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到帶癌長期存活?

安平解裘康愛在線

根據最新的統計資料顯示,中國的癌症患者帶瘤長期存活超過10年、15年的人數以十萬計,都認為癌症是絕症,那麼這些人是怎麼做到將腫瘤變成慢性病,帶瘤長期存活的呢?


胡洋

不同癌症的嚴重程度不同,像肝癌、胰腺癌存活時間相對短,而前列腺癌、甲狀腺癌的患者存活時間則平均要長,如何做到帶癌長期存活?對於不同癌種的患者,有時就像天地之差。


所以,為了讓癌症患者有更長、更好的生存時間,我們能做什麼?


什麼是充分評估?簡而言之,即充分了解疾病本身。




總之,活在當下,積極面對。


腫瘤知道


京虎子

明•高濂《尊生八箋》說:“生身以養壽為先,養身以卻病為急。”因此,長壽是人的基本追求,而除病也是為了長壽創造一個有利的條件。癌症患者也有長壽的渴望,也有長壽的可能的,世界衛生組織早就說過,癌症是一種可防可治的慢性病,就像高血壓病、糖尿病一樣,帶病生存。

第二,堅定長期的康復。

康復期間,中醫中藥是不可缺少的,一般堅持服用中藥5年,第一個五年,是一道重要的門檻,跨過了這個門檻,基本上來說取得了抗癌的階段性勝利。癌症5年之內的複發率約90%,5年之後的複發率不到10%。

癌症康復期,要定期複查。一般地,前兩年,每三個複查一次,第三年開始半年複查一次。五年之後,最好保持一年複查一次。

第三,保持樂觀的心態。

從多年的臨床觀察發現,癌症患者康復得很好,長期帶癌生存的人,都是很樂觀的,即使初次就診很重,經過一段時間調理,也會得到緩解。相反,有的患者,就診時,並不是很嚴重,但是內心壓力很大,總是擔心這,擔心那,一有風吹草動,就緊張得不行。

癌症患者95%是死於併發症,而不是癌症本身。癌症為什麼會轉移?就是壓力。壓力是癌症轉移的動力。壓力越大轉移越快,沒有壓力也就沒有轉移。因此,減壓就是防轉移,防轉移就是留人治病,帶瘤生存。壓力更多來自心理壓力,我國有諺語:笑一笑,十年少;惱一惱,十年老。西方也有諺語:一個丑角進城,勝過一打醫生。

中醫認為,心主血脈,心主喜。當人心情高興,精神樂觀時,全身的血脈流行順暢,體內產生的各種濁氣,迅速排洩出去,自然界的清氣能夠吸納進來,在這種情況下,癌細胞是無法生存的。癌細胞屬於乏氧細胞,氧氣不夠的情況下,就會得到瘋狂的發展。由大衛-威斯里教授率領的美國南弗羅裡達大學的科研小組近日向外界公佈了一項驚人發現:心臟分泌的荷爾蒙具有強大的抗癌作用。在得出心臟荷爾蒙能夠殺死癌細胞的結論後,該研究小組的科學家們立即在動物體內進行了實驗。在老鼠體內的實驗結果顯示,藉助荷爾蒙療法科學家們治癒了66%-80%的人工胰腺癌和乳腺癌患病老鼠。同時,即使是在腫瘤沒有完全消失的情況下,老鼠體內的腫瘤也會大大縮小而且不會發生任何轉移。心臟荷爾蒙在心臟安靜時,才會分泌;在緊張時,分泌很少。這也為癌症病人提供了科學依據。

第四,堅持適度的鍛鍊。

美國斯隆-凱特林癌症研究所的李·瓊斯說:“我們已經知道,鍛鍊對自然殺傷細胞的活性有影響,但這是人類第一次展示它能直接參與攻擊腫瘤。”英媒稱,鍛鍊是否有助於抗癌?也許吧,如果你恰好是隻老鼠的話。一項讓老鼠每晚跑4到7公里的實驗表明,鍛鍊可以促進免疫系統對癌症發起攻擊,防止新腫瘤增大,並減緩現有腫瘤的增長速度,最高達六成。

第五,養成良好的習慣。

癌症稱得上是一種生活方式病,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對癌症的防治尤為必要,有資料認為,誘發腫瘤的因素中,1/3是不良的飲食習慣,1/3是吸菸。

追問食管癌、胃癌、腸癌患者,大部分都有進食速度過快,吃得過燙的習慣。癌症發病機理,簡單地說,就是長期的慢性損傷,造成修復過度的結果。食物吃得過快、過燙,消化道黏膜被食物機械性摩擦形成損傷,損傷之後得以修復,再損傷,又再修復。一旦人體修復過度,形成了突起,不就是腫瘤麼?

所以,平素吃飯,就儘量細嚼慢嚥,口腔分泌的唾液就起到保護消化道黏膜的作用。另外,食物要新鮮、清淡、易消化,少吃重口味的食物。早上吃好,中午吃飽,晚上吃少。癌症病人的最佳飲食結構,還是遵循《黃帝內經》所說:“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及“谷肉果菜,食養盡之,無使過之,傷其正也”。也就是說,葷素搭配,以素食為主,晚餐最好是純素食。

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不熬夜,不晚起,中午午睡半小時左右。如果把白天比作放電,晚上睡覺就是充電。電瓶長期虧電,報銷得快,人長期熬夜,免疫力下降。在美國的護士健康研究中,schernhammer等在1989年的人群隊列研究發現從事夜間倒班工作20年以上的護士乳腺癌發病率增加79%,證實了長期夜間倒班會引起乳腺癌發病率增加。在挪威一項案例對照研究中,Lie等通過對44835名護士的調查研究評估夜間倒班工作與乳腺癌的關係,結果發現從事夜間倒班工作30年及以上的護士其乳腺癌危險性是未從事夜班工作護士的2.21倍,再次支持前面的研究結論。

第六,選擇嚮往的旅遊。

近幾年,逐步發現旅遊,對癌症患者的康復是很不錯的方式。癌症患者只有經濟條件允許,身體狀況不錯,就每年抽出一段時間,到自己嚮往很久的地方去走一走,看一看,會讓自己的心情好起來,同時,身體也得到了不少的鍛鍊。

置身於名山勝水,能使人呼吸到清新的空氣,調節其神經系統和增加血蛋白,加速其肌肉內代謝產物的輸送,消除疲勞。同時,還能增強呼吸系統的功能,改善機體對氧氣的吸入量和二氧化碳的排出量,促進機體的新陳代謝。此外,行走既是一種活動方式和交通方式,同時也是一種使人健康長壽的手段。遊覽之時,精神振奮,煩惱、鬱悶煙消雲散,休息之時肌肉由緊張轉為鬆弛,睡眠好,吃飯香,對癌症康復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旅遊就是將癌症丟在路上,將健康帶回家!外面的世界很大,很精彩,快去看一看!



康文草堂

剛好答了一個類似的題目!就看到了這個題目,索性就一起答了!







急診老油條一個,條友們有什麼想知道,剛好我也知道,可以聯繫我!!!


醫家兄弟

身體健康的人群,身體也攜帶癌細胞,而且一直活到自然死亡,這算不算帶癌長期存活呢?現在已經證實,癌症是慢性病,既然是慢性病,就不會快速死亡,是可以帶癌長期存活的。

在我們這裡有一個癌症患者,感覺身體不好去做檢查,去的時候活蹦亂跳,一檢查說是得了癌症,一開始家裡人瞞著他,問醫生醫生也不告訴他,軟磨硬泡醫生實在沒辦法,告訴他是癌症,當時就站不住了,回去車都上不去了,沒有活過三個月。這說明什麼,說明擊垮他們的不是癌症,是自己心裡那道坎,也就是嚇死的。


紫陽師傅


寒山問雪

說到帶癌長期存活這個話題,我推薦一本書《思考文化醫學——一位大學老師帶癌教書30年的傳奇人生》。

我的兩位至親相繼因胃癌過世,我也因此經常關注相關的著作。近日讀到《思考文化醫學——一位大學老師帶癌教書30年的傳奇人生》,才知道抗癌,還有另外一種新姿勢——文化治癌。哪怕已經晚期,生活質量也不會下降太多,甚至帶癌生存,跟正常人一樣生活、甚至長壽!

《思考文化醫學》作者是駱降喜,是桂林醫學院人體解剖學教師,外科醫生,曾患肌無力,胸腺癌長達33年,文化醫學踐行者。他以自身治癌抗癌帶癌生存的經歷,結合多年的從醫經驗,倡導文化治癌,舉辦大量公益講座,帶領一波人實現帶癌生存,且生存質量較好。

駱醫生重新調整方向和心態,回憶自己曾經經歷的每一件事,說過的每一句話,不停的反觀自省,並靜下心來閱讀《弟子規》、《大學》、《論語》、《黃帝內經》等我國傳統經典文化著作,再勤於鍛鍊,最終恢復健康。

他還提出了文化治癌的路線圖:先解決“心”上的問題,再解決“肝、脾、肺、腎”上的問題。

正如卷首語所寫:人心惟危,道心惟微;以文化心,借心化病。經典文化改變世道人心,心正則身正,病便好了。


漠妍軒02

題主給人帶來了引起思考的話題。

人類,是自然界的霸主,很多物種在人類的捕殺下都已經絕種。人類的強勢,一言不和就滅了你,但是在一些領域,強勢並不奏效。對付癌症,殺,殺,殺,幾十年來都這樣,但是效果呢……

都看過電影上甘嶺吧?在上甘嶺戰役的一段時間裡面,我軍和敵軍在上甘嶺這一小塊土地的範圍內是共存的,並且共存的時間不算很短,共存的狀態是雙方僵持,對峙著的僵持,勢均力敵,你消滅不了我,我也消滅不了你。

雖然癌症很可惡,很兇猛,但是也存在與病人並存的可能,有很多人就是帶癌存活了十幾年還健在的。那麼,他是好了還是沒好呢?說的他好了吧,可他身上還有癌細胞,說他是癌症吧,那麼久了他又沒死,是不是不好解釋?其實這就是共存。

人類的強勢決定了在與癌症的鬥爭中總是想把癌消滅掉。但是在具體的操作中,發起進攻由於各種原因沒有消滅掉癌,持續進攻也沒有進展,那麼,轉而分些精力來鞏固身體這個陣地未必不可取。這種情況下共存應該是上策,關鍵在於未來怎麼操作。

首先,自己必須明瞭,人的健康取決於細胞的健康,好的細胞都健康了,就不怕癌細胞的進攻。在尚未被癌細胞攻破的這些領域,必須讓這部分的細胞正常起來,才可以抵禦癌的進攻。

其次,細胞的正常起來,需要正確的材料,而不是僅僅依賴藥物。例如一棟被撞但沒有倒的房子,必須首先清理,之後才能用建築材料來修補;藥物的作用相當於清理,修補牆和地則必須用建築材料。細胞的修補要的材料是營養,營養則來自食物。因此,怎麼吃和吃什麼就非常講究。

再次,癌細胞也是要消耗營養的。我們既要供應營養給好的細胞,也供應癌細胞。如果營養給的數量不足,那麼我們的好細胞估計搶營養搶不過癌細胞,我們的好細胞就修復不了,容易導致共存失敗。


橋牌宣傳競賽部部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