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堂真言:人若無癖不可交——文玩的把玩與包漿

誰堂真言:人若無癖不可交——文玩的把玩與包漿

前幾年,懷一先生曾主編了一本名叫《把玩》的雜誌。據說這本雜誌起初定的名字叫『好玩』,後來聽從林海鐘的建議改為『把玩』了。當時懷一在博文中說有幾個老外想把雜誌出版英文版,推到海外。可『把玩』這個詞怎麼翻譯呢?難度可不小。

陶布思80年代曾在社科院研究漢文化,問學中國古代藝術,他譯作『戀物癖』,讓我有點皺眉頭,『信、達、雅』做起來還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呢。這個純粹中國意味的詞兒,我認為倒不如直接寫作『BA WAN』,讓老外自己去『把玩』它的意思吧。

誰堂真言:人若無癖不可交——文玩的把玩與包漿

誰堂真言:人若無癖不可交——文玩的把玩與包漿

誰堂真言:人若無癖不可交——文玩的把玩與包漿

誰堂真言:人若無癖不可交——文玩的把玩與包漿

把玩,就連一箇中國人也未必能詮釋得十分透徹,遑論老外了。詞典中有這樣解釋:拿著賞玩,例如:把玩良久,愛不釋手。另外還有:把玩亦作『把翫 』,指握在或置在手中賞玩。總覺得這樣的解釋還是比較的表面化,意思終未說透。拿在手中摩挲玩弄,其實不如說是用心來賞玩,手是心的延伸而已

玉器的把玩有種說法叫『人養玉,玉養人』,玩家將玉器持於手上,一邊盤玩,一邊想著玉的美德,不斷從玉的美德中吸取精華,養自身之氣質,久而久之,達到玉人合一的高尚境界,玉器得到了養護,盤玉人的精神也得到了昇華。

其實,諸如竹木牙角、青銅石章、核桃葫蘆等等等等,也莫不如是,以心體物,與物合一,體味物我兩忘,應該算是把玩的最高境界了吧

誰堂真言:人若無癖不可交——文玩的把玩與包漿

誰堂真言:人若無癖不可交——文玩的把玩與包漿

誰堂真言:人若無癖不可交——文玩的把玩與包漿

誰堂真言:人若無癖不可交——文玩的把玩與包漿

誰堂真言:人若無癖不可交——文玩的把玩與包漿

玩不僅有欣賞之意,也有研討,反覆體會的意思。例如唐吳筠《高士詠•向子平》:『子平好真隱,清淨玩《老》《易》』。《警世通言•趙太祖千里送京娘》:『趙公玩其詩意,方知女兒冰清玉潔,把兒子痛罵一頓』。這樣,詩詞文賦的作者字斟句酌,閱者的體味再三,似乎也可以用把玩來形容了。

由此類推,一切文藝作品的創作與欣賞也都可用上把玩了。『南瓜』在他的博文中說:『何為把玩?……意思是值得把玩的東西,怎麼可以侷限在一些物品呢,更多的應該是文化』。實在是妙極了。

誰堂真言:人若無癖不可交——文玩的把玩與包漿

誰堂真言:人若無癖不可交——文玩的把玩與包漿

誰堂真言:人若無癖不可交——文玩的把玩與包漿

誰堂真言:人若無癖不可交——文玩的把玩與包漿

細細一想,把玩更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閒適的、藝術的生活方式。明朝中晚期,這種生活方式在文人中達到極致。我們羅列一下李漁的《閒情偶寄》所分的部類:詞曲部、演習部、聲容部、居室部、器玩部、飲饌部、種植部、頤養部。還有文震亨的《長物志》:室廬、花木、水石、禽魚、書畫、几榻、器具、衣飾、舟車、位置、蔬果、香茗。幾乎涉及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晚明文人追求精巧雅緻的生活,情寄於物而又能超然於物外,他們享受的是生活的一個過程,把玩的是這麼一份閒情。我們翻一翻《把玩》的目錄,就可以看出,這份雜誌正是承續了《閒情偶寄》、《長物志》的餘緒。

誰堂真言:人若無癖不可交——文玩的把玩與包漿

誰堂真言:人若無癖不可交——文玩的把玩與包漿

誰堂真言:人若無癖不可交——文玩的把玩與包漿

誰堂真言:人若無癖不可交——文玩的把玩與包漿

說把玩,不得不提『包漿』一詞。人們在把玩的過程中其實是不會侷限於雙手的,往往還會在前額臉龐以及鼻翼兩側輕拭,汗漬與油脂由表及裡地慢慢沁入器物。時日既久,便會形成一層凝結瑩淨的包漿,益顯雅緻蒼潤,光彩動人了。你用心去把玩呵護『他』,『他』便還你以沉靜的幽光

誰堂真言:人若無癖不可交——文玩的把玩與包漿

誰堂真言:人若無癖不可交——文玩的把玩與包漿

誰堂真言:人若無癖不可交——文玩的把玩與包漿

誰堂真言:人若無癖不可交——文玩的把玩與包漿

誰堂真言:人若無癖不可交——文玩的把玩與包漿

誰堂真言:人若無癖不可交——文玩的把玩與包漿

同朋友聊天,為了不讓他們覺得我天天『包漿』掛在嘴邊,有時也會換著說『皮殼』、說『寶漿』、說『雅光』、說『手澤』,但終究揮不去的是心中那份對溫存舊氣的迷戀。在日本還有『習染』一說「谷崎潤一郎《陰翳禮讚》」,指的也就是這種東西。

董橋在他的《故事》中收了《包漿》一文,抄錄這麼一小段吧:『包漿又稱寶漿,是說歲數老的古器物人手長年摩挲,表層慢慢流露凝厚的光熠,像貼身

佩帶的古玉化出了一層歲月的薄膜,輕輕抹一抹,沉實潤亮的舊氣乍然浮現,好古之人講究這番古意』。

誰堂真言:人若無癖不可交——文玩的把玩與包漿

誰堂真言:人若無癖不可交——文玩的把玩與包漿

誰堂真言:人若無癖不可交——文玩的把玩與包漿

少年時代,曾在地攤買了一本關於書畫鑑賞的小冊子,頭次接觸到『包漿』這個詞,當時書中寫的是『葆漿』,說古舊書畫上也會有一層發亮的葆漿,這當然不是用手摩挲出來的,應該是長時間的舒與卷,覆背磨擦所致。

後來迷戀古玉,經常上論壇翻看帖子,記得有個網友為形象地說明包漿,舉了個例子,說你去看街邊乞丐的衣領和袖口,那發亮的就是

。還有城市雕塑,那些突出部位油油潤潤的便也是了。

前些年買了幾個小小的白芙蓉章料,幾乎天天拽在手裡,現在已經顯得古樸靈潤了——形成了一層深厚的包漿。在沒事的時候,我手裡總是拿著個小玩意,或是石章,或是核桃,或是手捻的小葫蘆,若是哪天手裡空著了,倒還有點不自在,好似抽菸的人一時找不到了香菸

誰堂真言:人若無癖不可交——文玩的把玩與包漿

誰堂真言:人若無癖不可交——文玩的把玩與包漿

誰堂真言:人若無癖不可交——文玩的把玩與包漿

誰堂真言:人若無癖不可交——文玩的把玩與包漿

坐在書案邊,看書刻印累了,就會端起清供著的英石撫弄一番。英石多皺多稜,開始把玩時還有點扎手,但時日既久,包漿漸起,也就沒了不適。

這同玩核桃有點類似,把玩之中刺激了手指手心的穴位,舒筋活血,對於我這種長期伏案工作的人來說,竟起到了預防職業病的作用。

誰堂真言:人若無癖不可交——文玩的把玩與包漿

誰堂真言:人若無癖不可交——文玩的把玩與包漿

誰堂真言:人若無癖不可交——文玩的把玩與包漿

南方有位友人Z兄,也是有把玩之癖的。

每每清晨起來,在洗漱之前,案前一堆雜玩都會經過Z兄的手,慢慢摩挲片刻,成為他多年來特定的習慣。就連出差在外,也會手持一二器物隨身帶著。有時在書齋內,同道坐茗若干,Z兄也會每人發放一件,囑其共同把玩。

誰堂真言:人若無癖不可交——文玩的把玩與包漿

誰堂真言:人若無癖不可交——文玩的把玩與包漿

誰堂真言:人若無癖不可交——文玩的把玩與包漿

誰堂真言:人若無癖不可交——文玩的把玩與包漿

誰堂真言:人若無癖不可交——文玩的把玩與包漿

誰堂真言:人若無癖不可交——文玩的把玩與包漿

誰堂真言:人若無癖不可交——文玩的把玩與包漿

誰堂真言:人若無癖不可交——文玩的把玩與包漿

誰堂真言:人若無癖不可交——文玩的把玩與包漿

曾同友人說起Z兄的這一嗜好,友人報之一笑:『毛病』!可不就是毛病嗎?要不陶布思怎麼會譯作『戀物癖』呢?

Z兄病得不輕,已在骨髓。我算是同病相憐了,就不知道是病在腠理,還是肌膚或是腸胃了。

誰堂真言:人若無癖不可交——文玩的把玩與包漿

誰堂真言:人若無癖不可交——文玩的把玩與包漿

誰堂真言:人若無癖不可交——文玩的把玩與包漿

誰堂真言:人若無癖不可交——文玩的把玩與包漿

文圖:誰堂呉汥湧兄

感謝小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