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幫我打農藥、我給你做義工,新型「以工換工」合作社,你看咋樣

你幫我打農藥、我給你做義工,新型“以工換工”合作社,你看咋樣

“以工換工”新模式

一邊是合作社給農民噴農藥,一邊是農民到合作社做義工。兩者之間的交換媒介並不是國家作為擔保的貨幣,而是鄉土社會熟人彼此認可的“工分”。

北京市房山區南河村出現了一種新型互助形式——“以工換工”合作社,讓可支配收入較低的農民,通過交換“勞動”的方式,接納規模化生產和綠色噴藥等新的農業技術。

你幫我打農藥、我給你做義工,新型“以工換工”合作社,你看咋樣

(特殊賬本詳細記錄了“以工換工”的具體情況)

說 現 象

一個特殊賬本記著

打藥需要歸還的“工分”

“這就相當於過去生產隊記工一樣,我會把每個人接受服務和償還工時的次數、時間在本上記錄下來,年底再統一清算一次。”北京市房山區南河村村民、南河菜緣生態農業專防隊隊長丁新民家的抽屜裡放著一個“特殊”的賬本,上面根據不同的人名劃分,從接受服務到償還工時,按照日期、時長、種類進行分門別類的記錄。翻一翻這個小賬本,就可以一目瞭然地看到村裡參與“以工換工”的農戶的用工和還工情況。

這種“以工換工”,指的就是專防隊為農戶提供專業的病蟲害防控,不收取任何費用,到了後期,專防隊需要人工進行栽苗、吊秧、疏果、拉秧、整地等農事時,再由接受過服務的農戶用勞作時間換回

原先種植戶噴一次藥要花兩三個小時,而專防隊藉助高效設備噴一次只需要10分鐘。這樣一來,不僅節省時間,在減少農藥用量方面也有很大的提升,而接受服務的種植戶只需要為此償還一個小時的工時。”丁新民解釋說。

你幫我打農藥、我給你做義工,新型“以工換工”合作社,你看咋樣

(農戶在大棚噴灑農藥)

2016年,丁新民在南河村牽頭成立了合作社,後來建立起蔬菜病蟲專業化防治服務隊——南河菜緣生態農業專防隊,希望通過專防隊掌握的新技術幫助種植戶減少用藥、提高效率,更重要的是統一技術標準。

一開始,丁新民是幫著農戶免費噴藥,後來發生了一件事讓他萌生出“以工換工”的想法。“我知道農戶都不願意花錢,所以就免費幫他們噴藥,一來二去農戶也感覺不好意思,就會主動上我家來幫忙幹活兒,也算是還人情吧,後來我就想到,不如用勞動換勞動。”

丁新民解釋,“以工換工”之所以能在村裡推行,因為每個農戶種植的作物不同,各家栽苗、噴藥、摘果的時間也就不同,因此利用農戶閒暇時間相互幫助是十分可行的。“比如,今天我給張三提供服務,明天張三可以還工給我,也可以還工給李四,總之年底算總賬,沒有還清的就轉到下一年。”

如何保證契約的實行?

熟人社會的口頭規則

“以工換工”作為一種規則,如何保障實行?如果農戶接受了服務並沒有付出勞動來換,如何解決?丁新民介紹,他們之間的規則更多是一種民間的口頭協議性質,並沒有多麼嚴格和細緻的條條框框。

目前,村裡加入“以工換工”的種植戶就有20多戶,人數還在不斷增加,而能夠加入的標準就是熟人社會里的口碑,“因為村裡都是相互認識的老街坊,必須是誠信的人才能加入進來一起共事。給你服務過了,就記下來,你用勞動換回來,要是沒有正當理由,就是不付出勞動,那下一年就不帶你玩兒了”。

對誠信的要求不僅僅體現在換工方面,還包括在種植過程中。“比如,施肥過程中,要求絕對不能亂用化肥,要保證作物使用有機肥。總之,一旦發現誰私下亂用藥或者不守規矩,我們就不讓他再參與了。”丁新民說,參與“以工換工”的農戶從種植到銷售的全過程,都是捆綁在一起的,所以可以做到相互監督

你幫我打農藥、我給你做義工,新型“以工換工”合作社,你看咋樣

探 原 因

“以工換工”合作社為何會出現?

原因一

部分農民可支配收入較低,寧願付出勞動

農民採用了丁新民的技術和方法,卻寧願通過勞動進行回報,不願意掏10塊錢一次的服務費,丁新民說這樣的局面完全可以理解,按照村裡統計數據是人均年收入2萬多元,農民的可支配收入較少,另外,農民的觀念也有自己的特點,“現在年輕人很多到外面工作,村裡的一些種植戶年齡不小了,不習慣花錢購買服務”。

丁新民說,他接觸的這些農戶,除了農忙時節,平時有大把時間,又有力氣,“他們認為自己的時間是最廉價的,閒著也是閒著,付錢還是付出勞動,會選擇勞動。”

原因二

高端生態農業規模化生產的需求

傳統的農業技術效率低下,農殘很容易超標,綠色無公害的農產品質量也難以保證。

丁新民介紹,村裡的種植戶以前只能等菜販子到村裡收農產品,本來就沒有走品質化的路線,再加上菜販子壓價,農產品價格往往很低,刨去種子、化肥、農藥等成本,利潤很少。合作社倡導規模化生產,再走觀光農業的路子,解決農產品渠道問題,獲利就會高一些。

你幫我打農藥、我給你做義工,新型“以工換工”合作社,你看咋樣

專 家 觀 點

“以工換工”可減少直接投入

增加雙方積極性

談到京郊正在推行的“以工換工”新模式,北京市植保站副科長孫海表示,目前,農業個人勞動效率較低,因此在農村需要這種“以工換工”互助的模式。同時,專防隊擁有更高的技術水平,能夠幫助農戶提高蔬菜安全性,農民不用直接付錢,更願意接受服務。

北京市植保站副站長鄭建秋認為,“以工換工”模式的優點一是減少直接投入,二是降低了專業化服務隊成員勞動強度,三是增加了雙方積極性。他還提到,公司型蔬菜病蟲害專業化防治服務是未來我國的病蟲害專業化防治服務發展方向,但在目前我國蔬菜種植仍以一家一戶分散種植為主的情況下,公司型服務模式本身存在防控運行成本相對高、利潤低,為散戶防控風險大等問題。

“以工換工”適合在熟人社會小範圍內實行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教授仝志輝認為,這種模式中的契約關係,靠的是熟人之間口頭承諾,沒有特別精細嚴格的規定,比較適合在社區這樣的小範圍裡進行,都是熟人,比較粗放的規則也能讓大家接受。這樣的模式有互助合作的因素在裡面,有一定的成長空間。但是,如果放到更大的範圍裡,超出了熟人社會,簡單的規則就可能面臨問題。比如,多少工換多少服務是合適的,不同的農活兒技術含量強度都不一樣,是不是都簡單以小時來算,怎麼精細化計算,要不要把土地等因素也加進來,契約怎麼嚴格執行等等。


你幫我打農藥、我給你做義工,新型“以工換工”合作社,你看咋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