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給農村安裝路燈,農民爲啥不買帳,反而搖頭道:安了有啥用?

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工作在如火如荼的進行,在一些農村,馬路道路硬化,把以前泥濘的泥路全都變成乾淨寬敞的水泥路,加裝了路燈,農民也不會再有晚上不敢出門的窘境了。對於安裝路燈這樣的好事,按理說是人人拍手稱好的呀,但是對於國家給農村免費安裝路燈這事,農民為啥卻不買賬,反而搖頭道:安了有啥用?

國家給農村安裝路燈,農民為啥不買賬,反而搖頭道:安了有啥用?

我們都知道,農村路燈的安裝是由國家撥款專項資金建設的,不需要農民自己出一分錢,而且,這些路燈以後使用所發生的電費也是從村委會的錢裡面扣,也不需要出錢,為什麼還是有人不滿意呢?這些農民也給出了自己的意見。

1、 路燈的使用頻率低,基本上就是面子工程

很多農民都提到,雖然自己的村裡安裝了路燈,但是幾乎就沒有看見它亮過幾次,只是當有人來檢查的時候才會打開路燈。所以,這些路燈說白了沒有一點實際的使用價值,晚上該黑還是黑。這些燈應該是為了服務於村民的,而不是為了應付檢查而開的。

國家給農村安裝路燈,農民為啥不買賬,反而搖頭道:安了有啥用?

2、質量不好,使用壽命不長

按照這些村民的說法,很多的路燈的質量不好,沒有亮幾次就壞掉了,壞掉之後也沒有人來修繕,所以有沒有也沒有區別。的確,在一些地區,為了省錢,為了能夠通過這些項目賺到錢,很多都選用一些質量不好的設施,導致使用壽命不長。

3、路燈開的時間短,起不到作用

這些路燈一般十點之後就關閉了,但是很多人十點之後還在外面,所以回家的時候還是照樣很黑,因此這些路燈就沒有起作用。如果真的要服務於村民的話,就應該一直亮著而不是隻開一段時間。

國家給農村安裝路燈,農民為啥不買賬,反而搖頭道:安了有啥用?

4、路燈的覆蓋面不全

村裡的路燈一般都是隻有主要的幹道、村委會附近,還有一些村幹部為了使自己方便只在自己家周圍安裝路燈,根本沒有照顧到全村人的利益,所以有村民不買賬也是正常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