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年間第一大貪,無論有何背景,也難逃毀滅

乾隆年間第一大貪,無論有何背景,也難逃毀滅

乾隆

眾所周知,在乾隆時期的最大貪官是在乾隆身邊的愛臣—和珅“和大人”。在此期間還有一個貪官,他的官位沒有和珅的地位高,才是一個省部級的,卻比和珅更貪。叫什麼名字呢?叫王丹旺。他乾的事,被清史記載是清乾隆年間最大的貪汙案犯,而且是最大的、塌方式的貪窩案。

王丹旺是山西臨汾人,其父親叫王適,曾經擔任過江蘇巡撫,出身官宦之家的王丹旺自幼接受了比較好的教育,飽讀私塾。在乾隆十五年考中了舉人,在清代只要是中了舉人就有機會當官啊,一個辦法是花錢,拿出錢來捐納,吏部就會給你安排一個職位。另一個就是叫打挑,朝廷每隔幾年就會在舉人之中進行公務員的遴選,看文章、書法,還看顏值,必須得長的帥氣,挑中的就能當知縣。作為有錢人的王丹旺自然不用等著打挑啊,直接花錢捐獻,就得到一個知縣。王丹旺步入仕途之後,當上知縣,先後幹過甘肅的山丹、高蘭等縣的知縣。後來升為雲南五定知府,又調任寧夏知府,又升任浙江布政使,相當於主管民政、財政的省委副書記、副省長之職。在官場奮鬥多年。在乾隆39年調任甘肅布政使。

乾隆年間第一大貪,無論有何背景,也難逃毀滅

乾隆下江南

甘肅那時是個相對的窮地方,需要朝廷財政轉移支付(就是財政撥款)來解決地方開支。西北乾旱,糧食短缺,政府的糧倉儲備也很緊張。朝廷在甘肅實行一個辦法,允許甘肅老百姓及其富人可以向政府交納糧食,然後換取一個支助國家的一名份,以後國家會回報你,類似交公糧食。甘肅窮啊,糧食價格低,這捐麥終究不是一個好制度,後來這個制度就廢止了。王丹旺到了甘肅之後就和陝、甘總督樂爾錦商量,對朝廷說甘肅缺糧食了,要開這個捐捐。又以捐獻糧食不便為由,下令甘肅各州、縣折成銀子收錢。錢收上來了,按理說這錢應該拿去買糧食的,存在政府糧庫裡。王丹旺他們肯定是中飽私囊了,錢收上來後,糧庫還是空的,怎麼辦呢?王丹旺很聰明,又和總督樂爾錦說:“咱和朝廷報旱災,連年大旱,糧食都拿去賑濟災民了,還能從朝廷那裡要點賑災款啊”。

王丹旺是布政使,他這麼一搞,甘肅官場都跟著學啊,各州、府、縣都這麼幹。在中央和甘肅信息嚴重不對稱的情況下,王丹旺非但沒有得到懲處還被朝廷表揚,省去不少中央財政資金轉移不少負擔。乾隆42年,王丹旺升為浙江巡撫,帶了大把銀子走了。王丹旺走後,繼任甘肅布政使的王廷佔和前任王丹旺一樣也是個貪官。使用一樣的貪汙手段,王廷佔在原有的基礎上還有創新,除了徵收每人50兩之外,還要徵收辦公經費4兩,紙張費2兩。王丹旺、王廷佔倆人在甘肅先後捐徵(自願與強迫)的事長達六年。一共撈取白銀一千三百多萬兩。如果不出事的話,甘肅官場就會集體一直這麼貪汙下去。

乾隆年間第一大貪,無論有何背景,也難逃毀滅

和珅

乾隆46年三月,甘肅循化發生了農民起義,甘肅地方當局鎮壓不力,朝廷派阿貴率兵入甘,阿貴奏報甘肅是連綿陰雨,此前王廷佔和總督樂爾錦卻報甘肅是連續數月大旱。乾隆這才起了疑心了,於此同時總督樂爾錦由於鎮壓不力被乾隆下旨問罪。在調查過程中,樂爾錦的家產不如自己家奴多的咄咄怪事,各種疑團,種種荒謬,引出了甘肅官場塌方式的腐敗,浮出了水面。最後甘肅的大小官員一百多人被法辦了。其中王丹旺被斬首,王廷佔被絞死,樂爾錦自盡,20多名官員被殺,78名官員受到不同程度的懲處。

這事情並沒有結束,王丹旺之所以敢如此的膽大妄為,原因就是朝中有人啊,有一人是他的保護傘。隨著追查的深入,王丹旺的保護傘慢慢的就明晰起來了。他就是已故的大學士于敏中。乾隆把于敏中從賢良詞中拽出來,充當保護傘還什麼賢良啊,各種榮譽都撤了吧。

乾隆年間第一大貪,無論有何背景,也難逃毀滅

晚年乾隆

在查抄王丹旺家產的過程當中,主持查抄工作的是閩浙總督陳輝祖,在查抄王丹旺的家產時他又貪了。他以銀換金,隱藏珍貴玉器,偷換朝珠,把大批贓物竊為己有。這個事呢,應該說一般露不了,他是一手操辦這個事的。但是乾隆爺來了一個回頭看。朝廷派官核查,一查就查出了這個陳輝祖有問題了,再細查,情況屬實。事情暴露後,陳輝祖一看不行了,沒好日子過了,算了,死了吧。最後自盡身亡。

大清王朝的貪腐歸罪於誰呢?應該是制度問題。真是制度不變革,反腐無效果。這句話對我們今天的社會反腐應該是有啟迪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