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鬥機爲專機護航有什麼講究?

香榭麗舍15

戰鬥機為專機護航,具體情況要具體分析,首先當然是有安全上的考慮。舉個例子,2003年6月,時任美國總統布什乘坐總統專機途經伊拉克上空飛行,美國空軍當時就出動了四架戰鬥機從就近機場掛彈護航,負責空中安全警戒,保證總統專機安全。

戰鬥機為專機護航,其實在更多時候是作為一種空中禮儀而存在的,表達的是一種歡迎和重視之情,並沒有安全方面的太多因素。舉例來說,2002年,巴西隊獲得當年世界盃冠軍,隊員們乘坐專機回國,巴西空軍出動戰鬥機為專機護航,被視為一種榮譽和嘉獎,由此可見,在不同的場合,為不同的專機護航,戰鬥機發揮的作用各有其特點,更多展現的是對專機的敬意。

戰鬥機為專機護航,具體做法上也不盡相同,可以是雙機護航,也可以是四機甚至更多數量戰鬥機護航,護航時也不是太長時間伴隨,而是在專機即將到達目標機場十公里左右時,戰鬥機會參與進來,飛到專機左右兩側或者尾後,為其進行禮儀性質的護航,護航的戰鬥機與專機距離不會太過於接近,雖然看上去像是一個編隊,但實際上與純粹戰鬥機編隊間的距離相比要稀鬆很多,至少應與專機保持幾百米的安全距離,此時,專機內的人員可以通過舷窗目視旁邊伴飛的戰鬥機,甚至看清楚飛行員在座艙內的細節,一種受到禮遇的心情會油然而生。


兵工科技

戰鬥機為專機護航其實可以追溯到二戰時期。二戰時,空軍為了保證轟炸效果通常都是大規模轟炸機機群集體出動,以保證火力覆蓋。而轟炸機在到達轟炸區域前都在高空飛行,地面防空炮打不著,此時能攔截敵方轟炸機機群的只有截擊機。而轟炸機速度慢機動差,就需要己方戰鬥機來給轟炸機護航。

到了現在,因為現代防空導彈技術的發展以及轟炸機越來越強調防區外打擊,轟炸機已經不需要戰鬥機來全程伴隨護航了,或者說伴隨護航也沒多少用。轟炸機先天性的目標大機動差,自我防禦措施也就扔點干擾彈和簡單的電磁干擾,敵方戰機打個主動空空彈就可以調頭就跑了,己方伴隨戰機也沒法追,衝上去替轟炸機擋導彈更是不可能的。真正會執行護航的恐怕也就只有美國空軍給美國高層專用的飛機比如“空軍一號”執行伴隨護航了。

現代戰鬥機給專機護航更多的是強調禮儀,此時戰鬥機只會攜帶少量導彈甚至不帶彈藥。當外國貴賓來訪問時,戰鬥機編隊會在外國貴賓專機快到降落機場時執行伴隨護航的禮儀任務。此時戰鬥機編隊中的每架飛機都會比作戰時離得更近,外國貴賓甚至能在專機裡看清戰鬥機駕駛艙裡的情況,此時如此密集的編隊相當於給外賓一種“哦他們給我派出這麼多戰機護航真有儀式感/對我很重視”的效果。

除了迎接外賓,還有歡迎出國的重要人士回家。2011年,我們在東方航空056航班運送志願軍遺骸回到國內時,瀋陽軍區特意派出兩架殲11戰機伴隨專機飛行,迎接志願軍忠烈回國。而這些為國犧牲的忠烈,也正值得我們用最高國事規格來迎接他們回家!


軍情解析

回想一下,小時侯逢年過節家裡來了客人是不是要出門迎接一下。如果來的是小屁孩孫子輩的就出去打個招呼,父輩的來訪就要父輩出門相迎,如果是祖宗級別的就要全家出迎。同樣的,戰機護航專機更多是體現對來訪客人的重視,禮儀屬性大於安全。護航戰機數量通常是雙數,從專機兩側後方接近到目視距離伴飛一段時間。這種護航一般發生在國事訪問的時候。2016年習近平出訪中東,沙特和埃及分別升空了4架和8架戰機護航。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運載首批志願軍遺骸的專機回國的時候,空軍派出了兩架殲-11B護航。

這些戰死異鄉志願軍烈士著實值得我們以最高的禮儀接待。從那以後每年清明前夕都有一批支援軍烈士回到闊別多年的故土。


XMclassmate

專機有很多類,根據其用途,我們大致可以將其分為要員專機和要事專機。要員專機,顧名思義就是國家元首等軍政要員出國訪問乘坐的專機,一般都是專機,比如美國的“空軍1號”。當然也有的國家使用的是民航客機改裝的臨時專機。當這類專機出國訪問時,進入被訪問國時,東道主一般會盡“地主之誼”,派出戰鬥機為來訪國家元首的專機進行護航,這類護航通常都是禮節性的,出於禮儀而非安全考慮。

很多國家執飛這類禮節性護任務的戰鬥機都是飛行表演隊的飛機,比如中國空軍的“八一”飛行表演隊以前就是幹這種活兒的,現在“八一”飛行表演隊已經不接這活兒了。而即使執行護航任務的飛機是執勤的戰鬥機,也很少帶彈護航。

戰鬥機為專機護航,一般只在數量上有講究,機型上的講究不多。一般來說,都是雙機編隊。也有一些特別鐵的國家,比如巴基斯坦,就派出了8架“梟龍”戰鬥機為中國領導人專機護航。

當然也有需要“荷槍實彈”護航的要員專機,比如之前俄羅斯國防部長的專機,在波羅的海上空飛行時就遭到了北約戰鬥機的攔截,還好當時俄羅斯海軍航空兵的蘇-27戰鬥機就在附近護航,及時擠走了北約的F-16戰鬥機。這類護航任務就不是禮節性的了,而是真正的護航。

要事專機,就是執行重大活動或者運送體育代表團等特殊團體的專機。舉兩個例子,一個是志願軍烈士殘骸回國,空軍派出伊爾-76運輸機去借烈士遺骸回國,進入中國領空之後中國空軍戰機派出殲-11B雙機編隊護航,追求的是儀式感。

另外一個例子是2010年南非世界盃之後,慘遭西班牙絕殺的荷蘭隊專機在回國之後依然受到了荷蘭國內的最高待遇——F-16雙機編隊護航歡迎,亞軍也值得被尊重。


軍機圖

沒什麼講究。題主問的護航,那麼咱們就光說護航,誤入空域起飛攔截的那種就不說了。

戰鬥機護航,起源於二戰。因為會有遠程轟炸機飛很遠去轟炸目標。轟炸機速度較慢,機群目標明顯。在巡航過程中高度還算可以,一般高炮打不到,所以到了目標降低高度投彈的時候才會被地面高炮攻擊。



那麼在巡航過程中,只有敵方的截擊機會對轟炸機造成威脅,而轟炸機上的自衛機槍雖然對小規模攔截有一定威懾能力,但是對大規模的攔截的威懾能力就比較弱了。

所以才有了護航戰鬥機,保護轟炸機執行任務。二戰的時候最有名的戰鬥機之一,P-51野馬,就是一款非常出色的遠程護航戰鬥機。野馬掛上副油箱以後可以達到2700公里的航程,作戰範圍可以達到1000公里。所以基本上整個歐洲可以隨意護航。其實這就是野馬出名的最重要原因,其他戰鬥機無法完成這樣的護航任務。



要說講究,那麼護航戰鬥機一般不和轟炸機一起起飛,可能等轟炸機快到敵人領空才會起飛護航,並且可能交替幾波。二戰護航戰鬥機在護航的時候,通常來說高度要高於轟炸機,便於觀察和保持高度,交戰的時候有更高的能量。

而當今現代戰鬥機護航的儀式感較強,並沒有太大的實戰意義,因為保護不了目標。通常需要護航的目標都比較大,例如客機運輸機,這類飛機各種信號特徵又大又明顯,面對現代的空空或者地空導彈就是靶子,毫無防禦之力。



所以就算有戰鬥機護航,也沒法保證目標的安全。電影《空軍一號》裡,就有一段美軍F15為空軍一號護航的鏡頭。F15駕駛員還用自己飛機擋住了一發來襲的空空導彈,好看是好看,但是屬於反恐神劇。


現實中對面到了射程,放了主動彈掉頭跑就可以。護航飛機去追也追不上,主動彈打客機也跟玩一樣根本不會被躲開,基本上無解。而且導彈也不是懟臉上爆炸的,空空導彈都是到了一定距離就引爆,靠破片殺傷目標,所以擋不住。

所以在戰鬥機護航方面,現代基本無解,護航的儀式感很強。原因之一還有最近幾十年沒有發生過大國之間的戰爭,也沒有哪架專機敢在沒有制空權的情況下升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