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遇到膽小害怕的時候:我這樣陪伴孩子,孩子恐懼緩解

孩子遇到膽小害怕的時候:我這樣陪伴孩子,孩子恐懼緩解

文/桐陽媽

昨天,北京颳大風,下大雨,電閃雷鳴,兩個孩子都有恐懼害怕心理,我是這樣陪伴孩子度過害怕情緒。

打雷的時候,我正在廚房做飯,二女兒跑過去:“媽媽,我害怕打雷。”

我蹲下來:“寶貝,打雷怕怕。媽媽知道你害怕了,打雷的聲音大,害怕也是正常的。”

當這句話說出口的時候,孩子會感受到媽媽的理解,媽媽知道我害怕。如果你告訴孩子這有什麼怕的,孩子明明害怕,大人說不怕,會壓抑了孩子的感受,會給孩子傳遞這是一種不好的感受。

當孩子的感受被理解了,我會問孩子:“當感受害怕的時候,你想做什麼感受好一些?”二女兒說:“媽媽,我呆在廚房玩。”我:“在媽媽身邊,感受好些是不是?”二女兒:“這樣就不害怕了。”

這樣去問孩子,就是喚醒孩子面對自己的情緒,去了解孩子自己的處理方法。孩子會想玩個遊戲,或者看會書,或者媽媽陪著我。這樣就知道孩子的恐懼沒那麼深,只要父母去理解,去陪伴,她也能夠度過恐懼。

看到孩子情緒緩和,我會告訴孩子:“電閃雷鳴是自然現象,在天上呢,下不來,碰不到我們。來,我們一起看看,打雷是怎麼回事?”

大女兒小時候原來是恐懼,後來會爬到窗戶上和我去看。二女兒還小,不敢看,但是她知道不會到家裡。讓孩子知道產生恐懼的邊界在什麼地方,孩子知道離自己比較遙遠,碰不到自己,情緒也會緩和。

另外,我會告訴孩子,有害怕,有恐懼是正常的情緒,情緒會來也會走。你們大點,自然就不害怕了。這樣告訴孩子,讓孩子去理解產生害怕沒什麼,那麼孩子就不會和自己較勁,不要害怕是對抗情緒,允許害怕是接納情緒。你們大點,這樣會給孩子一個期限,因為現在小,會害怕,我長大了,也就不怕了,讓孩子自己去理解自己的情緒,這也是理解自己的過程,當孩子允許自己的時候,就會釋然。

通過我多年的觀察大部分孩子會感到害怕,都會往大人身邊跑。孩子害怕的時候,看到一些大人會和孩子說,沒事,這有什麼害怕的,要勇敢面對,結果是孩子更加害怕。

孩子的任何情緒產生父母只需要記住這點看見事實和感受,允許孩子有自己的感受,這就是共情,孩子的感受被看見,這就是理解孩子。孩子被理解,調整情緒比大人更容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