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曲詩文爲什麼會在山東發動抗捐抗稅的起義?

劉露濤

曲詩文1849年生於山東萊陽柏林莊,他一生的主要事蹟,是1910年領導山東萊陽農民抗捐抗稅鬥爭。

(曲詩文)

清末施行“新政”,其在國家發展戰略上具有積極效果,但對基層民眾而言,新政卻不總是對他們的生活有利。新政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而清政府允許地方政府在辦理新政需要籌款的時候,有相對自由的徵收稅捐的權力。在山東萊陽,官府就以“新政”的名義,對民眾徵收種類繁多的稅和捐以支持新政。一方面,稅有契紙稅和戶口稅等;另一方面,捐有牲畜捐、文廟捐和染坊捐等。要繳納稅捐,農民的經濟負擔自然加重多倍。負擔重,能勉強存活也就罷了,但1910年,萊陽地區遭受霜凍,農作物或減產或顆粒無收,然而稅捐依然要繳納,農民自然生存無望。當自身的生存都無法保障的時候,農民是不怕麻煩的,反抗就是順理成章的選項。

(萊陽事變實地調查報告)

萊陽農民的反抗鬥爭需要領袖人物,曲詩文擔任了這一核心角色。1910年4月,曲詩文號召三十多個村莊的農民組成聯莊會,以聯莊會團體的力量,與官府鬥爭,要求官府取消稅捐、開放社倉積穀(農民在農作物豐收的時候儲存部分糧食作為災年救濟用的糧食)賑災。1910年5月,曲詩文帶領村民前往縣衙,與縣令朱槐談判,要求朱槐同意他們的要求。朱槐迫於現場民情洶洶,自然不敢攤牌,他表面上同意農民的要求,待到農民退去後,朱槐立刻調軍入城,加強防衛。6月,曲詩文發佈檄文,痛斥新政給農民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率領農民包圍縣城,繼續施壓縣令,並燒燬幾位官紳的住宅,縣令朱槐在逼人的形勢下不得不答應農民的請求,農民成功地討要積穀。

(孫寶琦)

6月27日,朱槐被罷免,繼任者奎保則拒絕承認前縣令對農民的承諾,並採取強硬手段對付曲詩文領導的農民團體。與此同時,孫寶琦調集三百多士兵到萊陽強力彈壓農民起義。在這樣的形勢下,曲詩文聯絡各村民眾,準備攻打萊陽縣城。7月初,農民起義軍開始攻打萊陽縣城,雖然曲詩文身先士卒,領導有方,農民英勇前進,但終究抵不過清軍正規軍的戰鬥力。最終,圍攻縣城失敗,曲詩文遠逃他鄉。1914年,他回到萊陽,試圖繼續進行暴動,被當地官府逮捕並殺害。

1、馬庚存:《清末萊陽抗捐抗稅鬥爭首領曲詩文》

2、王賢知:《曲詩文和清末萊陽抗捐稅暴動》

3、黃珍德:《清末農村新政激變中的官紳民及其互動—以1910年萊陽民變為例》


回答者:復旦大學歷史系碩士研究生、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韓尚蒙



季我努學社


qwx2

活下去是人類生存的最後底線,當索取和壓迫超出了百姓所能承受的底限,生存的權利都受到威脅,那麼反抗和起義便成了必然的選擇,苛政猛於虎也,執政者只有善待民生,關心百姓疾苦,國家才能夠長治久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