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普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家長怎麼做?

她普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家长怎么做?

她普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家长怎么做?

服務隊伍來自於基層、紮根於群眾,

以服務大局、奉獻社會、造福百姓為宗旨,

讓我們一起凝聚無私奉獻、

學法守法,構建和諧家庭

這裡是四川省婦聯聯合

省依法治省辦,省司法廳,省婦兒工委辦

打造的『天府小妹微普法』欄目

第十三期

她普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家长怎么做?

本期內容

■ 如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

■ 對已經誤入歧途的未成年人,家長應該怎麼對待?

她普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家长怎么做?

本期律師

她普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家长怎么做?

○ 李莉 四川漆大律師事務所律師

○ 四川省婦聯“天府小妹微普法欄目”公益講師

○ 自貢市婦聯“巾幗維權大講堂”講師

○ 自貢市大安區 “法治夜校”講師

○ 自貢市律協公益律師專委會副主任

○ 自貢市大安區新聯會理事

○ 自貢市第17屆(現任)人大代表

○ 自貢市市級人民監督員

她普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家长怎么做?

本期內容

她普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家长怎么做?她普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家长怎么做?

聽眾朋友:大家好!我是四川漆大律師事務所的李莉律師,今天給大家分享一個案例——由一個未成年人盜竊犯罪引發的對未成年犯罪預防及感化教育的思考。

她普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家长怎么做?

案情簡介

小於(化名)原本是一名16歲的花季少年,在某初中就讀,但由於家庭貧困,母親離家出走,父親有精神疾患,交不起學費,中途輟學,去周邊城市在修車行打工。他積極努力學好本事,較熟練地掌握了修車技能。

回家不久,不料,有個朋友在外地回來叫上他和幾個人一起吃飯,就說沒有車騎,小於就說他會接線,幾個人就商量吃了飯後就去整車子。

就這樣開始,採取撬鎖、敲車窗玻璃等手段,在同城橫跨三個區,共偷了六次。經失主報案被抓。

經法律援助中心指派,我第一次去看守所會見小於,瘦瘦的,個子不高,但眼睛有神,整個人顯得很機靈。

我問了他一個問題:“你為什麼沒有讀書了?”

他回答:“家裡沒錢,其實我成績比較好,很想讀書。”

接下來我就考慮如何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為這個未成年人提供儘可能的法律幫助。

根據我國現行法律規定,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已滿14週歲未滿18週歲的這部分人犯罪。小於儘管是未成年人,但因其盜竊行為觸犯了刑法,仍應當承擔刑事責任。

▶ 盜竊罪: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秘密竊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或者多次秘密竊取公私財物的行為。

▶ 刑法修正案(八)第39條將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條修改為:“盜竊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或者多次盜竊、入戶盜竊、攜帶凶器盜竊、扒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我與承辦部門取得聯繫,瞭解案情,並提出律師意見。案件到了審查起訴階段,我依法閱卷,並考慮如何在此階段提出從輕或減輕的辯護意見,爭取讓小於儘早出來,學習知識文化。小於在看守所也積極學習法律知識,表現優異。

案件移送到法院,我與承辦法官交換意見,辯護意見得到了法院的認可。

2017年4月14日,法院實行了未成年人不公開開庭審理,承辦法官基於小於系初犯、偶犯,認罪態度較好等方面,當庭宣判以盜竊罪判處小於8個月有期徒刑,並對案件實行封卷處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服刑結束後,小於也在檢察院聯繫的職業學校學習知識文化。

案件點評

針對其特殊情況,律師、法院、檢察院以及服刑機構共同制定了以教育、感化、挽救以及保護未成年人個人隱私為主的矯正方案並開展工作,通過耐心的思想談話、真心的關懷疏導,使小於認識到了自己的違法犯罪行為給他人、家庭、社會造成的危害,思想上真正知罪悔過,積極改造,認真學習有關法律、法規,爭取早日迴歸社會。

案件思考

這類案件並非個案,未成年人犯罪有共同的特點:

一、多為留守少年。父母在外打工,未成年人跟年邁的祖父母一起生活,得不到有效的監管。

二、多為臨時起意作案。往往沒有預謀,幾個朋友一起擺談,因好奇或缺錢物,一旦有人提議,其他人就會附和並實施犯罪行為。

三、未成年人被採取強制措施後,均表示很後悔。

四、多為初犯偶犯。

如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發生呢?

『我有幾點與家長朋友們分享:』

一、尊重和保障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權利,讓未成年人接受在校教育。

《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三條 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權、發展權、受保護權、參與權等權利,國家根據未成年人身心發展特點給予特殊、優先保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

未成年人享有受教育權,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尊重和保障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權。

未成年人受教育是一項權利,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應充分尊重並保障這種權利的實現。如果小於沒有輟學,繼續在學校學習文化知識,有父母的有效監護,有同學的幫助和老師的關心,就會避免過早進入社會,大大減少犯罪的可能性。

二、父母儘可能多陪伴子女成長,履行好監護責任。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陪伴可以與子女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還能及時地發現孩子的行為、及時地鼓勵和糾正。

由於生計或者改善生活條件等原因,一些父母不得不在外打拼,留下年幼的子女和年邁的老人,而老人普遍缺乏監護能力,父母的監護缺位是導致子女沒有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和良好的行為習慣,最終走向深淵的主要原因。

親愛的家長朋友

無論你有多忙

請一定抽出時間多陪陪孩子!

(上下滑動,查看內容)

《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七條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和學校發現未成年人組織或者參加實施不良行為的團伙的,應當及時予以制止。發現該團伙有違法犯罪行為的,應當向公安機關報告。


第十八條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和學校發現有人教唆、脅迫、引誘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應當向公安機關報告。公安機關接到報告後,應當及時依法查處,對未成年人人身安全受到威脅的,應當及時採取有效措施,保護其人身安全。


第十九條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不得讓不滿十六週歲的未成年人脫離監護單獨居住。

第二十條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對未成年人不得放任不管,不得迫使其離家出走,放棄監護職責。


未成年人離家出走的,其父母或者其他監


護人應當及時查找,或者向公安機關請求幫助。


第二十一條 未成年人的父母離異的,離異雙方對子女都有教育的義務,任何一方都不得因離異而不履行教育子女的義務。


第二十二條 繼父母、養父母對受其撫養教育的未成年繼子女、養子女、應當履行本法規定的父母對未成年子女在預防犯罪方面的職責。

三、建立家校共育機制。

▶ 《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條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對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負有直接責任。學校在對學生進行預防犯罪教育時,應當將教育計劃告知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結合學校的計劃,針對具體情況進行教育。

學校和家庭是他們接觸最多的,如果小於的父母能切實履行對他的有效監護,小於不輟學能得到學校的關懷和教育,出現問題苗頭時,家庭和學校雙向良性溝通,共同幫助小於正確認識到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就不會發生以上情況。

四、未成年人自身要加強學習增強法律意識。

▶ 《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四十條 未成年人應當遵守法律、法規及社會公共道德規範,樹立自尊、自律、自強意識,增強辨別是非和自我保護的能力,自覺抵制各種不良行為及違法犯罪行為的引誘和侵害。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多元的價值觀念對未成年人的思想衝擊極大,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實用主義等不良思想存在一定的市場。未成年人處於世界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心智發育不夠成熟,缺乏分析鑑別能力,容易受到誘惑,盲目攀比,心態扭曲,從而走上犯罪道路。

小於在看守所後惡補法律知識,很後悔自己當初沒有樹立法律意識,缺乏辨別是非的能力,如果意志堅定,就能抵制不良行為的引誘。

對於已經誤入歧途的未成年人

『我們家長朋友應該怎麼對待呢?』

一、要面對現實,正確認識。

一旦自己的孩子不慎誤入歧途,家長朋友要明確未成年人在成長過程中遇到了小挫折,是由於家長或孩子自身忽視了法律和行為習慣等原因而造成,即使是孩子,只要觸犯了國家的法律,就應當受到教育或懲戒,要正確對待和處理。

二、要關愛孩子,積極尋求法律幫助。

家長要有法律意識,注重引導未成年人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遵紀守法的法律意識,當未年人不慎觸犯法律,要積極為未成年委託律師或專業人員,瞭解案情,尋求法律幫助,自始至終表達對孩子的關愛,不要放棄自己的孩子。

▶ 《刑事訴訟法》規定,犯罪嫌疑人自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就有權委託辯護人。

三、要積極與矯正機構建立良好的溝通關係。

家長要抽時間和矯正機構(社區等)定期溝通,瞭解孩子的教育,改造情況。

四、要主動尋求相關部門和社會的幫助。

▶ 《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保護法》第六條 保護未成年人,是國家機關、武裝力量、政黨、社會團體、企業事業組織、城鄉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未成年人的監護人和其他成年公民的共同責任。

對家庭經濟困難或無監護能力的家庭,政府相關部門、司法機關、社區、社會團體等都能提供相應的幫助,家長朋友可以積極主動聯繫,獲得對未成年人的幫助。

聽眾朋友們,本期節目此,

請繼續關注下期節目。

謝謝大家!

她普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家长怎么做?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