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降身價的柯米克:是它誤會了市場,還是市場誤導了它?

合資向下發展,有的是下探,有的卻是自降身價。

在SUV火熱之前,合資品牌是不帶自主品牌玩的。一個在中高端市場戲耍,一個埋頭在低端領域打拼。當SUV紅利的春風拂過,自主品牌步入快車道,市場份額直逼合資。

意識到危機的合資品牌不再高冷,先是急忙擴充SUV,去年合資品牌SUV共銷售403.57萬輛,同比去年增長19.43%。但,市場份額仍不敵佔比60.6%的中國品牌SUV。反觀銷量前十的SUV產品,哈佛H6、寶駿510、傳祺GS4……突破點是清晰的——小型、緊湊級SUV。

今年,我們再看合資品牌的SUV佈局,後排放金毛的“大7座”車型少了,車身也越做越小。為迎合市場需求,合資品牌下探部署細分市場,這是市場規律無可厚非。但要注意,是下探,不是自降身價。

兩者的區別在於,前者是站立在低價、優質的基礎上發揮品牌價值;而後者只是低價換取銷量,揮霍品牌價值。

先天不足,後天還不怎麼努力

不幸的是,斯柯達很有可能正在淪為後者。

自降身價的柯米克:是它誤會了市場,還是市場誤導了它?

6月27日,斯柯達SUV家族第三位成員KAMIQ柯米克在常州上市。按照官方的說法是第三位,但確切來說應該是第四位,還有去年12月停產的Yeti(野帝)。那,是斯柯達旗下的第一款SUV產品,4年多的時間,野帝一共生產了91391輛,月均銷量不足1800。據說,停產半年後的野帝庫存仍未清空。

我們說回正題,新車柯米克售價10.99萬-13.09萬元。這個價格,還是具有一定里程碑意義的。雖然,這個價格區間,日系、韓系已經觸碰到。但在德系SUV中,柯米克是首例。

自降身價的柯米克:是它誤會了市場,還是市場誤導了它?

以價換量,柯米克是沒有辦法?有可能。因為從2007年至今十一年的時間,斯柯達幾乎沒有什麼明星產品。明銳還算可以,但後面推出的晶銳、昊銳、昕銳等都反響平平。包括SUV,拋開已經停產野帝不說,柯迪亞克銷量一般,柯珞克定價虛高。所謂今年銷量的同比增長,不能拋開基數低的現實,去年科迪亞克的年銷量為44960輛。

去年,國產斯柯達年銷量為33萬輛,相對很多滑坡的合資企業來說,這成績不算差。但,相比一汽大眾、上汽大眾的銷量,斯柯達連零頭也沒夠上。

這和品牌影響力有關,同屬於大眾品牌,但是斯柯達並沒能掛上大眾標。大眾的品牌價值有多大?筆者不在此多敘,請自行查閱去年那個一輛SUV沒有還能衝破140萬銷量的車企。只可惜,大眾品牌價值非但沒能在斯柯達變現,相反斯柯達光芒一直被“大哥”上汽大眾掩蓋。比如,柯珞克被稱作換殼版的大眾途觀,但銷量比途觀少了近10倍。

要說品牌歷史、沉澱,斯柯達比奔馳還悠久。只可惜沒能換為品牌力,斯柯達的品牌營銷確實不夠用心,無論是影視綜藝、還是多維度網絡平臺推廣,斯柯達基本不見蹤影。作為二線合資品牌,要打開市場,不光是靠價格,還得先讓更多人知曉,你是誰!

急於求成 柯米克恐怕不能代表德系水準

站在消費者的立場,合資打價格戰,筆者是拍手叫好的。但是,如果是減價又減質,咱們就得論論了。

先說設計,不知是不是沿用上汽大眾的“套娃”作風,斯柯達被稱為“小柯珞克”。外形設計沒有什麼錯,還是偏向中庸,沒有太多亮點。

自降身價的柯米克:是它誤會了市場,還是市場誤導了它?

柯米克

自降身價的柯米克:是它誤會了市場,還是市場誤導了它?

科珞克

有意思的是,斯柯達所謂的“水晶切割”家族式設計語言撞衫凱迪拉克的“鑽石切割”,難道,是想說水晶比鑽石便宜嗎?至於誰效仿誰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從凱迪拉克身上,我們至少看到直線條和三角設計元素堆砌的“鑽石”感。但是,要說斯柯達和水晶的關係……筆者可能沒見過真正的水晶吧,讀者請自行鑑別。

在說比較值錢的汽車關鍵部件。首先是懸掛,扭力梁式非獨立後懸架出現在了柯米克上,有人說這不應該,但是如果從它目前的定價來看,還是可以理解的。只不過,要定位緊湊級車型就有點說不過去了。

還有,就是動力系統。柯米克選系產品都採用一臺1.5L自然吸氣發動機,最大扭矩為150Nm,與之匹配的是6AT自動或5MT手動變速箱。如果拿柯米克這臺1.5L發動機與本田繽智1.5L發動機對比,在參數上差於對手。

有用戶在實際體驗後反映,動力非常勉強,甚至有時候還會出現跟不上車流的情況。認為動力是柯米克整個車最大的問題,比價格更重要。因為,動力不足可能會拉昇油耗,也影響行駛平順性。

我們不比合資,就比和柯米克同價位的自主品牌。全新哈佛H6採用的1.5GDIT發動機,在轉速達1400rpm時就能達到最大扭矩280Nm,更早將動力放大。

150Nm與280Nm比拼,筆者不想往下說了……

結語:

據瞭解,SUV銷量已經連續兩個月被轎車趕超。有分析認為,SUV需求已經開始萎縮,另外和整體放緩的車市也有關。但筆者認為還有一種可能,自主品牌同質化競爭嚴重,消費者在等待合資品牌。目前不少合資已在緊湊、小型市場亮劍,比如一汽大眾的T-ROC,廣汽三菱奕歌,還有已經問世多年的日產逍客,低級別的本田繽智等等。

柯米克能滿足中國消費者的期待嗎?一方面,上述提及的合資產品它一個也惹不起。另一方面,要和自主品牌廝殺,產品力跟不上,品牌又不夠給力。就算,柯米克真能憑藉價格在市場大肆走量,但這種以價換量的做法,連自主品牌都在揚棄。筆者疑惑,究竟是斯柯達誤會了中國市場,還是中國市場誤導了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