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老师:孩子做事马虎、敷衍塞责,家长怎么办?

蔡礼旭老师:孩子做事马虎、敷衍塞责,家长怎么办?

要让孩子为马虎误事承担责任

《弟子规》讲:“勿畏难,勿轻略”,“勿轻略”,这个“轻”是轻视,“略”是忽略,这是提醒我们,做事不可轻率、怠慢。我们在前面讲过卢叔叔没有帮女儿送笔记本到学校去,这种行为才是真正爱护自己的孩子。假如这个笔记本拿去了,将会是另外一个结果,女儿会很高兴地说:“爸爸,你真好!有求必应,真是观世音菩萨。”这使孩子的内心起了什么变化?只要我有事,我有爸爸妈妈,我有爷爷奶奶,我还有用人,他想到的是背后有一大堆靠山,随时可以帮他收拾残局。

我们现在看到很多年轻人,才20出头,他讲的话你听到会气死,真的是皇帝不急,急死太监。我在海口就遇到一对父母,他们通过很多关系才为儿子找到了工作,可是他们的儿子却说:“好,我就看你们的面子去试试看!”还有的大学生读书被退学两次,朋友问他怎么办?结果他说我也不知道。都快20岁的人了,对自己完全没有责任心。

我们帮孩子收拾他的过失,他就会觉得往后都有人帮他。他以后娶太太,你要帮他筹钱;买房子,你也要为他安排。你要帮他到什么时候?这样的人生会累死。可能你眼睛要闭上的时候,还在想帮孙子买什么东西!

曾有个11岁的孩子,在玩足球时把别人的玻璃打碎了,要赔偿12.5美金。当时的12.5美金可以买125只能生蛋的母鸡,所以这一笔钱很多。他的父亲就跟他说:“这你要负全责,你要自己赚钱来还债。”结果这个11岁的孩子就开始打工,一点点把钱还给父亲,后来他的事业也很有成就,他就是美国前总统李根。所以,你让孩子去磨炼,就会培养孩子正确的态度、责任心,还会增长他做事的能力。培养小孩要用理智,不可以只用情感、用溺爱,这相当重要!

从小事修正孩子敷衍塞责的坏习惯

我们叫孩子拖地,孩子可能有一个心理:“你叫我做,我就应付一下,我还要看卡通。”当孩子第一次答应你做事,是用应付、敷衍的态度做的,而你没有把他的思想修正过来,他往后做事还会是敷衍塞责。所以,孩子做事有没有负责任、是不是谨慎,这也要通过家长的耐性去追踪教育。

第一次让孩子打扫客厅,一定要检查他是否把地拖干净了,包括边边角角都要检查,假如还是脏的,就代表孩子做事轻略,有头无尾。做完一件事情之后,不是自己觉得做得很好就可以了,而是应该主动请爸爸、请领导来检查,这才是一个负责任的态度。父亲检查之后应该说:“儿子,今天辛苦你了,拖得还不错,但是这个边角之处再仔细拖一下,就更好了。”首先给孩子肯定,然后再指出孩子的不足之处,这样的教育方法能让孩子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懂得恭敬谨慎。

我们用怠慢的心处事待人接物,就是对人事物不恭敬,这会使跟我们互动的人有很不好的感受。古代有篇文章提到,有一年正值灾荒,很多人都到了饿死的边缘,有一个人就拿着食物,态度很傲慢地对饥民说:“拿去吃!”有个饥民很有志气地说:“不食嗟来之食!”我宁可饿死,也不愿意接受你这样无礼的对待。所以,纵使我们把食物、衣物送给别人,也应该平等对待,不可有轻慢之心。其实这些贫民是给了我们种福田的机会,我们还要好好感谢他们才对。

当我们家里来了客人的时候,要让客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比如客人来家里住,我们要为客人准备好日常用品,如牙刷、毛巾等。纵使客人自己带了这些日用品,我们也应该事先准备好,那客人的内心就会感觉到你能处处为他着想,情谊就会愈来愈深厚,他也会很欢喜到我们家里来做客。

记得我要送一台车子给我的一位老同学,父亲就跟我说:“要送人家东西,一定先把它全部检查清楚,觉得没有什么问题了,再送给别人。不能因为你要送人家东西,心理上就觉得已经给他很大的恩惠了。”我遵照父亲的指示,把车开到了修理厂让师傅仔细检查,结果发现离合器快坏了。我自己开习惯了,假如交给别人去开,他可能会叫苦连天,因此我就把离合器更换了之后再送给朋友。所以,纵使送人东西,也不可轻率。

我们常常乘坐飞机,会麻烦朋友来接机,杨老师一定会先跟对方联系,告诉对方自己下飞机的时间。下了飞机还要走十分钟、二十分钟才能到出口,她把时间算好,让对方在这个时间再来,这样不会让对方等太久。这些细微之处,都能让人家感受到你对他的尊重、关怀。一个人能“勿轻略”,考虑别人的感受,他做事就不会随便、懈怠,当然也会受到别人对自己的尊重与关怀。

——选自《幸福锦囊集》(教育孩子的56条锦囊妙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