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紅飛:壯大生態特色農業 助力內鄉鄉村振興

徐紅飛:壯大生態特色農業 助力內鄉鄉村振興

(左三是徐紅飛)

龍騰南陽訊 生在農村,長在農村,更要服務農村、從事農業。

高中畢業,放棄上大學的機會,只為分擔家庭和父母的重擔,選擇了紮根廣大農村。

1978年出生的徐紅飛憑著農村人特有的質樸勤勞和敢闖敢幹的特點,一步步走出了一條生態農業帶領鄉村振興、群眾致富的新路子。

徐紅飛是內鄉縣灌漲鎮劉崗村人,現為內鄉縣興華農業種植合作社理事長、內鄉縣裕鑫種植家庭農場主。2016年被共青團南陽市委、市農業局聯合評為"百名青年先鋒"榮譽稱號,2017年2月被團中央、農業部聯合評為"第十屆全國青年致富帶著人"榮譽稱號……

2010年,一次偶然的機會,徐紅飛和朋友們聊起生態農業發展前景,得知突尼斯軟籽石榴適宜在家鄉種植的情況後,萌發出做"石榴夢"的想法,畢竟石榴在我國曆史悠久,作為喜慶水果,象徵著繁榮、美好和紅紅火火的日子,並且成熟於中秋國慶兩大節日之間,是饋贈親友的喜慶吉祥佳品。

徐紅飛先是從親戚處借了6000元,購買了劉崗村第一臺大型農業機械旋耕機,開始經營自家5畝多地,走上了並不熟悉的農業種植行業。初涉農業生產,一沒有技術,二沒有經驗,三沒有資金,困難可想而知,但他並沒有退縮,除了經營自家的5畝多地,還在鄰村開展機耕機播服務,一干就是14年。

2010年,徐紅飛成立了內鄉縣興華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主要開展糧食、花生、土豆、石榴等種植、管理、銷售一體化經營。在全縣重點鄉鎮設立土地流轉服務部12個,設立村級服務點27個,培養農機農藝服務員126個,現在已初步形成縣、鄉、村三級服務網絡,合作社與北京(延慶)國家馬鈴薯研究中心合作,在湍東鎮龐營村建立標準化紫色馬鈴薯繁育基地300畝。在師崗、瓦亭、灌漲等3個鄉鎮5個行政村集中流轉經營土地2600畝;2016年在興華合作社的基礎上,縣委農辦的牽頭下,成立了內鄉縣第一家農業種植(農機)服務合作社聯合社,在師崗、灌漲、王店等7個鄉鎮16個行政村開展全程糧食託管服務85000畝;在師崗鎮唐營、王營、村灣3個行政村建立千畝糧食高產示範片1個,建百畝攻關田3個;在灌漲鎮楊窪村建立1個800畝花生高產示範方,示範方內集成高產栽培技術,實現高產高效目標。建立的糧食高產示範片,已成為內鄉高產創建的典範,也得到縣各級領導和各部門的關注和讚譽。興華農業種植合作社2015年合作社被市政府認定為市級示範社,2016年5月合作社被省農業廳認定為省級農民專業合作社示範社,2016年12月被國家農業部評為國家級示範社……

徐紅飛:壯大生態特色農業 助力內鄉鄉村振興

種植有技術,要懂得科學種植。在擴大規模的時候,還注重科學種植,農作物病蟲害當時成了他的攔路虎,病發難以控制,給糧食增收效益帶來風險。後來他暗下決心一定要學科學,學技術,攻克農作物病蟲害防治的難關,於是邊學習邊摸索邊實踐,不恥下問到處求學,曾數多次到縣植保質檢站,詢問什麼季節防治什麼病蟲害要配什麼藥防治。他都一一記下來,並用於實踐中去,通過幾年的實踐,成為遠近聞名的農業技術員、土專家。在統一流轉的土地裡,2016年小麥平均單產462.8公斤,較全縣平均畝產372.6公斤,增90.2公斤,增幅24.4%;千百高產示範區內小麥畝產達526.4公斤,在今年秋季大旱之年,全縣60%玉米絕收、30%花生絕收的情況下,流轉土地區域玉米平均畝產336.6公斤,花生畝產達390公斤,遠遠高於全縣平均水平,帶動了農戶增收。

他立足實際,因地制宜,結合自己從事產業發展特點,做到頂層設計與創新實踐相結合,強化產業發展與貧困戶利益聯合機制,今年合作社與國家馬鈴薯研究中心合作,在湍東鎮龐營村建立標準化紫色馬鈴薯繁育基地300畝;帶動農戶種植4000餘畝,單季畝產效益6千餘元;在國家級貧困村內鄉縣馬山口鎮唐河村,開展產業扶貧,實施300畝高標準突尼斯軟籽石榴種植項目,使28戶貧困戶脫貧,輻射帶動周邊五個貧困村159戶貧困戶年增收不低於3000元,發展種植石榴收益是多方面的,不僅保護了生態,涵養了水源,壯大了合作社,也盤活了土地,鼓了腰包,讓淺山區貧困戶脫了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