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吃馬肝而死,帝王將相都信了

文字整理/劉冷絲 圖/改編網絡

文成吃馬肝而死,帝王將相都信了

現在的人都覺得自己很聰明,以為不會被人愚弄,很多時候又想著怎麼愚弄人家。其實,今人不缺乏聰明,缺乏的是真誠面對彼此。

《古今笑史·專愚部》記有這麼一個笑話:

有客人說馬肝毒性很大,能殺人。漢武帝也附和說:"文成吃馬肝而死。"迂公正好聽到這話,發笑道:"客人打誑語啊。肝本來在馬的腹中,馬為什麼不死?"客人玩笑道:"馬沒有百年的壽命,是有肝的緣故啊。"迂公恍然大悟,(他)家蓄養著馬,便剖挖它的肝,馬當即斃命。迂公丟下刀嘆道:"相信了啊,毒的原因啊!剖去了都不能活,何況留下呢?"

文成吃馬肝而死,帝王將相都信了

影視劇照

雖說是笑話,背後卻有真歷史。文成是誰?他為何吃馬肝而死?

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較有作為的一位皇帝,他在位期間,接受董仲舒"獨尊儒術"的建議,作為鞏固政權的工具,開創了一代盛世。他卻舉行封禪,祭神求仙,齊地人少翁以鬼神方術晉見以投其所好。漢武帝賜封少翁為文成將軍,也就是上面笑話裡所說的文成。過了一年多,文成的方術不靈,天神沒有來。他便用綢絹寫了一些話,給牛吃下,假裝不知道,說這牛肚子裡有奇物。於是,漢武帝下令殺牛取物,果然看到一帛書,書上寫的話很奇怪。不過,漢武帝認出帛書上的筆跡,識破了文成騙人的把戲,於是殺了文成,並隱瞞了事情的真相。

後來又一個方術之士奕大來到皇宮,這個方士很聰明,害怕落得文成的下場,說:"我怕像文成那樣,我怎麼敢談論方術呢?"漢武帝回答:"文成將軍是吃了馬肝死的。" 這段典故出自《史記》的《封禪書》。 影視劇照

文成吃馬肝而死,帝王將相都信了

影視劇照

古代皇帝怕享用不盡人間的富貴,一心想著長生不老,這倒為一幫人留下了可乘之機。漢武帝之前的秦始皇也是有名的怕死之人,成天想著不死之事,這就有了"徐市求藥"的說法。

徐福,本作徐巿,字君房,秦代琅琊(今膠南琅琊臺附近)方士。徐福幼年習讀儒書,研習陰陽五行,修真煉丹,習學道術,聰明過人。成年後,行醫傳道,隨其父徐猛宦遊齊國,交往甚廣。與當時的齊國方士侯生、燕國方士盧生均為至交。

始皇28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第一次登上琅琊臺,留駐琅琊達三個月之久。此間,徐福上書秦始皇說:海中有蓬萊、方丈、瀛洲三座神山,山上住著仙人,到那裡可以求得不死之藥。秦始皇被徐福的上書所打動,遂派徐福帶領數千名童男女齋戒後入海求仙。

始皇37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三次到達琅琊臺,立即召見徐福。徐福在過去的數年中借入海求仙之名花去了大量的資費,卻沒有得到不死之藥,心中害怕受到秦始皇的懲罰,就第二次上書說:蓬萊仙藥是可以得到的,但是由於海上常有大鮫魚(即鯨魚)興風作浪,因此始終不能上山求仙。請求皇上派遣善射者一同前往,見到大鮫魚就用連弩將其射殺。秦始皇夢見與一人形海神相鬥,請博士占夢。博士說:真正的海神是不可見的,這是大魚蛟龍在作祟。現在皇上的禱祠都很周到恭謹,把這樣的惡神除去,善神才可以到來。

於是,秦始皇親自和徐福一起,率數千名童男女、百工,帶著五穀和捕巨魚的工具,從琅琊臺出發北上。一路上,秦始皇帶領善射者張開連弩,等候大魚的出現。船隊行至榮成山,未見到蛟龍和大魚,又由此折向西。當行至芝罘(今山東煙臺)時,果然見到了一條大魚,將其射殺後,秦始皇往海西而去。徐福率船隊經廟島群島,橫渡渤海至遼東半島,然後沿遼東半島東南近海至朝鮮半島,再由朝鮮半島西部近海折南而行,橫渡朝鮮海峽,到達日本。

這些典故在現代人看來似乎是天方夜譚,在當時卻是真真切切的大事情,寫入了史書。

文成吃馬肝而死,帝王將相都信了

曾經熱播的漢武大帝

中國歷史有"愚民"之說,意指帝王將相愚弄百姓。 不過,這些帝王將相可能沒有想到,他們在"愚民"的同時也被"愚君"了。 帝王將相,尤其是皇帝想長生不老,這個當然也不奇怪,奇怪的是,他們都是"人中英傑",其實,個個懂得所謂的長生不老只不過是騙人的把戲,他們卻偏偏不信那是把戲,而是鄭重其事地服從方式的教唆,追求虛無縹緲的"方術",等待神仙的降臨,祈求不死之境界。

再怎麼聰明,再怎麼霸道的皇帝,再怎麼有帝王之尊,也有失策的時候,他們在愚弄別人的同時,也被臣民愚弄了。 有"愚民"就有"愚君",這可能就是歷史的辯證法,也是社會生活的辯證法。

文成吃馬肝而死,帝王將相都信了

歡迎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