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確定性臨界點範圍內,給行情合理的、一定的折騰空間

英雄本色裡小馬哥說過一句話:不要以為看了幾本書,就可以混黑社會了,你試過被人用槍指著頭,喝完整瓶的威士忌嗎?

做股票也一樣。看懂幾本股票分析的書很容易,分析的頭頭是道上天入地很容易,甚至個把月掙個幾十萬也很容易,不過,朋友,在你有點飄飄然的時候,在你盤算著是今年還是明年掙到一千萬的時候,我要對你棒喝一聲:哥們,悠著點,沒什麼是容易的,做股票也一樣。

老天是公平的,給你一樣,就要拿走另一樣。換句通俗話說,別光看賊吃肉了,你那是沒看到賊捱打呢。

你如果試過一天賺上或賠掉你半生的工資收入而面不改色,夜夢安穩,那麼恭喜你,你開始進入做股票的初段,也就是說,你開始入門了。但是,這入門的代價太大了,也許是早生華髮,也許是妻離子散。一將功成萬骨枯,更多的人,已經永遠倒在了萬里長征的雪山草地上。

因此我的建議是:第一,我不建議你做股票。第二,如果你一定堅持要做,那就少拿點錢做吧。第三,如果一開始就賠錢,那是好事。如果一開始就大賺,那這個人就快廢了。

為什麼?因為錢來的太容易。一念貪心起,八萬障門開。聽到很多人跟我說他又賺了多少多少時,我只是笑笑;聽到很多人摩拳擦掌熱血沸騰砸鍋賣鐵要加大投資的時候,我只能搖搖頭。我想勸他們收收手,他們會說:大叔,你老了,膽子太小了,富貴險中求,知道不?

是的,富貴險中求,但周星馳說過:球,不是這樣踢地。股票,也不是這樣做地。


均線的研判要點

基於均線指標在交易實戰的應用經驗,投資者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均線指標進行研判。

一、均線的方向

均線能夠代表趨勢,趨勢方向是均線的第一要素。均線通常有兩種方向,一種是向上,另一種是向下。均線的方向與歷史數據有關,如果均線的當前值比前一階段的均值大,那麼均線的方向是向上的;如果均線的當前值比前一階段的均值小,那麼均線的方向是向下的。當中長期均線向上運行時,表示中長期趨勢以上漲行情為主,此間出現的股價下跌通常是短期回調;當中長期均線向下運行時,表示中長期趨勢以下跌行情為主,此間出現的股價上漲通常是短期反彈。

也就是說,均線的傾斜方向與股價運行的大趨勢是相吻合的,即短期均線方向向上,則股價短期處於或即將進入上漲趨勢;短期向下,則股價短期處於或即將進入下降趨勢,如圖所示。

在確定性臨界點範圍內,給行情合理的、一定的折騰空間

圖所示,華能國際的5日均線、10日均線和20日均線在2015年3月出現拐頭向上的走勢,且股價K線一直位於均線上方,這預示著股價將在中短期出現一波上漲走勢。

二、均線與K線的相對位置

K線位於均線的上方,則表示股價高於均線對應週期內的大多數投資者的持倉成本,也就意味著股價上漲相對比較容易;反之,則下跌比較容易。

在確定性臨界點範圍內,給行情合理的、一定的折騰空間

如圖所示,黃山旅遊自2015年3月8日走出震盪區間後,股價K線一直位於均線的上方,且均線方向向上,則意味著股價將持續上漲走勢。期間,股價曾幾次回調至均線附近,但均因受到均線的支撐而重新上漲。

運用均K線和均線相對位置關係判斷股價運行趨勢時,需要重點關注均線的方向,即均線方向向上,且股價位於均線上方,說明股價處於上漲趨勢中;均線方向向下,且股價位於均線下方,則說明股價處於下跌趨勢。

三、均線的拐點

均線的拐點是指在該點前後,均線的運行方向發生了相反的變化。當一根中長期均線向上運行了很長時間之後,股價無力再創新高而出現下跌,均線也隨之移動,進而形成了一個波峰,這種拐點預示著原來的上升趨勢可能轉變為下降趨勢。當一根中長期均線向下運行了很長時間之後,股價無法再創新低而出現上漲,均線也隨之移動,進而形成了一個波谷,這種拐點預示著原來的下降趨勢可能轉變為上升趨勢。中長期均線的拐點有較高的參考價值,可使投資者有效地掌握股票買賣的最佳時機。而短期均線的拐點較多,可信度也相對較低。

下面來看一下天潤曲軸的案例,如圖所示。

如圖所示,從2015年9月中旬開始,天潤曲軸的30日均線開始拐頭向上運行,且股價運行於30日均線上方,這說明股價處於良性上升區間。2016年1月4日,天潤曲軸跳空下跌並收出一根大陰線,30日均線也隨之下降,拐點出現。這是行情反轉的信號,之前的上漲行情在下一步可能演變為下跌行情。

梳理下均線的不同使用方法

1、上多下空

均線的第一種的用法是上多下空,當K線上穿均線時開多,當K線下穿均線時開空。這是均線最基本的用法,同樣也是基本不賺錢的用法。如果你還在用這種簡單的方法實盤操作的話,那就要當心啦。

在確定性臨界點範圍內,給行情合理的、一定的折騰空間

2、上多下空的進階(均線+結構)

交易經驗比較豐富的朋友應該都知道,單根K線突破均線是非常不穩定的,往往很多時候只是假突破,並且在均線的運用中我們重點看的是均線的角度而不是均線是否被突破,所以可見第一種方法並不靠譜。

那該怎麼辦呢?只看均線不靠譜那我們就加上結構試試!什麼是結構?結構就是N型,N型是所有形態的分解,他可以組成所有的反轉形態。

在確定性臨界點範圍內,給行情合理的、一定的折騰空間

我們看下均線+結構的結合運用

在確定性臨界點範圍內,給行情合理的、一定的折騰空間

相比第一種單純用單K突破均線就買入進場的方法,均線+結構雙突破的方法可以過濾很多假突破的情況,適當提高勝率,但是總體來說仍然不是很好的方法。如果你有不錯的基本面選股基礎,那可能可以靠這個賺錢。但如果你只是技術面炒股,那賺錢仍然很難。

3、回踩均線買入法

前兩種方法做的都是趨勢的拐點,而第三種方法做的是趨勢成型之後回撤結束趨勢重啟時入場,相對來說這種方法做的人應該最多,但是由於沒有止損觀念和入場時機選擇不恰當,用這方法賺錢的人也只是少數。

在確定性臨界點範圍內,給行情合理的、一定的折騰空間

投資決策的5個人性弱點

1、損失厭惡: 人們總是喜歡確定的收益,討厭確定的損失。

假定你打開交易軟件,發現上週投資的某隻股票毫無徵兆的漲得非常好,盈利超過50%(持倉成本為16元/股,現在漲到了24元/股),您會如何操作?

在確定性臨界點範圍內,給行情合理的、一定的折騰空間

大部分人的第一反應是獲利退出,落袋為安,部分老司機可能會選擇部分賣出,收回本金和部分利潤,留著剩下的一部分利潤在股票裡,再博一把。

在這裡,無論是全部賣出,落袋為安,還是部分賣出,收回本金,反應了人們在盈利情況下,對於風險(不確定性)的厭惡。

人們會一直保持風險厭惡嗎?不一定!

還是上面的例子,假定股價不是大漲,而是大跌了50%,(持倉成本為16元/每股,現在跌到8元/股),您會如何操作呢?

心理學家發現,大部人會選擇繼續持有,等待反彈。因為此刻賣出,意味著浮虧變為實虧,這是一般人不願意接受的,為了避免確定的損失,人們甚至變得更加願意承擔風險,持有股票,期待反彈。最後,盈利(賺1000元)帶來的快樂程度要小於同等額度虧損(虧1000元)帶來的痛苦。如此也解釋了,為什麼很多散戶手裡的好票拿不住,爛票一大把。

2、代表性偏差:人們習慣於簡單根據過去的經驗對新信息定論。

如果你聽到某某分析師說“我認為股價下一步將會……,因為2011年的經濟指標和現在相似,當時股價……”,聽到這種話的時候,要小心了,這裡可能存在著“代表性偏差”。

心理學家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

他們在街頭隨機訪問一些路人,問他們“到底是心臟病危險還是中風危險”,得到的回答往往是這樣的,如果他們身邊有人不幸患上了心臟病,他們會說心臟病危險,而如果身邊有人中風,則更可能說中風危險。

其實,這個問題需要醫學家對大量的病例進行細緻地研究,才能得出結論,人們習慣於簡單地套用過去的經驗去預測未來。

回頭來看前面分析師的那句話,2011年至今,雖然經濟指標類似,但無論是產品規模、法律法規,還是監管態度、投資者的成熟度,我們的資本市場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僅僅因為一些指標的類似,就推出股價會有相似的走勢,這個結論的靠譜性是有待進一步考證的。

固然,從過去相似的事件中去總結歸納經驗,是經濟/金融學常用的研究方式,但結論的得出需要嚴格的論證、推導和檢驗。簡單地通過套模板得出的結論肯定是有待檢驗的。然而,你去翻翻券商分析師的研究報告,存在大量這樣的語句,受過專業訓練的分析師尚且如此,何況個人投資者乎?

3、控制錯覺:人們慣於相信自己能夠控制的結果,其實卻不一定。

假定你買了一張機打的彩票,我說2元轉讓給我吧,你可能毫不猶豫就轉讓給我了。但如果這張彩票不是機打的,而是你研究過往開獎情況,用心選的號碼呢?你仍然願意2元轉給我嗎?

理論上,兩張彩票中獎的概率是一樣的,精心挑選過的號碼會讓人有一種控制感,產生控制錯覺 ,使得在你的心目中,那張精心挑選過的彩票會有更高的中獎預期和估值。

4、懶:惰性是很多人虧損的重要原因。

人天生是存在惰性的,懶得關心時政大事,懶得去了解宏觀經濟,懶得去學習基礎知識,懶得去了解具體的投資產品,懶得去思考什麼收益與風險,甚至懶得讀完這篇文章。

而資本市場本身卻是瞬息萬變,天道酬勤的,每天發生的各種事件和信息,影響著各類投資產品的風險與收益,唯有多接觸、勤學習、常思考才能夠有機會抓住脈絡,跑贏市場。

最可怕的事情是,比你優秀的人,還比你勤快,巴菲特每天用工作和休息時間的80%來閱讀(財務報表、報告、雜誌、報紙),彼得·林奇每年要訪問200家以上的公司和閱讀700份年度報告,他們能贏是有原因的。

在確定性臨界點範圍內,給行情合理的、一定的折騰空間

5、可得性偏差:人們更傾向於被容易獲得的信息所影響。

還記得那句“今年過年不收禮,收禮只收XXX”的廣告詞嗎?簡單粗暴,有人正好在考慮過年帶些什麼禮品回家,腦袋裡飄出這個廣告詞,然後就買了。

人們更傾向於被容易獲得的信息所影響,這也是我們身邊充斥著各種各樣廣告的原因。

你有沒有遇到這種情況:手上有點閒錢想投資點股票,一時也不知道買什麼,腦袋裡冒出某隻股票或者基金,也不太熟,可能以前身邊朋友提過,或者電視裡有推薦過,看了看就投了。恭喜,中槍!

做交易如做木工,也是一門手藝活,也要“留一條縫”。

做交易是做確定性,交易的留一條縫,是在確定性臨界點範圍內,給行情合理的、一定的折騰空間。

這是交易系統正常運行、行情正常發展所必須的空間和餘地。收縮、扼殺這個餘地,交易必窒息而亡。

來看看這幾類不留縫操作,是怎樣窒息你的交易的。

一、貪低不留縫

系統發出明顯交易信號,行情快速發展,在現價上低一兩個價位買。交易信號一般出現在關鍵位置,行情強勁,甚至一飛沖天,轉瞬之間,停頓和回頭時已到“天上”。低一兩個價位沒買進,情急之下撤單,現價買,還是沒追上。行情繼續飛昇,臉熱心躁,在現價上高几個價位買,成交。回頭看看,成交價離系統信號初始價已高出一大截,高處不勝寒油然而生,心底涼嗖嗖的。行情停頓,回落,出現浮虧。貪低反追高的懊惱,加上畏高,加上擔心行情失敗,心煩意亂中一把將籌碼砍了。

如此幾次三番,一波行情就這樣做砸了,不賺反虧。

交易系統沒問題,行情判斷沒問題,就因為行情啟動時貪幾個價位的低,毀了交易。

要明白,你的系統是為了捕捉一波行情,而不是在乎幾個價差,系統發出明顯信號時,應高几個價位買,確保現價成交。

高几個價位買,就是留一條縫,那條縫就是那幾個價位。成功的操作就長在高几個價位買這條不起眼的縫上。

二、拒虧不留縫

一虧就怕,一怕就砍,厭惡、拒絕任何虧損。整天杯弓蛇影,如驚弓之鳥,忙碌勞累,將交易做得破碎不堪,名義上做波段,數年下來,卻從沒做過一次完整的波段。

厭惡、拒絕虧損是本能,但不能拒絕任何虧損。拒絕不合理虧損是對的,而拒絕合理虧損是錯的。

不合理虧損,是違背交易系統產生的虧損,是一種非正常虧損。

合理虧損,是按交易系統操作,但行情失敗,觸發確定性臨界點之外的虧損止錯而生產的、被系統嚴格控制的、有限的虧損,是一種正常的虧損。

不能容忍不合理虧損的存在,但必須適應合理虧損的存在。

交易的難點之一在於,從心到手,從心理到操作,必須先強迫自己接受、然後訓練自己適應合理虧損。

合理虧損是交易天然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任何科學有效的正向交易系統,都必然設計、包含合理虧損,否則不成其為系統。

盈虧同源,這裡的虧就是合理虧損,源是交易系統。合理虧損只能管理和控制,不能避免,避免合理虧損,也就割裂、破壞了交易系統,系統無法正常運行,盈利無法產生。

對一個科學有效的正向交易系統來說,合理虧損更多是一種以虧損止錯形式存在的、可能的虛擬虧損,多數情況下會隨著行情的發展,轉換成成本防守和盈利止錯,其兌現成虧損的次數和額度少於轉換成成本防守和盈利的。

不管合理虧損是否兌現,你都必須接受它、適應它。接受、適應合理虧損,就是留一條縫。交易系統的正常運轉就長在接受合理虧損這條讓人“厭惡”的縫上。

三、大虧不留縫

大幅虧損後,資金嚴重縮水,信心嚴重受挫,不能再承受任何失敗和虧損。在繼續交易時,一方面是急於找機會扳回,將就交易、勉強交易、頻繁交易;一方面不是按系統要求設置技術位止錯,而是人為縮小止錯幅度,選擇自己能承受的金額止錯。這二者實質上是在違背系統交易。結果是一次大虧後,接著一長串的小虧,長時間不能恢復正常交易狀態。

不少交易者,一次大虧後,幾年都無法恢復正常,有的甚至從此一蹶不振,原因多在於此。

大虧後要做的,不是急於找機會扳回,而是按流程控制,立即停止交易,進入修復流程。從系統或執行漏洞上,找出大虧的原因,修補系統和執行的相關規則,通過覆盤或模擬進行驗證,驗證通過,完成修補。在心理上接受大虧、恢復平衡,技術和執行上完成修補後,才能恢復正常交易。

大虧立停,就是留一條縫。扼制大虧漫延、恢復正常交易就長在大虧立停這條止痛的縫上。

四、大盈不留縫

大幅盈利後,信心容易膨脹,行為容易輕率,易利誘違規,仗利亂做,導致盈利回吐。

大盈後要做的,不是乘勝追擊,而是按流程控制,立即停止交易,進入修復流程。在心理上接受大盈、恢復平衡,技術和執行上進一步整固後,才能恢復正常交易。

大盈立停,就是留一條縫。

留住大利、穩健交易就長在大盈立停這條留盈的縫上。

五、數錢不留縫

賬戶上50萬隻差5000,隨便找個機會,賺5000讓資金上50萬。

賬戶上50萬多5000,下一筆交易的止錯額就設5000,保證資金不下50萬。

類似的交易,叫數錢交易。

數錢,就是一刻不停地關注賬戶資金的波動。數錢交易,就是根據賬戶資金情況來決定交易,而把交易系統拋在一邊。

任何拋棄交易系統的非一致性交易,都是錯誤交易,最終也必是失敗交易。數錢交易,遲早、一定會把自己“數”到失敗裡面去。

不時刻、過度關注賬戶資金波動,而專注於交易系統的嚴格執行,才是對賬戶資金的最好關注。

不數錢,就是留一條縫。專注於一致性交易,就長在不數錢這條“視錢而不見”的縫上。總之,不留縫,必留缺,必致敗。

在確定性臨界點範圍內,給行情合理的、一定的折騰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