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什麼是心無所住?如何才能心無所住?

愚夫問道


“心”者無形無相,靈明不昧,本覺本明,本自俱足一切;我們要明白,“心”成就了一切,但是“心”的本體是“真空”心體,真“心”之體同時離一切,即一切;即一切,離一切;非真非妄,即真即妄;以真顯妄,以妄顯真;真妄一體,知妄即真!

佛陀在《楞嚴經》卷一中,開示我們『萬法因心有體』,佛陀又在《法華經》方便品講到,『十如是』: “如”是『相、體、用、力、作、因、緣、果、報、本未究竟』!

“如”就是“心”,“如”就是十八界,“如”就三千大千世界,“如”就是整個宇宙,“如”就是一切的一切,所有的所有………!

綜上所述,我們應該悟到,佛陀的本意是告訴世間的世人 : “盡虛空遍法界就是一顆“心”,就是一尊“佛”,就是一個“人”,就是當下的一切……,我們與當下的一切萬法萬相、萬事萬物、血脈相連、息息相通,本自一體,就是一個“我”,就是一顆“心”。

所以說,“心”無所住,無所不住。我們不能把“心” 定義成任何一種事物,任何一種形式,任何一種狀態;否則,就落入了是有為法,有漏法;都是不真實,不徹底,不全面的知見!

如果,我們認識到了以上所述,就會在自己的內心深處徹底的轉變了凡夫知見,也叫“轉凡成聖”,“明心見性”,“見性成佛”,自然就不會再說“心”是什麼,“心”住哪裡,這也就是佛陀的第一義法的重要思想,也就“知妄即真”!





今令我見


什麼是心無所住,怎樣才能心無所住,就是說心裡什麼都不放,我想這事情不怎麼好辦,因為人生過日子,家裡家外都是人事關係,生存在社會里,心那有那麼清閒!我想只有出家人才能做到,心無所住對吧!



任性大媽很快樂


先談什麼是心有所住。例如有人羞辱了你,這件事過去好久了,你一直耿耿於懷,這是心有所住。又如在某天,你因為某方面的成功,而讓領導表揚,觀眾歡呼,過好久了,你只要一想到這件事你就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這也是心住於這個成功了。

反過來,對羞辱你的第一件事,也許你一直記的,但就好象天空刮過一陣風一樣,你並不在意,並不耿耿於懷。對第二個成功,你也覺的象看一場電影,象做了一場夢一樣,也沒啥喜悅的,這就是無住生心。生心是明明白白知道這件事,而不是呆頭呆腦。還有一點把情緒壓住不讓發作不叫無住,只要心裡有情緒就不叫無住。這不是阿Q精神,阿Q精神是一種對現實無耐的自我欺騙與自我安慰。心底不是無執著無牽掛無情緒的。無住生心是明明白白看清事情,又能把任何事情看的如一場電影,一個肥皂泡,一場夢境,這是大海的胸懷,這是大地的胸懷,一切事情在他心裡都輕如鴻毛,有啥值的計較呢,心裡計較不起來呀。果真這樣,這就已達聖人無為境界,這就是佛教的空。但無為又無不為,空不礙有,空即是色。這就是你已在道中了。


承古吐新


心無所住,由“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衍化而來,在《金剛經》莊嚴淨土第十有這句話。它到底是何意呢?比如說,我們煩惱,我們痛苦,我們憂傷,這是我們看不破,放不下,想不開,才產生的心有所住。又比如說,當我們煩惱、當我們痛苦、當我們憂傷之時,我們什麼感覺也沒有,既體會不到痛苦,又感受不到憂傷以及煩惱。為什麼呢?因為你放下了,想開了,看破了,你就清淨了、自在了,心裡什麼也沒裝下,這就是心無所住。只有心中無佛的人,才能成佛。為什麼呢?心無所住,即得自在。自性清淨,自然成佛。

所謂“心無所住”,是說我們身在紅塵之中,又能跳出紅塵之外,不受紅塵束縛,不受紅塵困擾。怎樣才能做到心無所住呢?我認為一切外在現像,比如說什麼榮華富貴,什麼恩怨事非,什麼功名利祿,什麼愛恨情仇,什麼等等一切,這些都是如夢如幻,如露如電,不過曇花一現。我們不要執著,不要貪婪,不要迷戀這身外之物。只有心無掛礙,才能自性清淨。只有自性清淨,才能心無所住。只有心無所住,才能法喜充滿。只有法喜充滿,才能四時吉祥。


悟0001


大家可以先靜靜的“想”一下,譬如咱們都能活100歲。

在我們出生之前,往前看,那段時間是無限的。我們100年以後,往後看,那段時間依然是無限的。我們這100年和前後無限的時間相比,是極其短暫的。

讓我們把視角再放高一點:宇宙。

我們的宇宙也是有壽命的。宇宙已經誕生了100多億年,未來,哪怕它還要再經歷1萬億億年,也終究會死亡。宇宙的1萬億億年壽命,跟它誕生前的無限時間相比,和它死亡以後的無限時間相比,其實也是極其短暫的。

我們的人生乃至於宇宙的壽命都是:有限。

跟無限相比,我們的100歲,宇宙的1萬億億歲和1秒鐘根本就沒有差別,都是無限的接近於:零。

人生和宇宙叫:有為法!

這就是: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

金錢、名譽、地位、情愛、慾望、房子、車子,哪怕是生死輪迴......這些都是有為法。轉瞬即逝,根本不值得追求。

所以:不能把心安放在這些有為法上。因為這些有為法是靠不住的。這就是金剛經所說的:若心有住即為非住。

愛一個人,心就安放在了她的身上,這是:心有所住,然後你就不自由。她不愛你,你就很痛苦。即便在一起了,最終也是要分開,不是生離就是死別。最後還是一場空,這是:即為非住。

錢也好、房子也罷,都是一回事。最後什麼都不是你的。我見過這樣的人,辛辛苦苦賺了錢,買了新房子,費心裝修,然後死了......

有為法是短暫的,是有限的。

如果心沒安放在有為法上,那是安放在哪裡?無為法。

有為法是短暫的、有限的。無為法就是:永恆的、無限的。

有人以為信佛的是混吃等死,消極懈怠,那是誤會。信佛的野心大的很。信佛修行追求的是永恆無限的東西。

不要把心安放到有為法上,不去執著,就是:心無所住。

有人學了幾天佛就四處指導甚至是指責別人:你說的不對,我說的對。然後他背一段臺詞。實際上你認為你的對,別人必須跟你的一樣,這就是有為法。太執著了,執著的認為自己對,別人不對。你要是心無所住的修行,我也心無所住的修行,咱倆都沒有立腳點,那咱倆的佛法肯定是不一樣的。你我都在一個無盡的虛空裡,能碰到一起的可能幾乎是沒有,這就是: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我偶爾的寫一篇,你偶爾的看到了,然後你隨便的點個贊,這事也就過去了。緣法!

其實每寫這類的文章我就想起白髮魔女傳裡的一段對話。卓一航在山洞裡遇見練霓裳,兩人聊完之後卓一航要走,練霓裳囑咐他說:你出去以後不要跟別人說見過我。卓一航笑道:你我萍水相逢,別了便算,我又怎麼會跟別人說呢......

萍水相逢,別了便算。就是:心無所住。我覺得這是人與人最高級的交流方式。

如何才能做到心無所住?

其實佛法並不難理解,只要你靜心去了解一下,自己查查資料看看講座,都能懂。但是,說如何才能做到,這是千難萬難。

金剛經裡有個詞叫:信解受持。信是相信,解是解答、瞭解、解釋經義。受,是感受,體會,接受。持,是執行。

持是最難的。執行、實施心無所住,是最難的。

功德,金剛經裡一再提起這兩個字。

德是通假字,相當於“得”,獲得的得。功德,就是練功而得。福德就是修福而得。

放生、施捨、行善,這些是修福。修福你能獲得什麼呢?福報。你以後會過上好日子,會健康。你現在對他好,未來他對你好。

禪定,不起妄念,不執著,心無所住,這些是練功。練功你能獲得什麼呢?清淨解脫。

怎樣才能心無所住呢?答案是:你得練!

練功才能獲得心無所住的解脫。

不練,不得。

前一陣有個朋友和我聊天說他想剃光頭,穿上袈裟,然後就什麼都不想了,什麼煩惱都沒了。這是不可能的!剃光頭只是開始,之後你得練功,每天每夜,每時每刻的練功,才能慢慢的做到煩惱越來越少。

清淨自在,幸福快樂,是自己練出來的。

練心無所住,不執著,這樣獲得的快樂是穩固的,是可靠的。談戀愛獲得的快樂,那是相當不靠譜。我也見過很多的有錢人,有地位的人,車、房子更是不在話下,女人也不缺,但:不快樂。一天到晚忙的臉露青氣,家裡家外都是亂糟糟的。照樣鬧離婚,照樣吃速效救心丸。

快樂,絕對是靠練功才能獲得的。金剛經的全稱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但這本經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就是前面加上“能斷”兩個字: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想快樂,想解脫,你得能斷,你斷的越多,你就會獲得越多的自由解脫。因為斷的都是:有為法。

把酒色斷了,把亂七八糟的朋友、七大姑八大姨都斷了,把網上這些負能量都斷了,把工作中的垃圾人斷了,面子排場,斷了......肯定會越活越舒服。而能斷掉這些,也是需要“做功德”,靠慢慢練功來一點點的斷掉。

就像我在網上發帖子,難免會遇到噴子。你說地球是圓的,他也罵你。以前一旦有人罵我,我就失控。他罵我一句,我要是不還20句,這個氣就消不掉。現在有噴子罵我,我也會生氣,但我會在心裡查數:1,2,3。3秒鐘之內,我必須把他斷掉。跟噴子生氣超過3秒,我就輸了。人生這麼短暫,我拿出超過3秒鐘的寶貴時間跟他生氣,賠的太多。

不生氣,不生氣,不生氣......就是在練功,就是在練習斷。你一生氣,一罵他,就又糾纏到一起去了。

生氣是最典型的心有所住。當然練習不生氣也是心有所住,因為這是把心住到了“清淨”上去。但在這裡咱就不搞的太玄了,實在點,爭取對大家:有用。

背一堆高級教程,這也空,那也無的,然後還和人較勁,這就叫:沒用。

修行還是要以有用,能解決問題為主。咱就不探討生氣為什麼是有為法了,大家先把不生氣練起來......簡單的講,水是有為法,水引起的波浪也是有為法。火是有為法,火帶來的熱度也是有為法。人是有為法,人的喜怒哀樂也都是有為法。

我們不自由,不快樂,就是因為心有所住,心都拴在這些有為法上面。而這些有為法又都是短暫的,都是會最終消失的,為了這些東西消耗掉一生的心力,是非常的不划算。要想獲得解脫,快樂,我們就得通過練習、練功,一點點的把自己的心和這些有為法的聯繫斷開。心和有為法斷開了,也就是無所住了。和短暫有限的有為法斷開,就找到了永恆無限......

心無所住,就是不糾纏、不較勁。不跟人糾纏,不和物較勁。生氣就是在和人糾纏。


銳度何老師


“心無所住”是金剛經中的語言,心不住於過去,不住於將來,不住於現在,故稱心無所住。

然而,這個“心”,包含的內容過於廣泛。心包含了“意識”、“思維”、“願望”、“記憶”、“感覺”(它又包括快樂、悲傷、憤怒、憂思、期盼……),這麼多的“心”,怎麼能做到“無所住”?那麼,方法只有一個:那就是“無感覺”、“無思想”、“無意識”。達到“呆若木雞”。呆若木雞就會悟空了嗎?


淡淡一掬水


“心無所住”就是強調意識第一性,物質第二性。意識可以脫離物質而獨立存在。這本身就是一種唯心主義的觀點。至於如何做到,我認為你永遠也做不到,或者只是你自以為做到。人的意識都是對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的反應,即便你的夢境,潛意識,那也是受外在和自身生理狀況的影響。怎麼可能做到真正的“心無所住”。難道沒有了物質,精神可以獨立存在?人本身就是自然的客觀存在世界的產物,是物質的一部分。一切神學只不過是對客觀世界的片面誇大的反應,都可以在現實土壤中找到其根源。再者,這種思想對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沒有任何的積極意義。最後,我問你,你相信佛法“普度眾生”嗎?我告訴你,如果人人都去當和尚尼姑,出家修行去了,寺廟裡的和尚估計要哭了!因為都沒人生產了,社會都不運作了,什麼都沒了,他們吃什麼?都沒吃沒喝了,還講佛法嗎?還講精神生活嗎?正是有了廣大人民的勞動實踐才有了他們。從這一點上來說,他們是社會的寄生蟲也不為過。這也就證明物質第一意識第二!


東方有智慧


人的本心(或雲性體,真如,自在,……)他本來的特點就是無住空靈的。活潑潑映現萬法故靈,任萬法,生住異滅,故無住。但能識自已本心悟萬法空性,無須方法言詞自能體會。……言說亦空!執言失真。一切活潑潑的那才是真心無住的妙用!他是萬法的根本,在一切現象中,同時又不染萬法。故能解除一切煩惱。為世間明燈!


水火既濟xp


一個鸚鵡問達摩:西來意西來意,教我出籠計。達摩答:兩腿一蹬,兩眼一閉,就是出籠記。這隻鳥看見它的主人回來了,裝作倆眼一閉,倆腿一蹬,主人回來看到鳥兒死翹翹了,趕緊拿出來四下觀看,稍一不留神,鳥兒飛走了,鳥兒真的出籠了,自由了。

六道眾生欲出六界輪迴,就要做個沒有見聞覺知的假死人,才能夠不造業,了業回老家,想上哪個佛國就上哪個佛國。


用戶和言悅色


心無所住,簡單的理解就是放下執念。所謂執念,就是一個欲字。雖然理解的可能有點膚淺,但是本人自認為還不能真正的做到。因為常常被人的善良感動,也會為人的劣根憤怒。都說一顆平常心,難道好的不該發揚,壞的任其發展?!所以你說的如何做到,給不了你意見。只能和你說,儘量做個好人吧。如果懲惡揚善做到極致,也許你就是怒目金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