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明朝太監宮女可以搞對食,清朝宮廷卻堅決禁止?

GerrardTorres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說白了,就是明朝和清朝太監的地位不同。

明代朱棣以後,太監地位逐漸提高,出現劉瑾、魏忠賢這種掌握實權的太監。

這種情況,在清代根本就是不可想象的。

因為明代太監普遍地位較高,甚至可以左右國家朝政,那麼找個對食也就算不了什麼。

宮女和太監結伴成假夫妻,一來是可以解決宮女吃飯的實際問題,二來是雙方都是心理殘疾者,互相解悶又幹不了實質性的事情,有利於宮廷的穩定,三來宮廷淫亂自古皆有,宮女搞同性戀,太監搞基尚且屬於尋常事,何談一個對食。

同時,太監一般是皇帝的心腹,也是深受皇帝信任的人。相比明代權臣的囂張,畢竟太監不可能篡位(因為沒有後代),皇帝更喜愛太監。

既然有皇帝罩著,對食這種小事又算得了什麼。

那麼,為什麼清代沒有這種玩意?

主要還是太監地位低下。

順治帝就於順治十年(1653)頒佈上諭,對太監管理做出了規定:一、非經差遣,不許擅出皇城;二、職司之外,不許干涉一事;三、不許招引外人;四、不許交接外官;五、不許使弟侄親戚暗相交接;六、不許假弟侄名色置買田產,從而把持官府,擾害民人。

看看,太監擅自出宮都是死罪,哪裡有什麼地位。

清代著名的李蓮英、安德海之流,充其量也就是皇帝太后身邊的爪牙而已,實際上沒有權力。一旦失去主子,隨時就會被處死。

滿清皇帝將八旗子弟視為自己人,而太監大部分是漢人,充其量也就是低等奴僕,也不被信任。

不過需要說明的是,清代有頭有臉的太監,雖然沒有宮女對食,但還是可以娶妻的。

比如著名的安德海,就娶了徽班唱旦角的年方19歲的美人、藝名九歲紅的馬賽花為妻。

李蓮英也花錢買過媳婦。


薩沙

宦官無妻兒,宮女無夫君,因此結成伴侶,以慰深宮寂寞。太監宮女搞對食,只是流行於明朝,在清朝宮廷堅決禁止!




Δ劇照

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出身平民。明朝初年,朱元璋對於對食之事深惡痛絕,曾下令對對食的太監行剝皮之刑。

永樂之後,太監的地位上升,這一禁令便如一紙空文。從這個時候開始,對食在明朝宮中開始公然允許。

明朝宮女從入宮的那一刻起,便失去了人身自由,終生在宮中供奴役使喚。而太監則因身體方面的缺陷,導致無法娶妻生子。對於兩者來說,都在宮中過著寂寞的生活。


Δ劇照

彼此相伴過日子,不失為一種調劑枯燥無味的生活的方式,可以使他們心靈得到慰藉。

在明朝那個環境中,對食其實還是一種社會風氣。中國傳統對同性戀採取“包容”態度,甚至在古代相當普遍。明朝著名才子李漁曾創作戲劇《憐香伴》,講述女子同性戀的故事。對同性戀能夠給予包容,對食同的看法也就不難理解了。

到了清朝,開始堅決禁止太監宮女對食,原因有二。其一,清朝太監在宮中的地位選不及明朝時期。清朝君主對太監管束極其嚴格,做事必須小心翼翼,一個不小心的錯誤,極有可能引來殺身之禍。

Δ劇照

其二,清朝君主善於總結,有了明朝的前車之鑑,清朝君主自然不能重蹈覆轍。對於宮女不再是終身供奴役使喚,達到規定年齡時可出宮婚嫁,對於對食明確下達禁令。


史之策

一、清朝太監地位遠低於歷朝歷代。除了因為清統治者吸取前朝教訓以外,更主要的是,八旗貴族取代了太監的作用,皇帝不再需要太監來制衡文官集團。太監除了伺候皇帝一大家子人以外,沒有其他的利用價值了。

追根溯源,從唐中後期以來中國政府一直面臨的一個問題,就是文官階層勢力的壯大,統治者為此費勁心機,比如宋朝的監察制度,一個人幹活,三個人監視;元朝呢,把人分成三六九等,有整個蒙古貴族和色目人利益集團,很輕易地可以繞開中國本土的文官階層貫徹自己的意志,甚至很長時間廢除了科舉制度;明朝皇帝只能通過內廷的宦官來制衡文官集團,比如用魏忠賢牽制東林黨;清朝的八旗制度更厲害,整個旗人集團都和最高統治集團利益一致,漢族文官集團的勢力自唐代以來降低到最小,這樣,滿洲皇帝就可以不必像明代漢人皇帝一樣倚靠宦官和文官集團抗衡。

二、清朝的八旗制和滿漢地位的不平等。清朝八旗裡面有滿八旗,蒙、漢、達斡爾、錫伯等八旗,其中的漢八旗在旗人中地位最低,但是可以和其他旗人通婚。而太監是普通的漢人,不是旗籍,所以太監這種漢族貧民中閹割而來的奴才哪有資格掌握權力。

清朝的宮女,都是從八旗中選出的秀女(滿十三歲至十六歲的女子),地位明顯高於太監。因為旗人少女有限,所以幾年的服役期滿,沒有被臨幸過的就結算工資放出去嫁人了,不像明朝宮女一直終老於宮中,弄不好還得殉葬(明英宗之前,受到元蒙影響,明朝宮廷一直保留殉葬習俗)。所以,清朝宮女在擇偶方面沒那麼飢渴。

況且清朝宗訓,“滿漢不通婚”(並不是指滿族人不能與漢族人結婚,而是指八旗內部可以通婚,但是旗人不可以與旗外民人結親)。旗人宮女和漢族太監走到一起簡直是在挑戰祖訓。

《甄嬛傳》裡面那麼多漢族姓氏的妃子,即便是漢八旗,也不會在數量上佔優勢,跟當時清朝科舉的錄取分數線和錄取比例一樣,都是有地區、民族傾斜的。滿蒙女子佔比例最高,一般漢軍旗的女子進宮以後,受到晉封的都要抬入滿洲旗,入滿洲旗以後就會改姓,在姓氏後面加一個“佳”字,以示身份的尊貴,改姓僅妃子一人姓氏,其孃家不變。比如,嘉慶皇帝的生母就是魏佳氏。所以,《甄嬛傳》裡面那些做到貴人及貴人以上的嬪妃還沿用自己的漢族姓氏,嚴重不符合歷史。

三、清政府撤銷了明代內廷的二十四衙門,建立內務府統一管理宦官,這樣就把內廷的宦官系統整個納入了國家的正式官僚體制,故而宦官系統也就不可能再與整個官僚系統對抗。沒有了權力,沒人巴結,還不是個完整的男人,而旗籍宮女則是等著服役期滿拿獎金回家嫁人。明朝的太監宮女會產生“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共鳴,但是在清朝這種可能性幾乎沒有。


大學軍事理論教師

為什麼明朝太監宮女可以搞對食,清朝宮廷卻堅決禁止這件事兒?

兩個問題,

第一,為什麼明朝太監和宮女可以搞對食?

原因有四:

1,明朝太監地位比較高。洪武朝太監地位低要是對食搞菜戶會被剝皮。永樂朝開始,太監地位提高,大太監搞對食,小太監們也眼饞啊,於是蔚然成風。

2,明朝皇帝認可太監地位,允許甚至給太監介紹對食,也是皇家的恩典。比如魏忠賢和客(qie)氏,天啟一把魏忠賢看做好控制的宰相。

3,明朝皇帝大都無為而治無法出宮,對於宮中對食這種趣事,也是無聊生活中的一點談資。要是這點樂趣都沒有了宅男們會悶死的。

4,宮女太監對食從漢朝就開始了,明朝同性戀都很流行,這點事,容忍度很高了。

第二,清朝為什麼嚴禁太監宮女搞對食?

1,太監搞對食,會增加太監獲取權勢的慾望。本來就一個老光棍,發大財沒用,控制朝政也沒用。能夠搞對食,太監鑽營權力的慾望會大大增加。

2,清朝嚴厲控制太監專權結黨,而對食,本身就是太監結黨專權的一種方式。《甄嬛傳》裡面蘇培盛勾結甄嬛弄雍正的情節,充分說明太監搞對食是不利於宮中權力集中在皇帝手中的。

3,明朝皇帝把太監當成自己人厚待,而清朝皇帝的自己人是八旗子弟,所以,太監在清朝政治中地位很低。太監只是低端服務員,打光棍有利於最大限度得讓他們做好服務工作。

手寫不易,關注一下唄!


歷史知事

首先來解釋一下什麼叫結對食。說的直白一點,就是宮女太監做夫妻,搭夥過日子。當然這個夫妻關係被理解是,一種假夫妻關係。深宮生活寂寞,太監宮女以此作為一種調節解悶的方式。有時候也指宮女之間的同性相互愛戀。明朝的時候,這一關係也會稱為“菜戶”。對食就是結成對子一起吃飯。菜戶叫成了“戶”相當於就成了人家。所以菜戶要比對食的關係牢固得多。


其實,在明朝的時候一開始朱元璋對這種關係也是深惡痛絕的。明成祖朱棣後,這個政策開始鬆動,甚至朝廷也不進行限制而且允許宮女和太監結為菜戶,財產互通如同夫妻。在一些野史裡面,甚至有皇帝會問一些宦官你的“菜戶是誰呢?”在朝鮮《朝鮮王朝實錄》裡有一則迷一般的記載就是朱棣凌遲了近3000名宮女,就是因為自己寵愛的朝鮮妃子權妃被害;權妃侍女和宦官私通結菜戶。兩件事疊加惹得朱棣大怒,徹查是凌遲了3000宮女。


清朝雖然對這一事情管束比較嚴。我們在《甄嬛傳》裡面對蘇培盛和槿汐結對食頗有了解。雖然是電視劇,但是在禁止對食是這一方面,歷史上也是有的。但是呢?當時清朝還是有很多的太監,能夠找到自己的伴侶。他們不一定要在宮裡邊找,他們還可能借著自己的財富,到煙花柳巷或者普通人家去買一個妻子。

清朝禁止的原因主要是清朝吸取明朝宦官地位高,結黨營私專權的教訓,因為結對食容易引起太監慾望,尤其對權力的渴望。清朝皇權頂峰,限制自然更多,結對食被認為是不良風氣

文/紅雨說歷史


紅雨說歷史

為什麼明朝太監和宮女可以搞對食?

因為明朝自永樂皇帝朱棣開始,太監地位比較高。朱棣和他之後的皇帝最信任的就是身邊的太監,所以對“対食”不但不禁止還作為對太監的恩典

至於清朝為什麼沒有太監宮女搞對食?

是因為清朝吸取明朝的教訓,嚴厲控制太監專權結黨。

因此對食,在清朝只不過是轉入了地下,不像明朝那樣公開罷了力集中在皇帝手中的。


看春天來了

自從朱元璋坐穩天下洪武當政後,朱元璋就開始反制腐敗,還進行文化內層的大清理,首先把孟子清理出了孔廟,因為,孟子的‘民重君輕’的思想在朱元璋看來已經嚴重的削弱了自己的帝王地位。大家都知道,老朱出身貧寒,給地主放過牛在寺廟裡做過幾年和尚 ,還吃過乞丐給它煮的‘珍珠翡翠白玉湯’。可以說朱元璋能當上皇上是多麼的坎坷不容易。當政之後更是對手下的大臣進行了無情誅殺,以鞏固自家的所謂的江山社稷。




因此,咱們的‘小朱’同學把權力看的是多麼的重要,太監,顧名思義就是封建職官管理制度中的一種閹人,因此,在朱元璋看來這種人的慾望應該比貴胄命官的慾望低。所以,洪武以後明朝太監的社會地位比較高,特別是後來建立起了東廠西廠這些令人毛骨悚然的機構,更加奠定了這些太監社會地位的基礎。因此太監娶媳婦都是見怪不怪的常事,更別說和宮女相對而食打笑喜鬧了。



一直到了清朝,因為有了前車之鑑,大臣們對太監們在明朝所做的種種惡行彷彿記憶猶新,個個進言皇帝封殺太監的權欲於萌芽期。所以,清朝皇帝有‘內訓’:太監不可當政,不可對國家大事進言……對他們的行為進行了約束制約。清朝有個叫安德海的宦官,八九歲就被淨身進了皇宮,在咸豐身邊當了個御前小太監,由於它聰明伶俐,很快得到了咸豐帝和’慈禧的好感,咸豐亡後,安德海在皇宮權力的遊戲爭奪戰中立了大功,慈禧很寵愛它,它就恃寵而驕把很多當朝命官不放在眼裡,結果在同冶八年,奉慈禧之命去採辦服飾,一路大張旗鼓,賣弄騷姿,走到山東的一個地方就被密謀已久的巡撫丁寶楨擒獲並被處決了。
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清朝‘內訓’在恃驕放縱以後的太監身上印證了一種結果,一種斬殺的依據。所以說,清朝太監的地位相比明朝太監的地位要低的多得多。


馨園茶話

明朝太監閹黨之害可以從順治入關後將識字太監統統清理,而且規定清胡太監不得識字。而與閹黨激烈鬥爭的明朝士大夫集團很少受到清洗,只要不反清的都被寬恕了。閹黨暴力掠奪各個階層利益,所以各個階層都反閹黨。崇禎殺魏忠賢一是他權利太大上架空皇帝,中架空政府機構和閣員,自稱九千歲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下壓榨百姓,閹黨集團自成體系與政府並行,並徹底催毀政府機構的職能。閹黨與士大夫集團相比對國家傷害太大,所以順治入關做的決定很多與太監有關。


雙魚yilongyang

明朝宦官拜朱棣所賜,已經成為一個政治集團。在國家層面可以做到同進共退、有度、有章法。甚至在極端情況下可以行使與展現相對獨立的政治意志。

究其原因就是有明一代,皇權始終未能有效的壓制相權、或者說政府行政權(朱元璋通過打擊胡惟庸取消相權其實是完全失敗的)。特別是中後期從夏言至張居正之間一段血腥殘酷的相位更替(其實閣臣之間的殘酷鬥爭,就可以反證皇權無威,壓不住局面。所謂嘉靖數十年不上朝而能控制群臣只是一種錯覺,嘉靖不上朝原因無他,只是不敢面對朝臣。因為明眾臣洶洶也。)

宦官宮女對食,可以看成是一種心理補償機制。一個由於身體重要部位不完整造成的性別焦慮群體,一個由於宮牆高深無法實現性別功能的群體。而且是都處在一個永遠走不出去的心理狀態下。互相有個伴,填補那顆不完整的性別缺失,實在是皇權和身邊特殊群體之間的一種心照不宣的妥協。再加上群臣的力量逼迫皇帝要利用宦官平衡政治天平,“對食”就算不了什麼。

清代君主其實是很勤奮的,一個重要的表現就是特別愛學習特別愛總結,歷代興衰看的特別透徹,總是不斷的在彌補歷代統治的缺失。但是正因為如此盲點也很明顯。就是忽略了宦官宮女這兩個特定人群的特定需求。入清後,文官士大夫集團明顯不如明代彪悍,政治天平就不需要過多的向宦官集團傾斜(至於宮女,很多並不終身服役,甚至大部分到一定年齡會出宮婚配,那就和明代宮女有本質上的不同),盲點就更無人修正。再加上有清一代的宦官沒有形成共同進退的政治集團,也就不可能有向皇權要“對食”的資本。


60絮語

主要還是明朝的皇權無威,壓不住相權。群臣的力量逼迫皇帝要利用宦官平衡政治天平。宦官已經成為另一個強大的政治集團。甚至在極端情況下可以行使與展現相對獨立的政治意志。自然太監宮女搞“對食”就算不了什麼。這也反應了皇權和身邊特殊群體之間的一種心照不宣的妥協。而清朝太監的地位相比明朝太監地位的要低的多得多。清朝文官士大夫集團也明顯不如明代彪悍,政治天平就不需要過多的向宦官集團傾斜(至於宮女,很多並不終身服役,甚至大部分到一定年齡會出宮婚配,那就和明代宮女有本質上的不同),盲點就更無人修正。再加上有清一代的宦官沒有形成共同進退的政治集團,也就不可能有向皇權要“對食”的資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