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和蘇轍的關係怎麼樣?

戀上八雅

當時共客長安,似二陸初來俱少年。有筆頭千字,胸中萬卷。

蘇軾曾於謫遷途中,寫下《沁園春》一詞,其中正有此句。此句中似二陸之人,當屬東坡與其弟子由也所謂二陸者,西晉才子陸機、陸雲也。

當時即嘉佑二年,蘇洵陪同蘇軾、蘇轍進京應試,二人同中進士,三蘇父子一時名噪京城。此次應試,蘇軾本中狀元,因歐陽修以為文章是其門生曾鞏所作,為避嫌而次居第二。

此事交集中,除前朝已故韓愈、柳宗元,唐宋八大家有其五,實在盛況空前。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蘇軾與蘇轍雖是同胞,但東坡曠達不拘,子由深著內斂,兩人迥異的性情決定其日後不同的道路。

蘇軾、蘇轍皆因反對王安石變法而遭謫貶,蘇軾更是險些喪命於烏臺詩案。在蘇軾身陷囹圄之時,一度自棄,差人送來一首絕命詩:

與君世世為兄弟,更結來生未了因。

蘇轍雖處境堪憂,仍不懼牽連,將蘇軾家眷一併接到府中照料,並上書神宗,請求罷免自身官職為兄贖罪。據聞神宗見書,才免蘇軾一死,改謫黃州。

兩人分別之時,曾勸其兄,一不作詩,二不放飲,患難之情心照不宣。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蘇軾與蘇轍分別之後,醉心於遊歷山湖風光,每到一處,便寫一詩寄與子由。其中最著名一首,當屬《水調歌頭》。後人評價,此詞一出,餘詞俱廢

蘇軾晚年無心仕途,常經由詩詞寄託對蘇轍懷念之情。蘇軾臨終前,遺憾而道:

惟吾子由,自再貶而歸,不及一見而決,此痛難堪!

蘇轍聽聞消息,忍痛作銘,並按蘇軾遺願,葬於嵩山,更變賣部分家產資助遺孤。爾後每睹亡兄遺墨,時常痛哭涕零。

蘇轍曾和蘇軾約定,一起酬和陶淵明之《歸去來兮辭》,後來回憶此事,泣道:

歸去來兮,世無斯人與誰遊?

在蘇轍去世之後,也同葬於嵩山,兩人終可實現當日夜雨對床之承諾。




後人有云,有兄弟相親相愛者,無出蘇軾、蘇轍二人。


詩詞補習班

在中國文學史上,兄弟並稱為大文學家的有很多。比如曹丕曹植,但這兩位一個是太子,一個是想做太子,兩兄弟互撕,絕對算不上感情深厚。宋代詞人宋祁和他的哥哥宋庠也是一對文采很好的兄弟,但是宋祁整天大吃大喝喝花酒,哥哥老是勸他也不聽,所以這倆兄弟的關係很一般。魯迅與他的兄弟,好像關係也不大好,在文學史上留下兄弟情深的故事的,以蘇軾和蘇轍為典範。

蘇軾和蘇轍一同參加考試,一起考上進士,可謂是川府的佳話,畢竟同科錄取的兄弟實在太少了。他們的老爸蘇洵,深受儒家學說的影響,以仁義孝悌教育子弟,所以這兄弟二人的關係極好,蘇東坡在官場的貶謫生涯中,無論是到了哪裡,總是要寫信給弟弟,關心他的生活,弟弟蘇轍也深知蘇軾是個刺頭,又喜歡大吃大喝,總是回信給哥哥蘇軾,囑咐他少喝酒,多睡覺,少寫詩,因為寫詩太傷神,少說話。這樣的關係,好像是反過來了,蘇轍是哥哥,蘇軾是弟弟。因為,蘇軾的性格是一個相當隨意的人,一身的文藝氣質,動不動就要發個牢騷罵個人啥的,所以,在官場上,比不上蘇轍的平穩持正。

畢竟是名列唐宋八大家的文學家,人家蘇東坡和弟弟的鴻雁往來,基本上都是用詩歌的形式,這樣也催生了蘇軾的好幾首詩詞,成為千古名作。

我們先來看看他的一首充滿哲理的詩:

和子由澠池懷舊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在這首《和子由澠池懷舊》一詩中,蘇東坡不僅以真摯的情感寫出了兄弟相別的孤獨心情,更發出了對人生離合的哲理性體驗,可謂千古絕唱。

蘇軾是個耐不住寂寞的人,每到一些傳統佳節,就會想起自己的兄弟,於是就開始寫詩寫詞,在強烈的思念兄弟感情的催化下,蘇東坡又寫了一首詞,給弟弟蘇轍,結果又成了一首千古名作。看來,蘇軾還要真的好好感謝下蘇轍,蘇轍的存在,讓他寫出了好多流傳千古的名作。比如那首著名的中秋詞: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宋代: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這首詞我們有必要說一下,老有人把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說成是愛情,其實錯了,那是人家蘇東坡想念自己的弟弟的。不過,這麼美好的句子和祝願,看成是寫愛情的,也是相當美麗。第二,你看蘇東坡說自己大醉之後,思念弟弟,這同樣讓人感到情深意切。因為我們都會有一個經驗,就是你酒醉之後最想打電話的那個人,就是你最好的朋友,當然包括和戀人煲電話粥。這也說明蘇東坡和兄弟的感情篤深。

蘇東坡和弟弟蘇轍,其實有點亦師亦友的關係。蘇轍最崇拜哥哥蘇軾,說蘇軾既是自己的老師,又是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而蘇東坡則有點狡猾,他覺得自己水平高,有責任替弟弟吹個牛,他經常說弟弟的文章勝過自己,別人老是以為我蘇東坡的水平高,其實你們不知道,我弟弟蘇轍的文章才更好,比我好很多!看來,好兄弟就是要相互崇拜然後相互吹捧,大家各得其所,豈不是很美麗的事情?

至於這兄弟倆在生活上的互相關心,在遇到挫折時,互相寫詩安慰,我們就不說了。總之,這倆兄弟,有同樣的才氣,同樣的兄弟深厚的感情,不過幸運的是,他們的性格上形成了很好的互補,否則,這兄弟倆在官場的生活更為艱難。


好玩的國學

誠邀。恰好我之前寫過一篇文章來描述蘇軾蘇轍兩兄弟。

提起蘇軾與蘇轍兩兄弟,不得不從一首家喻戶曉的詞說起: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公元1073年即宋神宗熙寧六年,蘇軾請調來到了密州任知州(市長),之所以來到這個地方,就是因為當時他的弟弟蘇轍在齊州(今山東濟南)任職,想著兄弟倆就近可以時常見面。然而天不遂人願,即使相隔不過百里,但由於種種事故,二人卻未得相見。三年後,熙寧九年的中秋之夜,蘇東坡與朋友及同事喝酒,“歡飲達旦”,大醉,連續幾年外調為官實有難言之隱的苦衷,無人訴說,非常思念自己的弟弟,做了這首詞來抒發自己的情感,“兼懷子由”。

這首詞寫的真是太好了,詞的上闕與其說東坡把酒問青天,倒不如說他是在問自己,他在和自己的心對話。

經歷了幾年的仕途,他發現了現實與理想的差距,自己曾經少年時期立下的青雲壯志也已經漸行漸遠,看到皓月當空,明亮皎潔,似乎那裡遠離世間一切的紛爭,自己也想乘風歸去,去那一方淨土,然而知道這是不可能的,那乾脆好好享受這人間百態,比如此時就應該賞月飲酒翩翩起舞。

緊接著詞的下闋就回到了現實,想想離弟弟這麼近都無法相見,可見人生不如意十八九,更別提完美了,但只要人能夠過得平安長久,這樣即使相隔萬里,也能夠一同享有這美景。

那麼蘇軾與蘇轍的兄弟感情又是如何呢?

蘇轍,字子由,一字同叔,晚號潁濱遺老,北宋文學家、詩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親蘇洵,哥哥蘇軾並稱“三蘇”。


蘇轍只比蘇軾小三歲,兄弟二人基本一同度過了童年,成長,求學。小時候哥哥經常帶著弟弟爬山,淌水,如果遇到不確定安全性的地方,蘇軾總會先行,而不讓蘇轍涉險。

昔餘少年,從子瞻遊,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蹇裳先之

但二人的性格完全不同。蘇軾性格張揚,有話直說,絲毫不計後果,而蘇轍則性格內向,沉穩內斂,二人可謂是“冰與火”。體現到作品上,蘇轍貌似不如哥哥的有名氣,流傳的廣,但這並不代表蘇轍的水平差,恰恰相反,蘇轍的文章初讀令人不覺暢快,但就像一罈罈陳年老酒,越讀越有味道,後來他倆參加科舉考試時,蘇軾制科考試獲得第一名,蘇轍也是考了第四次等,同樣高中,而且宋仁宗看過二人的文章後大喜,說道:

朕今日為子孫得兩宰相矣

仁宗嘉佑六年,蘇軾到陝西任鳳翔判官,這是兄弟倆第一次分別,想著中間會路過澠池,於是蘇轍給哥哥寫了一首詩:

相攜話別鄭原上,共道長途怕雪泥。

歸騎還尋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

曾為縣吏民知否?舊宿僧房壁共題。

遙想獨遊佳味少,無方騅馬但鳴嘶。

六年前他倆曾經進京趕考時路過澠池,訪僧留題。如今,再次到這裡,心中有很多感慨。

這感慨主要有二:

一、二人已經成人,步入仕途,開始各自的人生,但官場非兒戲,命運掌握在別人的手裡,稍有不慎可能會落得滿盤皆輸,對於前途的不確定性產生了迷茫和擔心;

二、與哥哥從小到大一起成長,如今哥哥先他一步獨自上任為官,以後兄弟二人想必也是聚少離多,“惜別”但又無可奈何。

蘇軾收到後,為了寬慰和鼓勵弟弟,寫了一首:《和子由澠池懷舊》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

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曾經接待咱們的那個老和尚已經死了,按傳統習慣,他的屍體經過火化,骨灰已安放到新造的那座小塔裡面去了;當時在上面題詩的那堵牆壁已經壞了,因此不能再見到舊時題詩的墨跡了。人生所經歷過的地方和所經歷過的事情,象天上飛翔的鴻雁踩在積雪的地上,這雪地上因那偶然的機會,留下了腳爪的痕跡,可是鴻還得繼續飛行,哪裡還去考慮南北東西!世間已經歷了滄海桑田的變化,到頭來就是過眼雲煙,連痕跡都不會留下,因此告訴弟弟你不不必為了未來而擔憂,還記得之前咱們進京,路途崎嶇坎坷直至人困驢乏,但最後不也順利度過了麼。


元豐二年,蘇軾因“烏臺詩案”被坐牢,生死未卜。蘇轍聽到消息後第一時間派人趕到湖州為蘇軾送信,同時,蘇轍寫了一封奏章給皇帝,願意自己不做官來換蘇軾姓名,替哥哥求情:

東坡何罪?獨以名太高。。。今臣螻蟻之誠,雖萬萬不及緹縈,而陛下聰明仁聖,過於漢文遠甚。臣欲乞納在身官,以贖兄軾,非敢望末減其罪,但得免下獄死為幸。。。


而蘇軾在獄中以為自己大限將至,唯一不捨的就是自己的弟弟,他寫了首絕命詩:

是處青山可埋骨,他時夜雨獨傷神。與君世世為兄弟 ,又結來生未了因。

可見兩兄弟的真誠感情。

二人更是人生中亦師亦友的關係,蘇軾曾經給他的朋友李常的一封信中說道:

嗟餘寡兄弟,四海一子由。

吾少知子由,天資和且清。豈是吾兄弟,更是賢友生

《送美叔詩》雲:

我生二十無朋儔,當時四海一子由。

而蘇轍對兄弟倆的感情是:

撫我則兄,誨我則師

就是蘇軾對於他,是長兄,更是教誨他的老師。

蘇軾45歲被貶黃州,59歲被貶惠州,62歲被貶儋州,蘇轍也自然跟著受牽連而一貶再貶。

紹聖四年,蘇軾被貶儋州,而蘇轍也被貶至雷州,二人終在廣西藤州見了一面,蘇轍送蘇軾出海,6月11日訣別於海濱。蘇軾作詩云:

勸我師淵明,力薄且為己。微痾坐杯酌,止酒則瘳矣。

這次見面也成為蘇氏兄弟的訣別。建中靖國元年,蘇軾從海南釋放北返,途中本計劃回到潁州與弟弟終老,但無奈朝局動盪,蘇軾最終決定住在常州,至此,終未能見到弟弟一面。

臨終之際,蘇軾說道:

即死,葬我於嵩山下,子由為我銘。

蘇轍執書痛苦曰:

小子忍銘吾兄!

於是寫了《亡兄子瞻端明墓誌銘》,並將蘇軾葬於河南浹山的小峨眉山,十一年後,蘇轍在穎昌病逝,終年七十四歲。

什麼是兄弟?我覺得杜甫的兩句詩說的特別好: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真正的愛是無聲的,是長久的,蘇軾與蘇轍是兄弟,是師生,是詩詞唱和的良友,是政治上榮辱與共的夥伴,更是精神上相互勉勵安慰的知己,他們很好地詮釋了中國古代孝悌文化中的“悌”字,給我們後人留下了一段流傳千古的佳話,在每年中秋之夜,都會想起蘇氏兄弟之間的這首名詞: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青年小聖說

兄弟關係,蘇軾是蘇轍的哥哥,兄弟感情非常深厚,為官後聚少離多,但都有詩文唱和,書信往來。蘇軾遭烏臺詩案入獄和遭到貶斥期間,蘇轍一直用自己的收入貼補蘇軾,兩兄弟同為唐宋八大家,兄弟感情一直為後人稱道。


kmhfyk

好的不一般!因為弟兄兩個不一般的情意,成就了二人好多名垂千古的絕響。弟兄間真摯的情感,本人讀書千卷,能出其右的尚未發現。蘇軾豪放,更多詩意地表達了兄弟之情,千里共嬋娟就是懷子由。近代的周氏昆仲有望複製蘇門一段傳奇,可惜最後形同陌路。莊子有一個寓言,講的是匠人拿斧子除去別人鼻子上的一點汙跡,運斤成風,一揮而就。後來,有人想讓匠人重複這個傳奇,匠人慨嘆能承受運斤成風的人已經不在了,發出惺惺相惜的追念。弟兄感情一樣,需要彼此成就。蘇軾造就了蘇轍,蘇轍也成就了蘇軾。蘇軾大嘴一輩子,弟兄倆更多展示的患難與共的真情,更難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