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婦捂月子中暑身亡引發關注,科學預防中暑人人應重視

產婦捂月子中暑身亡引發關注,科學預防中暑人人應重視

淄博產婦捂月子中暑身亡的新聞報道

最近一則“淄博產婦坐月子中暑身亡”的新聞讓人感到萬分惋惜和悲痛,如何科學預防中暑這個老話題又擺在我們面前。近日三伏天到了,各地開始進入高溫模式,中暑的發病又進入高峰期。預防中暑的道理貌似大家都懂點,但還是每年有人因為中暑而喪命,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公眾對中暑瞭解不足,從而對疾病預防引不起足夠的重視。

人為什麼會中暑?

中暑的定義:指在高溫作業環境下,由於熱平衡和(或)水鹽代謝紊亂而引起的一種以中樞神經系統和(或)循環系統障礙為主要表現的急性疾病。

其實人體有非常精密的體溫調節機制:位於下丘腦的體溫調節中樞(體溫調節的總指揮中心)通過溫度感受器接受體內、外環境溫度的刺激,經過整合分析併發布指令,相應地引起內分泌腺、骨骼肌、皮膚血管和汗腺等組織器官活動的改變,從而調整機體的產熱和散熱過程,使體溫保持在相對恆定的水平。

經過幾百萬年的進化,人體建立起無比精密的體溫調節機制,人類才能在不同的惡劣環境中得以適應生存。這種機制完全可以稱得上“鬼斧神工”。試想,如果沒有這套體溫調節機制,體溫任隨環境溫度而大開大合,那麼,人類在沙漠會被熱死,在南北極又會被冷死。而事實上,人類在沙漠或南北極都活得挺好。

體溫調節系統把人類的體溫小心翼翼地控制在37攝氏度左右的一個窄幅溫度區間。其實人體嬌嫩得猶如溫室中的一棵花草。體溫如果下降太低,比如接近零度,血管裡的血液都凝固了,人還活得了嗎?那中暑的時候體溫稍微升高一些為什麼也活不成呢?我們知道人是血肉之軀,心腦肝腎這些重要器官主要成份是蛋白質。蛋白質有一個很重要的特性——熱變性,試想大腦在40攝氏度以上的溫度慢慢熱變性失去生理功能,甚至都快“熟”了,人還怎麼活呢?此外,人體組織中無數的各種代謝酶都是蛋白質,如果這些蛋白質因為溫度升高都快熱變性失活了,那人體相當於遇上了“全面罷工”,後果可想而知。

當然,中暑的發病機制很複雜,絕不是一個蛋白質熱變性所能全面概括。比如,中暑時體溫升高,熱刺激導致外周血管擴張,血液都跑到四肢、皮膚這些外周器官去,那麼留在大腦、心臟、腎臟這些中樞器官的血液就少了,就會出現嚴重的神經系統和心血管系統症狀群。

中暑的分類

根據我國《職業性中暑診斷標準》,中暑可分為中暑先兆、輕症中暑、重症中暑三種類型。

1 中暑先兆

中暑先兆(觀察對象)是指在高溫作業場所勞動一定時間後,出現頭昏、頭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調等症狀,體溫正常或略有升高。

如果需在高溫條件下行走或鍛鍊,請不要馬上就進行激烈的運動。應慢慢開始,逐漸增加強度,讓身體慢慢適應外界的環境。當已經感覺到自己的心跳加重且胸悶憋氣,尤其,已經感到頭暈、意識模糊、虛弱,甚至暈倒的時候,要立即停止一切活動!迅速找到背陰或涼爽通風的地方或背陰處休息!

產婦捂月子中暑身亡引發關注,科學預防中暑人人應重視

2 輕症中暑

輕症中暑除中暑先兆的症狀加重外,出現面色潮紅、大量出汗、脈搏快速等

表現,體溫可升高至 38.5℃以上。

迅速脫離高溫現場,到通風陰涼處休息;給予含鹽清涼飲料及物理降溫對症處理。

3 重症中暑

重症中暑可分為熱射病、熱痙攣和熱衰竭三型,也可出現混合型。

  • 熱射病:(包括日射病)亦稱中暑性高熱,其特點是在高溫環境中突然發病,體溫高達 40℃以上,疾病早期大量出汗,繼之"無汗",可伴有皮膚乾熱及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等。

  • 熱痙攣:主要表現為明顯的肌痙攣,伴有收縮痛。好發於活動較多的四肢肌肉及腹肌等,尤以腓腸肌為著。常呈對稱性。時而發作,時而緩解。患者意識清,體溫一般正常。肌肉中的含鹽量低可能是造成熱痙攣的原因。

  • 熱衰竭:起病迅速,主要臨床表現為頭昏、頭痛、多汗、口渴、噁心、嘔吐,繼而皮膚溼冷、血壓下降、心律紊亂、輕度脫水,體溫稍高或正常

如何預防中暑發生?

如果用一句話簡而言之,中暑就是環境高溫傳導或人體散熱不充分導致體溫升高造成的。所以中暑的預防原則就是:凡是一切有利於降溫、散熱的事情都要做,凡是不利於降溫、散熱的事情都不要做。

1 喝水

人體任何時候都需要喝水,在高溫環境下就更要強調喝水。水進入人體後,可以吸收儲存大量的熱量。人體通過汗腺發汗蒸發可以散失熱量。此外,血液中的水分通過腎形成尿排出體外時,也可以帶走熱量。不斷的喝水,就可以不斷地將體內熱量帶走。

喝水不要一次性暴飲,應該少量多次喝。喝水應該喝溫開水,不要喝咖啡、濃茶、含酒精類飲料,因為咖啡因、茶多酚、酒精都可以擴張腎血管,增加腎臟的血流量,從而增加腎小球的濾過率,促進水分從泌尿系統流失。

在高溫條件下,體內通過大量出汗散發熱量。大量出汗造成鹽分和礦物質的大量丟失,因此可以飲用運動飲料(如脈動)來補充鈉鹽和礦物質。

2穿著合適衣服

在戶外時要穿淺色的、寬鬆、輕薄的衣服。在日光下,淺色衣服吸收光熱量比深色衣服少。寬鬆、輕薄的衣服則利於人體散熱。在烈日下可以佩戴寬帽簷的遮陽帽,太陽鏡,並塗抹SPF15或以上的防曬霜(UVA/UVB防護)。

3儘量待在陰涼的環境,必須外出的要計劃好行程

高溫天氣裡應儘量在室內活動,能待在空調房就基本上不會有中暑之憂。外出時,可以藉助商場、圖書館等公共場所避暑,哪怕只是待上一小段時間,也可以很好的幫助降溫。使用電扇可以暫時緩解熱感,然而一旦氣溫升高至32攝氏度以上,電扇就基本上沒有了帶走熱量的功能。用涼水洗臉、擦拭身體,或待在空調房裡是最好的降溫措施。

高溫天氣裡應儘量避免外出。如果一定要在室外活動,最好避開正午時段,儘量將時間安排在早晨或者傍晚,並且儘量多在背陰處活動或休息,避免太陽直曬。

4中暑高危人群

在其他同等條件下,老年人、嬰幼兒、兒童、精神疾病患者及慢性病患者(心臟病、糖尿病、高血壓等)相對更易中暑。這是因為這些人群體溫調節能力較差,對疾病的耐受能力也低。

5注意飲食和休息,學會適應環境

少食高油高脂食物,飲食儘量清淡。不易消化的食物會給身體帶來額外的負擔。但要注意,高溫環境下人們更需要攝取足夠的熱量,補充蛋白質、維生素和鈣。多吃水果蔬菜。保證充足的睡眠。做好這些細節,在同等條件下,人體相對不會輕易中暑。

溫度突然的變化,比如初夏的第一波熱浪,會使人們的身體倍感壓力。要讓自己的身體慢慢習慣這樣的變化。這樣對高溫有更好的耐受力。長時間在空調環境下工作、生活的人,應當有意讓自己接觸一些高溫環境。適當關閉一段時間的空調,清晨或傍晚到戶外活動。這樣有利於鍛鍊自己的耐熱能力。如果需要去更炎熱的地方出差或旅行,請用幾天的時間適應當地的氣候,然後再進行那些強度大的工作或激烈的運動。

6任何時候不要讓小孩單獨留在汽車內

據統計,美國自1998年以來有721名兒童死於被單獨留在車內而中暑死亡。在我國尚沒有關於這方面的可靠數據,但經常可以看到兒童因疏忽被單獨留於車內的新聞報道,根據推測這個數字恐怕會更大。在美國父母因疏忽把兒童單獨留於車內而致兒童傷亡,可被司法部門檢控追究刑責。

關於汽車內溫度的有以下關鍵數據:

  • 封閉的車內溫度可以在10分鐘內上升約11℃

  • 環境溫度為15℃時,封閉的車內溫度可以達到43℃,即可使小孩子發生中暑

  • 體溫長時間處於41.5℃以上可致兒童因中暑死亡

事實上,留在封閉車裡的任何人都有嚴重中暑甚至死亡的風險,而嬰幼兒和兒童的風險顯然更大。因此,當家長與孩子一同駕車出行時,請一定注意以下事項:

  • 永遠不要把嬰幼兒或兒童留在停放好的車裡。即使車窗留了縫隙,也不要這樣。

  • 時刻提醒自己還有一個孩子需要照料。

  • 當停好車輛準備離開時,請確認隨行的所有人都已經下車。不要忽視睡著的孩子。

產婦捂月子中暑身亡引發關注,科學預防中暑人人應重視

中暑是可以預防避免的疾病,只要公眾提高認識,有針對性地做好預防,就可以避免中暑帶來的病痛乃至傷亡。特別是對於嬰幼兒、兒童、產婦、老年人等特殊人群以及戶外職業者,更應提高警惕,科學預防中暑,防範於未然。

1. 《公眾高溫中暑預防與緊急處理指南(2014版)》.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2 《職業性中暑診斷標準》

3.https://www.healthychildren.org/English/safety-prevention/on-the-go/Pages/Prevent-Child-Deaths-in-Hot-Cars.aspx

4 http://noheatstroke.org/





分享到:


相關文章: