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狂人」葉茂中:「好的廣告從來都不讓別人喜歡」

“广告狂人”叶茂中:“好的广告从来都不让别人喜欢”

葉茂中。(東方IC/圖)

世界盃鏖戰正酣,各路商家使出渾身解數,共襄四年一度的流量盛舉。在這場蹭熱度大戰中,投入資金相對微薄的三條互聯網廣告意外拔得頭籌,成為人們競相討論、熱議的焦點,賺足大眾眼球。

資深廣告人葉茂中操刀了其中的兩條。“旅遊之前為什麼要上馬蜂窩?”“你知道嗎?你真的知道嗎?”洗腦式的表達方式,成為這位“廣告狂人”的標籤,也招致外界諸多非議。

葉茂中拿過“中國廣告30年突出貢獻大獎”,是頗具傳奇色彩的“營銷大師”,除了此次博出位的“馬蜂窩”與“知乎”之外,“一年逛兩次海瀾之家”“怕冷就穿北極絨,地球人都知道”“關鍵時刻,怎能感冒”,等等家喻戶曉的Slogan,皆出自葉茂中的手筆。

“招人煩是廣告的特性”

南方週末:近期你製作的兩則廣告,“馬蜂窩”和“知乎”引起很多爭議,對這種重複、洗腦式的廣告提出很多批評,你怎麼看待外界對你的評價?

葉茂中:用電影、藝術的要求對待一個商業廣告,你覺得公平麼?廣告就是廣告,廣告的屬性就是為了銷售,為了品牌的成長。廣告是絕對的科學,藝術在裡面的成分最多30%,但是,很多人錯誤地認為,藝術佔比應該高達70%或者一半。

我是個藝術家,但是在我的廣告裡面,根本就把藝術放在一邊,一切為商業服務。我也曾經為藝術做廣告,辦公室牆上的字畫都是自己畫的,但是,經驗告訴我,好的廣告從來都不讓別人喜歡,招人煩是廣告的特性。我要做的是根據科學的分析,逼著觀眾記住廣告,消費產品。

我也不認為我的廣告是重複,它是一個高水平的創作。比如說,知乎廣告裡說的,“你知道嗎?你真的知道嗎?你確定你知道嗎?你真的確定你知道嗎?”這裡面沒有一句話是重複,相反,是一種情緒的遞進。

南方週末:網友拿你的廣告與泰國廣告對比,相比重複、轟炸,網友認為泰國廣告有創意、有溫情,在微博上好評如潮。

葉茂中:你要區別看待。出國把電視打開,美國、日本當地的廣告,看不到那些創意,百分百告訴你,全都是在做促銷。為什麼大家老是拿我的廣告跟泰國的廣告比?泰國的廣告能夠把亞洲廣告獎全拿了,但是一個能記住的品牌都沒有,那才叫爛廣告。

雖然對我的批評很多,但是我敢說,泰國的廣告就是全世界最差的廣告,創意征服了你,就是賣不動貨。到現在為止,我還沒有碰到過願意拿出一分鐘的時長做一個廣告的客戶,有限的15秒是戴著枷鎖跳舞,我認為我這個舞跳得最好。

南方週末:在你的理念裡,衡量一條廣告是否成功的標準是什麼?

葉茂中:就是銷量、點擊量。比如這次,馬蜂窩跟知乎都登上APP熱搜,下載量暴增。商業營銷戰和戰爭本質上相似,涉及到對利益的爭奪,這是你死我活,看不見硝煙的戰爭。

一切都是為了企業品牌和銷量的增長。所有把廣告理解為不是為了銷售,不是為了品牌的增長,都是耍流氓。

消費者已經用下載量,證明了他們在支持這個廣告。企業在投廣告的時候,就是理性大於感性,科學大於藝術,銷量高於一切。

互聯網時代消費者擁抱混亂

南方週末:你策劃製作廣告的週期、流程是怎麼樣的,有沒有什麼可遵循的規律、竅門?

葉茂中:可以歸納為九個字,“對誰講?講什麼?怎麼講?”

首先離不開調查研究,基本上,每一個成熟的客戶都要有數據調研,我再來做分析。比如,人人車口號叫“好車不和壞車一起賣,每年拒絕100萬輛壞車”,這個就是從研究當中得來的。雖然規模不如對手,但是抓住“不賣壞車”這個衝突點,最後人人車銷量漲了四倍,

這不是偶然的,不是拍腦袋想出來,都分析出來的。為了找到這次“知乎”廣告裡的一個聲音,我自己就練了22天。

在具體的策略方面,比如說對媒體的選擇,廣告費很有限,媒體卻很分散,這就是一個衝突,怎麼選?應該集中火力,而非分散式推廣。

南方週末:你與客戶溝通的過程順利不順利?如果有問題,會不會想辦法說服客戶,還是按照甲方意見去做?

葉茂中:過程都非常順利,幾乎沒有阻力。“旅遊之前先上馬蜂窩”的創意在15分鐘內通過,知乎老闆在聽過創意提案後,站起來說要追加雙倍廣告投入。

當然也有不順利的時候,給海瀾之家做的一句廣告詞,“一年逛兩次海瀾之家”,十多年前是不理解的,為什麼不一年逛四次海瀾之家,四季都去一趟?我說,因為這個不在於是去一次、兩次還是四次,關鍵是製造和解決了一個衝突,就是男人不喜歡逛街,但有日常著裝的需要,這就是衝突。

這只是插曲,90%以上的情況,都可以說服客戶完全接受。我從來沒有離開過這裡去談生意,都是客戶找上門。客戶的問題沒有一個是一樣的,市場的衝突點也沒有一個是一樣的。我要做的就是為每一個企業發現需求,從衝突中洞察需求背後的奧秘,然後針對這個需求去做策略和創意。

南方週末:你多次提到“衝突”的理念,“衝突”也是你一本書的名字,怎麼去理解衝突的含義?

葉茂中:衝突才能產生需求,沒有衝突就沒有需求。我早期也受西方營銷理論的影響,但是後來發現,西方的營銷理論的土壤已經發生了變化。在互聯網出現之前,消費者害怕混亂,所以需要定位。互聯網時代,獲取信息不再困難,消費者會擁抱混亂,因為混亂增加體驗。衝突理論就是激發消費者的衝突,發現和創造新的需求。

我認為這次世界盃廣告,可能會成為中國廣告史上的一個轉折點,它引發了大家就理性跟感性、科學和藝術、現實與理想,“洗腦”廣告和講故事式廣告之間的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