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践剑到底有多牛?

悠悠清风江南暖

1965年越王勾践剑出土于湖北江陵望山一号墓,随后便名冠天下

。它的名气之所以这么大,首先是因为它的主人,那位卧薪尝胆,最终吞并吴国的越王勾践,第二是这把剑出土时,依然锋利,而且寒光凛冽,历时两千余年,竟然毫不锈蚀的痕迹,这让大家非常的诧异。

看了很多答主的回答,都说锋利和不锈是勾践剑牛的地方。不锈是因为埋藏的好,锋利是因为制造技艺,所以要说牛在哪里,那非勾践剑的精湛的工艺。

经过对越王勾践剑进一步的科学检测,考古学者和金属冶炼方面、机械加工方面的专家,被进一步震惊了,越王勾践剑竟然还包含了这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剑首的同心圆

这个细节很少有观众会去注意,但是这一处却是我们最能直观感受越王勾践剑制造技艺精良的地方。在越王勾践剑的剑首,装饰有壁厚极薄且高凸的多圈同心圆,十分的规整。这圈同心圆的厚度在0.2—0.8mm之间,凸起达到0.5—2.2mm之间,各圈的间距在0.3—1.2mm之间,在没有先进机床的两千多年以前,能达到这样的这样的水平,真的是非常恐怖,这是不是很牛。

越王勾践剑是运用复合金属铸造工艺制造出来的。

复合剑,是指剑脊和剑刃用不同的成分配比青铜合金浇铸而成的。越王勾践剑通过科学的检测,发现剑脊和剑刃的青铜配比是不同的。剑脊采用含锡量较低的青铜合金,韧性强,不易折断;剑刃采用含锡量较高的合金,硬度大,更为锋利。这样的铸造方法在吴越地区很常见,所以吴越的青铜剑性能非常的好。普通剑是一次性铸造而成的,复合剑则需要二次浇铸:先以专门的剑脊范浇筑剑脊,然后在剑脊两侧预留出嵌合的沟槽,再把铸成的剑脊放入范中,再铸造剑刃。正是由于这样的铸造方法,才造就了越王勾践剑的神奇。

几何暗花纹

越王勾践剑表面的暗花纹,也是其牛的地方之一。针对这些暗花纹的制造工艺,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目前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是“铸槽填锡说”,另一种是“金属膏剂涂层说”。铸槽填锡说认为,几何暗花纹是通过在泥范的表面粘贴泥条,成型后铸出几何形纹饰阴槽,再填焊锡。金属膏剂说,则认为在剑铸成后,在剑身上涂满用含锡量大的合金粉和天然粘合剂配置的膏料,在膏料上刻出几何形的花纹,放入炉子中加热,最终在剑身上的呈现出这样一种效果。是不是很炫酷,就连花纹也是用专门的方法制造出来的,可见吴越青铜剑制造工艺的精湛。

另外再说说勾践剑呈现的一些让人惊叹的现象。

锋利无比

越王勾践剑让观众们最称奇的地方是,这把剑历经千年而不锈蚀,依然锋利无比,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专家们对越王勾践剑做了一个实验,用越王勾践剑划破纸。在这次的实验中,越王勾践剑一下子划破了26张纸,这比现在一些新制造出来的刀剑划破的纸张还要多,可见勾践剑有多么的锋利。

千年不锈

这个点很多答主都提到了,我以前也回答过相关问题,就不展开叙述了。为什么千年不锈呢?一句话,墓葬的条件好。

越王勾践剑在江陵望山1号楚墓内棺中出土时,插在髹漆的木质剑鞘里。墓葬深埋在数米的地下,一椁两棺,层层相套,椁室四周用白膏泥填塞,其下部采用的还是经过人工淘洗过的白膏泥,致密性更好。加上墓坑上部填土夯实,墓室几乎成了一个密闭的空间。此外,该墓曾经长期被地下水浸泡,墓室内空气的含量更少,且地下水基本为中性。这样的环境条件非常有利于越王勾践剑的保存。

以上就是越王勾践剑牛的地方,其实吴越地区制造的青铜剑质量都非常好,主要在于它的制造工艺高超,也就是前三点,这才是关键。后面两点只是我们见到的青铜剑,大都锈蚀的厉害,所以勾践剑让我们觉得很惊奇,这到不是勾践剑牛的地方。


爱玩的想公子

越王勾践剑于1965年,在湖北江陵楚国贵族墓出土。剑通高55.7厘米,宽4.6厘米,柄长8.4厘米,重875克。它的出现让考古专家们大为惊叹,是考古人渴望不可及的偶像。


那么越王勾践剑到底有多牛,能让考古专家们这么为之为惊叹呢?


一、千年不腐


越王勾践剑出土的刹那间,让人惊叹到了。2000多年的光阴没有阻止它依就寒光逼人,它的剑身几乎看不见锈斑。


千年的宝剑不仅剑身不腐,而且依然绽放着光泽,这的确是让人惊叹的。但是为什么会这样呢?



1、含铅少


越王勾践剑的主要合金成分为铜、锡、铅、铁、硫等。


有的说法是,剑身的花纹处含硫高,因为硫化铜可以防锈。但是前段时间热播的《国家宝藏》,专家的解释是因为含铅少。


因为与它一起出土的两把剑可没有它这么好的运气,它们的剑身已经出现了腐蚀,基本上全是黑色了。如果说硫化铜可以防锈,那么这些剑也有这样的成份,为什么会锈呢?


通过两把剑的成分对比,我们发现了被腐蚀的剑含硫量为9.11%,含铅量为2.23%。而越王勾践剑最亮的地方,含硫量为0.8%,含铅量为0.045%,几乎是不含铅的。这次的研究推翻了曾经的硫化铜防腐,而提出了新的理论,那就是剑身不腐是因为含铅少。

看来含硫量高反而腐的厉害,含铅少才是它不腐的真正原因。



2、双重保护、墓室环境好


越王勾践剑出土时插在髹漆的木质剑鞘内,这也给与了它双重的保护。


这座墓葬是埋在数米的地下,一椁两棺,层层相套。它的椁室四周用了一种质地细密的白色黏土。这种黏土在考古界被称为白膏泥。而且在棺椁的下部还用了经过人工淘洗过的白膏泥,这种白膏泥的致密性就更好了。


再加上当时人们在墓坑上部,填土时把土夯的很实。这样呢这个墓室几乎成了一个密闭的空间,在这种情况下基本上就隔绝了与外界的空气交换。还有该墓室长期泡在地下水中,这也基本隔绝了空气。少与空气接触,这也是越王勾践剑不腐的重要原因。


这几个原因一起促使了越王勾践剑的不腐,也展现了这把王者之剑的霸气。



二、剑刃相当锋利


当时考古工作人员在发掘现场不小心被它割破了手指,并且血流不止。可见,当时手指被它割的有多深,这足以见证它的锋利了。


但是考古专家为了测它的锋利度,还做了一个实验。那就是拿16层白纸来试它的锋刃度。


一张纸的厚度大约是0.104毫米,那么16层白纸大概也就是1.664厘米。这样的厚度用锋利的剪子肯定是剪不动的,就算是用刀估计也是相当费力的。


而考古工作人员只要稍稍地用力,剑刃就能将16层白纸轻易划破,这锋利度真是让人惊叹。


所以说这把沉睡了上千年依然锋利如故的宝剑,的确是一把绝世好剑。



三、精湛的工艺


越王勾践剑内铸有间隔只有0.2毫米的11道同心圆。


如果这样微小的数据会让人惊叹,那么接下来它的微观世界会更让人惊叹。


专家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在500倍的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剑刃上有像树枝一样密密麻麻排列的结构。这种结构就是树枝晶,它也就是越王勾践剑的细胞。在这里,我们把它叫做树枝晶的金相组织。


这种精湛的工艺制作手法,真是让我们惊叹了。千年前的古人在当时那种社会条件下,是如何做到如此细微的技术的,这还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当然树枝晶就像封在千年宝剑里的精灵,为我们研究铸造工艺提供了钥匙。


越王勾践剑的出土让我们看到了古代人类的智慧,即使拿今天的科学技术来评判,人们仍然会惊叹它铸造技术的高超。祖先的智慧的确值得我们膜拜,而且我们的路还很远。我们要慢慢地,一步一步去发现先人的各种铸造技术,来为我们现代社会所用,以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



有书共读


越王勾践剑是湖北省博物馆的四件“镇馆之宝”之一。埋藏地下2400多年后,于1965年冬天在湖北荆州市江陵县望山楚墓群出土时,剑身依然闪烁着炫目的青光,寒气逼人,锋利无比,肉眼看不见一丝锈迹。


这把剑通高55.7厘米,宽4.6厘米,柄长8.4厘米,重875克。剑首外翻卷成圆箍形,内铸有间隔只有0.2亳米的11道同心圆,剑身上布满了不规则的黑色菱形暗格花纹,剑格正面镶有蓝色玻璃,背面镶有绿松石,剑上刻有“钺王鸠浅 自乍用剑”八个字,让人一睹宝剑立即浮想越王勾践当年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雄风和胆魄,堪称国宝。


越王勾践剑牛气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千年不锈。越王勾践剑的主要铸造材料是铜锡合金,同时在剑身上镀有一层含铬的金属,保证了宝剑既有较高的强度、硬度和弹性,又在大气、淡水中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即使用目前最好的不锈钢埋在土里2000年,也没有人敢保证它不生锈,可见2400多年前就达到如此水平的该剑铸造技术有多高明;二是千年后依然锋利无比。据说,越王勾践剑出土是,考古人员为了测试一下该剑有多锋利,用剑刃划过堆叠16层的白纸,只要稍稍一用劲,就能轻易划破;三是金属形状记忆功能,剑身承压发生弯曲,只要压力一消失,立刻反弹恢复平直。

即使拿今天的科学技术来评判,人们还是会叹服越王勾践剑技术的高超。当然这还只是从材料本身的方面看,如果从整个制造加工过程,还有历史、文化价值等多方面看,祖先的智慧之光也真是值得我们现代人顶礼膜拜呢!


阳海子

据古书《越绝书·外传记宝剑》载:“越王勾践有宝剑五,闻于天下。”

越王的这五柄宝剑,包括历史上著名的鱼肠剑。当年,阖闾收买刺客专诸,置鱼肠剑于鱼腹中,刺杀了吴王僚,夺得王位,故而鱼肠剑也被称为“勇绝之剑”。另外四把则是湛卢剑、纯钧剑、胜邪剑、巨阙剑等。

这五把宝剑都是只闻其名,没有出土实物。相比之下,越王勾践剑就幸运多了。这把举世闻名的青铜剑于1965年底在湖北江陵县望山一号楚墓出土。出土时外表完好,剑身满布菱形花纹,用鸟篆刻镂铭文:“钺王鸠浅,自乍用鐱”(鸠浅即勾践)。

越王勾践剑的神奇之处有二:

一、历经两千多年的沧桑,剑体并无多少锈蚀的痕迹,仍旧是寒光逼人

据专家分析,这有两大原因:一是青铜剑的主要原料为铜、锡,这两种金属性质不活泼,故而不像铁剑那样容易生锈;二是望山一号楚墓密封性非常好,在这种环境下,青铜剑也不容易生锈。

二、更难得的是,越王勾践剑至今仍锋利无比。1977年,央视拍摄《古剑》科教片时,曾用越王勾践剑一次划破了二十几层纸,足见此剑的锋利。这,又是怎么做到的呢?

原因也有两个:一是该剑的剑脊含铜量大,使得剑的韧性极佳,不易折断,而剑的刃部含锡量大,增强了剑的硬度和锋利度。

同一把宝剑,在不同部位居然有着不同的金属配比,这种现代仍在使用的“复合金属工艺”,两千多年前的古人就已经掌握,实在令人震惊。

那么,为什么古代名剑多出土于楚地,而以吴越所产的居多?这里有很深的历史背景。

话说春秋后期,吴、越相继崛起,展开争霸战争。两国均处于丛林水乡,在这些地方车战施展不开,所以两国以步兵和水军为主要兵种,刀剑自然成了军队的常规兵器,而不像中原国家那样使用矛、戟、钺、戈等兵器。因此,吴越的铸剑技术远超中原各国。

据《吴越春秋》记载,春秋后期,吴、越最早发明了炼钢术,由青铜时代步入铁器时代,并成功研制出铁剑,这是兵器史上一大飞跃。

吴越名剑多出自铸剑大师之手。当时最有名的铸剑大师,就是吴国的干将、莫邪夫妇,以及越国的欧冶子。前述越王勾践的那五柄宝剑,就是欧冶子所铸。

越灭吴后,又为楚所灭,所以楚国继承了吴越高超的铸剑技术,故而古代名剑多出于吴、越、楚三地。


三好国学堂

这把剑的出土可以说震惊了世界,这把剑长55.7厘米,柄长8.4厘米,宽 4.6厘米,剑身上有极其规则的黑色菱形暗格花纹,剑格之上镶嵌宝石,华美异常。剑身刻有鸟虫书铭文“钺王鸠浅”和“自乍用鐱”。即是;越王勾践,自作用剑。出土之后即被誉为天下第一剑。



出土时间;1965年12月。

出土地点;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望山楚墓。

千年不锈的表面处理

这把剑在历经2400年后重现人间,但是通体没有一个锈点,诚然有墓葬的原因,但是铸剑大师许国光用了5年时间复刻了一把越王勾践剑,并且说明了其表面覆盖了一层铬合金的原因。

这种镀铬的工艺也是现代科技才能掌握的技术,然而在两千多前的春秋时代是如何把这层铬给镀上去的,至今令人匪夷所思。



柔中带刚,刚中带柔

众所周知,我国古代的青铜器铸造技术堪称世界一绝,采用的铜锡合金。

但是铜锡合金有一个特性。铜占据的比例多,剑身会有韧性,不易折断,但是相对应的就会降低剑的硬度和锋利度。反之锡占据的比例大,剑身虽然会提升锋利度和硬度,但是会失去韧性,容易折断。



正常情况下,一把剑只能是同一个比例的配比的铜锡合金。但是这把剑做到了同一把剑身不同的配比。剑脊含铜多增加了剑身的韧性,剑刃含锡多增加了硬度和锋利度。

而且更令人惊奇的是在显微镜下放大500倍后,其剑刃和剑身的树枝晶是连城一片的,也就是说这把剑是一次性铸造成型的,推翻了剑刃和剑身选材不同的说法。



越王勾践剑表面工艺

剑身

在500倍的放大镜下看到了勾践剑的表面微观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仅仅0.2毫米的同心圆转折成了深谷沟壑。剑身上的金相组织树枝晶星罗棋布,宛若星盘,菱形纹褪去黑色表面,显露银色光芒。整体排列的整齐有序。简直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剑柄

在剑柄空端,藏着11道手工刻制的同心圆,每道同心圆间隔只有0.1毫米。

锋利无比

2400年后出土的今天,这把剑不仅仅是没有锈蚀,更加奇特的是依然寒光四射,锋利无比。

史书记载越王勾践共有五把宝剑,并且记载了宝剑:“肉试则断牛马,金试则截盘。”。也就是如足以削断筋骨,斩断金属器皿。

于是在刚刚出土的时候,考古学家便实验了一下宝剑的锋利程度。稍稍用力,16层白纸即刻被划破。可谓是锋芒毕露。


我是越关

越王勾践出生与大越,就是现在的浙江绍兴,他一生功名显赫,战功碌碌。主要有:1.灭了吴国,,2.凝聚各路诸侯于徐州,3.迁都于琅琊,,4.称霸中原


正能量宝典

春秋战国时期距今约二千多年,越王勾践之剑在湖北出土,现存于武汉湖北省博物館为镇館之宝,属国家一级文物保护。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剑体仍乌黑透亮、锋利无比,让人不得不惊叹古代中国的铸造技术之精湛!青铜铸造之物,经历了两千多年的风雨存留至今,大多已锈蚀殆尽,至少也会锈迹斑斑。然勾践之剑却寒光闪闪,仍能锋芒毕露。不得不让我们大家为古代人的聪慧佩服和骄傲!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里,更不知还有多少灿烂瑰宝让人感叹,为中国骄傲吧!


风清老人

越王勾践这个人我知道,故事也大概了解了点,但详细内容不太清楚,时势造就英雄,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要想有什么样的成就,就得付出多大的努力,我觉得但从这方面来说,勾践真的厉害的不得了,多学习借鉴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