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小麥和稻穀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已發布,然後呢?

荒野導讀:(對不起啊各位,上一篇文章說的實話太多了,雖給發表了,但一點推薦也不給!零推薦!所以只能這樣寫了,大家挑著看好嗎?)看到這篇文章的朋友可以關注下我,具體看看我上一篇究竟寫了些什麼!注意看非標黑字體!大米和小麥

是我國的主要糧食作物,不過種植大米小麥的收益卻並不高,農民種植大米小麥的意願也不高,為此我國一直在採取措施補貼農民,近日,國家相關部門聯合發佈預案,為大米小麥收購價格兜底,保障農民的基本收益。(咋感覺這麼好聽呢?不設最低收儲價試試!

2018小麥和稻穀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已發佈,然後呢?

因為前兩年,國儲託底取消,玉米價格跌入谷底,是國家政策調整錯了嗎?或許不是,因為連年高於國際市場價格的收儲,有進沒出,造成了玉米國儲爆倉,庫存量無法消化,國家也負擔不起了,改革?沒有異義,痛?但勢在必行。改革沒有錯,重要是思路決定出路,誰來引領中國農民走出一條新出路?進城後的農民,戶口不是問題,怎麼生存,有固定收入養家才是問題。留下來的,不是僅靠堅守就能渡過難關。今時今日,農民種啥能賺錢?誰也不敢回答這個問題。看市場需要什麼,就種什麼!不過是一句正確的廢話!農民知道市場需要什麼嗎?顯然是不知道!農民心裡又急,又恨,又怕!氣得罵娘,罵領導,罵老天。

國家發改委、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農業農村部等六部門近日印發《小麥和稻穀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今年,三等小麥、早秈稻、中晚秈稻和粳稻最低收購價分別為每50公斤115元、120元、126元和130元。在規定的執行區域和時間內,當糧食市場收購價格持續3天低於上述價格時,即可按程序啟動預案。執行預案收購的糧食,應為當年生產且符合三等及以上國家標準,相鄰等級之間的等級差價按每市斤0.02元掌握,四等及以下的糧食由地方政府組織引導實行市場化收購。

2018小麥和稻穀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已發佈,然後呢?

大家感覺到沒?近些年農業相對收益連年下降、成本節節攀升,重挫農民積極性,十年地產經濟主導,農民外出務工普遍,農業勞動投入不足,田間管理缺失。感覺的到我國城市化水平確實在不斷提高,農村青壯年勞動力不斷向城市轉移,從而導致農村剩下的優質勞動力不多,特別是在山區、丘陵區等經濟落後地區農村人口遷移多、剩餘勞動力基本殆盡的情況普遍存在。中國農村剩餘勞動力開始枯竭,無限供給時代顯然已經過去。但有史以來我國可從來都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強國啊!但從最新數據上看我國的糧食自給率卻已經跌到了87%,全部農產品的自給率差不多是70%左右,30%左右是需要通過國際市場來調節的。我國是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大國,糧食歷來可都是國家長治久安百姓幸福生活的保障。但是現在呢?情況日趨嚴重!根據預案,小麥預案執行區域為河北、江蘇、安徽、山東、河南、湖北6省,執行時間為當年6月1日至9月30日;早秈稻預案執行區域為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廣西5省(區),執行時間為當年8月1日至9月30日;中晚稻(包括中晚秈稻和粳稻)預案執行區域和時間為:江蘇、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廣西、四川8省(區)當年10月10日至次年1月31日,遼寧、吉林、黑龍江3省當年11月1日至次年2月末

2018小麥和稻穀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已發佈,然後呢?

荒野感覺:近年來農產品滯銷越演越烈,遍地“開花“。綜合整年,雲南的葉菜、安徽的上海青、海南的辣椒、湖北的大白菜、山東的大蔥,蒜薹,一浪又一浪,未有停息的跡象。網絡上各種滯銷的小視頻層出不窮,不單單是蔬菜,水果也是一樣,陝西的蘋果,新疆的大棗,倒水果,砍果樹的消息時有發生

在大力發展農業的浪潮下,各地農產品種植面積倍增,再加上各地號召精準扶貧,無非就是養羊和種菜,農產品是豐收了,結果呢?結果呢?啟動預案地區,當市場收購價格回升到最低收購價水平以上時,要及時停止預案實施,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支持各類企業積極開展市場化收購,但是荒野認為近一兩年中國城鎮化發展步伐趨於平緩,農民工返鄉現象日趨嚴重,造成城裡找不到人,鄉下賺不了錢。在這股農業浪潮的衝擊下,市場、政策等措施的誘惑下,一批又一批在城裡打工的本份農民工也變得不本份起來,紛紛加入回鄉發展農業的事業。年年積累,越積越多,以致造成現在城裡難找人做事,回鄉的農民工也很難賺錢的窘境。關聯著的是大資本挾巨資入農,但荒野看到的是成者未見敗者一堆。如此過度吹噓的農業,也讓不少大集團大資本眼紅了,於是乎大家就見到了像恆大、聯想、網易、阿里、京東等資本巨頭,瘋狂進駐農業,希望能在農業裡也能割一輪韭菜。然而幾年下來,有的黯然退出,有的低價賤賣,有的雖然還在,也是苦苦支撐。

2018小麥和稻穀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已發佈,然後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