

無良HR

首先我找了半天也沒有找到這條新聞的的源頭,網上卻已經充斥著這條新聞的評論與專家看法。如果這個新聞是假的呢?退一步說,假設這個新聞是真的,這固然是歧視,但也無法知道究竟是加分項還是減分項,太籠統了。

仔細想一下,先從企業的角度來說。如果你媒體公司找技術崗位,學生會幹部沒什麼用。如果你媒體公司招創意類崗位,那可能宣傳部還有芝麻點兒用。因為如果你是宣傳部的,可能對你這類崗位還有點用,畢竟審美能力的培養是連續且長期的。而且宣傳部同樣會在日常宣傳中應用大量文案來吸引學生參加活動。如果你媒體公司招管理崗位,那你學生會經歷有用但有限。管理需要大量的實踐而不是理論知識,而經驗是累積起來的。所有要看崗位,但是你要直接pass,除了企業歧視這一問題比較大之外,其他也沒什麼錯誤。

對於企業而言,不管國內外,他們需要的是【即插即用】的人才。這其實也是現在很多大學生找工作難的原因。找工作難不是供需數量不平衡,更像是供需質量不平衡。所有企業肯定先考慮有實習工作經歷的人,有職業資格認定證書的人,然後如果這些都沒有依然很多人,那找平均績點超高和有學生會工作經歷的人。所以若公司應聘者非常多,牛逼的人也很多,那直接pass掉有學生會工作經歷的人也沒話說。因為這對於企業的招人成本來說是最經濟的行為選擇。況且,所謂的學生會鍛鍊人溝通能力等,其實企業在短時間的面試中是無法量化測量出來的。

再加上最近學生會的總體形象在社會上風評確實不好。你隨便一搜,可能就負面新聞一大把。這些新聞的主題無非就是學生會官僚主義盛行,學生會成員在評獎種受優待,學生會成員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這對於大多數辛辛苦苦工作的學生會的人員並不公平,現在找工作還不能把這樣的經歷寫進簡歷(因為可能會被直接pass而自己不知道)而負面新聞帶來的流量又是極其巨大的。這一切不能改變一個事實:負面代表不能代表一個群體,他們只是最臭名昭著的那些個代表罷了。

所以對於個人來說,這不公平。但是,必須要看到加入學生會的好處。對於大多數大陸的學生而言,加入學生會是瞭解社會機構組織運營最好的機會,也是加入社會之前僅有的機會。我們必須看到,中國大陸的學生可能在大學之前不像其他國家和地區一樣,就已經參與社團活動了。他們必須努力學習去應對高考,所以他們在大學裡去了解組織運作架構的機會就是學生會與社團。這對於學生的社會化是很重要的一步。請注意,這些東西無關組織力,領導力,溝通能力,策劃能力的鍛鍊與培養。知道社會機構的運作模式能很好的補充書本里面沒有的東西。

當然,這並不是說領導力等沒用。在國外的教育學界,領導力的培養是培養人才重要一環,這比所言甚廣的管理能力更貼合實際。此外,良好的共情能力也重要。而學生會的操作過程中涉及大量的出現分歧-討論-達成基本的共識這一過程。你不能良好的共情,無法傾聽別人,那再怎麼好的交流技能都沒用。交流技能也是進學生會或社團能帶給你的東西。對於很多內向的中國人來說尤其是。我曾問過國外的高中老師,說說他們覺得中國學生出去讀書最需要的能力是什麼,他說是敢於去交流的能力。不是說這些學生英語不好,也不是說他們學術素養不夠,就單純的交流,你敢不敢一進陌生群體第一個去破冰? 我們之前的教育總再強調學術素養的培養,這固然有優勢,但能把你的東西說出來,你才有可能進入群體,利用群體的智慧,然後學習吸收,不如永遠是單打獨鬥。所幸,現在的孩子比我們已經強得太多了。所以,在依然強調學術素養的前提下,去學生會里面闖一闖對你的交流溝通能力絕對有用。這一項也是企業需要人才的素質。

所以,對於每個個體來說,你需要進入學生會里面去學一些書本里沒用的知識,你也需要進入學生會里面去鍛鍊一下自己的口語能力和勇氣。這種東西能給你大學期間帶來好幾份實習,而這些實習經歷完全可以讓你在以後的求職過程中脫穎而出。至於直接pass學生會幹部的企業,根本也就是少數。

你想做的是實習,並不是決定你之後幾年或幾十年命運的正式工作。簡歷多投就行了。幹得不順心換了不就得了,這也是一個試錯與學習的過程。所以,沒必要去糾結到底是加分減分項,從最功利的角度來講,這都是加分項啊。

至於社會上對於學生會幹部的看法,要是多些人去義無反顧投入學生社團工作且自己變得一表人才,媒體多一些報道,自不必擔心。這種事情你總要先做了才知道好不好,對不對,別聽別人瞎扯。



教育怪談

有公司在招聘實習生的時候,直接拒絕了學生幹部。拒絕的理由是公司認為學生幹部不學無術、官僚作風、眼高手低等等。

很多學生在看到這條新聞後,跑來問我:老師,到底是我還要不要做學生幹部,以後畢業的時候,學生幹部這個身份到底是能幫我加分,還是會減分?

對於這個問題,我的看法是這樣的:

1、看學校、看專業。

世界是很小的,尤其是專業領域。

比方說,你學新聞專業的。到了校招的時候,新聞單位、新聞機構的人就專門往固定的學校去招人。

所以,你的學校怎樣,你學校這個專業水平怎樣,用人單位他們是很清楚的。

往年他們都在你們學校招人。他們公司就有你的學長、學姐。對於學生的情況,他們都是瞭解的。

到底是招專業過硬的普通學生好,還是會各種套路的學生幹部好,這些公司都是心裡有數的。

所以,到底學生幹部這個身份加分、還是減分,取決於用人單位對你們學校、對你所學專業的要求和接受度。

2、要看公司提供的職位是什麼。

用人公司是很務實。他們招人是給自己幹活的,他們有明確的目標。

比方說,有些計算機類公司,他們就是要招精通專業的學生。他們喜歡天天寫代碼、天天學代碼的普通學生;

他們就不喜歡成天忙這忙那的學生幹部。他們認為學生幹部不務正業,學術不精。

但是,市場營銷類公司可能就不這樣想。

相比較於普通學生,他們可能就偏愛招學生幹部。因為他們認為學生幹部在學校時就懂很多人際交往套路了,也有一定的社會經驗了。招這類學生幹部進來工作,可以更快投入工作。

因此,學生幹部這個身份是否加分,還是要看公司的具體要求是什麼。

最後,告訴大家,無論你是普通學生,還是學生幹部,永遠都要把提高專業能力放在第一位。

公司招人是來幹活的。你幹活了,他們才給飯吃。你的專業能力,就是你能否吃到這碗飯的保證。

無論你是不是學生幹部,你都要先學好專業。

學好了專業,才能找到工作,才能有發展。

如果專業學得不好,無論是普通學生,還是學生幹部,人家公司也是說不要你,就不要你。


請關注我。更多教育、心理、情感的熱點知識推送給優秀的您。

您的每次轉發,都是在幫助別人。


柳柳很忙


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學生會幹部的特質就業需要的能力兩個維度分析其內在的關聯性據此來探討究竟是加分還是減分。

先看學生會幹部的特質

學生會是在學校團委老師協助下成立的學生自律組織,從上至下按等級劃分為學生會主席團-各部部長-部員,其中學生會主席團由主席、秘書長、副主席共同組成,部長又分部長分為正部長和副部長,一般每個部門部員會有10-30人不等。

近年來之所以大家都對學生會幹部較有爭議是因為學生會幹部在各種利益的驅使下越來越“走味兒”。先來看幾個詞“黨員資格”““保研資格”“優先就業機會”“名譽證書”“獎學金補助”“支配他人的權利””本該純粹的大學校園裡因為學生會幹部看得見的“利益”

讓很多人趨之若鶩,爭相競爭之下幹部的選拔制度也越來越“潛規則”化。


權力導致腐敗,絕對的權利導致絕對的腐敗!本該唯才是舉的選拔,因為學生會內部基本都是屁股決定腦袋,更甚者很多高校連表面上的民主制度“投票”環節都沒有,所以就形成一種

“唯上論”,“阿諛奉承”“官僚作風”大行其道。


阿超目前就讀於河北省排名前十的某財經類院校,自進大學之後就聽到很多學長勸告“一定要和xxx”搞好關係,陪部長酒喝好了才有機會當部長,跟主席搞好關係才有機會得到他的支持,所以要私下“多走動”


怎麼走動?“請客吃飯、唱歌”“送禮”選舉前一定要“包紅包”這樣你才能往上走,然後呢?“有機會入黨啊!”……凡此種種,不勝枚舉,甚至私下聽到,主席團的不同職位每年都是明碼標價……有沒有覺得跟……很像?你懂的!

再來看就業需要的能力

初入職場的新人撇開專業、學歷不談,最重要的就是執行力和做事態度,上級交代的事情,要不遺餘力的把精力聚焦在做事上,以結果為導向,而非和領導搞好關係。新人就一張白紙,無論是職場技能還是做事原則,都要謙卑的向人請教,總是想著自己怎麼著曾經也還算個“幹部”眼高手低,很難做到空杯心態踏實學習。

很難想象在當下學生幹部的選拔制度下,通過這樣的方式,經歷這樣的“洗禮”最終被“鍛鍊”出來的“幹部”對於工作而言會有多少加分?

當然,上述一些現象並非所有學校和學生幹部都是如此,我親身經歷過靠自己一步一步把事情做好,憑藉能力做到學生會主席的人。誠心正意做事,不搞旁門左道,最後無論從組織能力、策劃能力還是領導能力都得到了很好鍛鍊。


人做過的事,獲得的能力,最終都會沉澱為與之打交道時能夠被對方感知到的素質,所以學生會幹部就業時究竟是加分還是減分,還是真正面試時再檢驗吧!


從事高淨值人群財富管理工作,重度旅行患者。

堅信無論自身成長還是資產配置,長期投資和價值投資理念是不二之選


蘇珊職場進化論

首先,看到這樣的新聞以及大多數網友們的評論真的感覺十分心寒。但是我也可以理解大家,因為確實有不少學生幹部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是我在這裡也想通過我的個人經歷來向大家展示一個真正的學生幹部的工作。

我是一名國家某部直屬的211大學某學院學生會的主席,同時也是我們中隊(一箇中隊在我們學校是指一屆我們學院的同學)的副指導員。副指導員的工作比較日常、比較“瑣碎”,而且因為學校性質特殊,在這裡就不跟大家詳細地介紹了,但除了小部分是學校、學院的工作外,大多數都是涉及到學生們的根本利益的事情(例如獎學金評選、統計發放貧困生補貼、少數民族補貼等),我們學生幹部和學校形成了互相監督的機制,確保涉及學生利益的事情公平公正以及公開透明。而且作為中隊幹部,我們得去想如何讓同學們大學生活豐富多彩、有意義,我們組織趣味運動會、讀書會、社區義工、定期拜訪敬老院的老人們……這些事情說起來容易,但大家可能不清楚在之前的聯絡、準備、實施階段有多麼複雜和辛苦,這些工作學校不會去做、老師不會去做、基層的同學們也不會去做,只能讓學生幹部們去做。(說到這裡就有一股莫名的心酸,因為我們也根本沒有工資、不求報酬,花費的是自己的課餘時間,但是當真的做成了一件事之後的那種驕傲自豪和喜悅是一般同學所理解不了的。)我們中隊每一位學生幹部同時還都是“春雨助學”項目的實施者(該項目是我們學院和社區聯合,義務為殘疾人家庭的孩子一對一補習功課),孩子們在我們的幫助和自己的努力下考上當地的重點初中高中,我們也是十分欣慰的。中隊工作就說這麼多。

說到學生會,我個人理解為學生會更像是學校裡的基層政府,我們做的工作好多都是費力不討好但又不得不做的工作。每年迎新,接待新生及新生家長、統計報到信息、我們學校還需要領取備品……我們要比其他同學早返校一週(也就是少在家一個星期),返回學校印刷學校學院各種新生手冊以及新生中隊的各種表格、文件。迎新期間部長、幹事們忙到一天一頓飯(因為有規定,學院不會管我們的飯,迎新最後一天實在看不下去了,我中午自費為大家訂了一頓盒飯),主席團們甚至兩天、三天只吃一頓飯(我當時真的三天吃了一頓飯,中間感覺有些沒勁兒就吃塊餅乾之類的,但是真的忙到沒有胃口吃飯)。之後長達一個月的軍訓,我們學生會會定期組織去慰問新生們,也負責組織新生的合唱比賽、板報比拼、徵文等新生活動。特別是我們學院特有的定向運動,既豐富了新生枯燥的軍訓生活,又帶大家熟悉了整個校園,一直好評不斷。之後還有學院的迎新、各種體育比賽,全都是學生會來負責,受益的更多的還是廣大基層同學。作為主席,不是在這裡訴苦,因為經歷過才知道,要辦一臺大型晚會是多麼艱難。之後我們還承辦了全校性的某外文歌曲大賽,從初賽到複賽到決賽,歷時一個月,我們學生會幹部需要組織、策劃、實施,還要兼顧學業,那一陣子真的特別辛苦,但也是那一陣子讓學生會的同學們更加團結更加熟悉,苦累並快樂著的一段時間。我們去為學院、活動報銷時、幫基層同學去校各部門辦事時,也會面對領導老師們不情願的“臭臉”(當然只是個別現象,大多數老師還是很耐心的)……

學生會幹部,更像是學生與學院學校之間的紐帶,基層同學們從學生幹部這裡獲得學校的各種消息,學校通過我們來了解基層同學們的信息和狀況。可以說學校的正常運行離不開學生會、學生幹部,就像一個國家的正常運行離不開政府一樣。

親身經歷,我是學院學生會第二十任主席,我的前任學長學姐們也都特別優秀,保研、考博、政府高層、企業高管……而且學習也都特別棒(這點我要自我檢討,我的學習成績是硬傷,在專業比較靠後的位置,但平均績點也在2.5以上,也就是平均每科成績在75分以上,我的成績是一點水分都沒有的,根本不像好多網友說的有特權有加分(雖然我也希望在成績上能有加分≧∇≦)。像我們學校要想拿到畢業證和學位證需要平均績點2.0以上)。而且在我們各學院學生會主席相互認識瞭解後發現,大家真的都是各個學院的精英,能力極強、學習也都不差、而且大家像所有年輕人一樣有各種各樣的興趣愛好,最最最最主要的一點,所有的主席們都特別陽光、積極向上,會給大家很舒服、很有希望、幽默的感覺。

同時我們學校基層同學對學生會的工作也非常滿意,我們跟基層同學的關係也是非常非常好,相互信任(可能是我們真的做到了從點滴惠及同學,教室空課表、失物招領處等等)。

至於學生幹部的能力,從我們學校來看,學生幹部的適應能力、工作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學習能力(注意,這裡不單單指專業成績)、交流能力、表達能力、溝通能力等等都要略強一些,而且學習成績也不比大多數同學差(我們也是照拿各種證書、獎學金)。確確實實可以對得起“精英”二字。

當然我也不否認好多好多學校的學生會存在著網友們說的問題,這也是讓我感覺比較痛心的,畢竟應該做到“在其位謀其政”。但是我講述了這麼多就是為了讓大家看到,並不是所有的學生會都是那樣,還有無數學校的學生會、學生幹部在兢兢業業、恪盡職守,努力為同學服務。希望大家不要以偏概全,像那種一棒子打死一片的行為真的會讓我們這樣的學生幹部受傷。

最後也呼籲廣大學生會幹部、學生幹部能多為同學們做些實事、少些官僚懶惰,自律自強,接受同學們的監督,要清楚自己肩負的責任,更要時刻銘記自己還是一位學生!也希望大家能夠互相理解。

謝謝大家!


Red52829906

這個話題始自一家TOP5的媒體公司在招聘實習生時拒絕學生幹部一事引起的社會關注,學生幹部彷彿已經不再是學生找工作的“敲門磚”,而是成為了“不學無術”“官僚作風”“手高眼低”“阿諛奉承”等負面形象的代名詞。

作為一名企業HR,每年面試的時候都會遇到很多持有“學生會工作經歷”的求職者。我認為對於學生會幹部直接PASS的行為是不妥當的。一個企業尤其是top5的企業用如此簡單粗暴的方式對待求職者,是有失妥當的,當然也希望這僅僅是一種傳聞或者誤解。

我也是從學生時代一步步走來,我上學的時候沒有參加學生會,但是宿舍舍友是學生會的幹事。當時的確對學生會的印象並不好,通過舍友的瞭解,裡面的確有不少學生是帶有很強功利目的加入的,而且每天忙碌於學業之外的瑣事,的確讓我對學生會幹部反感。

但從事HR行業以後這種感覺有所改變,從我所在的企業來看,招聘時看中的更多是崗位匹配度,其次才是學習成績,英語成績等。而崗位匹配度更多的是看求職者的性格特徵、溝通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等,而這些能力恰恰是書本上學不到的。而通過在學生會工作或者是在班級中擔任學生幹部能夠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這些能力。比如一個學生在學生會擔任某部幹事,需要組織活動,他需要參與信息發佈、宣傳、組織、協調、臨場應變等各個環節的工作,在這個活動組織的過程中,個人的能力自然得到了提高,這類人通常比在課堂裡死讀書,課下貓在寢室的書呆子有更好的綜合素質。

因此對學生會幹部歧視的消息或許只是傳聞,大學生中做好學業的前提下,還是應該多參與這類學校組織,提高自己社會實踐的能力。


上啥班

學生幹部有:學生會、黨支部、團委和通訊社。

我認為找工作時,學生幹部這個形象加不加分一是根據工作性質決定,二是根據你當學生幹部期間做了什麼事有關。

比如說,你應聘的是銷售方面的工作。如果你在學校擔任過學生幹部,還是什麼學生會主席、通訊社社長啥的,那絕對是加分項啊。公司可能會考慮你在擔任學生幹部期間鍛鍊了溝通能力、組織能力,應該能比較好地和客戶交流。

但是如果你應聘的是技術性的工作,在其他三個部門還好,但是在學生會的話,確實會讓人有一種喜歡打官腔、喜歡阿諛奉承的感覺,除非你有過比較突出的成績。不然,在簡歷上最好還是別寫了。

公司招聘你時,最看重的是你的能力,而不是你學生幹部的名稱。比如說我吧,我應聘新媒體運營這個職位時,我寫的是“進入通訊社期間,發表省級、州級、校級新聞多少篇,擔任攝影部部長期間發表了多少圖片”。

老闆看中的是我的寫作能力和攝影技術,是我發表的篇數吸引到了他,而不是我進入了這個學生幹部部門。

我認為在大學期間,競選學生幹部,參加社團活動,這些都可以鍛鍊自己的溝通能力、組織能力、交際能力、寫作能力等,是個值得鼓勵的選擇。不參加這些的同學也沒怎麼學習啊,我周圍的一些同學大學前三年的時間多半在打遊戲、追劇中度過。

一個過來人的建議:大學生在大學期間最好對自己以後的工作和生活又一個大致的規劃,然後朝著這個方向做出一些努力,這樣回頭想起還算是段有意義的青春。


——END——

你對於這個問題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職場技能掰開揉碎講給你聽,歡迎關注【霸王課】頭條號,一起加速成長,成為一名優秀的職場精英~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不妨點贊、轉發、收藏一下。

霸王課

看到這個消息非常震驚,怎麼能這樣子一棒子打死……成為學生會骨幹的自然有自己的實力,因為一些“不學無術”“官僚作風”“手高眼低”等負面詞彙而對所有的學生骨幹產生了這種想法,是不公平的。

不能一棒子打死

我也是學校和學院學生會的骨幹成員,在我看來,這種情況都是少見。

而學生會有這種冗餘的人員,也是老師監管的不利。

要知道,每年學院學校都會舉辦很多活動,也有很多學生會成員因為無法忍受“靠愛發電”沒有任何回報,就算在素質加分裡也就零點幾分的福利而退出,能夠留下來成為骨幹核心的,都是非常認真工作的人。

這件事反映的不光是教師的失職,也是學生會管理層人品的敗壞

我覺得臃腫的學生會,不光是教師監管的失職,也是這些當選的主席團成員人品的敗壞

從這個角度看,從選舉開始就是不公平不公正的,所以才讓這些人品敗壞的人成為了學生會的管理層,那麼要整頓的就不光是整個管理層而是整個學生會,教師應該從中挑選出真正有能力的人,去管理好整個組織。

相對的,學生也應該要清楚明白,不是誰和誰關係好就可以當選管理層,如果做不好事情,一樣是個廢物。

但這些事也一直在發生,有太多八面玲瓏的人正在打消有識之士的積極性

必須承認的是,教師的態度的確是影響著正統主席的公正性。

有很多八面玲瓏的人因為太擅長和人打交道,工作效率低下卻還是成為了核心的人,對於很多真正有能力卻屈居第二位的人來說是很不公平的事情。

但對我而言,公私分明、不假公濟私才是應該的管理層應該有的態度。

說句實話,我就看到學生會主席的女朋友因為這個便利當上了部門的部長。在學生會隊伍裡趾高氣昂,對其他部門的夥伴頤氣指使。

可誰能有什麼辦法?除了寒心就是噁心。

還得替這些人背上“學生會的黑暗面”的罵名。真是讓人後悔。

所以每年退學生會的人才會這麼多。

只有進入過學生會的人才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情是否問心無愧

就這件事而言,我想這些HR的所作所為也沒有錯。

畢竟他們不瞭解事情的真相,只能往最壞的方面想。

但我還是希望給這些面試的學生一點機會。

他們可能就是黑暗面中純白的地方,畢竟只有進入過學生會並熱愛過自己的學院、靠愛發電任勞任怨的人,才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情都是問心無愧。



上海小資美食生活

這樣的問題看過好多次了,總想著作為一個已經畢業的學生幹部該說點什麼,思索了很久,還是寫一寫我個人和身邊的人吧。

當時可能不太理解,但在我今年畢業去內蒙支教後,我才慢慢理解這個師兄的話。我從小沉默,內向,不愛和人交流。印象深刻的一次,我在高中被老師在辦公室批評,因為心理素質差,緊張的暈倒了。這都是真人真事。所以我上大學以後,很大的一個目標就是鍛鍊自己人際交往,溝通這一方面的能力。

確實,學生會的經歷在工作的人看來,像過家家一樣,但我認為,任何能力從無到有也需要一個過程,沒有人能無師自通,沒有人可以不經鍛鍊在上班後瞬間成熟,而學生會帶給我的恰恰是這樣一個機會。

總有人說專業能力,專業技能。我們學院好幾個大牛學生,確實學術牛,但他們字寫的差,溝通能力也差,一上討論課誰也不知道他在寫啥在說啥,這難道也是專業能力強嗎?大學在我看來,

專業能力固然是主要,但也要補充自己的短板,讓自己的綜合能力提升才是關鍵。

寫一段話還有另一個原因。在我離開學生會兩年後,我以前的職務,分團委副書記被取消了,沒人願意做了。

究其原因,我心裡很清楚。在保研時候,我們數學學院的規矩是隻取學生幹部的最高職務加分,分團委副書記和學生會主席加多少分呢?只有3分,還要乘0.3的權重,實際在保研的績點裡,只給0.9分!從幹事到部長到主席,三年時間只換來0.9分。0.9分是什麼概念?和當三年班長也差不多。

其實當時我在內蒙聽到這個消息挺心酸的。這裡畢竟是我工作了三年的地方,當時,我的師兄,我之前一任副書記,把這個位置交給我。當時我也猶豫了很久,因為我清楚我不是適合這個職務的,並且一旦留下,在大三這個關鍵時期影響還是挺大的。但之所以留下,我覺得更多的是情懷吧。

其實回憶起我的師兄師姐們,又有誰從學生會里多得到了什麼實際“利益”呢?

我去了內蒙支教,和我同一屆的主席還在考研中掙扎;上一屆的副書記在境外讀書,主席在工作順便保研;再上一屆的副書記是個大牛,學習成績第一,現在在深造,主席是師範生;再上一屆吳主席在美國,副書記在考研後去了別的學院讀研,現在應該已經畢業了吧……

所以你說我們這些你們眼中的“官僚”真的得到了什麼呢?有的恐怕也只是每年團委的一千塊學生幹部獎學金吧。

現在看到這個新聞,也說不清是什麼心情,我確實見識過很多勾心鬥角,明槍暗箭,我也不會對此評論什麼。但我心裡知道,即使在這樣複雜的社會大環境下,依然有人單純堅守著,為同學們服務著,即使沒有任何的回報。

我的一個師弟,他去年是權益部的部長,雖然今年他已經“退休”了,但依然在為了給參加美賽的同學爭取一棟教學樓三天的使用權和學校據理力爭並最終成功了。對了,他是師範生,這些經歷對他未來更沒有什麼用吧,他也不用保研。

有時候人生挺矛盾的,明明都是正確的路,但卻只能選擇其一。你可以鑽研學術,也可以進入學生會,這些沒有誰對誰錯,也沒有哪個更好哪個不好,只有你個人的選擇。

如果有人問我,我依然會讓他去嘗試,畢竟出了大學,你可以再學習,但“過家家”的機會再也沒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