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考试总“马虎”,测测这两张图就明白了!

“本来都会的题,结果总是因为考试马虎,丢一些不该丢的分。”

“这孩子总是不认真,经常不按题目要求答,结果会的题做错了。”

“要不是马虎,就能答满分,平时做总对,考试就错。”

自从孩子上了小学,不少家长会有这样的抱怨。那么,为什么孩子会的题总是做错呢?是马虎,还是练习不够?

有趣的认知实验

孩子考试总“马虎”,测测这两张图就明白了!

花瓶—面孔效应

看到这幅图,你是最先看到的杯子,还是人脸?

孩子考试总“马虎”,测测这两张图就明白了!

错觉轮廓

看这幅图,你能立刻看到中间无边框的三角形吗?

通过花瓶—面孔效应,我们会发现,当最初观察的时候会出现一个图形,有的人可能最先看到的是杯子,而有的人最先看到的是人脸。

但当我们注意力集中时,就会看到最初没有发现的图形。

同样,在错觉轮廓实验里,我们稍加注意就会看到没有边框的三角形,尽管这个过程很短,但大脑确实在飞速地搜索过去的记忆,以确保我们能识别出没边框的三角形。

这些都反映了我们在处理一些信息时,会用到一些加工的方法。而这些加工方法,既可能帮助孩子在考试中答对题,也可能会让他们形成错误的判断,出现考试马虎的情况。

现在试着从你正在看的屏幕上移开视线,看一下周围的物体。

你会发现,当你集中注意力时,周围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会越来越清晰。

当你最初看周围物体时,我们的大脑进行一种称为“自下而上的加工”,有助于我们快速识别物体。

随后,你对物体的特征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复杂,这时我们实际上在与以往记忆中信息进行匹配,来根据相似的信息,来进一步丰富对物体特征的判断,这属于“自下而上的加工”。

孩子答题时发生了什么?

对于小学生,特别是低年龄段的小学生,平时考试的题目不难,更多是考察记忆的准确性。许多题目都在平时的练习中做过,这就可能因所谓的“马虎”出现两种情况的错误。

题目理解错误

当孩子看到试卷时,很少把注意力放在题目上,而是直接开始看题的内容。

孩子考试总“马虎”,测测这两张图就明白了!

由于是很熟悉的内容,孩子常常会直接根据以往的记忆写答案。但是,如果出题老师故意在题目要求上做变化,答案正好与平时练习内容相反,这时就会出错。

而且,家长或老师如果细心观察,会发现,一个班级的孩子,多数会在同一题目上出错。

答题内容错误

假设上面的两个图形,只让你看很短的时间,你可能没有时间去发现,经过细心观察得到的图形。

因为,你依靠“自下而上的加工”处理图形后,还没来得及进入“自上而下的加工”。

孩子考试总“马虎”,测测这两张图就明白了!

对小学生考试也是如此。当他在试卷上看到大量反复练习的习题时,常常会第一时间选择最熟悉的答案,即使其他选项自己不是很确定。

如果考试后,你让他再重新做一遍,他基本上都能做对。

因为这时,他被提醒后,就会运用到“自下而上的加工”,细致分析题中所有的内容,即使有些个别不确定的选项,他也会根据以往的记忆,去分析判断,以确保答案正确。

如何让孩子考试不“马虎”?


平时练习

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讲,如果是平时,可以经常用点读的方式来增加阅读量,这是很有益处的。

由于受到识字量的限制,低年级小学生没办法快速阅读,需要通过点读多识字、多认词,再逐渐过度到整句、整段的理解。

但对于中高年级学生,则不适合进行点读练习。因为点读会放慢阅读速度,难以快速的理解整篇文章的意思。

孩子考试总“马虎”,测测这两张图就明白了!

比如,你正在阅读一本小说,如果你逐字逐句去读,经常会发现很难理解作者都写了什么;

相反,跳着读去抓字块,这也是我们平时阅读的基本方式,我们就会过滤掉一些无用的信息,阅读速度会更快,理解整体内容会更准确。

因此,对小学生来说,低年级点读为主,中高年级大量阅读为主,对提高他们理解能力十分重要,无论是数学,还是语文都是同样有效。

考前练习

对于一些经常爱“马虎”的孩子,必要的考前练习也是有意义的。

孩子考试总“马虎”,测测这两张图就明白了!

比如,可以在考前,准备一些与平时练习相似但又有变化的题目,低年级的孩子主要练习点读题目;

中高年级的孩子可以只读题,说思路,而不是反复写、反复练,这样复习效率会更高。

当然,想真正克服孩子考试“马虎”的问题,还要从提升他的能力入手,在小学阶段,阅读量不够、阅读能力不强是导致语文包括数学和其他学科易出错的根本所在,还是要从阅读入手,才能彻底解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