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減少教師非教學工作」的調查報告!扎心啦!

關於“減少教師非教學工作”的調查報告!扎心啦!

為什麼現在許多老師不想當老師了?除了待遇低,還有工作累。如果是工作本身需要“累”,那也無話可說,自己的選擇,有什麼值得抱怨的?問題是,許多“累”是教育以外的因素造成的,是強加給教師的負擔。

所以,穩定教師隊伍,除了“加薪”,還要“減負”。

為了摸清教師在校工作常態,我們做了一項網絡問卷調查,關於基本教學任務準備(以下簡稱“備課”)用數據說明教師目前的超負荷工作狀態:

1 每天是否有足夠時間和精力進行備課?

關於“減少教師非教學工作”的調查報告!扎心啦!

回答“沒有”的,高達52.6%。從這組數據來看,在廣大教師群體中,每天能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來備課的,僅僅只有十分之一;而其他十分之九的教師則需要另“擠”時間來完成。

2 如果時間不夠,你通常是在什麼時候完成備課?

關於“減少教師非教學工作”的調查報告!扎心啦!

可見,偶爾、經常、在校、回家……似乎只有“加班”才是保證教師完成正常教學工作的唯一法寶。是什麼原因使得教師們一再加班,在正常的工作時間內完不成基本準備任務呢?

3 除了備課的準備外,你是否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來進行教育教學研究?

關於“減少教師非教學工作”的調查報告!扎心啦!

這次得到的數據更不樂觀:80.5%的教師回答“沒有”,16.1%的教師回答“不一定”,只有3.3%的教師能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來進行教育教學研究。

即是說,對於教育教學的研究,連十分之一的人都不到了。沒有對教育教學的研究,又如何提高教學成效呢?似乎惡性循環的苗頭就此出現。

老師的時間都去哪兒了?

4 除基本教學任務外,以下哪些事情耗費了您在校期間的大量精力和時間?

關於“減少教師非教學工作”的調查報告!扎心啦!

完成各級各類檢查、參與臨時交辦的非教學類任務、完成各類網上學習、參與各級各類會議培訓,成為佔用教師時間的四大因素。而這些,跟日常的教學工作並無直接關係。

結論:教師的非教學任務負擔已不再是個別現象,由此產生的教師工作效率低下、教學成效不高、職業幸福感降低等一系列問題也是客觀存在。

老師為何這麼累?

歸納下,有以下幾點:

1 教師工作時間長

據國家社科基金課題組2016年的一項調研顯示,我國中小學教師的周工作時間平均達到54.5小時,超過法定工作時間25%,也超過國外中小學教師平均周工作時間。其中,除了每天在校平均工作時間為9小時外,還有工作日晚上平均1.5小時、週末工作時間平均2小時。

這裡的中小學,主要是指初中和小學。高中教育因為要高考,更多時間都專注在提高成績的教學教研上,相對於初中和小學的全面素質教育要求有所區別,因此,在本次調查中發聲的也大多是初中和小學教師。

由於教師工作性質的特殊性,很多工作需要在工作日的上班之前或下班之後繼續完成,如備課、改作業等。因此,佔用教師個人休息時間的現象成為普遍。工作多、任務重、時間不夠,教師們便只有加班,無論在校還是在家,法定工作時間之外,往往需要付出額外不少於2小時的時間。

2 非教學任務過重

佔用教師工作時間的工作,並非全是教育教學工作。真正用於教學及相關準備的時間在整個工作時間中佔比不足1/4,剩下的3/4是更為耗時耗力的非教學任務。

除了課堂教學,教師通常有制定教學計劃、備課、批改作業、評價學生、輔導學生、組織活動、管理班級、早晚自習、溝通家校、參加會議培訓、聽課、教研、記錄工作日誌、撰寫各種學習筆記等。這些工作都是持久性和延時性的,單單較好地完成這些工作,教師們的工作量就已經飽和甚至超出。

然而,這似乎還不夠,上級安排的各項督導評估、達標驗收、檢查評比、會議培訓、安全管理等事務,又一重重加壓且全部以“重要事情”名義。

為迎接上級的各類檢查或創建各類工作,許多學校會專門抽調教師組成小組做材料,如教育科研領導小組、文明創建領導小組、安全管理領導小組、標準化建社領導小組、信息化建設領導小組、體育工作領導小組、藝術工作領導小組、推普工作領導小組等。這些工作似乎與教育是沾邊的,但似乎又關係不大。

對於某一項檢查來說,如今的標準越來越細,要求越來越嚴,每項工作都有一整套繁瑣的檢查評價標準,還有各種等級指標,學校需要對照這些標準來一項項準備材料,如通知、方案、過程、總結、文檔照片視頻等,各個環節都要事無鉅細。當這種檢查頻率過高,形式化要求過嚴,本就已經有較大教學壓力的學校、教師,便只能疲於應付,準備迎檢材料尚且做不完,研究教學就更成空話,教學自然也成了副業。在一些規模較大的學校,教師人數多,有明確分工,迎檢工作稍微好做一些;但在一些規模較小的學校,教師數量本來就少,再去準備繁瑣的各種材料,就更加影響正常教學了。

面對這額外的非教學任務,教師們有苦難言。

3 考評機制不合理

中小學教師的非教學任務負擔沉重,這一現象的背後原因值得反思。最直接相關的就是考核評估機制,這是學校的軟肋。

地方行政管理部門眾多,學校成了大家都可以過問的單位。除了教育行政部門以外,其他部門也將學校也納入各自業務管轄的範圍,要求開展各種活動、進行檢查評比、報送相關材料,學校無權拒絕,因為年終督導考評時,這些全部都要納入考評範圍。一旦考評不合格,後續還將有諸多懲罰措施。這樣一來,使得學校不得不硬著頭皮先應付各種檢查,而將首要的教育教學任務退居其次。

這是典型的考評機制倒逼學校行事。而一旦考評機制中的非教學活動佔比過大,問題便自然產生了。即使表面上看來“素質教育”全面開花,但有多少是真正開展或者說達到成效的,就無從考證了。規範辦學行為本意是好的,但是越來越流於形式之後,一切就變了味。

學校始終還是教書育人的地方,教師以教書為主,學生以學習為重。

地方各級行政部門以自身權屬過多地干預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以考核評估作為約束手段,層層施壓,學校、教師便喪失了教育的主體性和話語權,淪為了誰都可以管的聽話“小媳婦”。

4 教師身累心更累

當教師的本職工作被非教學任務佔去一大半時,犧牲的不僅是時間,更有心情,甚至是對教師這一職業的認同感。

不少教師表示,不怕多上幾節課,不怕學生調皮,最怕的就是評估驗收、績效考核、繼續教育等等。教師們不怕苦不怕累,怕的是無效無意義的苦和累,比如形式化的行政工作、日常文書整理、各種分析報告數據、各種迎檢材料的補寫、各種業務學習的筆記等等。教師們的大量時間沒用在如何提高教學、如何深入教研、如何培養學生上,對於“教師”這一職業產生了動搖和懷疑。

幹不完的非教學任務,讓許多教師不止一次產生厭倦心理和應付思想,教育理想和教育熱情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擊,正常的教學工作也受到很大影響,應當開展的教育活動也收不到應有效果。時間和精力耗費了,教師們身心俱疲,看不到教育的希望和成就,最終形成惡性循環的結果。

讓教師安安靜地教好書

鑑於上述問題存在,為了提高教師工作效率、減輕非教學負擔,促進教育事業長足發展,我們有以下建議:

1、教學為主,減少非教學任務

學校的首要任務和核心工作是教書育人,教育教學始終才是學校存在的根本。

建議地方各級部門深入溝通,達成共識,對於學校的管理工作以教育主管部門為重,其他部門工作能減盡減,能不開展儘量不開展,遵循教育特點,尊重學校主體,減少教師們額外非教學工作負擔。

同時,減少各級各類會議、無實質意義的培訓以及相關檢查,學校也要根據自身實際,不盲目攀比,不搞形象工程,一心一意搞好教學,關注教育本身。

2、尊重教育,改革考評制度

地方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門應充分尊重教育的特點,改革學校考核評估制度。考評作為約束手段和監督機制之一,不應主次顛倒成為一切教育教學的中心主旨。

建議主管部門重新制定合理的評價標準,精簡繁冗,注重實效,摒棄形式主義,尊重學校教育主體性質,剔除與教育教學關聯不大的考評細則,加大對教育教學的實質性評價佔比。以此促使學校非教學任務的自然消減,促進教育教學教研的重新迴歸,促進學校教師的正常發展。

3、關心教師,合理分配工作

教師的工作量、工作內容、工作時間和精力的投入,與其職業幸福感和認同度密切相關。當工作任務超負荷、工作時間無界限、工作責任無限擴大時,教師承受壓力大,幸福感與認同度自然降低,並將持續影響後續工作。

建議各級部門關心關注教師群體,合理分配工作,明確工作量標準,科學配置師資,減少額外非教學任務攤派,讓教師全身心投入教學核心,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於備課、教研、培養學生以及自身的專業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