溼氣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食療二三事

溼邪是中醫裡很常見的致病因素,它的形成有外部環境和人體內部原因。

現在我國進入了暑伏季節,溼度大,這樣的氣候下我們人體最直接的感覺就是熱和溼,這是溼邪形成的外因。

人體溼邪形成的內部因素也有很多,如過量飲水,運動量不足,喜歡吃肥甘厚味等,這導致體內脾胃運化失常,就產生了內溼。大家可以通過一些小方法來辨識“溼氣”,從而調整生活習慣,防患疾病。溼氣重的人會出現四肢睏倦、頭重乏力,胸悶不舒、大便黏膩等表現。

辨識“溼邪”的第一個方法就是自我感覺

比如即使您睡眠時間很充分了,但起床後還總覺得很困卷、乏力、覺得頭沉、打不起精神,或是覺得身上有東西在裹著,懶得動彈,那麼,就要懷疑身體裡是不是有溼氣了。中醫裡講“溼重如裹”,就很準確的形容了溼氣重的症狀,這就好像穿著一件洗過沒幹的衣服一樣,很不舒服。

第二個方法是觀察大便

如果每次排大便都黏膩不爽快,衝馬桶總衝不乾淨,總有一些黏在馬桶壁上,那麼也說明體內有溼氣。


健康時報

溼氣過重這一情況的發生,能夠給機體帶去的困擾是不少的。很多人可能會好奇,溼氣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機體的臟腑問題。中醫上認為,脾虛則不能運化水液,此時機體就容易形成水溼內停的情況,因而此時停留在患者肌表和肌肉之間。如果風邪外襲和溼氣內阻,則可能會最終影響到患者肺脾腎的氣化功能,使得其水液的運化失常,而導致溼氣過重情況的發生。


一般來講,外界的溼寒邪氣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加重機體的內溼,從而影響其脾胃的水谷運化,最終形成痰溼瘀阻。如果大家長久居住在環境溼寒陰冷的地方,此時往往就會由於外溼傷經絡,從而使得其發生氣血瘀滯和經絡受阻的情況,最終導致其氣機運行不暢的情況發生。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大家比較貪吃一些寒涼之物,此時也很容易損傷機體的陽氣,使得其脾陽出現不足的情況,最終引起溼氣過重症狀的發生。從中醫的角度上看,肝主情志,如果機體長期處於心情不好的狀態,此時也會使得其肝氣發生鬱結的情況,最終出現氣機的不暢,阻礙正常運化和疏洩,使得機體出現溼氣過重的症狀。



醫聯媒體

溼氣是中醫術語,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很常見的一種現象,常聽到由於溼氣重而導致身體疲乏、頭痛頭暈、腰痠背痛等。從中醫角度來講,溼氣對人體臟腑、氣血、筋骨、肌肉及經絡等器官功能影響極大,有礙身體健康。

導致人體溼氣過重大致有以下五種原因,如:


1、臟腑:中醫認為,脾虛則不能運化水液,就容易形成水溼內停,故停留於肌表肌肉之間。風邪外襲、溼氣內阻、因肺氣不宣或房事過勞等,都會影響到肺脾腎的氣化功能,水液運化失常導致溼邪氣傷身。


2、環境:中醫認為,外界溼寒邪氣會加重和產生內溼,影響脾胃水谷運化,形成痰溼瘀阻,使氣血運化營養輸布不利。如果長久居住在環境溼寒陰冷的地方,就會由於外溼傷經絡,損氣血,使氣血瘀滯,經絡受阻,導致氣機運行不暢,水液代謝不利。


3、飲食:日常生活中,如果貪吃生冷瓜果等寒涼之物,很容易損傷陽氣,導致脾陽不足,引起溼氣症狀。


4、氣血虛弱:氣血不足,瘀血內阻,經脈不利,臟腑功能減弱,脾胃運化受限,經絡瘀阻,水液停滯,聚而生痰,影響到水液代謝和輸布。


5、情緒:在中醫角度看來,肝主情志,如果心情不好,就會使肝氣鬱結,氣機不暢,影響臟腑機能,阻礙運化和疏洩,使水液停滯積溜。


日常生活中,預防和祛除溼氣可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注意飲食:多吃一些健脾利尿的食物,比如莧菜、赤小豆、扁豆、冬瓜、薏米、綠豆、西瓜翠衣等,扁豆具有滋補強壯、補脾益氣、消暑化溼以及利水消腫的功效。一定要少吃或者不吃生冷食物,因為生冷食物、冰品或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造成脾虛胃寒。


第二、運動:適當運動可以加速人體機體代謝,促進血液循環,增強臟腑運化功能。運動排汗還可以平衡荷爾蒙分泌,能夠達到祛溼強身的功效。


第三、內服中藥調理:二妙丸、健脾丸、五皮飲等中藥湯劑或者是複方製劑,可以調理和改善溼氣引起的諸多不適症狀。


另外,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屋內空氣流通、疊、保持衣物乾爽,不要睡地板,潮溼下雨天減少外出,避免淋雨和涉水。


家庭醫生在線

溼氣重,一般是脾失健運,不能運化溼氣,長期居住在潮溼的環境中導致溼邪侵襲引起的。溼氣重最常見的表現就是會引起長痘痘,因為溼氣會引起體內內分泌的失衡,造成臉上油膩,從而引起痘痘。除此之外,溼氣重的人還會出現睏倦、身體四肢沉重、沒有食慾、手腳冰冷、皮膚起疹、臉上黏膩不舒服等症狀。

可以通過起床判斷自己是否有溼氣,方法是這樣的:每天早上七點該起床的時候看自己是否還覺得很困,覺得頭上有種東西再裹著,讓人打不起精神,或是覺得身上有種東西在包著,讓人懶得動彈,那麼,不用看舌頭,也不用看大便,也能判斷自己體內溼氣很重。中醫裡講“溼重如裹”,這種被包裹著的感覺就是身體對溼氣的感受,好像穿著一件洗過沒幹的襯衫似的那麼彆扭。

或者看你的舌頭:舌苔厚膩是溼病的經典表現,它常在機體還沒有表現出突出病態態勢時就有所表現。看舌苔以清晨剛起床的最為準確。洗漱時:健康的舌淡紅而潤澤,舌面有一層舌苔,薄白而清靜,乾溼適中,不滑不燥。如果舌苔白厚,看起來滑而溼潤,則說明體內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發黃發膩,則說明體內有溼熱;如果舌質赤紅無苔,則說明體內已經熱到一定的程度傷陰了。刷牙時:很多人說自己一刷牙就嘔吐、噁心,嗓子裡邊總是有絲絲拉拉的、不乾不淨的感覺,即使有吐痰,也只是一點。

可以通過以下方法祛除溼氣:

1、薏米紅豆湯是祛溼佳品。體內有溼氣,喝薏米紅豆湯的功效很顯著的。

2、運動排汗平衡荷爾蒙祛溼

運動出汗是很好的去溼氣;特別是夏天不要開空調、風扇,身體裡面的汗一定要出來,否則你的溼氣太重,到了冬天肯定會得病的。

每天堅持適量的運動,對身體是非常有益的。運動可以紓解壓力、活絡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溼氣排出體外。

3、飲食清淡適量腸胃系統攸關營養及水分代謝,最好的方式就是適量、均衡飲食。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膩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悶脹、發炎。甜食油炸品會讓身體產生過氧化物,加重發炎反應。

中醫認為生冷食物、冰品或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不應無限量食用,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調時加入蔥、姜,降低蔬菜寒涼性質。

4、避環境的溼

日常生活最好減少暴露在潮溼環境中。尤其對溼氣敏感的人,更應留心下列事項:

不要穿潮溼未乾的衣服。潮溼下雨天減少外出。不要直接睡地板。空氣中水分會下降且地板溼氣重,容易入侵體內造成四肢痠痛,最好睡在與地板有一定距離的床上。


手機用戶51931606506

溼氣往往跟人的五臟之一脾緊緊聯繫在一起,脾虛之人體內溼氣重,容易發胖,脾的主要功能之一,運化水谷,把人所需要的營養輸送給人的細胞,而細胞代謝的產物和水分混合性物質就是溼氣,溼可以理解為人體內的毒素,通過脾的功能將這些廢品排出人體外。 人體的溼從哪來? 基本上都是吃出來又排不出去的垃圾。一般而言,各種肉類、海鮮等,最容易產生溼。而多吃穀物和蔬菜水果,則不大容易形成溼。 可能有人不解,為什麼多吃肉食和海鮮會產生大量的溼呢?不知大家看過農村殺豬沒有,通常豬在死前會拼命掙扎,這種動物臨死前的絕望,會在體內產生大量的應激毒素,其目的就是要將毒素傳遞給吃它的動物,從而讓吃它的動物以後不敢吃不愛吃,這是一種生物的自保現象。 但我們人體又離不開肉食,因為它是一種很好的蛋白質的補充來源,因而,現在的殺豬,都實行電擊法,豬在上刑場前,放著音樂,在不知不覺中,被電暈,不等你釋放出毒素,就被放了血,這樣我們吃的肉中,毒素含量被降到了儘可能低的地步。 而我們人就不一樣了,我們是雜食類動物,我們的腸子很長,因而,過食肉、海鮮(海里的動物,在出水前,也會釋放出大量毒素)類食物,會導致毒素在體內的淤積,因此,我們需要多吃蔬菜、水果、穀物,來分解其毒素,這樣人體才會健康。這就是果蔬汁能夠排毒的道理。 人體能排的出去的垃圾,就是我們看得到的大、小便、汗液、呼出的廢氣等,而看不到的,就是溼。通常,這些溼寄居在我們的皮下脂肪裡,或者說,是皮膚腠理之間。如果溼過多了,就會在內臟裡寄居起來,從而影響我們的氣血運行。 人體如何來排溼? 人體是智能的,有一套自保功能,其自保順序是,先保大腦,再保內臟,然後是肌肉,最後才是皮膚。溼大多是毒,是垃圾,應儘可能少存在於人體,人才可以健康。因此,人體會把溼毒儘可能地排除到體外,而最後表現在皮膚上,讓你看得到的,就是形成的各種青春痘、蕁麻疹、風疙瘩、腳氣、皰疹、手足口病等,只要是皮膚上出現自內而外形成的不良現象,一般而言,都是人體自保的一種排毒過程的體現。因此,切不可人為地使用藥物來壓制它,阻斷其排毒的通道,否則,溼毒就會被憋在體內而發不出來,從而導致內臟的功能受損。最後,是不長青春痘了,該長癌了。 人體的溼從哪排出呢?前面已經說了,大、小便、汗液、呼吸,這些都是排毒通道,當你這些系統受阻後,人體的溼毒就會被憋在體肉。如果一個人正氣較足,還可以往外頂。如果你出汗系統正常,你就會在皮膚上長出青春疙瘩包來,但是,如果你不愛出汗,汗腺被堵住了怎麼辦?溼就會從關節處走?形成關節腫脹疼痛。這剛好印證了中醫“通則不痛,痛則不通”的理論。 為什麼溼走關節?你吃過大骨頭棒子嗎?如果你吃過就會明白,關節是不是比皮膚的空隙大啊?因為別的地方都堵住了,所以,只能走空隙大的地方。那些凡是容易關節痛的人,如果不是退行性病變的,像類風溼、痛風等,基本上都是體內的毒素太多了,同時,這類人體的正氣還算足,所以才會往外頂。不信你問問,凡是愛吃肉、海鮮的人,最容易得這些病,而素食者,很少會得,這就是道理所在。 人體是可以排毒,但于娟又天天熬夜,錯過了排毒的時間,產毒的能力遠遠大於了排毒的能力,所以,才會得癌。這些都是教訓。 因而,當你發現一個人的手關節、膝關節比周圍的皮膚明顯黑時,你就應該知道,這個人的溼很重了,此時調理還來得及。如果發展到全身皮膚都黑時,說明溼毒已經侵蝕到內臟了,包括肺、肝、腎這些解毒器官,再發展,就是得癌或者是心腦血管病了。再調理,就晚了! 關於如何排溼的問題,其實,常做刮痧、按摩,是重要的排溼手段,大家可以做 判斷“體內有溼”的簡易方法 為什麼現代人的病那麼複雜,那麼難治?因為他們的體內有溼,體外的邪氣總是和體內的溼氣裡應外合,糾纏不清。為什麼以前僅僅盛行於我國西南的川菜風行全國?因為川味是辛辣的,以前只有生活在溼邪比較重的西南一帶人需要用它來化解體內的溼氣。現在,全國很多人的體內都有溼氣了,都需要辛辣來化解,於是大家本能地愛上了川菜。 在致病的風、寒、暑、溼、燥、火這“六淫邪氣”中,人體最怕溼邪,寒、熱都好辦,寒則溫之,熱則寒之;有風咱就驅風,有燥咱就潤燥,有暑咱就清暑。然而,有溼呢?那就有點難辦了,用燥溼的方法,十有八九會傷了津液,溼邪還是除不去,所以中醫裡除了燥溼,還有利溼、化溼、滲溼等對付溼邪的方法。方法越多,就意味著這個敵人特別狡猾,更難對付。 溼是無孔不入的。溼邪傷人時從來不孤軍奮戰,總是要與別的邪氣狼狽為奸。溼氣遇寒則成為寒溼,這就好比冬天的時候,如果氣候乾燥,不管怎麼冷,人都還是能接受的,但如果溼氣重,人就很難受了。溼氣遇熱則成為溼熱,這就好比夏天的桑拿天,又熱又溼,讓人喘不過氣來,明顯不如烈日當空、氣候乾燥的時候來得痛快。溼氣遇風則成為風溼,驅風很容易,但一旦成了風溼,就往往是慢性疾病,一時半會兒治不好了。溼氣在皮下,就形成肥胖,也是不好處理的健康問題…… 有病之人的體內,肯定是頑固的溼邪在作祟;貌似健康的人體內,也有溼邪埋伏在那裡伺機行事。那麼,怎麼判斷自己體內是不是有溼呢? 最便捷的方式,還是看大便:如果大便不成形,長期便溏,必然體內有溼。如果大便成形,但大便完了之後總會有一些粘在馬桶上,很難衝下去,這也是體內有溼的一種表現,因為溼氣有黏膩的特點。如果不便於觀察馬桶,也可以觀察手紙。大便正常的話,一張手紙就擦乾淨了。但體內有溼的人,一張手紙是不夠用的,得多用幾張才行。 如果有便秘,並且解出來的大便不成形,那說明體內的溼氣已經很重很重了,溼氣的黏膩性讓大便停留在腸內,久而久之,糞毒入血,百病蜂起。 再者,還可以根據大便的顏色來判斷。什麼樣的大便才是正常的呢?“金黃色的、圓柱體;香蕉形的,很通暢”,說真的,現在像如此健康人的大便還真不多見,多是青色的、綠色的,而且成形的也少。是什麼原因導致大便顏色成為深綠色的呢?首先是吃肉吃得太多,加上現代人運動量少,身體陰盛陽虛,溼邪內鬱,所以大便無法正常。 為什麼成形的大便很少呢?中醫裡講,脾虛則便溏,中國人本應以五穀雜糧為主食,現在反以肉食為主了,葷素搭配極不合理,長期這樣,傷害的是脾胃,脾是運化水溼的,脾受到傷害,水溼不能完全運化,就在身體內堆積。所以,大便不成形意味著脾虛,也意味著體內有溼氣,體內有溼氣,是現代人健康的最大問題。 如果你每天早上7點該起床的時候還覺得很困,覺得頭上有種東西纏著,讓人打不起精神,或是覺得身上有種東西在裹著,讓人懶得動彈,那麼,不用看舌頭,也不用看大便,也能判斷自己體內溼氣很重。中醫裡講“溼重如裹”,這種被包裹著的感覺就是身體對溼氣的感受,好像穿著一件洗過沒幹的襯衫似的那麼彆扭。 看舌觀指,辨證養生 我們養生保健要因人而異,但也並不是一萬個人就有一萬種養生之道。怎麼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確定屬於自己的養生方案呢?有一個基本點,就是辨寒熱。這一點,我們只要跟著感覺走就行了:寒性體質的人比較怕冷,喜歡溫熱的飲食;熱性體質的人怕熱,喜歡涼性的飲食。我們只需要根據自己的喜好,隨心所適就可以了。此外,不管是寒性體質的人還是熱性體質的人,在不同的時期,體內的環境還會發生變化,有時是偏寒,有時又偏熱,這就要求我們經常留意觀察自己體內的寒熱情況,安排自己的飲食起居。這裡有兩種簡單的方法。 我們每天早上起床後,洗漱完畢,不妨抽出寶貴的一秒鐘,看看自己的舌頭。中醫裡講:舌為心之苗,又為脾之外候,它能敏感地反映出人體寒熱。如果體內寒熱均勻,那麼,我們的舌頭應該是淡紅而潤澤的,舌面有一層舌苔,薄白而清靜,乾溼適中,不滑不燥;如果舌苔過於白,滑而溼潤,那說明體內有寒;如果舌苔很粗糙,或者很厚、發黃帶膩,那說明體內有溼熱;如果舌頭赤紅無苔,那說明體內已經熱到一定的程度了。 還有一種方法,更為簡單適用,就是看手指甲根部的月牙。正常的月牙佔整個指甲蓋的1/5左右,如果遠遠不及1/5,那說明我們體內有寒,如果遠遠超過1/5,那說明我們體內有熱。正常的月牙應該是奶白色的,越白越健康。每個指甲的根部都有可能出現月牙,但是,它們的含義卻不一樣。一般來說,健康之人的拇指和中指應該出現月牙。拇指通於肺,中指通於心,這兩個指頭上的月牙正常,就說明我們的身體寒熱比較適中,不會有什麼大的健康問題;小指上一般沒有月牙,如果出現月牙,說明腎中有熱。當然,也有人說:“我10個手指頭都沒有月牙。”這還得區別看待,如果是從小沒有,這說明你是寒性體質;如果是以前有現在沒有,那說明你體內寒氣較重,平時需要多做祛溼的工作了 體內溼熱中醫怎麼調理? 體內溼熱,有哪些症狀? “最近幾天,我嗓子很難受,總感覺喉嚨裡有痰卻咳不出來,還覺得渾身黏糊糊的,醫生說我體內有溼了。有沒有什麼辦法祛溼呢?” “從中醫角度講,溼氣侵襲到上焦,就會出現有痰難咳或早起痰多的情況。溼屬陰,熱屬陽,陰陽本身就是一對矛盾,寒熱並存,就會出現溼熱體質。溼熱天氣,這類人還會出現渾身黏糊糊的感覺。”長期遭受溼熱侵襲,體溼的人就會出現倦怠、不想動彈、臉上出油多、頭髮容易髒、舌苔膩等症狀。還有不少人早上起來後口臭,不想吃飯或者吃飯後覺得胃脹,大便稀、黏,排起來費勁等症狀。除此之外,女性朋友如果出現臉上長“痘痘”、白帶增多發黃等現象,也可能受溼熱侵襲了。 30~45歲的人溼氣比較重 各個年齡段的人都可能受到溼熱的侵襲,尤其是30~45歲的人,屬生命中“土”的年齡段,體內溼氣比較重,夏秋之交屬中醫所說的“長夏”季節,也對應五行中的“土”,內外相合,溼上加溼,更容易出現上述症狀。 如果溼熱侵襲到小孩,最常見的症狀就是腹瀉、大便不順暢。如果溼熱侵襲到老年人,就可能出現下肢酸困、腰疼等症狀。 飲食調理,多吃芳香食物 溼熱天氣,溼熱體質的人在飲食上應注意哪些問題?又該如何調理呢?給大家介紹了一些實用的小方法,不妨試試。 蔬菜:多吃一些芳香的蔬菜如香菜、荊芥、藿香等,但這些菜也偏溼,不能吃得太多,可把這些菜當配菜來吃,以清除溼氣。還有黃豆芽、綠豆芽、冬瓜、木瓜、山藥,這些菜可以作為主菜來吃,有利溼作用。 茶:偏於溫性的艾葉、佩蘭,可以除溼,偏於涼性的竹葉、荷葉可以清熱,每天泡茶喝,幫助清除體內的溼熱。 作料:生薑、大茴香、桂皮等香料,具有祛寒、除溼、發汗等功效,每天做飯時適當放一點有溫中祛溼的作用。 粥:溼熱的季節粥也是很好的選擇,茯苓、白朮、小米、大米各適量,每天煮粥喝,健脾祛溼養胃。 湯:冬瓜、赤小豆、排骨各適量煲湯,清熱利溼。 脾溼也是現代都市人群的一個體質 從中醫上來講,脾主運化,胃主受納。怎麼理解運化與受納?我們可以把人體的胃理解成一個糧倉,你所吃的任何東西,都能保存到裡面。那麼,脾的功能就是物流公司。你要把倉庫(胃)的東西,經由這個物流公司,運輸到你身體需要的部位去。如果物流公司的功能出現了問題,就是脾胃不合了。脾胃不合就會導致我們之前所講的那些疾病的發生。但這些疾病在中醫裡,不叫胃炎,也不叫十二指腸潰瘍,而是叫胃脘痛。常常是由於過飢過飽所致。 那麼,為什麼說脾溼也是現代都市人群的一個體質呢?就是因為,我們現在的人,普遍自身工作和精神壓力較大。再加上飲食上的過剩,運動量減少,於是,攝入和排出不成正比,久而久之,積留在你體內的這個東西,我們就管它叫溼。 風邪加脾溼就是風溼 體內有溼,外感風寒。風邪與溼相相合,就成為風溼。比如我們所說的風溼性關節炎等,在中醫上就叫做痺症。天氣變化的時候,人的四肢冰涼,或者是有疼痛的感覺,往往是和你體內有溼有關的。 其實,這也很好理解,比如小河溝在冬天來的時候,河水就會結冰。那麼,如果你體內的溼氣很多,在感受風寒之邪的情況下,你的體內也會結冰、堵塞。 寒性的東西有一個特徵,寒主收引、凝滯。收引、凝滯在你體內發生了,經脈就會堵塞,從而引起周身疼痛。 平常人怎樣自我判斷有脾溼呢? 如果出現以下症狀:食慾減退、便不成形,胃脘痛,四肢厥冷,舌苔黃膩等症狀就是脾溼。它多數伴有嗜好茶茗,運動量少,形體偏胖,思慮過度等因素。 那麼,我們怎麼化溼呢? 脾溼、陰虛、內熱往往是相合為病。比如說溼熱,以冠心病為例。目前,很多人都得了冠心病。在中醫裡面,我們不管它叫冠心病,我們叫心痛,或者是真心痛,或者是胸痺。導致冠心病的原因有很多,但有一種是極為常見的,就是“痰溼瘀阻型”。這個痰,不是我們吐的那個痰,而是廣義的痰。痰在我們的體內,分兩種,一種叫有形之痰,我們看得見摸得著的;一種叫無形之痰,就瀰漫在人的上、中、下三焦,彌補在你氣血周身無處不在的溼氣。這個,我們也稱之為痰。 你具備了這個內在的危險因素,在外來條件成熟的情況下,痰聚成核。我們可以舉個例子,像女性的這種乳腺結節,也是一種溼。久而久之,聚之為結,聚之為核。痰溼瘀阻型冠心病也是這樣的,你體內的這些溼多了,時間長了,瘀阻在你心臟周邊的毛細血管裡邊,造成大面積的瘀阻,就會導致你胸悶、胸憋。 陰虛、內熱、脾溼三合一療法 陰虛、內熱、脾溼三者往往互相夾雜在一起,都存在於體內。只是可能一個人他的內熱相對多一點,或者是陰虛相對多一點。年輕人以內熱為多見,老年人以肝腎陰虛為多見。較為肥胖的人,愛思慮的人,少運動的人,往往多脾溼。在養生的時候,應該三者綜合起來考慮。 濃茶喝多了不是好事 痰溼、脾溼,現代社會之所以有這麼多人有這些病症,主要是跟生活飲食習慣有關係。比如喝濃茶,大家要記住,喝淡茶有利於養生,它可以清熱。但是濃茶喝多了,就會傷脾,因為茶是寒性的。脾傷了自然會出溼。還有就是因暑貪涼 比如從冰箱裡拿出來西瓜就吃,或者倒涼啤酒拿過來就喝,同樣對脾有傷害。


b19690701

引起體內溼氣重的原因一般分為兩大類,一個是外溼侵滯,再一個就是內溼。

一、外溼侵滯引起的溼氣重:

夏季毛孔都是張開的,比如經常淋雨、長時間處於潮溼的環境、經常穿溼衣服、太冷衣服穿的少、夏季辦公室空調溫度開得太低、長期水中作業、久居地下室等,溼邪就很容易侵襲人體,留滯不去,就會造成溼氣重的表現,這種溼氣一般停留在肌表,關節等處。特別是身體素質不夠好的人,尤其易受溼邪侵襲。

正確做法:外溼的症狀可以採取驅風除溼等措施來避免。如切勿淋雨、特別是天氣乾燥很久以來下的雨,淋雨了要及時換洗乾淨衣服,洗頭了要及時吹乾,特別是晚上不要溼發就寢,以防溼氣入體;天冷要保暖以防寒氣入體,平時要適當地開窗透氣,不要讓房間內的潮氣太重。

二、內溼引起的體內溼氣重:

1、久坐不動

長期久坐不動,沒有體力消耗,身體代謝自然變慢,身體的運化能力就隨之降低,活力不足導致陽虛。

正確做法:多多運動,運動生陽,尤其是能讓身體出汗的運動要把皮膚這扇窗戶打開,藉助運動產生的熱量將溼氣“蒸騰”出去。

2、睡眠不足

睡不夠就是脾虛的症狀,睡眠不足的人通常活力不足,機體沒有得到很好的休息,身體自然低迷。

正確做法:保證睡眠時間,建議每天晚上11點前就睡覺。還有,每天增加體力消耗會讓睡眠質量更高。如果有失眠的情況,可以試試吃點靈芝孢子粉,有助於安神睡眠!

3、飲食口味過重

油膩、過鹹、太甜等肥甘厚味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悶脹、發炎。甜食油炸品會讓身體產生過氧化物,加重炎症反應。加之胃腸動力不足,就會阻塞經絡成為能量垃圾。

正確做法:飲食宜清淡適量,三餐從簡甚至短期斷食,多吃粗纖維,減少身體的運化負擔。

4、長期節食

不僅是胖人,瘦子體內也會有溼邪。比如你依靠節食來保持身體,體內的“火力”就會不旺,因為缺乏製造“火焰”的原材料。

正確做法:合理飲食+適當運動=健康瘦。不要輕易採取傷害身體的節食減肥法。

5、便秘

機體最天然的排溼途徑就是通過大小便,而如果便秘的話,排出途徑不順暢,就會導致溼氣重。

正確做法:多吃排溼緩解便秘的食物,如蒲公英荷葉、海帶、紫菜、冬瓜、綠豆湯等。緩解便秘,可以每天喝一杯酸奶,酸奶中加入5ml蘇麻油效果更佳!蘇麻油中含有豐富的阿爾法亞麻酸,不光對於清腸有很好的作用,它還可以清血,對於預防心血管疾病有很大的作用。此外,其作為一種多不飽和脂肪酸豐富的食用油,有很好的潤腸作用,可以緩解便秘,而且能解決腸燥問題。

6、吃多過冷食物

生冷食物、冰激凌或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給外邪創造入侵機會。比如夏天吃多冰棍傷了脾臟,影響體內水分的排出,多餘的水分停滯在體內就形成了溼氣。

正確做法:就算是夏季也不可貪多生冷的食物。

7、思慮過重

脾主運溼,思慮過重會損傷脾胃運化,脾一虛,無以運溼則溼氣重。

正確做法:陽氣不足的人,容易情緒低落,消極悲觀,越是如此,陽氣越是虛,更無力化溼,因此,請立即調整心情,讓陽光照進心中,積極起來,多笑多喜悅,必能化溼。

8、長期過量飲酒

長期過量飲酒會對我們的健康造成損害,也會加重我們人體內的溼度。中醫上講,酒助溼邪。正確做法:日常生活中我們要控制飲酒的量和次數,更不要借酒消愁。

溫馨提示:外溼和內溼皆非一蹴而就

日常不妨用兩款中草藥茶健脾祛溼哦!

蒲公英荷葉茶:蒲公英根1g,荷葉2g

玫瑰花瓣0.5g

方解:

蒲公英性寒,味甘、微苦、入肝膽經。清熱解毒、利尿散結,又被成為“尿床草”,其利尿祛水效果佳,可以幫助人體排出更多的水分哦!並且還可以排肝毒,保肝護肝!

荷葉, 味苦性平。歸肝、脾、胃經。 可消暑利溼,健脾昇陽,內體溼氣重,根本原因是脾不好,很多人說薏米可以祛溼,但其不能健脾,所以用荷葉對於健脾祛溼會更好一些。現代研究表明,荷葉也有降血脂作用,和蒲公英搭配,消脂瘦身效果佳!

蒲公英和荷葉都屬於涼性的,如果脾胃寒的人可以加入玫瑰花一起泡水,玫瑰花還可以疏肝解鬱,很多脾虛溼氣重的人,也會有肝鬱的情況,所以三者搭配效果更佳,可以將三者做成荷葉蒲公英茶包,每天泡一包代茶飲即可。

蒲公英龍鬚茶:玉米鬚1g,蒲公英茶0.5g、玉竹0.5g、玫瑰0.3g。

方解:

玉米鬚又稱為龍鬚,中醫認為,玉米鬚性平,味甘,能利水、消腫,對腎炎、肝炎、膽囊炎、膽結石等有效,還可降血脂、降血壓、降血糖。

蒲公英的功效是清熱解毒,去火消炎,利尿排毒,對各種炎症及女性乳腺增生和乳腺炎有很好的療效。 蒲公英又稱“尿床草”,可見其利尿效果絕佳,能幫助身體排出多餘的水分,增加排尿量,對尿量少和小便短赤有特效。

玫瑰花可以理氣解鬱、養胃護肝,玉竹能生津和增強免疫力,四種中藥協同增效,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所以體溼的人可以常喝蒲公英玉米鬚茶,不僅能祛溼而且能降低三高,強身健體。女人喝,還能起到美容作用,能讓肌膚更白皙。


一生的感悟

對付溼氣重 可以多吃這些東西

1、神色晦暗、精神不足,甚至心悸、貪睡、心中空虛:薏米紅豆加桂圓

2、煩躁失眠,或者臉上起紅疹、痘痘:薏米紅豆加百合、蓮子

3、胃中寒痛、食慾不佳、怕冷:薏米紅豆加生薑

4、腎虛:薏米紅豆加黑豆

5、腳氣:薏米紅豆加黃豆

6、咳嗽:意米紅豆加梨

7、食慾不振、身體羸瘦:薏米紅豆加山藥

8、洩瀉、腹痛、糖尿病:薏米紅豆加南瓜

9、體虛、早洩、遺精、夜尿過多:薏米紅豆加芡實

10、孕婦:減薏米,加少量黃芪、黨參

11、產婦:減薏米,加大棗、小米、紅糖


笑個不停

溼是最容易滲透的。溼氣遇寒則成為寒溼,溼氣遇熱則成為溼熱,溼氣遇風則成為風溼,溼氣在皮下,就形成肥胖…… 為什麼現代人的病那麼複雜,那麼難治?因為他們體內有溼氣,體外的邪氣總是和體內的溼氣裡應外合,糾纏不清!

哪些人容易受溼邪侵擾呢?

1.長期生活在潮溼環境的人。他們通常緊閉窗戶,室內溼度高又不排溼,長期如此,身體定會受影響積聚大量溼熱之氣。此外長期涉水的工作人員也是易受溼邪侵擾的對象之一,如經營水產業的工作人員,游泳運動員等。

2.飲食油膩、缺乏運動的人。這些人常常會感覺身體沉重、四肢無力而不願活動,但越是不愛運動,體內淤積的溼氣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會導致溼氣攻入脾臟,引發一系列的病症。

3.老年人和女人。溼氣重一般出現在老年人和女性朋友的身體裡,因為老年人歲數較大,溼氣都是長時間積累成的,所以很多老人會得老寒腿、類風溼關節炎。而女性朋友在中醫上都屬陰,更加的容易積累溼氣。女性溼氣重會引起痛經、月經不準時,到了冬天手腳冰冷,面色蒼白等。

體內溼氣過重,會讓人覺得睏倦、身體四肢沉重、沒有食慾、手腳冰冷、皮膚起疹、雀斑加重,甚至出現腸胃炎。口腔症狀比較明顯,舌苔白厚。

怎麼辨別自己是否溼氣太重呢?

1.看齒痕:對著鏡子張開嘴,仔細觀察舌頭,如果舌體胖大、舌頭兩側有牙齒印、舌苔很厚、發黏,那就證明體內溼氣過重。

2. 看便便。大便不成形,顏色發青,長期便溏。

3. 看精神狀況。身體疲憊,容易睏倦,記憶力減退,有頭昏腦漲之感。

如何祛除體內溼氣呢?

“千寒易除,一溼難去。”溼邪不去,吃再多的補品、藥品都如同隔靴搔癢,隔山打牛。那該怎麼祛除體內溼氣呢?

1、食療

薏米,可治溼痺,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久服輕身益氣,《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

赤小豆,能補心養血,古籍裡記載“久服令人瘦”,還有明顯的利水、消腫、健脾胃之功效。

2、運動

運動出汗也能祛除溼氣的。現代人動腦多、體力消耗少,加上長期待在密閉空調內,很少流汗,身體調控溼度的能力變差,體內溼氣排不出,到了冬天肯定會得病。

每天堅持適量的運動,對身體是非常有益的。運動可以紓解壓力、活絡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溼氣排出體外。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極等運動,都有助活化氣血循環,增加水分代謝。

3、日常生活

①、夏天不要貪涼睡地板。空氣中水分會下降地板中,容易入侵體內造成四肢痠痛。

②、減少室內水分。可利用空調或抽溼機等排溼工具,減少室內水分,保持乾爽。晴天可打開窗戶通風。

③、避免淋雨和涉水。別讓水分溼氣包裹你的身體(淋雨後要及時換上乾衣服)。

④、保持衣物乾爽。不要穿潮溼未乾的衣服、蓋潮溼的被子,被子(墊絮)要經常曬。

⑤、洗浴後要充分擦乾身體水分,特別是腳部。

4、足浴泡療

人的踝部以下有66個穴位,與人體的五臟六腑息息相關。用熱水泡腳能更好地刺激經絡,振奮人體的臟腑機能。尤其現代社會,生活、工作壓力大,加之空調的大量使用,人們普遍喜歡吃涼的食物,所以體內多寒、溼之毒,用熱水泡腳,有助於驅寒除溼,讓人精神振奮,增進食慾,促進睡眠。


養美健康生活

有句古話叫:“千寒易除,一溼難去。溼氣重的人身體就會出現各種異常,如身體睏倦、身體四肢沉重、食慾不佳、手腳冰冷、皮膚起疹、臉上黏膩不舒服等。那溼氣到底是什麼引起的呢?其實主要原因就是不良生活習慣,尤其是以下這6個,如果不趕緊改掉,溼氣就會一直纏上你。

溼氣是怎麼引起的?

1. 睡不夠

從中醫角度來說,睡不夠就是脾虛的症狀,睡好覺也能讓我們的身體更輕盈。建議每天晚上11點前就睡覺,每天增加一些運動會讓你的睡眠質量更高。

2. 運動少

運動少的人常會出現身體沉重、四肢無力等溼氣大的表現。越是不愛運動,體內淤積的溼氣就越多,久而久之,身體還可能出現疾病。適當運動,如跑步、健走、游泳等,可促進身體器官協調運作,加速“排溼”。

3. 口味重

腸胃功能好壞關係到營養及水分代謝,最好的方式就是適量、均衡飲食。油膩、過鹹、太甜等肥甘厚味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悶脹、發炎。甜食油炸品會讓身體產生過氧化物,加重炎症反應。

4. 喝大酒

這是加重“溼毒”的關鍵因素,從中醫上來講,酒助溼邪,因此酒精儘量要少碰,更不能借酒澆愁。

5. 愛吃涼

中醫認為,生冷食物、冰激凌或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給外邪創造入侵機會。因此不易過量食用,烹調時最好加入蔥、姜來減弱蔬菜的寒涼性質。

6. 老坐著

久坐會使人的腦供血不足,導致腦供氧和營養物質減少,加重乏力、失眠、記憶力下降等,還會引發全身肌肉痠痛、

脖子僵硬和頭疼、頭暈。

紅豆薏米綠豆粥

材料:紅豆、薏米

做法:

1. 紅豆和薏米泡水洗淨;

2. 把紅豆和薏米一起放鍋裡;

3. 放適量水,按煮粥程序完成(時間根據自己鍋具掌握時間);

4. 放入適量冰糖即可。

注意:紅豆薏米粥千萬不能加大米,因為大米長在水裡,含有溼氣,溼性黏稠,所以大米一熬就稠了。紅豆和薏米都

祛溼,本身不含溼,所以它們怎麼熬都不稠,湯很清。


草根問答

陰陽相交則生溼,如同天地雨雪之形成;人體亦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