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商業體越來越多,它們都有什麼用?

【武房網訊 黃意】前幾天有一則新聞,新一線城市商業魅力,武漢排第四。

武漢商業體越來越多,它們都有什麼用?

針對從商業資源集聚度、城市樞紐性、城市人活躍度、生活方式多樣性和未來可塑性5大指標對中國城市再次排名。

武漢的商業體,大大小小各不相同,針對不同的人群,不同的消費水平,不同的區域,每個商業體都是獨一無二的。

武漢的大型商圈不少,為了居民區建立的小型商業也很多,例如礄口的古田片區,江岸區的後湖片區,還有楊汊湖片區,專門為附近居民設定了商圈,這些小型商圈的出現,是為了滿足居民的基礎娛樂設施。

各類商圈的出現,提升了武漢市的整體消費水平。

根據榜單顯示,武漢在商業資源集聚度上排名第五,從老牌的中山大道江漢路、武昌中南路、街道口、司門口、漢陽鍾家村商圈、王家灣商圈,到新興的光谷、古田、武漢CBD等商圈,形成了多個核心商業片區,強勁的商業圈實力說明武漢已發展成為商圈多中心城市。

武漢商業體越來越多,它們都有什麼用?

漢街商圈在武昌區可以說是舉足輕重了,每個街區有各個街區的特色,漢街的附近還有萬達廣場,寫字樓也很多。

武漢商業體越來越多,它們都有什麼用?

再來說說漢口,漢口這邊老牌的幾個商圈也在不停更新換代,循禮門心修建的M+商業體,針對的是年輕人,而江漢路和武漢廣場等商圈從不缺乏人流量。

在漢口這邊,針對居民集聚的地方有不少新晉商圈。

像江漢路等大型商圈不必多說,武漢,也有不少小型商圈,甚至還有迷你商圈。

例如後湖城市廣場,漢口城市廣場等。

武漢商業體越來越多,它們都有什麼用?

隨著武漢人口越來越多,武漢逐步擴張,漢口這邊,古田、楊汊湖、常青花園、後湖等地居民隨之增多,越來越多的樓盤擴散,附近也衍生了小商圈。

小商圈的特色是:基本品牌都有,有電影院、餐廳等。

數據顯示,武漢的書店、博物館、餐廳、咖啡館數量在全國名列前茅,為市民休閒提供了多樣選擇的場所;另一數據顯示,2016年至2017年間,武漢新增影院22家,滿足了武漢人的觀影需求。

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武漢人的經濟消費水平逐步提高。

是的,消費者的需求越來越大,商業體越來越多,購買力越來越強,從而促進了經濟水平的提高。

武漢,商業魅力一躍成為新一線城市中第四,也有他的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