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五二十个”的小糍粑哪里去了

“麻糖——敲麻糖”当街头巷尾敲麻糖的吆喝声消失不见时,走街串巷的又变成了“小糍粑,又香又糯的小糍粑,块五,二十个……”的喇叭声。

吃过成都宽窄巷的三大炮,尝过武汉户部巷的欢喜坨,对于糯米团子,我还是更喜欢重庆的小糍粑。毕竟,它便宜且不会吃到抓心。

小学门口是各色小吃零食的圣地,前有黄金饼、手抓饼、杂粮煎饼,后有关东煮、臭豆腐、锅巴洋芋。小糍粑仍然从一众小吃中脱颖而出,拥有一大帮狂热的拥趸,而且它是甜的,生在重庆这个城市,大家都是吃尖椒、辣椒、花椒长大的,唯独这个小糍粑,甜滋滋。

“一块五二十个”的小糍粑哪里去了

小糍粑的设计讨巧到堪称心机的地步。首先,严格的来说,小糍粑是很健康的,主要原料是糯米、黄豆面和白糖,妥妥的纯天然无添加剂的“绿色食品”。而且在制作过程中不炸不烤,在做菜都重油爆炒的重庆是一股清流。光是这两点,就能打败校门口百分之九十的小吃摊。

明明大家都是一块多的东西,家长对小糍粑的接受度可就比辣条高的多了。

“一块五二十个”的小糍粑哪里去了

小糍粑是现场制作的半成品小吃,一手摇动铝皮圆筒后面的把手,一手拿着铁质的薄片在圆筒前面的小孔处做着准备,等着白白软软的糯米条一冒出脑袋,手起刀落,白白的糯米球便掉进了黄豆面的地盘,白坨坨就变成了黄坨坨。

等切够了量,再用一个大漏勺把沾满黄豆面的糯米球舀起来,这时你可以让师傅多给你加点黄豆面。装进塑料碗中,插上几根牙签,热乎乎的一碗小糍粑就递到你手上了。

一口一个,温热的小糍粑,口感糯粘香甜,加上黄豆面的清香细腻,甜润可口,百吃不厌。

这种切糯米团的手艺,卷棉花糖的手艺和甩飞饼的手艺,能并列三大可以看上一下午的令人痴迷的表演。

“一块五二十个”的小糍粑哪里去了

一块五20个这个量可太实惠了,不管你分享给别人,还是从别人碗里戳走一个,都是加深友谊的方式。如果现在是你买的汉堡被别人啃掉中间那层肉,大概你们的友谊就走到了尽头。

况且虽然20个听着多,实际也就是一个小碗的量。《西游记》里孙悟空给朱紫国王吃了锅灰+马尿的“乌金丹”,通了国王的郁结,原来病根是个未消化的糯米团。但是,你在吃下去一个两个三个……小糍粑时,你是感觉不到的。

现在的人们常常感叹的肉啊,番茄啊,油啊,甚至连水都不是以前小时候的那个味道了。只有小糍粑还执着的保持着几十年如一日的味道。虽然黄豆面还是可以稍稍提出来批判一番的。

“一块五二十个”的小糍粑哪里去了

卖小糍粑的人不同,推得车不同,吆喝的喇叭也不尽相同,可是味道却是熟悉的味道。

在小面都从两块五涨到了六块的现在,小糍粑大概涨了,5角钱吧。变成了“小糍粑,又香又糯的小糍粑,两块,二十个……”即使是这样,小糍粑的叫卖声也越来也少了。

城市的街道早已清理的干干净净,不光是小糍粑的小推车, 卖洋芋的摊子,卖手抓饼的小摊……也都只在清晨或晚上出没了。人们与他们相见的时间也越来越少。

若是想吃糍粑,各类餐馆里倒是都能买到红糖糍粑,蛋煎糍粑,价格翻了几倍不说,还有就是少了一份趣味性,能让咕噜噜叫的肚皮转而欢笑一碗小糍粑,带来能秒杀山珍海味的满足感。

“一块五二十个”的小糍粑哪里去了

小糍粑,充满了根深蒂固的市井气息,是一代又一代重庆人,舌尖上的童年、青春和回忆。

正如消失的敲得叮当响的麻糖吆喝,小糍粑也正在走向消失的末路。

也许小学门口逛一圈,夜市周围走一趟,如果有缘,还能与小糍粑相遇。

文|灯 芯

图|源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