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得病的原因,無外乎氣、血、精、津液,簡說氣血精津液的關係

人得病的原因,無外乎氣、血、精、津液,簡說氣血精津液的關係

一、氣與血的關係

氣屬陽,主動,主煦之;血屬陰,主靜,主濡之, 兩者都源於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和腎中精氣

氣對血的作用,

氣能生血:氣能生血是指氣的運動變化是血液生成的動力。

氣能行血:氣能行血指氣的推動作用是血液循行的動力。

氣能攝血:氣能攝血即氣對血的統攝作用。

人得病的原因,無外乎氣、血、精、津液,簡說氣血精津液的關係

血對氣的作用,

血能生氣:氣存血中,血不斷地為氣的生成和功能活動提供水谷精微:

血能載氣:氣存於血中,賴血之運載而達全身。

氣與血的關係可概括為"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若血氣不和,則百病叢生。

二、氣與精的關係

精依氣生,氣化為精。精之生成源於氣,精之生理功能賴於氣之推動和激發。

精藏於腎,腎精充盛,不斷地供給五臟六腑,以促進臟腑的生理活動。精盈則氣盛,精少則氣衰。

人得病的原因,無外乎氣、血、精、津液,簡說氣血精津液的關係

三、氣與津液的關係

氣屬陽,津液屬陰,

(一)氣對津液的作用

氣能生津:氣是津液生成與輸布的物質基礎和動力。

氣能行津:氣能行津指氣的運動變化是津液輸布排洩的動力。

氣能攝津:氣能攝津是指氣的固攝作用控制著津液的排洩。

人得病的原因,無外乎氣、血、精、津液,簡說氣血精津液的關係

(二)津液對氣的作用

水谷化生的津液, 在腎陽的蒸動下,化而為氣,升騰敷布於臟腑,發揮其滋養作用。津液的丟失,必導致氣的耗損。

四、血與精的關係

精能化血,血能生精,精血互生,故有"精血同源"之說。

人得病的原因,無外乎氣、血、精、津液,簡說氣血精津液的關係

五、血與津液的關係

二者均屬於陰,在生理上相互補充,病理上相互影響。

人得病的原因,無外乎氣、血、精、津液,簡說氣血精津液的關係

運行於脈中的血液,滲於脈外便化為有濡潤作用的津液。當血液不足時,脈外之津液滲入脈中以補血,因而導致脈外的津液不足,出現口渴、尿少、皮膚乾燥等表現。所以,中醫有"奪血者無汗"之說。汗為津液所化,汗出過多則耗津,津耗則血少,故有"奪汗者無血"之說。血與津液互相交會,津可入血,血可成津,"水中有血,血中有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