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降准,未來的企業屬於誰?

這次央行的降準,意味著銀行間可以流動的資金增加了7000億,對於這麼龐大規模的資金,最終的流向也做了規定,是支持小微企業的發展的。以往,每次釋放資金,因為整個經濟的原因使得資金流入房地產市場,助漲了房價的上升,如今經過前一段時間的密集調控,房價的上漲勢頭得到了遏制,資金開始尋找新的投資方向。

現在主要的問題是,互聯網行業的巨頭通過不斷的併購活動,使得逐漸出現了派別的差異,現在出現的很多的初創企業都或多或少的與幾個巨頭中的一個保持著聯繫,這對於發揮市場的作用來說不是一件好事,而銀行為了控制風險,也往往將貸款發放給大企業,這就進一步加劇了在產業的發展上資金的緊張。

最近不得不面對的問題是市場上出現的大規模債務違約,這也反應了在原有的生產效率下,資金的使用成本過高,企業無法使自己的收入覆蓋債務,也就是說,賺的錢不足以支付為了賺錢而借的本息,相對於違約來說,打擊市場的信心的後果是很嚴重,這會在未來進一步加劇企業的資金緊張局面,缺乏更多的人把錢借給企業,而企業如果再借錢的話,也需要支付更高的利息,以對應相應的風險。

這次的降準的資金是定向的,就是說,銀行不能夠隨意使用這筆錢,而要將錢用於目前債務市場的違約情況,就是說將原來的債務轉化成股份,而作為債務主體的企業,會逐漸發現,自己的股東中會有越來越多的銀行身影。

對於這種現象,在上個世紀70年代之前的芬蘭也是這樣的,國家的主要企業基本上都掌握在銀行手中,決定企業生產的不是企業本身的人員,而是銀行派駐企業的工作人員,也就是說芬蘭整個國家都是被控制在國內的幾個大的銀行的手中。銀行往往沒有管理實體企業的經驗,未來管理怎麼辦?找諮詢公司,反正銀行有的是錢。

MBB中的兩家都涉及過諾基亞的業務,那時候諾基亞還不是很出名,整個業務的發展方向不是由企業管理者來決定,而是根據諮詢公司的報告來決定,雖然這也是一種國際合作,但是還是可以看出未來的我們國家的企業的發展的一個大概的方向。

雖然企業的這一輪的債務違約算是過去了,但是企業的資金成本依然很高,而企業的盈利水平並沒有達到這麼高的水平,所以未來的企業的發展會逐漸發現,企業需要不斷用自己的所有權來抵押債務,這樣債務最終的所有者銀行將會成為企業的實際控股方。

為了管理龐大的產業,銀行在目前的金融市場之外必然也會出現新的增長點,鑑於芬蘭的經驗,專業化的企業服務會出現新的增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