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司馬懿只控制住皇城就掌握了政權,曹爽爲何不調兵平叛,一手好牌怎麼就打輸了?

隨心而遇82328607

許多人都有這樣的疑惑,憑什麼司馬懿只控制皇城就掌握了政權,最後還誅殺了曹爽,到底司馬懿強在哪裡?讓我來為大家分析一下。

首先,曹爽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樣壞。曹爽出自名門,是大司馬曹真之子。身材肥碩,這一點可能與電視劇演的不太一樣。電視劇裡曹爽長得跟劉德華一樣帥,有點誤導觀眾。

曹爽自小和魏明帝曹叡交好,因此兩人關係非常的緊密,後來曹叡即位,封曹爽為武衛將軍,職責就是負責保護曹叡寢宮的安全。

但是正是因為曹叡瞭解曹爽,因此在重病時將託孤重任交給了燕王曹宇、領軍將軍夏侯獻、武衛將軍曹爽、屯騎校尉曹肇、驍騎將軍秦朗他們五個人。曹叡的意思很明顯,曹爽沒有經過歷練,獨自擔不起託孤的重任。

後來因為魏明帝曹叡的寵臣劉放、孫資與夏侯獻、曹肇之間有矛盾,雙方都在病危的曹叡面前攻擊對方。最後曹叡稀裡糊塗的改立曹爽和司馬懿為託孤大臣,曹爽撿了一個大便宜。

曹叡死後,兩人輔佐年幼的曹芳即位。剛開始曹爽由於資歷淺,沒經驗,處處都尊司馬懿為上,兩人合作還算愉快。但是後來由於曹爽交友不慎,致使自己走上了不歸之路。

曹爽有三個好友,也是三個智囊,分別是丁謐、何晏、鄧颺,人稱臺中三狗,由此可見人們對於此三人的厭惡程度。三人給曹叡出壞主意,讓曹爽排擠司馬懿,大權獨攬。

後來,司馬懿被曹爽架空為太傅,相當於剝奪了司馬懿的參政權利。曹爽又以郭太后非曹芳親母為由軟禁了郭太后。升蔣濟為太尉,奪取了蔣濟領軍將軍一職,控制了禁軍。任命何晏為尚書,控制了尚書檯。自此權利獨攬於曹爽一人手中,但是同時曹爽得罪了所有明帝舊臣。

在無奈之下,司馬懿裝病,然後突然發動了高平陵政變控制了京城。當時雙方的態勢是這樣的,司馬懿奉郭太后手詔,要清君側,罷黜曹爽的大將軍之職,算是出師有名。司馬師、司馬昭等人率軍控制了禁軍。曹爽的所有智囊,丁謐、何晏、鄧颺均被困於城內,曹爽的家人也被困於城內。然後司馬懿、蔣濟、高柔(朝廷三公)合力駐軍於洛水浮橋,等待曹爽的應變。

曹爽此刻手上的王牌只有一張,那就是皇帝曹芳,但是曹芳年幼,根本什麼都不懂,所以所有事情都需要曹爽自己負責。而曹爽的智囊沒有在身邊,因此曹爽是一籌莫展。

此時,曹爽走了狗屎運,他的一個謀士桓範跑了出來,如果此時曹爽能夠聽桓範的,肯定不會被誅殺。

桓範建議曹爽帶著皇帝曹芳先去許昌,然後在許昌以皇帝的名義發佈詔書,說司馬懿謀反,讓各路大軍於許昌集合,然後揮軍平定叛亂。計是好計,可惜曹爽不聽

曹爽擔心自己家屬的安全,自己由於也沒有經歷過這樣複雜的局面,因此曹爽舉棋不定,焦慮萬分。

其實這時司馬懿比曹爽更焦慮,司馬懿發動政變是無奈之舉,如果曹爽帶著皇帝離開,自己肯定要歇菜。因此最好的辦法就是速戰速決。要麼進攻曹爽,這樣的話怕傷著皇帝曹芳,自己落下僭越的罪名。要麼說服曹爽投降,兵不血刃的解決僵持的局面。但是不管走哪條路,都需要快速。

因此,司馬懿派了多路人馬去說服曹爽,首先派侍中許允、尚書陳泰前去,後來又派曹爽的心腹尹大目去,在尹大目去之前司馬懿親自指洛水發誓:只為罷黜曹爽兵權,不傷及曹爽性命

最後實在沒有辦法,蔣濟給曹爽寫了一封信,蔣濟以自己的人格來擔保曹爽的人身安全,在這麼多人的忽悠下,曹爽仰天長嘆:我投降也不失富貴,算了,還是回去吧。

爽既罷兵,曰:「我不失作富家翁。」

後來,司馬懿反悔,在朝堂上公議曹爽的罪過,最後定罪誅殺了曹爽,夷三族。至此,曹爽一手好牌被自己打爛。

最後正面回答問題,其實司馬懿只控制京城根本改變不了局勢,司馬懿更害怕曹爽狗急跳牆帶著皇帝曹芳前去許昌,因此司馬懿派了多人前去說服曹爽。而曹爽從小就是官宦子弟,沒有經過什麼歷練,連變壞都是臺中三狗丁謐、何晏、鄧颺這三人教的。因此在面臨司馬懿的突然發難時,自己全無主見,最後被司馬懿忽悠,落得一個身敗名裂,全族遭誅的可憐下場!


每日趣評

這個問題說起來就長了一點,先首其父曹真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一,古話說養子不教父之過,作為貴族,權臣的曹真從小對其子缺乏了必要的教育,鍛鍊,與某些女人對子女溺愛一樣,捧在手裡怕掉了,含在嘴裡怕化了。結果培養出的是一株溫窒裡禾苗,放在大自然裡就不能適應環境,更經不風吹日曬的考驗。曹爽是一個典型的貴族公子哥們,平時只知吃喝玩樂,根本不懂政治是什麼東西的人。二,曹爽也是一個利慾薰心,對曹魏政權和對自家一脈的極端不負責的表現。古語云知子莫若父,曹爽是一個怎樣的人,其父應該有一個全面的瞭解吧。劉備在白帝城託孤曾對諸葛亮說,劉禪如果不可輔,丞相可自取之。這是劉備的肺腑之言,更是對劉禪的一種保護措施。曹真只想他曹氏一脈高官厚祿永世有人接班,永保富貴,而忽略其子不屑。其結果是害了兒子們又害了曹魏政權,如果曹真具備一點劉備的智慧,不讓兒子們出仕,在家經營農業生產,其子孫就沒有夷滅三族的下場。三,魏.明帝曹睿也有失察之過,曹爽和曹睿自小時侯關係就很要好,他對曹爽應該是有一定的瞭解,不該以感情代替智慧,用綿羊對抗老虎。曹爽的失敗既有天意也有人為的因素,說天意是司馬懿是從曹操時起至曹芳共歷四代人,在這四代人時期司馬懿也一直是在政治上,軍事上的重要人物,僅在曹芳時受到打壓,許多比司馬懿年輕的重臣都早死,單單隻留司馬懿獨活在世上,這就是上天對他是垂青,而曹魏皇族內部不相容也有利於司馬懿的野心澎脹,自曹丕登帝后,對自已的兄弟們無情打壓,不相信自家兄弟,致使以後皇族勢力日益單薄。而曹爽不敢反擊司馬懿的政變,固然有他懦弱怕事有很大的關係,其他因素也不利於曹爽,那就是司馬懿是身歷四朝的政治,軍事上的老手。而曹爽是一個沒有政治經驗,沒有軍事閱歷的後起之輩,怎能玩得過司馬懿呢,不如順從司馬懿也好做個富貴翁,何況還有司馬懿信誓旦旦的保證。哪知曹爽估錯了司馬懿,結果曹爽一門被滅三族。


史事顯微鏡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在封建時代,京師無疑就是一個國家的政治,經濟 軍事中心。控制皇城業就是控制住了國家最高權力和命脈。

曹魏的京師洛陽,既有曹魏的宗室和家眷,也有朝臣和他們的家屬。司馬懿控制住他們就相當於綁架,曹爽去高平陵祭祖根本沒有任何思想準備。在就是曹爽戀家貪財。

曹爽顯然屬於典型的官二代,完全是依靠宗室的身份當上輔政大臣的,在當輔政大臣的時候,是貪財擅權,僭越無度。所做所為既讓世家門閥不滿,也讓宗室厭惡,這也是司馬懿起事以後,得到眾多世家和宗室支持的原因,可見曹爽是多麼的不得人心。

在當時,曹爽如果毅然決然帝帶著皇帝去往許都。雖然未必能夠戰勝司馬懿,但日後司馬家未必敢篡位。如果運營得當,完全可以和司馬懿分庭抗禮。司馬懿控制京師不假,但皇帝在曹爽手裡。挾天子以令諸侯是曹家的家傳手藝,曹爽多少應該學點皮毛。司馬懿雖然控制住了朝臣的家眷,可以威脅但絕不敢殺。如果擅殺朝臣家眷,勢必引發世家強烈反彈,那些家眷被殺的大臣也就徹底導向曹爽了。所以司馬懿才拼命安慰曹爽。回來,回來,絕對確保全家安全這樣的話。當然,也只有曹爽這樣守家之犬會相信。

司馬懿好稱‘’冢虎‘’之稱,一是能裝,二是能忍,三是能熬。伴豬吃老虎為裝,裝病騙曹操,賺曹爽。長壽熬死了曹魏三代皇帝。這是司馬懿最大的幸運。

曹爽不過是個守財奴,他以為只要放棄權力,就當個富家翁就可以了。但他不知道的是。一個權臣要掌權的時候,前朝的一切都必須抹殺,不能留下一絲痕跡。他們的性命就是首先要失去的。至於司馬懿的承諾,開玩笑,你相信了才證明了你的愚蠢。就算是司馬懿不想殺,他所在的利益集團也不會答應。司馬懿所代表的不僅僅是司馬家的利益,更是他所在世家門閥集體的利益。

曹爽之敗就敗於貪財,戀家。說白了就是一個無能之輩。他的失敗被夷三族完全是咎由自取。


清水空流

桓範和曹爽是同鄉的關係在家鄉很有名望,曹爽用九卿之位禮待他,但不是特別的親近他。這樣桓範政治上原本,屬於中間派。

本來司馬懿發動政變的時候以太后的名義,召桓範。桓範本來是要去的。他兒子比較坑,阻止了桓範對其父說:‘’(天子)車駕在外,不如南出。‘’ 桓範於是選擇了出城。

守門的官吏司蕃是桓範以前舉薦的,桓範以有詔命的名義要出城,司蕃想要查看文件,桓範呵斥他說道:‘’你以前是我的部下,你怎敢如此!‘’司蕃也就把城門打開了。

司馬懿知道桓範出城後,對蔣濟說:‘智囊往那邊去了。‘’蔣回道:‘’範雖智,然而駑馬戀棧豆,曹爽必不能用。‘’

桓範到了曹爽那邊,勸曹爽兄弟以天子的旨意定都許昌,發四方兵馬勤王。曹爽猶豫不決。桓範對曹羲說:‘這件事情已經很明白,你們讀書有什麼用!如今這個局面,以你們的門戶地位,求過貧賤的生活還有可能嘛!且如匹夫手上有一人質,尚且慾望活命,你們與天子相隨,令發於天下,誰敢不應!‘’聽完後曹爽兄弟都不說話。

範又對曹羲說:‘’你的另一個行營在宮闕的南邊,洛陽農業行政管理在城在,命令方便。今天傳旨意到許昌不過半夜就能到達。許昌的兵器武庫足夠用,所擔憂的當在穀食,而大司農的印章在我身上。‘’曹爽兄弟還是默不作聲,從晚上七點坐到凌晨3、5點,最後曹爽把刀扔到地上說:‘’我不如做個富家翁。‘’範桓哭道:‘’曹子丹上佳的人,生下你們兄弟,蠢豬崽子一般!何以圖得今日和你們一起受族滅呀!‘’

源於《資治通鑑》


1成亮1

這個問題,只能怪曹爽笨蛋。曹爽是一個既沒有智謀,又武功稀鬆的大將軍。他沒有膽量,沒有魄力,親小人,遠賢臣,不能聽取正確的意見。總之曹爽就是一個窩囊廢,可惜曹操一世之類,曹真一世之雄,魏國的江山敗在了他們的兒孫曹爽手裡。

第一,司馬懿雖然控制住了皇城,但也僅僅是皇城而已。司馬懿掌握的,只不過他耍陰謀暗藏的私人部隊,所謂的“死士”不過幾千人。另一個方便條件,司馬懿掌握了太后的話語權,因為太后沒有去高平陵,而在皇城。曹爽的手裡呢,有皇帝,有大將軍印,有若干文武百官。儼然一個小朝廷。皇帝在他手裡,意味著明正言順,挾天子以令諸侯;大將軍印在他手裡,意味著掌握著全國的兵權,可以調兵勤王。如果曹爽是一個象司馬懿一樣有智謀的人,那按當時的條件,司馬懿僅僅掌握著皇城,並不是曹爽的對手。

曹爽的失敗在於:第一,他是一個草包將軍,平常對司馬懿又恨又怕。面對司馬懿的突然發難,他自覺不是司馬懿的對手,毫無戰心;第二,曹爽平常胡作非為,不得人心,文武百官沒有幾個人真心服他,反而欣賞司馬懿的魄力;第三,曹爽有僥倖心理,在司馬懿的勸降下退了一步,想當個富家翁算了,認為不致於失去性命。而文武百官的家屬也在皇城裡,所以對曹爽的投降大多持同意態度。在這種情況下,曹爽直接投降送死,被夷三族。

春秋史社,專注於中國歷史、文化研究,喜歡歷史的小夥伴請關注“春秋史社”,有問題歡迎留言。


春秋史社

很多人很難想象當時社會狀態!從三國的四世三公的門閥開始,門閥代表著集團的穩定!從曹操殺荀彧後,許多漢朝傳統的勢力門閥開始和曹操離心離德了!但實力不容質疑!以至於曹操不敢稱帝!再加上曹丕父子用現在的話叫腐敗,作風有問題!自認為名門望族的門閥開始與曹魏漸行漸遠,改而支持以司馬懿為首的新興派!再加上司馬懿在軍功和軍隊的威望,老實說曹爽已經有點控制不住朝局!所以他一直想除掉司馬懿!可根本不是對手!就算挾天子以令諸侯到許昌,真懷疑他能調來多少勤王兵呢?起碼曹操時代的戰將死的死,活的包括後人,你曹爽大權在握時又任人唯親,何來的交情!所以當司馬政變時,大部分是觀望的!最後被滅門,又有幾個吭聲呢?挺身而出罵老司馬呢?所以說曹爽一直猶豫不決很可能是種山窮水盡的結果!反觀司馬懿,一聲令下,門客三千,抄起武器佔領城門要塞,更是說客成堆勸曹爽!簡單說一下,老司馬的兩個兒媳的身傷吧!老大司馬師娶羊祜的姐姐,羊氏一門當時也是門名望族!起碼兩點可印證!一者羊祜的岳父夏候霸是皇族!在那種講門當戶對的時代,羊氏不會是寒門!二者,競敢不育,不論是否是司馬師的問題,換成弱點的早被休掉了!至於老二司馬昭,岳父王肅,魏宰相更不用提了!不得不說司馬懿的隱忍,準備從容,也許他根本沒給曹爽留餘地!


豐產不豐收

司馬懿心懷韜略,素有奇謀,但曹操視之鷹視狼顧,對其子曹丕言:“此人不甘人臣,一旦手握兵權,必會起兵做亂,要慎之慎之”曹丕則不以為然。

曹丕雖對其父之言並未在意,但也是心懷芥蒂,而司馬懿深知曹丕之心,偶而讓司馬掌兵,他也拒而不受,這讓曹丕的戒心漸漸鬆懈了下來。

經過多年的考察,司馬懿完全得到了曹丕的信認,臨死之時,以託孤之重,讓其與中軍大將軍曹真、徵東大將軍曹休、鎮軍大將軍陳群共同輔佐明帝曹睿,並對曹睿說:“在這裡的幾位重臣,一定不要懷疑他們。”

曹睿繼位後,孫權趁曹丕新喪,帶兵來犯,讓司馬懿打的大敗,升任驃騎將軍,開始初掌兵權。

新城斬孟達,西線御諸葛,直至諸葛病死於五丈原。司馬懿屢立戰功,官至太尉。

公元239年,明帝病危,託孤於司馬懿與曹爽,共同輔佐年僅8歲的幼主曹芳,司馬懿任侍中、持節、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和曹爽各統精兵三千人,共執朝政。

公元241年,孫權兵分四路攻打魏國,舉國震驚,司馬懿領兵增援,大敗吳軍,使其在軍中威望日高,曹芳又司馬懿食郾、臨潁,前後共四縣,食邑萬戶,子弟十一人皆為列侯。司馬懿功勳德望日漸盛大。

公元243年,又兵敗諸葛恪,其在軍中地位日盛,時刻不忘提拔自己的親信以充當要職。

反觀曹爽,不聽司馬懿之言,主動出擊,屢戰屢敗,軍中威信盡失,使國力日衰,朝廷內外多有怨言,實乃無能之輩。

公元247年曹爽專擅朝政,兄弟並掌禁兵,多樹親黨,屢改制度使朝綱混亂,民怨沸騰。司馬懿明為裝病,暗地裡策劃殺曹奪權。

公元249年,曹芳祭拜皇陵,曹氏兄弟跟隨,司馬懿一看時機已到,命心腹接管了曹氏兄弟的大營,司馬懿軍中威信極高,加上曹氏兄弟昏庸無能,兵心向外,於是無人反抗。

而曹爽在城外舉棋不定,有人勸讓其以皇帝名義調天下兵馬勤王,司馬懿則派人說,只想奪其兵權,保其榮華富貴。智囊桓範勸了他一宿,最後的選擇是不要江山權力,只要嬌妻美妾,夫復何言。

桓範哭著說:“曹子丹佳人,生汝兄弟,犢耳!何圖今日坐汝等族滅矣。”

觀曹爽其人,實及無能之輩,哪裡是司馬懿的對手,加之皇帝年幼,大權旁落,這白白送到手的江山焉有不要之理。

可嘆不聽曹操之言,終為禍患,豈不可悲。此後,曹魏萬里江山盡歸司馬氏所有。


天道酬勤觀歷史

曹爽的失敗有點偶然,確實是一手好牌打爛了。

曹爽應該並不是一個草包,相反,應該是一個很有能力的人。很多人可能都沒注意,曹爽從239年開始輔政,249年發生高平陵之變,中間經歷了10年,這十年幾乎大權獨攬,被壓制的司馬懿也只能選擇隱忍,歷史上能掌握最高權利十年的權臣並不多;再就是244年徵蜀,大敗,但依然能掌控政局,對比稍後的諸葛恪,明顯強多了;還有,曹爽在位時得罪了很多人,但國內政局並不動盪,也沒有什麼內部叛亂,對比司馬氏執政後的叛亂,也要好點,當然了,很多人說司馬氏執政的時候叛亂,是因為諸葛誕、母丘儉等人忠誠於曹魏,這個我覺得不可信,但和本題無關,就不贅述了。

但曹爽還是失敗了,我覺得最大的問題在於曹爽有能力但不會做人,有才華但不會識人。高平陵之變後,只有一個恆範向其獻策,沒有什麼別的人給其出謀劃策,相反,很多人替司馬懿做說客,這就尷尬了,十年大權在握的優勢,居然沒有幾個忠心的人;而且司馬懿裝病十年,居然一仗功成,拿下洛陽,洛陽那些領兵的人沒有跑來投靠的,也沒有起來反抗的,曹羲的禁軍也沒有什麼動靜就被奪走了,這等於曹爽十年的經營就是一個笑話。

曹爽終究不是雄才大略的人,也沒有什麼抱負,大概只想榮華富貴,而且沒想到司馬懿會動手,大概很多說客也沒想到司馬懿會違背誓言,所以曹爽輸掉了所有。


一花一塵埃

兩點原因:

第一,曹爽是個貪生怕死之人,他就沒想過要和司馬懿爭個你死我活。高平陵事變發生後,桓範勸說曹爽把天子劫持到許昌,然後調集各路大軍征討司馬懿。但曹爽猶豫不決,他擔心一旦失敗就沒有退路了。

拖了半晚上後,曹爽把刀扔在地上表示:“即便向司馬懿投降,自己也還能做個富貴人家。”恰好,司馬懿也指著洛水發誓,不會殺曹爽,於是蔣濟就寫信勸說曹爽,表示司馬懿只會罷他的官,不會殺他,只要他交出兵權,就能保全榮華富貴。曹爽一看蔣濟都這麼說了,就果斷投降了。

本質上,曹爽是貪生怕死,目光短淺的人,他對未來根本就沒有任何規劃,所以桓範才大罵他說:“曹子丹(曹真)這樣有才能的人,怎麼會生下曹爽這樣豬狗不如兄弟呢?沒想到因為輔助你們,自己還要被滅族。”

第二,包括曹爽在內的人,都沒想到司馬懿如此兇殘,敢於背信棄義。高平陵事變事發偶然,在此之前,司馬懿一直韜光養晦,從他過往的經歷看,也不是多麼殘暴無情的人。並且事變爆發以後,司馬懿還指著洛水發誓,表示不會殺曹爽,以此取信於蔣濟。

所以,當時包括曹爽在內的所有人,都以為曹爽投降以後,無非喪失軍權,當個富貴人家罷了。但誰都沒想到,司馬懿很快就背信棄義,直接誅滅曹爽三族,這是包括蔣濟在內的人都未曾料到的。

曹爽不過是草包罷了,他更無法預料到司馬懿可以如此不講信義,可以做到如此絕情。事變爆發後,曹爽就做好了投降的打算,他不是一個願意拼命的人,但遇上了一個無所顧忌,背信棄義的人,他怎麼可能將牌打好?


司徒伯雷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在中國傳統政治體系裡有一個詞“結黨營私”,司馬懿並沒有推翻曹氏政權,但一直為接管做著勢力準備。此時朝廷裡官員大半聽命與司馬懿。但誰都不敢真打,不是司馬懿、曹氏不想打。而是手下人不想打,他們在觀望。觀望跟誰更有前途。你以為司馬氏牛逼?王、謝豪門答應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