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身体成为情绪的替死鬼!

情绪是一个人对外界反应的一种表现,一般分为两种,正面的和负面的,或者是积极的和消极的。像快乐、喜悦、开心等属于正面、积极的情绪;暴躁、忧虑、悲伤、焦急、烦恼等属于负面、消极的情绪。长期保持正面、积极的情绪能够使人不断前进,而长期保持负面的、消极的情绪则会伤害自己的身体。

而负面的情绪则反之,人处于生气时,交感神经活动会增强,促进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而引起冠状动脉收缩,诱发心绞痛等等。而且人们常说的气大伤肝这类词语,也从侧面反映了负面情绪的影响。

别让身体成为情绪的替死鬼!

前段时间有这样一个新闻:

浙江某六年级学生,一到上学时间见到班主任就想呕吐,父母带去各种检查都没能找到原因,直到最后通过催眠,才得知真实原因。

原来这个男孩曾目睹班主任体罚学生,他感到很反感,但又不敢表达,最终只有通过身体表达出来。

这就像我们常说的:身体是最诚实的。身体总是能先于语言,表达出我们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例如孩子不想去幼儿园,就总是会频繁拉肚子;或者每天早上会无理由的哭泣;当我们特别不想去参加某个活动,就真的会出现头疼脑热、感冒等等症状。

身体总是比自己能更加真实的对待我们的内心世界,通过各种症状来进行表现。

别让身体成为情绪的替死鬼!

还有很久以前听说的一个故事:2008年1月,很多媒体报道湖南娄底有一位62岁的退休教师,也是异常怕冷,冬天最多的时候要穿38件上衣和11条裤子,还要生两个炉子。

这位退休教师,他的回忆是,自从1992年妻子遭遇车祸去世后,他的体质开始变差,常常感冒,同时也越来越怕冷。

这样的故事确实比较极端,心理学有一个术语可以来解释,这个术语叫“躯体化”。

所谓躯体化,就是你的某种情绪,不能在情绪层面去表达,就通过身体来表达。我们的心灵过程有思维过程、身体过程和情绪过程。

情绪过程最好在情绪层面去表达,当这个过程的表达受阻时,就可能转而通过身体来表达。

这个时候,身体的表达就非常有象征性,像是一种隐喻。

还有一个身边真实的故事:有个南方的孩子,高考之后,因为填志愿的失误,让他误打误撞的被东北的一所学校录取,他想留住长沙,因为他的同学都留着了长沙各所大学里,只有他不远万里去到一座陌生的城市。

他不想去,可是没有办法。

结果,他在东北那所大学严重不适应。

短短的一学期,他瘦了几十斤,他饮食不习惯,温度受不了,经常肚子疼,感冒,身体很差。

在我个人看来,瘦几十斤、肚子疼,生病住院,都是他心灵深处的反映。

首先,他感到孤独。

他的所有好友几乎都在南方读书,仅有的几个在北方的,也都在比他离家近的地方,且那几个同学都考到了一座城市,这让他在东北的那所大学感到异常孤独。

其次,学校太多的学业积累一起,使他应付不暇,萌生出了逃避心理,想回到父母安全的避港湾里。

再次,他觉得自己被抛弃。

当初他不想来东北读书,他的老师和父母都觉得这是个来东北换个环境,体验不同的生活,是个不错的机会。

这让他觉得自己既被父母否定了,也被抛弃了。

这三个原因加在一起,令他在那所大学度日如年。他不能接受那所大学的一切,从老师到同学,从宿舍卫生到食堂水平。

于是,他一到那所学校,便对父母说,我在这里待不下去,我想转学,想回到南方去,不行复读也可以。

但他的父母严重反对,觉得应该锻炼他养成独立自主的能力,从学校转学只会给他们丢脸。

从此他便努力去适应东北的生活。然而,这只是他意识上的努力,他的潜意识仍然执著于回去的念头,仍然拒绝融入这所学校。

于是,在潜意识的指挥下,他讨厌那所学校的饮食,吃得很少,很快瘦了下去。

甚至可以说是在潜意识的指挥下,莫名其妙得了那么严重的病。

也可以说他心中积攒了太多的死能量,这些死能量无法转化为生能量。

而父母也听不到他的声音,于是这些死能量转过来攻击他自己,最终导致了这一系列的身体问题。

本来,他想和父母沟通,用语言来表达这个信息,但父母不允许,无奈之下他改用身体来传递这个信息。

身与心的呼应,这一点在现代医学上得到了充分重视,现在很多疾病被称为“身心疾病”,就是认为心理因素在其中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别让身体成为情绪的替死鬼!

当发现身体问题是躯体化时,我们该怎么办呢?

我们需要真实的面对自己的内心,面对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与情感,去正确处理和消化掉不好的负面。

给自己一个时间调整,给自己一个缓冲的时间,让事情一步一步慢慢的解决掉。只有正确面对自己的情绪,让自己消化掉这些负面影响,才不会让身体来承受情绪带来的后果。

所以当我们出现问题时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